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9中国地理课件
展开考点1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1.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
(2)辽阔的疆域①领土四至点
名师点睛 纬度位置引起的时间、气候差异(1)时间差异,如当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金色阳光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长 夜。(2)气候差异,如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林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②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形地势(1)特征
名师点睛 地势西高东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河谷 农业)。(2)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 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3)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我国特大城市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2)中国部分地形分布及定位
3.气温分布特征及原因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 流、下垫面状况,具体如下:
4.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1)空间分布特征
(3)锋面雨带南北移动规律 一般来说,5月夏季风势力增强,锋面雨带位于南方沿海及珠江流域一带,然后依次北 上;6月移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位于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受北方强大冷空气
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4)锋面雨带移动成因夏半年西太平洋副高的高压脊向西延伸,高压脊北、西侧就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夏 季风将太平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 置一般在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由于副高及其高压脊南北移动,影响我国的锋面 雨带也有规律地推移。
典例 (2017北京文综,3—5,12分)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 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3.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稀少;5月起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开始逐渐增多,说明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南地区秋季降水较多;35°N以北地区7月降水较 多。
2.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全年降水量较大,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位于地势第二、 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该区域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该区域人口密度南 部大于北部。
3.芒种到小暑期间正值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塔里木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 冰雪融化量大,不易断流;该时期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北京昼长长于 上海;该时期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极夜,不适合科考。
5.河流和湖泊(1)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该线南部
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湖泊①青藏高原湖泊群,以咸水湖为主;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为淡水湖泊。我国的著名湖泊, 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咸水湖有青海湖、艾丁湖、色林 错、纳木错等。
②我国湖泊问题的成因及治理
考点2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1.农业(1)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我国区域农业差异①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类型和耕作制度的差异
②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差异
典例 (2020北京,1—2,6分)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 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 ( )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 B.基带海拔在3 000米以上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 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答案 1.A 2.D
解析 1.图中①为黑龙江省,②为西藏自治区,③为广东省,④为台湾省。大豆、玉米为中温带作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水稻为热带、亚热带作物,但黑龙江 省由于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也具备种植条件。综合分析及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A正确。
2.③北部山脉为南岭,由于该山脉夏季南北坡普遍高温,冬季南北坡温差大,所以南岭 南北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南岭南北坡均属于外流区,A错误;南岭并非 位于高原,其基带海拔不可能在3 000米以上,B错误;南岭地处季风区,降水量大,河流补 给以降水为主,C错误。
2.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
3.交通运输(1)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a陇海线,b青藏线,c宝成—成昆线,d南昆线,e京哈线,f京广线,g京沪线,h沪昆线,i京九 线。(3)水运①海运 ②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考点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考点4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归纳总结 干热河谷分析
1.位置: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北依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 海峡与海南岛相望,邻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考点5 广东地理一、广东自然地理特征
2.自然特征(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频发,主要有暴雨、洪涝和台风等。(2)地形:广东省北部为南岭的一部分,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面积最 大的平原位于珠江三角洲。
(3)水文:河流众多,主要有珠江、韩江等。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5—10 月)、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6)自然资源: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
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匮 乏。
1.人口和民族:广东人口为12 658万人(2023年5月8日),全国第一大人口大省。人口密 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人口稀疏地区主 要在粤北山区。
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侨乡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色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广东自古就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两条南北向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农业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 具特色。
知识拓展 广东的特色农业——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1)土地利用过程:低洼处挖成池塘—池泥砌成塘基—成为耕地—池塘养鱼—集约农 业。(2)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基堤以塘泥为肥 料种植作物,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3)分类:以塘基栽种的作物不同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基鱼塘。(4)特色优势:将动植物间及水陆间的物质和能量结合成完整的生态链,使农田得以维 持地力,可以不断生产蚕丝、甘蔗、水果、花卉等农产品,鱼塘生产鱼虾等水产品,灵 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且用于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5)没落原因:工商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加,塘面扩大,而塘基逐 渐废耕。(6)景观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许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 住宅用地,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随着农业发展,基上作物日益多样化,养殖日益科学 化,产品更加多样,质量逐步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和国际市场的能力。
7.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 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典例 (2022山东,1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 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 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围内河道纵横交错。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 主要自然原因。(2分)(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 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6分)(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 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 理解释。(6分)
答案 (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2)通过堤坝围垦,增加土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沿江(河)堤坝便于防洪、灌溉,提高土 地质量,改善种植条件;沿海堤坝防止海潮入侵,保护农田安全。(3)顺应当地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增强了农业生产 对旱涝等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了物产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当地资源 环境承载力,满足人口发展需求。
解析 (1)通常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应呈条带状分布,但该地居民点却呈散点状分布,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高低不平,为预防洪涝灾害威胁,居民点 多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居民点分布不连续而呈散点状;二是河网密布, 河道纵横交错,乡民沿不同的河流而居,导致居民点分散。(2)解读图文信息可知,筑堤 修坝可淤地,进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珠江三角洲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之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临海多台风、风暴潮灾害等, 修筑堤坝会减轻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此外修筑堤坝,也利于雨季排涝、旱季灌溉,可 减轻旱涝威胁。(3)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当地环境有关,一是随着三角洲向海洋推 进,三角洲面积扩大,但地势更加低洼,再加上丰富的降水,洪涝灾害更易发生,对水稻种
植的影响更大;二是人口增长对土地面积、土地产出的要求提高,人们为了生产、生 活,顺应自然,从事基塘农业生产,实现了多种经营,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1.丁坝,又称“挑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丁坝的 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调节河道水面,二是保护河岸边坡。
2.顺坝是一种与水流夹角很小的坝体,从形态上来看大致与河岸平行。
3.梳齿坝是顺坝上垂直于顺坝的多条梳齿状坝体。顺坝和梳齿坝这两种堤坝主要起归顺水流、让坝两边的江水各归其道,从而间接提高 深航道水深的作用,对于提高枯水期的河流航运价值有很重要的意义。
典例示范[2023浙江6月选考,27(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 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 著。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 意图。
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答案 上、中游蒸发的水汽向偏东方向输送;受太行山脉阻挡抬升,易形成地形雨。
考法提炼 1.地形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
2.地形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考法实践(2023辽宁抚顺质量检测,14—15)秦岭作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在气候方面呈现出 过渡性、敏感性和复杂性,是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关键带。图1示意秦岭107.8°E经线 附近4个气象站地形剖面,图2示意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这期间4个气象站逐 日累积降水变化(海拔升高10m气压降低1 hPa)。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整体上看,秦岭山地降水主要发生于 ( )A.夏季和春季,高海拔地区降水强度要大于低海拔地区B.秋季和冬季,高海拔地区降水强度要大于低海拔地区C.夏季和秋季,低海拔地区降水强度要大于高海拔地区D.夏季和春季,低海拔地区降水强度要大于高海拔地区
答案 A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九中国地理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九中国地理习题课件,共1页。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习题课件,共1页。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8世界地理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8世界地理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1世界地理概况,考点2亚洲与非洲,③西亚的地理特征,②印度,②德国的工业,2美国,4巴西,两极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