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说明:
1.本试卷共8页(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满分120分。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别、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21分)
(一)名著魅力
初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不禁感慨:原来令我们钦佩的伟人和革命英雄,都有着那样和蔼可亲的一面。他们的理想信念相同,可是性格禀赋各异,言行举止透露各自的人格魅力,真实而纯cuì(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气质高雅,心态平和。他们的气度胸襟一直引领着我们。
(二)自然魅力
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据考证,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作为流体,大气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被称为风。风拂过了沧海桑田。风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踪迹,它曾把细柳装扮成碧玉,让海棠“绿肥红瘦”;它也曾无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风既不是那么自由自在,而是经常被神魔们操控着。
(三)古诗魅力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提升精神境界。我们从古诗中汲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用对联表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阅读“名著魅力”,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纯cuì( ) (2)胸襟( )
2. “名著魅力”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2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语。
(1)沧海桑田 (2)汲取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八桂团结谱新曲 ②千古诗篇留遗韵 ③五湖气象呈祥瑞 ④一代文明展新风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不禁感慨:原来令我们钦佩的伟人和革命英雄,都有着那样和蔼可亲的一面。
B. 风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踪迹,它曾把细柳装扮成碧玉,让海棠“绿肥红瘦”。
C. 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风既不是那么自由自在,而是经常被神魔们操控着。
D.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提升精神境界。
【答案】1. ①. 粹 ②. jīn
2. 和蔼可亲 言行举止(写出两个即可)
3. (1)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间事变化很大。
(2)汲取:吸取、吸收
4. 上联:②下联:④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纯粹:chún cuì,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杂质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也指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胸襟:xiōng jīn,指抱负、气量。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言行举止:指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姿态与风度。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在这里形容风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见证了地球表面在漫长岁月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2)汲取:jí qǔ,(动)吸取;吸收。句中指从古诗中吸取、吸收精神养分。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
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结合“(三)古诗魅力”文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古诗的魅力以及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价值,同时强调要从古诗中汲取精神养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千古诗篇留遗韵”体现了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为上联;“一代文明展新风”则表达了在新时代对传统文化进行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使其展现新的风貌,与文段内容相契合,为下联。且符合拟写对联的原则,“韵”为第四声,仄声作上联;“风”为第一声,平声作下联。
“八桂团结谱新曲”和“五湖气象呈祥瑞”不合适。首先,这两句与文段所围绕的古诗魅力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主题不相关。文段重点在阐述古诗的丰富内容、价值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这两句分别侧重于八桂团结和五湖气象,内容上偏离主题。其次,从对联的角度看,它们在词性、结构等方面也难以与体现古诗魅力的内容形成工整的对仗。
故上联为②;下联为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关联词搭配不当,“既不是……而是……”应改为“不是……而是……”。
故选C。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答案】 ①. 鸡声茅店月 ②.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③. 苏轼 ④. 但愿人长久 ⑤. 千里共婵娟 ⑥. 月是故乡明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⑨.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⑩.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茅、寒、斜、婵、畔、蚕、蜡、炬。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体的免疫力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当体内有癌细胞生成时,这些免疫细胞就会迅速出动,冲上前线发动攻击。NK细胞堪称最重要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它们在体内不断巡逻,一旦发现癌细胞便发动攻击,防止它们发展成癌症。据说人体内至少有50亿个NK细胞,多的人甚至有1000多亿个。换句话说,NK细胞的减少意味着患癌的风险上升。NK细胞较多则不易患癌。而且NK细胞的活性很容易受到日常生活的微小变化的影响。只需要想象快乐积极的画面,NK细胞就会被立即激活。适度的运动也能增强它们的活性。而心情抑郁或经历不愉快的事情时,NK细胞的活性就会下降。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水痘、麻疹、腮腺炎都是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的病,这是因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免疫系统会记住被细菌和病毒入侵的经历,防止人体再次被感染,这套机制就是“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消灭癌细胞的双重堡垒。
【材料二】
激素的分泌量与免疫细胞的活性都有周期变化,会时多时少或时高时低。例如,人在起床沐浴阳光10个多小时后,大脑中的松果体(大脑腺体)就会分泌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帮助我们自然入睡,并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NK细胞的活性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早上9点左右以及傍晚5点左右其活性最强。从晚上9点开始变弱,入睡时会进一步变弱。因此在本该睡觉时到处活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比如引发感冒、身体疲劳等后果。提高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反过来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材料三】
除了“笑”,想象愉快的画面也能提高免疫力,提高NK细胞的活性。例如,你可以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想象自己正躺在沙滩上,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白沙滩。保持三十分钟左右,你体内更多的NK细胞就会被激活。同理,表扬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一位知名的过敏专家表示,多表扬孩子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如果你身边有人身体不舒服,不妨夸夸他,为他加油打气吧。
(选自《免疫力》)
7. 下面关于材料中“免疫力”内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先天方面,正常人体所具备免疫力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B. 人体自带以及特别产生的NK细胞,会帮助人体消灭癌细胞。
C. 感冒、身体疲劳等状况的产生,是因为身体免疫力的提高。
D. 经常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我们的免疫力就能快速提高。
8. 下面对材料二加点词语“提高”“改善”运用效果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说明语言富于变化。B. 体现说明语言准确得体。
C. 体现说明语言鲜明简洁。D. 体现说明语言生动幽默。
9. 提高免疫力有哪些?请用材料的原话回答。
【答案】7. B 8. B
9. (1)提高睡眠质量 (2)笑 (3)想象愉快的画面 (4)表扬(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辨析。
A.根据材料一“NK细胞堪称最重要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它们在体内不断巡逻,一旦发现癌细胞便发动攻击,防止它们发展成癌症。据说人体内至少有50亿个NK细胞,多的人甚至有1000多亿个。换句话说,NK细胞的减少意味着患癌的风险上升。NK细胞较多则不易患癌”可知,每个人有的NK细胞数量会有差异,其免疫力也会有差异;而不是“本质上是没有差别”;
C.结合材料二“NK细胞的活性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早上9点左右以及傍晚5点左右其活性最强。从晚上9点开始变弱,入睡时会进一步变弱。因此在本该睡觉时到处活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比如引发感冒、身体疲劳等后果。提高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反过来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可知,感冒、身体疲劳等状况的产生,是因为身体免疫力的下降;
D.结合材料三“除了‘笑’,想象愉快的画面也能提高免疫力,提高NK细胞的活性”“全身放松”“你体内更多的NK细胞就会被激活”“同理,表扬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可知,经常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题干中“就能快速提高”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提高”指使原来位置、程度、等级、数量、水准等方面加以增高、拉升。联系“提高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免疫力”可知,这里指提升睡眠质量可以使免疫力提高;“改善”是为追求更快、更好、更加简洁地达成工作目标而通过“手段选择”或“方法变更”,把事情或动作往好方向修正或调整的过程。联系“提高免疫力反过来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可知,提高免疫力会使自己的睡眠质量更好;通过使用“提高”“改善”两个词,是文章意思的表达更明确,体现说明语言准确得体;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与提炼。
结合材料二“提高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反过来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故可提炼:提高睡眠质量 ;
结合材料三“除了‘笑’,想象愉快的画面也能提高免疫力,提高NK细胞的活性”故可提炼:笑;想象愉快的画面;
结合材料三“同理,表扬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故可提炼:表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敬畏一粒米
林文钦
①一粒米能有多重?我一直以为,它重如一座山。
②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③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有时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会产生一番联想: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
④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其笔下有一个叫作八千岁的人物,开着一个米行,他店里一溜排开几个大米园,从“头糙”“二糙”“三糙”到“高尖”应有尽有。挑箩把担卖力气的吃头糙米,一老碗紫红的糙米饭,上面堆上岗尖岗尖的腌小鱼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铺户吃二糙三糙米,比头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谓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门大户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总觉得有些糟蹋。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
⑤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说,常用来蒸八宝饭、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碧如碧螺春茶,香味浓厚。《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虾丸鱼皮汤,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红的,颜色嫩红,味腴粒长,香气扑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绿米,就是芳官吃过的“绿畦香稻粳米”。
⑥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命令他们流汗才有饭吃,但到底对自己的造物心怀恩慈,命令地下的麦子长得如同一棵树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麦穗,于是天下万民不缺粮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间巡行,发现麦子烂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规矩,下令麦株从今以后只结一穗,且不时有风雹雷灾、水患火欺,以此惩罚不知惜福的凡间生灵。
⑦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间万物,尤其是珍珠一样的米。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
⑧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饭,盛在清素的餐盘里,竟是那样温润有致,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
⑨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
(选自《意林》,有删改)
10.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②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粒米之恩
11. 从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
12. 作者为什么认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13. 作者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答案】10. 粒米之恩既指“粒米”是身体的营养来源之恩,又指母亲的辛苦养育之恩。(意思相近即可)
11. 引用诗句,既用诗意的语言凝练地赞美了米的来之不易、珍贵,又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米的敬畏之情和高度赞誉,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意思相近即可)
12. 作者母亲捡米养育子女(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红楼梦》《西厢记》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一次我吃素斋的经过,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13. 示例:生活中,最让我敬畏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草。小草,没有兰花那种淡雅的芬芳,没有柳树那婀娜的身姿,也没有梨花带雨的脸庞,然而,它却有坚韧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在每一个孤独的角落里,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在峭壁上,在石缝中,在沙漠里,都可见小草坚毅的身影。在荒无人迹的原野,一棵棵小草孤独的守望着,春去冬来,一岁一枯荣;坚忍不拔,春风吹又生。(能结合生活体验,谈到具体敬畏之物,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赏析。
第②段中“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粒米之恩”与“皓月之辉”的价值相提并论,表现出粒米对人的恩情之大,之重要。
联系“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这里的粒米提供给我的身体营养之恩其实来自母亲,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份恩情能与皓月争辉,可见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不难看出,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进而表达了对母爱、母恩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引用“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这美妙的语言一下就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把“米”比作精灵、种子、珍珠,也表明作者对米心情崇高的敬畏之情,对米对人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高度的赞美,用“我也有这个感觉”强调了诗中的情感就是作者表达之意,强调要珍惜每一粒米的含义,同时,让文章更具文化韵味,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第②段“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而作者母亲却是靠着捡米养育子女,“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
从第③段“……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可知,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
从第④段“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可知,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从第⑤段“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可知,《红楼梦》《西厢记》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
从第⑥段“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
从第⑦段“……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可知,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
从第⑧段“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可得,一次我吃素斋的经过,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作者对一粒粒米的敬畏与感恩之情,引出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作者回忆起童年时母亲捡拾米粒以度日的艰辛,以及自己对于每一粒米背后农民辛勤劳动的感悟,表达了对粮食的珍视。进而,通过引用汪曾祺等人的文学作品和对米的多种用途及典故的描述,深化了对米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的认识。最终,作者将敬畏之情从米粒扩展到生命本身,强调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敬畏,认为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尊重和珍视的事物,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可参照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敬畏的东西即可。
示例:我对生命的敬畏源自大自然中的一棵棵古树。每当我漫步在古木参天的森林中,凝视着那些历经千年风霜仍屹立不倒的老树,心中便充满敬畏。它们见证了无数季节的更迭,承载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生命的象征,提醒着我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在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总会想起那些古树,它们仿佛在告诉我,只要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生命的成长与绽放。因此,我敬畏古树,更敬畏生命本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 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
B. 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夸张的手法写隆重丰盛的宴会场面。
C. “闲来”两句用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
D. 本诗写了人间的坎坷,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和悲观自卑的人生态度。
15. 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4. D 15. 示例一:这两句诗写的是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青天。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示例二: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D.“悲观自卑的人生态度”理解错误,本诗虽然写了人生路上的各种坎坷,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看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他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根据题目要求,要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结合“赐金放还”的背景,诗句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全集》)
【乙】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①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④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⑤敛棺椁⑥皆所未具。公怃⑦然,即彻⑧宴席,厚赒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僚属:部属。②缞绖:cuī dié,丧服。③亟:jī,急迫地。④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读书人。⑤赗:fèng,送给丧者助葬的车马、束帛等物。⑥棺椁(guǒ):下葬的物品。⑦怃:wǔ,失意。⑧彻:通“撤”。⑨赒:zhōu,救济。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D. 卒于邠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7.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甲文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C. 乙文“公亟令询之”中,一个“亟”字表现了范仲淹关爱百姓的急切心情。
D. 乙文最后坐客感叹泣下,既是被范仲淹的行为感动,又是对客死者的同情。
1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19. 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句子
20. 结合甲乙两文,联系自己,谈一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答案】16. D 17. A
18.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空闲/闲暇的时候,(范仲淹/他)率领部属登临楼阁,摆设酒宴。
19.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20. 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要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国都,指京城/名词,国防;
B.名词,日光/名词,景色、风景;
C.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音节助词,表示修饰前字,无实义;
D.均为介词,在;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2)句重点词语:暇日,空闲时候。率,带领,率领。僚属,部属。置,安置,摆设。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拓展阅读的能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实质是关心百姓生活,是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
乙文中范仲淹率领部属登临阁楼,摆设酒席,当得知有人家办丧事,但连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他很忧伤,立即撤掉了酒席,并给了很多钱让他们办理了丧事,所以文中的“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调给之,使毕其事”,体现了他心系百姓,为他们的疾苦而忧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的崇高精神境界和责任感。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不以个人得失为喜忧,而是将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他倡导在朝廷做官时,要心系百姓,为他们的疾苦而忧虑;在江湖之远时,也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为君王的决策而担忧。
乙文中,范仲淹在守邠州时,看到有人因贫困而无法妥善安葬逝者,他立即撤去宴席,慷慨解囊,帮助这些人完成丧事。这一行为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具体体现,他关心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据此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
示例:我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像范仲淹一样,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在个人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一时的得失而过分喜忧,而是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加深远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和世界。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衔着远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馥郁,青葱繁茂。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波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中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间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时带领部属登上酒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杯时,看见几个披麻戴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他们,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下葬的物品都还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一副失意模样,立即撤掉了酒席,并给了很多钱让他们办理了丧事,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为此而感叹甚至有流下眼泪的。
三、综合(10分)
21. 名著散发着持久魅力,让人常读常新。请根据下列选段,完成阅读任务。
(1)【读近·知内容】根据下列选段上下文的意思,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读《艾青诗选》,可以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①___________里面”感受到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可以从“它②___________于寻找它的人”感受到诗人对忠诚的品格的赞美;也可以从“问向东方:‘③___________怎不到来’”感受到诗人对黎明的渴望。
(2)【读进·品诗句】请你根据语境将赏析内容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
“我怀念那:同着伙伴提了篾篮/到田堤上的豆棚下/采撷豆荚的美好的时刻啊——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泥浆也溅满我的裤管,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我将狂欢而跳跃……”。
(摘自《艾青诗选·黎明》)
《艾青诗选·黎明》:文段语言明丽潇洒,娓娓动听,“和小伙伴去采豆荚、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等画面,①___________,虽为诗歌,但却有散文的不修饰的美,无需②___________,充满积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③___________。
(3)【读出·写感悟】结合以下诗句,简要谈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我的保姆》。
【答案】(1) ①. 土地 ②. 忠诚 ③. 光明、黎明
(2) ①. 充满深情、充满生活气息 ②. 涂脂抹粉的本色 ③. 对于黎明,对于光明的一种渴望。(意思相近即可)
(3)赏析现代诗歌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如修辞的运用、情感的抒发、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在选文部分的诗句中,诗人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堰河的辛劳及对“我”的疼爱,表达了我”对大堰河的思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1)第一空,选自《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对土地深情描绘,通过鸟的形象,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即使面对苦难和痛苦,这种爱也至死不渝。答案为:土地;
(2)第二空,选自《镜子》,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答案为:忠诚;
(3)第三空,选自《黎明》,诗歌通过写“我”对黎明的怀念,“我”对黎明的期待,“我”扑向黎明的激动,以“我”对黎明的感情来讴歌黎明,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于黎明,对于光明的渴望。答案为:光明、黎明。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第一空,结合“和小伙伴去采豆荚、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可知,这句话强调了文段中的画面所具有的特点。该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让人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同时,这些画面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如田堤上的豆棚、最密的草丛等场景,都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宁静。故可概括提炼:充满深情、充满生活气息;
第二空,结合前句“虽为诗歌,但却有散文的不修饰的美”可知,这里需要概括指出了文段语言的特点。《艾青诗选·黎明》中的这段文字具有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需要刻意雕琢的语言和华丽的辞藻来装饰,以其质朴的语言展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故可概括:无需涂脂抹粉的本色;
第三空,这句话要求回答诗歌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在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黎明、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文段中的美好画面,如采豆荚、被露水浸透的草鞋等,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故可概为:对于黎明,对于光明的一种渴望。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品读方法。
品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感受诗歌的画面感。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描写,如搭灶火、拍炭灰、做饭、放碗、补衣服、包伤口、掐虱子、拿鸡蛋等,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勤劳朴实的母亲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其次,体会诗歌的情感。诗中大堰河的一系列动作,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保姆的敬爱和对这种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赞美之情。再者,分析诗歌的语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准确地传达出情感。文段是由多个内容不同的“在你……”构成的,由此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和反复。每个诗句的内容都是在描写“你”在干活,如搭灶火、拍炭灰、煮饭、补衣服……写出了保姆大堰河的辛劳,以及对“我”的疼爱;而“我”通过描述大堰河过去对“我”的哺育和照顾,表达出“我”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最后,领悟诗歌的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据此概括整理作答即可。
四、写作(50分)
22. 他乡的山水,异域的风情,新鲜的见闻,未读的诗书……那些有距离感的,就叫远山。身边的亲友,寻常的街道,家常的菜肴,日常的事务……这些眼前熟悉的,都是近水。向往远山的你,是否蓦然发现了近水的美好?热爱近水的你,是否更看见了远山的诗意?如果你既登临过远山也享受着近水,又收获了怎样不同的美好与诗意?
其实,只要有发现美的眼光,有感受美的敏锐,无论远山,还是近水,都能让我们动情。
请以“远山近水皆有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分享你对美的体验或认识。
要求:①不得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例文:
远山近水皆有情
又是一个下雨天,暴雨冲刷着地面,像是一个任性的孩童用手不停的使劲擦掉桌面上的灰尘。高树上那不蔽雨的鸟窝里,母鸟正努力张开双翼,想为窝中的小鸟遮雨,浑身的羽毛被淋得毫无光泽。
妈妈和我被困在商场里,回不了家。我有些厌烦地转过头,心里抱怨着,又抬头埋怨地瞪了瞪兴致高昂的妈妈。
上升电梯时,百无聊赖的我一下下踢着两极电梯,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冷不防,我感到脚被生生拉扯了一下,低头一看,心头一紧,正在上升的两极电梯的缝隙咬住了我的鞋子,我慌乱地向外扯了扯,怎么也拉不出来。因为与鞋子的摩擦,电梯发出了骇人的尖叫声。我甚至感到整个电梯在轻微的颤抖着。一同搭电梯的几个人,只是用眼睛看着我,眼神里盛满了安静的冷漠。冷汗淋漓的我,脸色惨白,我甚至想像到电梯咬破我的皮肉,嚼碎我的趾骨,无助的泪水伴着殷红的鲜血流了下来,我开始无法抑制地浑身颤栗着。
这时,我看到我的妈妈,我那总爱生病的妈妈,我那一感冒就得去医院挂吊针的妈妈,我那因长期伏案而落下了腰痛病的妈妈,笨拙地扑向了我的脚,用她根本不可能拥有的力度,使劲将我的脚向外拉扯,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才恍惚地穿着破了的鞋子,拖着完好无损的脚,拽着妈妈因用力过度而发红发烫的手,惊魂未定地出了商场。
我望着气喘吁吁的她,许久才如梦初醒地问:“你直接把我的鞋子脱掉不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力呢?”她也怔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拢了拢略显凌乱的发丝:“看你脚被夹住了,根本没多想。”我的鼻子陡然一酸,不禁想起鸟窝里的那只老鸟。
这就是母亲的爱吧,勇于用并不丰硕的双翼将儿女护佑于身下,抵挡一切狂风暴雨,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她们拥有“细水长流”式的关爱,专门买一个煲每天为你煮粥;在你困乏的日日夜夜为你端上一杯驱寒的热牛奶;细心地将你变凉的早餐加热;提醒你加衣保暖……
远山近水皆有情,只要你用心感受,总能发现躲藏在那些平凡“山水”中的深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联系引导语中的“那些有距离感的,就叫远山”“这些眼前熟悉的,都是近水”可知,命题中的“远山”与“近水”指的并不只是自然界中的山水,更多地指向象征意义上的表达。命题中的“情”可以理解为情趣,也可以理解为真情。远山有情,是因为远方有我们的向往,有我们的追求,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近水有情,是因为身边那些看似平常的人、事、物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以感动,让我们发现隐藏在身边的美好与感动。根据写作要求中的“分享你对美的体验与认识”,这里说的“美”可以是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学识之美、真情之美等。可写人记事,可议论说理,根据自己所长选择即可。
选材构思:进行选材构思时,“远山”与“近水”应有所侧重。从命题来看,应侧重于“近水”的表达,即自己平常有所忽略的那些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可以运用对比手法,记叙自己一直最美的风景在远方,对远方美好风景的向往让自己对身边的美好常常忽略。直到有一次,自己无意中受到了触动,这种触动可能来自于一首歌,来自于一句话,来自于一次目光的交流……,才明白了最美的风景在自己身边,最真挚的感情也会自己身边。还是要立足当下,立足自身,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带着这些“近水”的美好,走向“远山”。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自然景色
通过景物描写,把早行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的诗句是“①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②___________”。
《长沙过贾谊宅》
思乡怀人
丙辰中秋,③___________(人名)化《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
《水调歌头》
忧国忧民,思家念亲。杜甫用“露从今夜白,⑤___________”表达战乱年代,白露既降,更是思念故乡明月。
《月夜忆舍弟》
哲思理趣
刘禹锡的“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出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诗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无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解释文段中的加点字,8%的海域潜行,下列对文本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