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不选A;
B.是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不选B;
C.是离子化合物,由Na+、构成,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选C;
D.是离子化合物,由Na+、OH-构成,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不选D;
选C。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氯离子:B. 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C. 乙烯的结构简式:D. 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20的氯离子,其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17+20=37,为,A正确;
B.H2O中有两个成键电子对,两个孤对电子,价电子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形,空间构型为V型,B错误;
C.乙烯的结构简式需要体现出碳碳双键,为,C错误;
D.正电荷吸引O,负电荷吸引H,D错误;
故选A。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B. 和互为同位素
C. 甲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D. 乙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均表示氢气,为同一物质,A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和是两种元素,故不是同位素,B错误;
C.甲醇CH3OH与二甲醚CH3OCH3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乙酸CH3COOH、硬脂酸C17H35COOH都属于羧酸,二者都是饱和一元酸,互为同系物,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是
A. 检验葡萄糖的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悬浊液都要新制
B. 试管内附着的硫可用热的碱溶液清洗,附着的银可用浓氨水清洗
C.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可通过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不同,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葡萄糖的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悬浊液都要新制,故A正确;
B.试管内附着的银用稀硝酸清洗,故B错误;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正确;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吸热,可通过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不同,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故D正确;
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硬铝的硬度比铝大,利用了合金原子改变了铝原子原有的规则层状排列
B. 明矾、、等作为水处理剂,利用了其杀菌消毒的作用
C. 氢氟酸腐蚀玻璃可生产磨砂玻璃,利用了二氧化硅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D. 浓硫酸干燥、、等气体,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硬铝作为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比纯铝硬度大,是因为其它合金元素的掺入使铝原子有规则的层状排列结构被改变,原子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A正确;
B.明矾净水是因为其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不能杀菌消毒,B错误;
C.氢氟酸腐蚀玻璃,是利用氟离子与硅的强结合作用,C错误;
D.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D错误;
故选A。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使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B. 在空气里受热能迅速被氧化成
C. 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金属钠D. 久置的铝片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使紫色石蕊先变红,不能使其褪色,A错误;
B.具有还原性,在空气里受热能迅速被氧化成,B正确;
C.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钠溶液,,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制取金属钠,C错误;
D.久置的铝片表面是氧化铝,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会反应,D错误;
故选B。
7. 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氨气:、、、
C. 氯化氢:、、、D. 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通入二氧化碳后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通入氨气后溶液显碱性,Mg2+与O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之间不反应,通入HCl后也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通入二氧化硫后生成亚硫酸具有还原性,溶液显酸性,HCO3−与氢离子反应,酸性条件下,HSO3−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碳酸氢根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共存,二氧化硫通入溶液中生成亚硫酸,要考虑亚硫酸在水溶液中的各种离子。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B. 煤的干馏得到煤焦油,从中分离可获得苯
C. 天然橡胶硫化时由线型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
D. 石油分馏和石油裂化均可获得汽油,二者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天然气主要成为CH4,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A正确;
B.煤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苯等芳香烃,B正确;
C.天然橡胶硫化时,橡胶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由线型变为网状,C正确;
D.石油分馏和石油裂化均可获得汽油,但二者的性质不同,分馏得到的是天然汽油,以烷烃为主,裂化得到的是裂化汽油,含有烯烃等,二者在组成和性质上有差异,D错误;
答案选D。
9. 下列实验装置使用正确的是
A. 图①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 图②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C. 图③装置用于比较C与Si非金属性强弱
D. 图④装置用于和的取代反应并有油状液体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①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温度计测温度、装置密封、隔热保温效果好,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A错误;
B.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可以制取氨气,但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出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然后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的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非金属性:C>Si,C正确;
D.甲烷与氯气的反应需要光照的条件,不能使用铝箔套,D错误;
答案选C。
10. 关于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蛋白质的变性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B. 久置的食用油有“哈喇”味,因其含有碳碳双键
C. 根据灼烧时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
D. 淀粉、蛋白质、油脂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盐析可逆,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A错误;
B.食用油含有碳碳双键,在空气中久置被氧化,产生“哈喇”味,B正确;
C.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则属于纤维素,灼烧时则基本没有气味,C正确;
D.淀粉为多糖可水解、蛋白质可水解成氨基酸、油脂也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D正确;
故选A。
11.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A. HCl制备:溶液和
B. 金属Mg制备:溶液
C. 纯碱工业:溶液
D. 硫酸工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H2和Cl2,H2和Cl2点燃反应生成HCl,故A的转化可以实现;
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镁溶液,但是电解氯化镁溶液不能得到Mg,电解熔融MgCl2才能得到金属镁单质,故B的转化不能实现;
C.纯碱工业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和CO2先得到NaHCO3,然后NaHCO3受热分解为Na2CO3,故C的转化不能实现;
D.工业制备硫酸,首先黄铁矿和氧气反应生成SO2,但是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不能得到H2SO4,故D的转化不能实现;
故选A。
12. 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经历如图转化进行发蓝处理,已知的还原产物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铁的价态为,
B. 反应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D. 反应①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转化图及题给信息可知,发蓝处理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反应①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反应②为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反应③为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据此解答。
【详解】A.中铁的价态为,,A错误;
B.反应③为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的还原产物为,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在反应中, NaNO2为氧化剂,Fe为还原剂,则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B. 中投入固体:
C.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氢碘酸:
D. 向溶液中滴入溶液使恰好完全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离子方程式:+H+═CO2↑+H2O,A错误;
B.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水中的O元素生成氢氧根离子,部分过氧化钠中的O元素转化为氢氧根离子的氧,所以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氢碘酸,碘离子有还原性,发生反应:2Fe(OH)3+ 2H+ + 2 I- = 2H2O + I2 + 2Fe(OH)2,C错误;
D.二者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D正确;
故选D。
14. W、X、Z、Y为4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Z、X和Y均同主族,且X的原子序数是Y的一半,4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
B. 化合物ZW与水反应可产生一种气体
C. 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D.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高低均
【答案】C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位于同主族,由化合物的结构式可知,Z为+1阳离子,故为Na,W为H;X可形成2个共价键、Y可形成6个共价键,且X和Y同主族,则X为O、Y为S。W、X、Y、Z依次为H、O、S、Na。
【详解】A.S2-有三个电子层,半径最大,Na+和O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越多,半径越小,故O2->Na+,综上S2->O2->Na+,A正确
B.化合物ZW是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气,B正确;
C.Y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应水化物为亚硫酸,不是强酸,C错误;
D.X的氢化物对应是水,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较高,D正确;
答案选C。
15.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溶液中含有数为
B. 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C. 标准状况下,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D.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中大部分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少量发生电离,A错误;
B.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是120,阳离子分别是钠离子和钾离子,和的固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1ml,所以其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B正确;
C.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的物质的量不是1ml,含有的原子数不是,C错误;
D. 溶液中存在,故含有的离子数小于,D错误;
答案选B。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叁键的的化学性质稳定,则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
B. 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和,则硫和浓硝酸反应生成和
C. 足量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则足量Fe与反应也生成
D. 具有强氧化性,则过氧乙酸()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加热条件下,硫单质能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故B错误;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FeCl3,故C错误;
D.因含有过氧根O-O而具有强氧化性,过氧乙酸()也含有O-O结构,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D。
17. 药物中间体X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有4种官能团
B.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加聚反应
C. 与足量的、反应,最多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但不能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X中含有酯基、羧基、碳碳双键、醇羟基4种官能团,故A正确;
B.X中含有酯基、羧基、碳碳双键、醇羟基4种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加聚反应,故B正确;
C.X中含有一个苯环、3个碳碳双键,含1个醇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故与足量的、反应,最多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C不正确;
D.因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故不能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D正确;
答案选C。
18. 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和发生此反应的活化能是
C. 从气体转为液体需要释放的热量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N2(g)+3H2(g)2NH3(g) △H=2(a﹣b)kJ•ml-1=-2(b﹣a)kJ•ml-1,A正确;
B.由图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是,B错误;
C.由图可知,1mlNH3从气体到液体释放能量akJ能量,C正确;
D.由图可知,N2(g)+3H2(g)2NH3(l) △H=2(a﹣b﹣c)kJ•ml-1,互为逆反应时,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2NH3(l)N2(g)+3H2(g) △H=2(b+c﹣a)kJ•ml-1,D正确;
答案选B。
19. 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将酯蒸出
B. 硫酸工业中使用作催化剂
C. 工业合成氨选择左右的条件进行
D. 锌片与稀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将酯蒸出,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A正确;
B.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B错误;
C.工业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从平衡角度分析低温有利于平衡正向有利于合成氨,选择500℃左右的条件进行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错误;
D.锌片与稀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H2的产生,是因为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故选A。
20. 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电池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为二次电池
B. 电池工作时,通过隔膜向Zn极移动
C. 电池工作时,发生氧化反应
D.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碱性锌锰电池不能充电,是一次电池,故A错误;
B.电池工作时,通过隔膜向负极(Zn)移动,故B正确;
C.电池工作时,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电池工作Zn为负极,碱性环境下,反应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21.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 ②③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由于A呈固态,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始终不变,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由于A呈固态,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发生变化,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根据ρ= ,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
④由于A呈固态,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⑤由于A呈固态,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根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发生变化,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③⑤,答案选A。
22. 在容积为2L的固定的容器中发生X、Y、Z均为气体的反应。温度为时,各物质的n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容器中的反应为:
B. 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在10s内的反应速率为
C. 增大压强,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a可知,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10s时达到平衡状态,X物质的量减少1.20-0.40=0.80ml,Y物质的量减少1.00-0.20=0.80ml,Z增加1.60ml,根据物质的量改变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T1>T2,由图b可知温度升高Z的平衡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有以上分析可知,容器中的反应为:,A错误;
B.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在10s内的反应速率为,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错误;
D.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T1>T2,由图b可知温度升高Z的平衡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是吸热反应,△H>0,D正确;
答案选D。
23. 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物质的状态只可能为气态
B. 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C. 均平衡后,两容器正反应速率ⅠⅡ
D. 对于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和,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Ⅱ加的的A、B物质为Ⅰ的两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大于两倍,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B物质的状态只可能为气态,A正确;
B.Ⅰ中生成的D的物质的量为0.1ml,A、D计量数相等,则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为0.1ml,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B正确;
C.均平衡后,Ⅱ中A、B的物质的量接近于Ⅰ中的两倍,反应速率较大,故两容器正反应速率ⅠⅡ,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对于Ⅰ,平衡时A、B、D物质的量均为0.1ml,C为0.05ml,平衡数学K=,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和,Q==K,平衡不移动,D不正确;
答案选D。
24. 乙酸铜常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或氧化剂。实验室中制备乙酸铜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双氧水起催化作用
B. 为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①反应温度越高越好
C. 步骤Ⅱ和步骤Ⅲ存在相同的操作
D. 反应③碱式碳酸铜固体中加入的试剂X为冰醋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用热碱液除去铜屑表面油污,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氧化铜屑得到CuSO4,CuSO4再与纯碱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再与乙酸反应得到乙酸铜溶液,经过结晶得到乙酸铜晶体。
【详解】A.起到氧化作用,将Cu氧化为Cu(Ⅱ),A错误;
B.反应①反应温度过高,分解程度变大,应选适宜的温度,B错误;
C.步骤Ⅱ和步骤Ⅲ都有固体生成,因此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因此,存在相同的操作为过滤,C正确;
D.碱式碳酸铜固体中加入的试剂X为醋酸溶液,在水溶液中便于反应发生,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固体溶于水,电离产生铝离子和氯离子,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但不能说明中含有离子键,A错误;
B.硝酸具有挥发性,不能确定是挥发出的硝酸还是分解的NO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B错误;
C.取与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碘单质,碘溶解在水中颜色为棕黄色颜色干扰观察沉淀的颜色,无法确定是淡黄色沉淀,C错误;
D.说明温度影响平衡移动,温度高向左侧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6. 碳及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是_______。
(2)请写出工业制备粗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二氧化碳与溶液按物质的量混合充分反应,请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
(4)请用一条离子方程式来说明结合能力::_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工业上制备粗硅是利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与反应恰好生成碳酸钠时的离子方程式为,此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的量为1:2,若继续如果2ml二氧化碳要和氢氧化钠反应,需要4ml氢氧化钠,题目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氢氧化钠量不够,则过量的二氧化碳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此二氧化碳与溶液按物质的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会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说明抢夺氢离子能力更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7. 氨气的用途非常广泛,以下是氨气的部分转化关系:
已知:肼()又称联氨,还原性强于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的结构式_______;的水溶液为二元弱碱,请写出其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式:_______。
(2)工业上常用碱液吸收法处理工业制备硝酸的尾气。请写出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用溶液吸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上述转化关系中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
B. 通入氧化炉后直接生成
C. 若无剩余,红色固体的组分可能有3种情况
D. 为了提高的产量,需加入过量的
(4)使用浓硝酸进行实验2,其现象如下:反应剧烈,铜丝逐渐变细,溶液变绿,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①工业生产中为了盛放大量浓硝酸,可以选择_______作为罐体材料。
a.铜 b.铂 c.铝 d.镁
②为探究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某同学取少量该绿色溶液,向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后,溶液变为蓝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在实验1:高温下过量的与发生反应。设计实验验证尾气中比较活泼的两种气体: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 (3)AC
(4) ①. c ②.
(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尾气出口,若试纸变蓝,说明尾气中含有氨气;观察气体颜色,只要气体显红棕色,就说明有二氧化氮;令取少量气体于集气瓶中,通入少量的氧气,如果气体颜色加深,就说明有一氧化氮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由于的水溶液为二元弱碱,所以他在水溶液中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从而使溶液呈碱性,由于是二元弱碱,所以会结合两个氢离子变成,因此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由于通入了空气,因此氧气会氧化,N的化合价从+4价升到+5价,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 和Na反应,氨中氢的化合价降低,表现为氧化性,又被次氯酸钠氧化为肼,氨表现为还原性,A正确;
B.氨通入氧化炉后先被氧化为NO,B错误;
C.红色固体只能为氧化亚铜、铜,所以有三种情况:①只有氧化亚铜;②只有铜;③可能同时有氧化亚铜和铜,C正确;
D.具有强氧化性,过量会把生成的肼氧化,D错误;
故选AC。
【小问4详解】
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氮在溶液中达到饱和,二氧化氮的饱和溶液呈黄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二者混合后呈绿色,取少量该绿色溶液,向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后,溶液变为蓝色,可能是因为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
【小问5详解】
氨气会被氧化铜氧化,尾气中比较活泼的气体一定不是氮气,那就应该是氮氧化物气体,即验证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由于氮氧化物气体中,只有二氧化氮有颜色,所以观察气体颜色,只要气体显红棕色,就说明有二氧化氮;另取少量气体于集气瓶中,通入少量的氧气,如果气体颜色加深,就说明其中有一氧化氮;NH3过量,则尾气中含有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尾气出口,若试纸变蓝,说明尾气中含有
氨气。
28.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水溶性高聚合物,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聚羟基丁酸酯(PHB)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现用石油裂解气来制备聚乙烯醇和聚羟基丁酸酯。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
(2)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
(3)B与乙炔反应生成C为加成反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聚羟基丁酸酯(PHB)有固定熔沸点
B. 在溶液中完全水解需要
C. G若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可得到1个五元环的酯类物质
D. 用碳酸钠溶液或新制均可以鉴别A、B、E
(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该有机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②结构中只含一个甲基
【答案】(1)羧基 (2)
(3) (4)D
(5),
【解析】
【分析】石油裂解气为,与水加成生成A(),乙醇经高锰酸钾氧化生成B(),乙酸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经加成聚合反应得到D(),D水解得到CH3COOCH2CH3;A()与B()反应生成E(),E转化为F(),F与H2加成得到G(),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B为,官能团的名称羧基;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
【小问3详解】
与乙炔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
【小问4详解】
A.聚羟基丁酸酯(PHB)因n值不确定,没有固定熔沸点,A错误;
B.在溶液中完全水解需要,B错误;
C.若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可得到1个四元环的酯类物质,C错误;
D.碳酸钠溶液:互溶、反应有气体产生、分层且在上层;新制:与水互溶、与溶解、分层且在上层,D正确;
故选D。
【小问5详解】
的同分异构体,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说明有羧基,②结构中只含一个甲基,则无支链,其同分异构体为和;
29. 亚硝酰氯()可作为有机合成试剂。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并分离回收未反应的原料。
已知:①
②沸点:为,为,为。
③易与水反应,也能与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前先通入氩气,作用是_______,若不通氩气,应先通入_______。
(3)请用题给仪器按合理顺序组装并填入虚线框(某些仪器可重复)_______。
(4)已知与水反应生成2种酸,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尾气回收应选择一下哪种方式:_______。
a.通溶液 b.通入气囊 c.直接点燃
【答案】(1)干燥管或球形干燥管
(2) ①.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 ②. 氯气或
(3)ACCB (4)
(5)b
【解析】
【分析】本实验制备亚硝酰氯(NOCl),首先通入氩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NOCl与水或O2反应,通入NO和Cl2,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低温浴槽1控制温度,收集反应产生的NOCl,低温浴槽2控制温度T≤-34℃,收集未反应的Cl2,无水氯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NOCl与H2O反应,剩余的NO气体净尾气处理,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仪器B的名称是:干燥管或球形干燥管;
【小问2详解】
因一氧化氮和能和氧气反应,所以通入氩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氮和与氧气反应;又因易水解,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是防止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若不通氩气,应先通入氯气;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需要连接两个低温浴槽,仪器连接顺序ACCB;
【小问4详解】
与水反应生成2种酸,化学方程式
【小问5详解】
尾气为NO,NO不与溶液反应,也不可燃,应采用气囊收集,故选b;
30. 甲烷转化为多碳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有一种方法将甲烷溴化再偶联为丙烯,总反应
为:。
反应包含:
Ⅰ.
Ⅱ.
(1)反应Ⅰ的_______。
(2)与反应生成,部分会进一步溴化。将和通入密闭容器,平衡时,、与温度的关系见下图(假设反应后的含碳物质只有、和)。
①图1中的对应曲线是_______(填“a”或“b”)。
②若反应Ⅱ是慢反应,请在图2中画出能量变化示意图:_______。
③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少量可提高生成的选择性。时,分别在有和无的条件下,将和通入密闭容器,溴代甲烷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3
研究表明,参与反应的可能机理如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分析提高选择性的原因:_______。
(4)科学家利用和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图4所示:写出电极B上生成乙烯的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
(2) ①. b ②. ③. 10.92
(3)的投入消耗了部分,使得消耗的发生反应生成了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命名为①,将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命名为②,总反应命名为③。根据盖斯定律,将方程式③-②再除以3得①,即(③-②)÷3=①,故反应Ⅰ的=(-67-20)÷3 kJ/ml =-29kJ/ml。
【小问2详解】
①根据方程式①,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4的含量增多,故CH4的曲线为b;
②反应Ⅰ为放热反应,由能量高到能量低,反应Ⅱ为吸热反应,由能量低到能量高,且反应Ⅱ为慢反应,故反应Ⅱ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Ⅰ,能量变化示意图为;
③560℃时反应达平衡,剩余的CH4的物质的量为1.6mml,若只发生一步反应,则生成6.4mml CH3Br,但此时剩余CH3Br的物质的量为5.0mml,说明还有1.4mml CH3Br发生反应生成CH2Br2,则此时生成的HBr的物质的量n=6.4+1.4=7.8mml;故平衡时,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H3Br)=5.0mml、n(Br2)=0.2mml、n(CH2Br2)=1.4mml、n(HBr)=7.8mml,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92。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应机理,I2的投入消耗了部分CH2Br2,同时也消耗了部分HBr,使得消耗的CH2Br2发生反应生成了CH3Br,提高了CH3Br的选择性。
【小问4详解】
电极B上为甲烷失电子生成乙烯,电极反应式为。容器编号
压强/Mpa
起始物质的量/ml
平衡物质的量/ml
A
B
D
Ⅰ
0.2
0.2
0.1
Ⅱ
0.4
0.4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的化学键类型
将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若溶液导电
中含有离子键
B
验证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物
加热浓硝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
若溶液变蓝
则说明产物中有为
C
探究KI与反应的限度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少量溶液
若有淡黄色沉淀
则KI与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D
探究反应热
向两个同规格烧瓶中分别装入同比例的和气体,并分别浸泡于热水和冷水中
一段时间后,若热水侧颜色变深,冷水侧变浅
则说明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实验装置使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共1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3kJ•ml-1,01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