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展开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小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特别提醒:物理学中的分子不能等同于化学中的分子。在化学中,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但在物理学中,分子是指广义的分子,是从热运动的角度讨论的,包括了化学中分子、原子和粒子,即分子不是严格的概念,而是一种描述方法。
2.分子的小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10-10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小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特别提醒:常见的微小物体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能用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滴,极细的铁粉都是微小物体,而不是分子,它们仍然是由小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
3.分子间有间隙
实验演示:取一支长约1m的细玻璃管,注入半管清水,再注入酒精,使液面几乎达到管口,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这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实际上是酒精分散到了水中,从微观的角度看,酒精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这一现象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都有间隙。
注意:分子间的间隙不同于宏观物体的间隙,分子间的间隙是很小的,而人眼能看到的空隙,例如具有多孔结构的海绵中的空隙,不是分子间隙。
(2023-2024·四川省泸州市阶段练习)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D.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实验一:物质的扩散
特别提醒: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特别提醒: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
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小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小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小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2024·江苏淮安·一模)图甲中,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 ;图乙中,两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密度比空气小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演示扩散现象时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应放在 方。
3.分子热运动
(1)探究实验二:物质的扩散
特别提醒:
分子热运动的意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即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0℃的物体分子照样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有停止,不能错误的认为0℃时物质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2)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比较
(2023·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风拂面,柳絮飞扬B. 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 百花齐放,花香四溢D. 天寒地冻,小雪纷飞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探究实验:分子间的作用力
特别提醒: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2.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邻近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系。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小,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有固定的体积,也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特别提醒: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3.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小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024·安徽六安·二模)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了物质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C.从缝隙中射入一缕阳光,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分子运动
D.断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能够吊住小钩码,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问题一:分子热运动
【角度1】识别分子热运动
【典例1】(2023·湘潭)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瑞雪飘飘 B. 花香袭人 C. 柳絮飞舞 D. 稻浪起伏
解法通则
(1)分子热运动是分子运动。所以,如果研究对象是宏观物体,则它的运动一定不是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不受外力影响,如果研究的运动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则一定不是分子热运动。
【变式1-1】(2023·广东省)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里煮粽子,粽香四溢说明( )。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可以再分
【变式1-2】(2023·益阳)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物质是由小量分子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角度2】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典例2】下列选项中描述扩散现象的是( )。
A.收拾房屋时,灰尘漫天飞舞 B.打喷嚏时,飞沫肆溅
C.烧开水时,“白气”升腾 D.晚风拂面,阵阵花香
明确扩散概念: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注意扩散现象的标识: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就越快。
【变式2-1】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乙图所示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丙图所示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
D.丁图所示中两个铅块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变式2-2】(2023·兰州)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问题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角度1】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
【典例1】(2023·无锡)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挂起重物,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搞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对现象的分析,在有明显外力作用时,就应该是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结果。实验中需要排除小气压的影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小气压的隔离,也可以通过计算排除小气压这一因素。
【变式1-1】如图所示,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上述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变式1-2】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小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角度2】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典例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变式2-1】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小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小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h,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有空隙
【变式2-2】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问题三:物质三态与分子动理论
【典例3】(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物态的分子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乙物态的分子只能原地振动,丙物态的分子距离较远,彼此之间几乎有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态是固态
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需要吸热
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叫液化
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时应在特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物质三态变化的核心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最终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在宏观上的诸多不同。固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气体分子间距最小,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小比气体小,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比气体小。
【变式3-1】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变式3-2】(2023·凉山州)端午节煮粽子时,空气中弥漫着清香,这是___________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小的水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攀登珠峰的运动员佩戴的护目镜能有效防止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伤害。
【基础强化】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组成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由质子和子组成,质子带正,子带正
2.(2023·南通)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 分子是运动的 D. 分子间有空隙
3. (2023·赤峰)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 物质分子不运动 B. 水分子间有间隙
C. 糖分子间有斥力 D. 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4.(2023·阿坝州)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5.(2023·甘孜州)下列关于川西美景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折多山上雪花飞舞B. 巴郎山顶云卷云舒
C. 小金梨花飘香扑鼻D. 神奇九寨溪流潺潺
6.(2024·广东·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分辨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缓慢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7.(2024·广东惠州·一模)小明妈妈做了叉烧包,小明从远处就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香气
B.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
9.(2024·河南南阳·模拟预测)五一假期,南阳的月季小观园成为花海,600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这是 现象;小雨天,月季花更显娇艳,花瓣上相邻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便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小的水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力。
10.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走在美丽的七中校园里,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便扑鼻而来,这是属于______现象。如图,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____有关。
11.(2023·武威)学校给同学们布置了做“拿手家常菜”的家庭劳动作业,李明同学用手机录制了鱼丸的制作过程,手机镜头对光起到__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他用夸张的表情介绍了闻到的鱼丸香味,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息地___________。
1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如图所示,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用力向上提,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填“引力”或“斥力”)
【素养提升】
1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4.(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此时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小小
15.图中是老师在课堂上做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有相互引力
B.小气分子对铅块有压力作用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6.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小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空气的应是_______(选填“A”或“B”)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1℃,②1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慢。
17.(2023·菏泽)蒸汽烤箱是将300℃以上的高温水蒸气喷洒在食物表面对食物加热的。加热过程中,烤箱排气口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量小水珠;烤出来的食物香气四溢,从物理角度看,这是________现象。
18. (2023·成都)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______。
19.(23-24九年级下·河南鹤壁·期中)如图所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尖上的蜻蜓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看到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 现象,若蜻蜓距离水面20cm,则它的倒影距离水面 m;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 (选填“一致”“较快”或“较慢”)。
【能力培优】
20.(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四幅图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 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
B.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丙图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丁图中在注射器里装入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21.(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一朵花朵折纸放水膜上,花朵竟然神奇地绽放了(如图所示),下列知识与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小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3.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小明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____________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____________;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__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
2022年课程标准
物理素养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物理观念: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科学思维: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洁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科学探究:视察扩散现象,能用分钟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科学态度与责任: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
固体扩散实验
实验
操作和现象
在透明的瓶中分别装入空气和二氧化氮,抽去玻璃板后,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在装入清水的量筒底部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静待几天后,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静待几周后颜色变得均匀
把磨的很光滑铅块和金块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防止五年后在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月1mm深
现象分析
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水和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对方
金和铅彼此进入对方
实验结论
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彼此进入分子的间隙中,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现象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
现象分析
红墨水在热水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中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中扩散慢是因为冷水分子运动较慢
探究归纳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分子运动月剧烈
机械运动
分子热运动
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
微观分子
有无规律
有规律可循
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律可循
可见度
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
质量、力和作用时间
温度与物质状态
实验内容
实验观察
现象分析
现象1:将两个铅块地面磨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重物不能它们分开;
现象2:用胶水涂抹在两物体表面,压实后两个物体被牢牢得粘在一起
现象3: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不会散开
因为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压力使两个铅块或涂胶水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分子间的压力使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
现象4:用力去压一个铁块,它的体积不会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现象5: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有明显变化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结论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状态
特点
微观原因
固态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小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
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气态
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
第十三章 内能(解析版)
课时13.1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小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特别提醒:物理学中的分子不能等同于化学中的分子。在化学中,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但在物理学中,分子是指广义的分子,是从热运动的角度讨论的,包括了化学中分子、原子和粒子,即分子不是严格的概念,而是一种描述方法。
2.分子的小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10-10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小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特别提醒:常见的微小物体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能用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滴,极细的铁粉都是微小物体,而不是分子,它们仍然是由小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
3.分子间有间隙
实验演示:取一支长约1m的细玻璃管,注入半管清水,再注入酒精,使液面几乎达到管口,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这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实际上是酒精分散到了水中,从微观的角度看,酒精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这一现象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都有间隙。
注意:分子间的间隙不同于宏观物体的间隙,分子间的间隙是很小的,而人眼能看到的空隙,例如具有多孔结构的海绵中的空隙,不是分子间隙。
(2023-2024·四川省泸州市阶段练习)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D.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答案】D。
【解析】分子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中子和质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实验一:物质的扩散
特别提醒: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特别提醒: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
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小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小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小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2024·江苏淮安·一模)图甲中,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 ;图乙中,两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密度比空气小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演示扩散现象时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应放在 方。
【答案】分子间具有间隙;下。
【解析】[1]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水与酒精分子分别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隙中导致的结果。
[2]演示扩散现象时,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应放在下方。
3.分子热运动
(1)探究实验二:物质的扩散
特别提醒:
分子热运动的意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即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0℃的物体分子照样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有停止,不能错误的认为0℃时物质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2)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比较
(2023·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风拂面,柳絮飞扬B. 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 百花齐放,花香四溢D. 天寒地冻,小雪纷飞
【答案】B。
【解析】A.柳絮飞扬,柳絮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漫山野,雾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小雪纷飞,小雪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探究实验:分子间的作用力
特别提醒: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2.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邻近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系。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小,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有固定的体积,也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特别提醒: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3.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小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024·安徽六安·二模)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了物质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C.从缝隙中射入一缕阳光,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分子运动
D.断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能够吊住小钩码,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
【解析】A.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
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斥力,故B错误;
C.从缝隙中射入一缕阳光,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断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能够吊住小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能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问题一:分子热运动
【角度1】识别分子热运动
【典例1】(2023·湘潭)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瑞雪飘飘 B. 花香袭人 C. 柳絮飞舞 D. 稻浪起伏
【答案】A。
【解析】ACD.瑞雪飘飘、柳絮飞舞、稻浪起伏都是属于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
B.花香袭人,属于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法通则
(1)分子热运动是分子运动。所以,如果研究对象是宏观物体,则它的运动一定不是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不受外力影响,如果研究的运动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则一定不是分子热运动。
【变式1-1】(2023·广东省)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里煮粽子,粽香四溢说明( )。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里煮粽子,粽香四溢是因为粽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格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2】(2023·益阳)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物质是由小量分子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A。
【解析】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角度2】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典例2】下列选项中描述扩散现象的是( )。
A.收拾房屋时,灰尘漫天飞舞 B.打喷嚏时,飞沫肆溅
C.烧开水时,“白气”升腾 D.晚风拂面,阵阵花香
【答案】D。
【解析】A.灰尘漫天飞舞,是灰尘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喷嚏时的飞沫是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自由运动,扩散到鼻孔中可以让我们闻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明确扩散概念: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注意扩散现象的标识: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就越快。
【变式2-1】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乙图所示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丙图所示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
D.丁图所示中两个铅块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氮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为了排除因重力的作用导致气体混合这一情况,应当将二氧化氮气体放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A错误;
B.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红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重物而不分开,是引力发挥了主要作用,故D错误。故选B。
【变式2-2】(2023·兰州)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①. 扩散;②. 剧烈;③. 引力。
【解析】[1]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闻到的药香味越浓郁。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问题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角度1】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
【典例1】(2023·无锡)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挂起重物,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答案】A。
【解析】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甚至下方挂一重物也不分开,说明铅块之间存在着引力,进而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搞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对现象的分析,在有明显外力作用时,就应该是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结果。实验中需要排除小气压的影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小气压的隔离,也可以通过计算排除小气压这一因素。
【变式1-1】如图所示,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上述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解析】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后,棉线被拉向右边,表明棉线右侧的肥皂膜中的分子相互吸引,使其收缩,从而将棉线拉向右边,所以此实验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2】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小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答案】(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解析】(1)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而体积不变,则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下方铅柱受到向上的气体压力和上方铅柱受到向下的气体压力都变小,
若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可能是受到的气体压力减小造成的,不能说明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两铅柱不受气体压力的作用,由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可知,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一定有其他引力存在。
【角度2】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典例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破镜难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远小于分子力作用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B错误;
C.海棉有空隙,这些空隙人能够看得见,它不是分子间隙,故C错误;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2-1】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小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小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h,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A。
【解析】薄膜被挤压有破裂,是因为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2】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A。
【解析】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小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小,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
B.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组成,故C错误;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故D错误。故选B。
问题三:物质三态与分子动理论
【典例3】(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物态的分子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乙物态的分子只能原地振动,丙物态的分子距离较远,彼此之间几乎有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态是固态
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需要吸热
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叫液化
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时应在特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A.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小,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几乎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故A错误;
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
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故D错误。故选B。
物质三态变化的核心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最终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在宏观上的诸多不同。固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气体分子间距最小,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小比气体小,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比气体小。
【变式3-1】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B错误。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小气压作用结果,故C错误。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变式3-2】(2023·凉山州)端午节煮粽子时,空气中弥漫着清香,这是___________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小的水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攀登珠峰的运动员佩戴的护目镜能有效防止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伤害。
【答案】①. 扩散;②. 引力;③. 紫外线。
【解析】[1]能闻到粽子的清汤香味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
[2]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
[3]护目镜能有效防止来自太阳的辐射,主要是能阻挡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基础强化】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组成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由质子和子组成,质子带正,子带正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子组成,且核外带正的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的质子和不带的中子组成。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023·南通)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 分子是运动的 D. 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B。
【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是香味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C。
3. (2023·赤峰)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 物质分子不运动 B. 水分子间有间隙
C. 糖分子间有斥力 D. 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答案】D。
【解析】AD.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低,分子运动缓慢,所以在冷水糖块溶解得慢,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但不是冷水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糖分子间是有斥力的,故C错误。
故选D。
4.(2023·阿坝州)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答案】B。
【解析】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C。
5.(2023·甘孜州)下列关于川西美景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折多山上雪花飞舞B. 巴郎山顶云卷云舒
C. 小金梨花飘香扑鼻D. 神奇九寨溪流潺潺
【答案】B。
【解析】A.雪花飞舞,雪花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巴郎山顶云卷云舒,云是宏观的小水珠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金梨花飘香扑鼻,属于扩散现象,是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神奇九寨溪流潺潺,是宏观水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广东·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分辨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缓慢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答案】A。
【解析】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故A正确;
B.分子不可以用肉眼直接分辨,只有借助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故B错误;
C.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
D.原子由原子核和子组成,故D错误。故选A。
7.(2024·广东惠州·一模)小明妈妈做了叉烧包,小明从远处就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叉烧包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小明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香气
B.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
【答案】B。
【解析】分子很小,不可能被肉眼看到,所以选项C“在空中飞舞”的灰尘,肯定不是“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例子;
卫生球“消失”是升华现象。而升华和蒸发的原因,都是由于“在物体里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中,速度较快的分子比较容易脱离物体,成为气体分子”;选项A、D则均为扩散现象,比较容易理解。符合本题的选项是C。
9.(2024·河南南阳·模拟预测)五一假期,南阳的月季小观园成为花海,600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这是 现象;小雨天,月季花更显娇艳,花瓣上相邻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便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小的水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力。
【答案】扩散;引。
【解析】[1]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花瓣上相邻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距离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范围内,小水滴在引力作用下便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小的水滴。
10.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走在美丽的七中校园里,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便扑鼻而来,这是属于______现象。如图,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____有关。
【答案】扩散;温度。
【解析】[1]金桂盛开,校园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
[2]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所以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11.(2023·武威)学校给同学们布置了做“拿手家常菜”的家庭劳动作业,李明同学用手机录制了鱼丸的制作过程,手机镜头对光起到__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他用夸张的表情介绍了闻到的鱼丸香味,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息地___________。
【答案】①. 会聚;②. 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1]手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能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如图所示,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用力向上提,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变小;引力。
【解析】[1][2]当玻璃板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板拉起需提供比玻璃板重力小的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说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之间的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素养提升】
1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破镜难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远小于分子力作用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B错误;
C.海棉有空隙,这些空隙人能够看得见,它不是分子间隙,故C错误;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此时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小小
【答案】A。
【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不断相互进入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界面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故A符合题意;
B.分子有一定的质量,但本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有一定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本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有一定的小小,但本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有一定的小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图中是老师在课堂上做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有相互引力
B.小气分子对铅块有压力作用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6.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小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空气的应是_______(选填“A”或“B”)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1℃,②1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慢。
【答案】A;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①。
【解析】[1]二氧化氮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小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A瓶中,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的B瓶。
[2]如果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则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B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A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
[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实验温度在30℃时气体扩散最快,1℃时气体扩散最慢。
17.(2023·菏泽)蒸汽烤箱是将300℃以上的高温水蒸气喷洒在食物表面对食物加热的。加热过程中,烤箱排气口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量小水珠;烤出来的食物香气四溢,从物理角度看,这是________现象。
【答案】①. 液化;②. 扩散。
【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加热过程中,烤箱排气口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量小水珠。
[2]食物香气四溢,是食物中的香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
18. (2023·成都)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______。
【答案】①. 剧烈(快);②. 减小(变小)。
【解析】[1]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所以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与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冷水的质量减小,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减小。
19.(23-24九年级下·河南鹤壁·期中)如图所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尖上的蜻蜓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看到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 现象,若蜻蜓距离水面20cm,则它的倒影距离水面 m;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 (选填“一致”“较快”或“较慢”)。
【答案】光的反射;0.2;较慢。
【解析】[1]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蜻蜓距离水面20cm,则它的倒影距离水面
[3]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质量相等的水与其他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温少,放出相同的热量时降温也少,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
【能力培优】
20.(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四幅图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 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
B.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丙图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丁图中在注射器里装入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答案】D。
【解析】A.甲图探究的是扩散现象的问题,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上面的A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丙图中紧压在一起的两个铅块能够吊起钩码而不分开,这正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1.(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一朵花朵折纸放水膜上,花朵竟然神奇地绽放了(如图所示),下列知识与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解析】水膜实验中,王亚平把花朵折纸放在水膜上,带来花朵绽放的效果,这是由于折纸受水膜张力自动打开,而水膜具有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隙较小,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小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D。
【解析】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很小的水珠由小量的水分子组成的,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既有斥力,也有引力,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小的水珠,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才会聚集成一个小水珠,故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故选D。
23.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小明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____________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____________;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__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加热;光滑;引力。
【解析】[1]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给试管加热。
[3][4]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两个接触面很接近,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022年课程标准
物理素养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物理观念: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科学思维: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洁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科学探究:视察扩散现象,能用分钟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科学态度与责任: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
固体扩散实验
实验
操作和现象
在透明的瓶中分别装入空气和二氧化氮,抽去玻璃板后,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在装入清水的量筒底部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静待几天后,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静待几周后颜色变得均匀
把磨的很光滑铅块和金块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防止五年后在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月1mm深
现象分析
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水和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对方
金和铅彼此进入对方
实验结论
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彼此进入分子的间隙中,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现象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
现象分析
红墨水在热水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中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中扩散慢是因为冷水分子运动较慢
探究归纳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分子运动月剧烈
机械运动
分子热运动
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
微观分子
有无规律
有规律可循
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律可循
可见度
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
质量、力和作用时间
温度与物质状态
实验内容
实验观察
现象分析
现象1:将两个铅块地面磨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重物不能它们分开;
现象2:用胶水涂抹在两物体表面,压实后两个物体被牢牢得粘在一起
现象3: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不会散开
因为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压力使两个铅块或涂胶水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分子间的压力使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
现象4:用力去压一个铁块,它的体积不会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现象5: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有明显变化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结论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状态
特点
微观原因
固态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小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
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气态
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热机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5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热机学案及答案</a>,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热机,汽油机,柴油机,知识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4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3节 比热容学案</a>,共4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表格,整理器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4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分子热运动优秀学案及答案</a>,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师版docx、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