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雷兽,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属奇蹄目雷兽科,雷兽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虽不同于现代犀牛前后三趾,但生活习性相近,研究人员在北美、亚洲发现众多雷兽的化石。但雷兽在某地质时期达到进化顶峰时忽然灭绝。下图为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盟大角雷兽复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雷兽最可能出现在( )
A. 白垩纪B. 侏罗纪
C. 古近纪D. 第四纪
2. 与现代相比,在大角雷兽生存期间,阿拉善盟气候较为( )
A. 暖湿B. 暖干
C. 冷湿D. 冷干
3. 推测雷兽进化顶峰时忽然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 陨石撞击B. 耀斑爆发
C. 人类捕杀D. 气候突变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根据材料可知,雷兽属于大型哺乳动物,应在新生代,排除中生代的白垩纪和侏罗纪;据图可知,雷兽骨质角与现代犀牛差异大,且前肢也表现出差异,说明其出现的地质时期早,故其最可能出现在古近纪,而不是第四纪。故选C。
2. 犀牛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稀树草原和茂密森林中。根据材料“生活习性相近”可知,当时阿拉善盟水热条件较好,适于雷兽繁衍生长。故与现代相比,在大角雷兽生存期间,阿拉善盟气候较为暖湿。故选A。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的灭绝可能与陨石撞击有关,但陨石撞击不可能仅仅影响到分布在亚洲和北美的雷兽,A错;耀斑爆发主要会影响地球磁场,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可能使雷兽突然灭绝,B错;根据分析可知,其生活的古近纪尚未有人类诞生,所以与人类捕杀关系不大,C错;气候突变,致其生存环境恶化,食物减少,物种灭绝,D正确。故选D。
我国某地一地理兴趣小组准备调查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该小组拟选取E、F、G三地目测公路上H点经过的车辆(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中小路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150mB. 199m
C. 299mD. 399m
5. E、F、G三地中能目测到公路上H 点经过车辆的有( )
A. 0处B. 1处
C. 2处D. 3处
【答案】4. C 5. B
【解析】
4. 据图可知,图中小路最低处的海拔为400m<H最低<450m,最高处海拔为650m<H最<700m,故图示地区高差为200m<H<300m。故最大高差为299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图中E、F、G 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地点一定是与H处之间没有任何障碍、便于清晰观察的地点,其中G点与H之间经过凹坡,不能阻挡视线;而E、F与H之间因为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不能目测到 H 点经过的车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同学在新疆某地拍摄的太阳紧贴湖面的景观图,图中时间为拍摄时的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图(阴影表示黑夜)中能正确反映此时昼夜情况的是( )
A. B.
C. D.
7. 该景观拍摄后的一周内( )
A. 北京昼长夜短B. 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C. 杭州日出东南D. 昆明正午日影渐长
【答案】6. D 7. C
【解析】
6. 根据图中时间及所学的新疆地理位置可知,新疆当地时间大致晚北京时间约2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8:50,当地时间约为16:50左右,图中景象为日落,表明当地早于地方时18点日落(昼短夜长),所以此时光照图应表示为冬半年的昏线附近。A、C表示的是晨线,B表示的是夏半年昏线;D表示的是冬半年昏线,符合题意。故选D。
7.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京昼短夜长,杭州日出东南,C正确,A错。根据题意无法判断日期,故其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及昆明正午日影变化情况无法判断,BD错。故选C。
地表净辐射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地面放出的辐射之间的差额。右图示意2022年9月内蒙 古正镶白旗典型退化草原禁牧和放牧两种不同情况下地表净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辐射的日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 )
A. 地表净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辐射
B. 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地表净辐射
C. 地面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净辐射
D. 地表净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9. 禁牧区和放牧区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存在差异的首要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B. 空气湿度
C. 日照长短D. 植被状况
10. 与9月份相比,10月份②③辐射( )
A. 均变大B. ②变大、③变小
C. 均变小D. ②变小、③变大
【答案】8. B 9. D 10. B
【解析】
8. 据图可知,②日出前、日落后辐射量为0,说明其可能是地面反射辐射;③在夜晚出现负值,说明其是地表净辐射,故可推测出①为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地表净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 据图可知,10~14时,禁牧区和放牧区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下垫面性质存在差异,即地表植被状况存在差异,导致其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存在差异,D正确。禁牧区和放牧区的太阳高度、日照长短变化相同、空气湿度差异相对较小,ABC错误。故选D。
10. 10月植被进入枯黄期,地表裸露,加上受西北季风影响,地表可能出现积雪,使得地面反射辐射明显升高,而地表吸收辐射却降低,造成地表净辐射变小。根据题目分析可知,②表示地面反射辐射,③表示地表净辐射。故与9月相比,10月份②变大,③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冷涡主要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性闭合低压环流系统,冷涡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2023年7月13日中午,甘肃省甘南美仁大草原惊现飞雪,出现4~5cm的积雪(下图)。冷涡发展是导致此次降雪的主要因素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冷涡出现时,其中心气流( )
A. 辐散下沉B. 辐合上升
C. 辐散上升D. 辐合下沉
12. 除冷涡外,影响甘南美仁大草原飞雪的主要因素还有( )
A. 地理环境B. 海拔
C. 水汽含量D. 副高位置
13. 7月,前往甘南美仁大草原考察需要携带的科学考察工具是( )
A. 轻薄羽绒服B. 防晒霜
C. 卫星定位仪D. 雨具
【答案】11. B 12. C 13. C
【解析】
11. 根据材料可知,冷涡主要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性闭合低压环流系统,冷涡中心垂直方向的空气柱为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状态,说明涡区中心气流辐合上升,易发生对流。故选B。
12. 除冷涡外,水汽充足是决定甘南美仁大草原飞雪的另一主要因素,C正确。地理环境和海拔是影响甘南美仁大草原飞雪的因素之一,但并非主要因素,排除AB;该地区不受副高影响,D错。故选C。
13. 野外科学考察需要携带的工具,通常有指南针、卫星定位仪、地图等,C正确;轻薄羽绒服、防晒霜以及雨具是保障物资,不是科学考察工具。故选C。
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峨眉山西北约37千米处,形如“方桌”。该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泥页岩、玄武岩等构成,四面壁立千仞,山顶坦荡平阔。距今2.6亿年左右,当时为一片浅海的峨眉山地区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火山瞬间释放出约25万平方千米的熔岩。下图为瓦屋山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岩层是( )
A. 泥页岩、石灰岩、玄武岩B. 泥页岩、玄武岩、石灰岩
C. 玄武岩、石灰岩、泥页岩D. 玄武岩、泥页岩、石灰岩
15. 瓦屋山四面壁立千仞的主要成因是( )
A. 岩浆活动B. 构造运动
C. 流水侵蚀D. 冰川剥蚀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该地区为浅海环境,且有洞穴发育,说明丙为石灰岩;结合材料可知,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大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在瓦屋山地区覆盖了大量的玄武岩,玄武岩硬度高,不易被风化侵蚀而保留下来,出现在山体顶部,故甲为玄武岩、乙为泥页岩。故选D。
15.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山顶坦荡平阔,说明其形成与流水侵蚀、冰川剥蚀关系不大(结合区域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同时结合材料“位于峨眉山西北约37千米处”,峨眉山属于断块山,也可推测构造运动活跃),岩浆活动也无法使其形若“方桌”、四面壁立千仞的山体,最有可能是该地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后受地壳水平挤压,断裂抬升,形成壁立千仞的景观。故选B。
巴伦支海(下图)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与喀拉海以新地岛为界,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两海域海水性质差异较大。每年夏天,众多微型冰山从新地岛上脱落并跌入巴伦支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巴伦支海相比,喀拉海表层海水( )
A. 温度较高、盐度较低B. 温度和盐度均较高
C. 温度较低、盐度较高D. 温度和盐度均较低
17. 众多微型冰山脱落并跌入巴伦支海的影响有( )
①海水温度下降 ②海水盐度上升
③海水密度下降 ④海气交换增强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 根据图中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出,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且注入巴伦支海的河流相对较少,故相较于巴伦支海,喀拉海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均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 众多微型冰山脱落并跌入巴伦支海后很快融化,这会导致巴伦支海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降低,①正确,②错误;海水盐度降低,将导致海水密度下降,③正确;海水温度降低,海气交换减弱,④错误。故选B。
柴达木河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该流域降水相对较多,其西源发源于昆仑山东段,流经具有层理结构的红色山地,与东源汇合后被称为香日德河。香日德河在香日德镇附近潜入地下,完全干涸,在小柴旦附近涌现汇聚,成为柴达木河。香日德河是一条极具观赏性的“红水河”(河水呈红色),平常呈淡红色,某些季节会变成鲜红色。下图为柴达木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香日德河河水变成鲜红色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19. 香日德河河水变成鲜红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冰雪融水携带B. 大风天气较多
C. 大气降水冲刷D. 植被覆盖率降低
20. 柴达木河较香日德河( )
A. 季节变化大B. 含沙量大
C. 流速快D. 水质清澈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 根据材料可知,香日德河河水流经红色山地,平常呈淡红色,夏季雨水和冰雪融水增多,导致香日德河径流增加,加上径流汇聚过程中携带的大量红色物质,使得香日德河河水由淡红色变成鲜红色,故选B。
19. 柴达木盆地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且大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香日德河流域降水相对集中,大量红色泥沙在雨水的冲刷下汇聚入河,使得河水变成鲜红色,C正确。柴达木河西源发源于昆仑山东段,长年累月的径流冲刷,使得冰雪融水流经红色山地时所能携带的红色物质相对有限,A错;该地区冬春季节大风天气较多、植被覆盖率降低,但这不是香日德河河水变成鲜红色的主要原因,BD错。故选C。
20. 据图可知,柴达木河与香日德河在香日德镇和小柴旦之间地表水断开,说明柴达木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相对于香日德河,地下水补给的柴达木河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水质清澈;香日德河位于中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流速较快。D正确,ABC错。故选D。
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各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及其所表现出的土壤砂粘性质,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3种类型。河北平原是华北平原内位于黄河以北的地区,其低洼地带、河道地带及冲积扇平原等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各质地土壤类型区域分布规律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河北平原低洼地带、河道地带及冲积扇平原分布的土壤分别是( )
A. 砂土、壤土、粘土B. 壤土、粘土、砂土
C. 粘土、砂土、壤土D. 粘土、壤土、砂土
22. 造成河北平原各质地土壤类型区域分布规律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B. 气候
C. 生物D. 人类活动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粘土质地粘重,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处,故河北平原低洼地带主要分布的是粘土,AB错误;砂土的砂粒含量大,土壤颗粒间孔隙大,且质地疏松,但肥力较低,最可能分布在河道地带;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故其最可能分布在冲积扇平原,C正确,D错误。故选C。
22.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经过风化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由于河北平原各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其成土母质差异大,故造成河北平原各质地土壤类型区域分布规律明显,A正确;河北平原的气候、 生物、人类活动差异较小,BCD错误。故选A。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境内多火山地震,自然环境独特,形成多样的自然植被景观。新西兰南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差异较大。下图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在新西兰南岛东侧可能大规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 )
A. 常绿阔叶林B. 针叶林
C. 常绿硬叶林D. 草甸草原
24. 图中甲地典型植被( )
A. 叶片多宽而薄B. 季节变化模糊
C. 根系发达D. 夏绿冬枯
25. 下列地区与新西兰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有( )
①冰岛②直布罗陀海峡③落基山脉④夏威夷群岛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答案】23. D 24. A 25. C
【解析】
23. 据图可知,新西兰南岛位于40°S以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受中部地形阻挡,东西两侧分别形成温带草甸草原带和落叶阔叶林带。故可在新西兰南岛东侧可能大规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草甸草原,D正确。该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分布规模较小;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新西兰南岛位于中纬度,东侧地形相对平坦,不会大规模发育针叶林,ABC错误。故选D。
24. 据图可知,甲地地处新西兰南岛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发育的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叶片多宽而薄,A正确;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季节变化模糊;旱生植被根系发达,该地降水较多,气候湿润;草原植被多夏绿冬枯,BCD错误。故选A。
2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①排除;直布罗陀海峡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②正确;落基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③正确;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④排除。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奥会是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运动项目包括冰上和雪上两大类,因此充足的 雪量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前提。下图示意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分布,南半球目前没有国家举办过冬奥会,图中甲、乙、丙、丁为澳大利亚冬奥会申办备选地。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与东亚举办地相比欧洲举办地纬度整体偏高的原因。
(2)从降水角度,分析非洲不适合举办冬奥会的原因。
(3)从气候角度,指出澳大利亚最适宜举办冬奥会的地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冬奥会在冬季(每年1月、2月)举行,欧洲举办地冬季由于受西风带控制和沿岸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亚举办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受陆地冷高压影响,温度较低,为满足冬奥会冰雪项目的气温要 求,故欧洲举办城市纬度整体高于东亚。
(2)非洲干旱区面积较大,降水较少;非洲整体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以降雨而非降雪形式呈现。
(3)丁地。原因:丁地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降雪;其他地区以亚热带或热带气候为主,降雪天气少且降雪难以保存。
【解析】
(1)本问可结合图文材料,冬奥会的举行需要适宜的温度,满足造雪或者降雪的条件,而东亚和欧洲西部受大气环流影响不一样,冬季欧洲西部受西风带控制和沿岸暖流影响气候偏暖,东亚举办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受陆地冷高压影响,温度较低,故欧洲举办地纬度偏高。
(2)非洲干旱气候区面积大,降水量不足;非洲地处纬度较低,气温高,降水以雨水为主,很难满足冬奥会举办气温较低的要求,造雪成本较高,故无举办地。
(3)甲、乙、丙、丁四地,丁地纬度高,且气候偏湿冷,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降雪可满足冬季积雪或者造雪的要求,其他地区以亚热带或热带气候为主,降雪天气少且降雪难以保存,故丁为最佳举办地。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水多、潮湿,且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是河流、溪水的两岸。萤火虫水洞位于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南19公里,洞内地下暗河众多,溪流两侧杂草丛生但少见昆虫类动物存在,大量萤火虫分布在图示大厅的中上部,人划船进入其中,仰望漫天萤火熠熠,如畅游梦幻般“星空世界”。下图为萤火虫水洞中局部地貌景观。
(1)说出形成萤火虫水洞岩石的特征。
(2)分析萤火虫水洞下层洞穴处萤火虫景观发育典型的自然条件。
(3)简述萤火虫水洞溪流两侧少见昆虫类动物的原因。
【答案】(1)水溶性较强;有层理结构;岩层中有化石存在。
(2)下层洞穴较为闭塞,暗河多,阴暗潮湿;洞穴较为广阔,垂直和水平空间较大;洞穴溶洞地貌发育,众多的钟乳石为萤火虫提供栖息地。
(3)溶洞内溪流中富含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分解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溶洞空气闭塞不流通,二氧化碳密度大,容易在海拔较低的溶洞底部集聚,产生缺氧环境,动物因氧气不足无法生存。
【解析】
(1)喀斯特溶洞地貌多由水溶性较强的石灰岩组成,石灰岩为沉积岩,岩层层理构造明显且岩层中有化石存在。
(2)结合材料,萤火虫喜欢生活在多水、潮湿,且杂草丛生有河流、溪水的两岸。图示中下层洞穴较为封闭,难见阳光,且有地下暗河、溪流,环境潮湿;图示中下层洞穴垂直和水平方向较为宽阔,且钟乳石地貌发育,萤火虫栖息地较广。
(3)喀斯特溶洞地貌中的暗河受水溶作用的影响,多富含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易释放出二氧化碳。溶洞位于地下,空气闭塞不流通,二氧化碳密度较大,易在海拔较低的河流附近及溶洞底部集聚,氧气较少,产生缺氧环境,动物因氧气不足无法生存。故溪流两岸少见昆虫类动物。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而雨带的推移既取决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夏季风,还取决于多种因素。下图为我国雨带推移示意图。
(1)按一般规律,指出我国雨区推移的先后顺序。
湖北省是我国电力输出大户,2022年7~8月份却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周边省份的经济发展。
(2)结合示意图,指出此次湖北缺电所对应上图时间的序号,并分析原因。
局部大气压的分布会对区域天气产生深远的影响,河南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绘制了某年夏季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和河南省地形图。
(3)指出此天气系统持续发育可能给河南省带来的气象灾害,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答案】(1)④②①③
(2)时间序号①;原因:湖北的电力输出主要靠水电,7~8月份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气候干旱,河流缺水,发电量受影响。
(3)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原因: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低压系统逆时针旋转带来潮湿水汽;北侧存在高压中心(副高)阻滞低压系统北进;向西移动的水汽遇到河南西侧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导致降水剧增,形成洪涝。
【解析】
(1)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纬度越低,越近夏季风源地,雨季开始的早结束的晚,大约4~5月份进入华南地区,5~6月份进入江淮地区,7~8月份进入华北及东北地区,9月份南撤,10月份基本退出我国大陆。所以我国雨区推移的先后顺序④②①③。
(2)决定我国南方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水量和落差,因湖北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减少,水量不足,进而导致水电站发电量不足。7~8月份雨带进入华北及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的影响,对应上图序号①。
(3)由等压线形势图可知,河南省东侧、南侧存在低压系统,北侧有高压阻挡其北移,低压系统将潮湿水汽从海洋向陆地输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北侧副高的阻滞,水汽难以持续北上而转向西移,而向西移动的水汽遇到河南西侧的山脉,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地形雨,降水在短时间内剧增,形成洪涝灾害。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雪兔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植株矮小,一般植株高约30厘米左右,茎叶白色绒毛发育,酷似棉袄,毕生仅开一次花,主要生长在海拔4500-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山坡岩缝中、山顶沙石地。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丽江)、西藏(亚东、错那)等地区,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下图为雪兔子植株实体景观图示。
(1)结合雪兔子植株特点,分析雪兔子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推测雪兔子种子的传播方式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雪兔子被列入珍贵保护植物的原因。
【答案】(1)植株白色绒毛发育,有利于保温,说明生长环境气候寒冷;毕生仅开一次花,说明生长缓慢,土壤贫瘠,土壤水分少;植株矮小,说明生长区风力强劲,大风天气较多,植株矮小不容易被强风摧毁。
(2)风力传播。
理由:气候高寒且旱,依靠动物或流水传播条件欠佳;高山大风天气多,风速大,利于种子向远方扩散。
(3)高寒地理环境植被稀少,植物群落少,植物生长慢;雪兔子植株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稳定媒介(或雪兔子是周边生物活动的媒介和中心);保护雪兔子利于维持高寒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1)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雪兔子植株矮小,一般植株高约30厘米左右,说明生长环境多大风,高大植株易被大风毁坏;雪兔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毕生只开一次花,说明雪兔子生长缓慢,生长环境热量、水分、土壤环境较差;茎叶白色绒毛发育,酷似棉袄,利于保温,说明其生长环境低温严寒。
(2)高海拔山地,气候严寒干旱,其他传播媒介(如昆虫、动物、流水等)较少,但山地大风天气多,风速大,利于种子向远处传播,寻找更优的生长环境。因此雪兔子种子的传播方式为风力传播。
(3)高寒山地热量、水分、土壤环境较差,适合生存的植被群落少,生态环境脆弱,而雪兔子植株能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其存在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媒介,利于保持高寒山地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河南省新未来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新未来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2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共12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