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 绦虫和蛔虫均为肠道寄生虫;蝗虫对禾本科作物危害很大;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绦虫、蛔虫、蝗虫、青蛙它们分别属于( )
A.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B.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C.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环节动物 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答案】B
【分析】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绦虫身体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蝗虫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ACD错误,B 正确。
故选B。
2. 下列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昆虫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 蜥蜴卵的卵壳——保护作用
C. 鸟的气囊——辅助呼吸
D. 哺乳动物的犬齿——咀嚼食物
【答案】D
【分析】不同动物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昆虫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蜥蜴卵的卵壳具有保护作用;鸟的气囊可以辅助呼吸;哺乳动物的犬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而不是咀嚼食物。
【详解】A.昆虫的外骨骼覆盖在昆虫身体的表面,能够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同时还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故A正确。
B.蜥蜴卵的卵壳比较坚硬,能够起到保护内部胚胎的作用,防止外界的物理伤害和微生物的侵入,故B正确。
C.鸟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在飞行时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氧气,故C正确。
D.哺乳动物的犬齿尖锐锋利,主要用于撕裂食物,而咀嚼食物主要是靠臼齿,臼齿的齿面宽大,适合磨碎食物,故D错误。
故选D。
3.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生物野外调查时,发现了一只蛞蝓,见下图。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外表看起来像没有壳的蜗牛,体表暗灰色;触角2对;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有细小的色线环绕;体表有无色黏液。根据特征判断该动物应该属于( )
A. 扁形动物B. 环节动物C. 软体动物D. 节肢动物
【答案】C
【分析】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详解】A.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蛞蝓的特征不符合扁形动物的特征,故A 错误。
B.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蛞蝓的特征与环节动物的特征不相符,故B错误。
C.蛞蝓体表暗灰色,有两对触角,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且有细小色线环绕,体表有无色黏液,这些特征与软体动物的特征相符,故C正确。
D.蛞蝓不具有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的特征,故D错误。
故选C。
4. 鱼是年画中常见的主角。鱼类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寓意“年年有余”。下面对鱼类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B. 鱼鳔辅助肺呼吸
C.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D. 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答案】B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形态、体表特征、呼吸器官以及运动器官等方面。鱼类用鳃呼吸,而不是鱼鳔辅助肺呼吸。
【详解】A.鱼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阻力,故A正确。
B.鱼类用鳃呼吸,鱼鳔主要是调节鱼在水中的浮力,不能辅助肺呼吸,故B错误。
C.鱼类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可以保护鱼的身体,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摩擦,故C正确。
D.鱼类靠鳍运动,鳍是鱼类主要的运动器官,包括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等,不同的鳍有不同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5. 某人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该病人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此治疗中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
A. 滑液B. 血液C. 韧带D. 关节软骨
【答案】A
【分析】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详解】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囊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种疾病,而关节囊的内层可分泌少量透明的滑液,在关节面之间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该病人滑液分泌不足,所以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相当于滑液,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故选A。
6. 下图为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投篮时骨骼肌起支点作用
B. 骨骼肌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C. 图中肱三头肌先舒张再收缩
D. 投篮动作仅需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答案】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多个系统的配合。
【详解】A.投篮时关节起支点作用,故A错误。
B.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故B错误。
C.双手投篮时,开始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后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故C正确。
D.投篮动作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图是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的迷宫示意图,下表是小鼠从迷宫“入口”到“出口”所用时间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需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
C. 实验次数越多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越短
D. 小鼠学会走迷宫就终生不会忘记迷宫路线
【答案】D
【分析】在探究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实验中,实验前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可以促使小鼠积极地在迷宫中寻找食物;保持环境安静可以减少外界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一般来说,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会逐渐熟悉迷宫路线,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但学习行为如果不强化,可能会逐渐消退。
【详解】A.实验前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能使小鼠更积极地去寻找食物,提高实验效果,故A正确。
B.实验过程中保持环境安静可以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使小鼠的行为更集中在走迷宫获取食物上,故B正确。
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故C正确。
D.小鼠学会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如果不强化可能会逐渐消退,不会终生不会忘记迷宫路线,故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内部都形成等级
B.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内部有一定的组织
C.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内部有明确的分工
D. 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属于社会行为
【答案】A
【分析】社会行为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蜜蜂、蚂蚁等。
【详解】A.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体内部有的形成等级,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群体,A错误。
B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BC正确。
D.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一般公牛形成一个包围圈,将母牛和小牛围圈在中间,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
故选A。
9. 琉璃草的果实上长着密密的锚状小刺,郊游时人一旦碰到就很容易粘在身上带走。人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 可以帮助琉璃草传播花粉B. 帮助琉璃草顺利传播种子
C.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人一旦碰到琉璃草的果实,就会被粘在身上带走,体现了人能帮助琉璃草顺利传播种子,不是帮助琉璃草传播花粉,A错误、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圈中如果缺少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C错误。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经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再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 没有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
C.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 如果随意引入某种动物,可能会打破生态平衡
【答案】B
【分析】动物协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以及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详解】A.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属于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故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即使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依然可以进行,只是进行的速度可能会变慢。因为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生产者可以利用这些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等制造有机物,从而实现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故B错误。
C.动物在取食花蜜、果实等过程中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故C正确。
D.如果随意引入某种动物,可能会因为该动物没有天敌或者对当地生态环境不适应而大量繁殖,或者因为该动物的引入破坏了原有食物链的平衡,从而打破生态平衡,故D正确。
故选B。
11. 小明看了“使用舒肤佳香皂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存活”的广告后,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舒肤佳香皂的功效。请判断下面小明探究方案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手指涂按培养基之前,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B. 洗手后按手印相当于接种
C. A和B两组培养皿应都放在28℃的环境中培养
D. 若B培养皿菌落比A培养皿多,则说明香皂具有抑菌功效
【答案】D
【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如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可以杀死原有培养基上的杂菌,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接种的概念,洗手后按手印是将手上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一般细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同的培养温度可以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A.手指涂按培养基之前,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这样可以杀死原有培养基上的杂菌,保证实验中接种的细菌是来自手指,避免其他杂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故A正确。
B.洗手后按手印相当于接种,将手上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以便后续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故B正确。
C.A 和 B 两组培养皿应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般细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在 28℃左右,保持相同的培养温度可以确保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避免温度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故C正确。
D.若 B 培养皿菌落比 A 培养皿少,则说明香皂具有抑菌功效。因为 A 组是未使用香皂洗手后按手印,B 组是使用香皂洗手后按手印,如果香皂有抑菌作用,那么使用香皂后手上的细菌数量会减少,接种到培养基上后菌落也会相应减少,故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巴斯德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变量是瓶颈形状不同
B. 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C. 在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D. 直颈瓶A组和曲颈瓶B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A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巴斯德实验中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亦能保持无菌。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详解】A.该实验是为了证明使肉汤腐败的微生物是来源于空气,还是自身产生,因此控制的唯一变量是微生物,而不是瓶颈的形状,故A错误。
B.煮沸烧瓶中肉汤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排除杂菌干扰,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故C正确。
D.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控制变量的方法是瓶颈形状不同,一个是直的,一个是弯的;直颈瓶A组和曲颈瓶B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故D正确。
故选A。
13. 人如果被尖锐物体扎伤时很容易感染破伤风杆菌,需及时清创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有关破伤风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破伤风杆菌很小,肉眼观察看不到其形态结构
B. 破伤风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C. 破伤风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叶绿体
D. 破伤风杆菌靠分裂繁殖后代
【答案】B
【分析】破伤风杆菌属于细菌。细菌个体微小,肉眼观察不到其形态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主要靠分裂进行生殖。
【详解】A.破伤风杆菌很小,肉眼观察看不到其形态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故A正确。
B.破伤风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故B错误。
C.破伤风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C正确。
D.破伤风杆菌靠分裂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故D正确。
故选B。
14. 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蘑菇,医生公认的能够降低血压、血脂并且增加机体免疫力的食物。下列有关平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食用的是平菇子实体
B. 地下菌丝主要吸收营养物质
C. 细胞内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自养
D. 从菌褶散落出的白色粉末是孢子
【答案】C
【分析】平菇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
【详解】A.平菇可供食用的部分是子实体,子实体较大,一般由菌盖、菌柄等部分组成,人们通常食用的就是平菇的子实体部分,故A正确。
B.平菇的地下菌丝主要起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地下菌丝可以从土壤等环境中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为平菇的生长和发育提供所需的养分,故B正确。
C.平菇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而自养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一般具有叶绿体等结构,平菇不具备这些特点,故C错误。
D.从菌褶散落出的白色粉末是孢子。孢子是平菇等真菌的繁殖细胞,成熟后从菌褶处散落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进而生长发育成新的平菇个体,故D正确。
故选C。
15.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使人和动植物患疾病
B. 腐生细菌和真菌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C.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体,真菌可为藻类提供无机盐
D. 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能与寄主共生在一起
【答案】D
【分析】细菌和真菌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有害;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等,参与物质循环;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典型例子;寄生不同于共生。
【详解】A.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使人和动植物患疾病,如一些细菌会引起肺炎等疾病,真菌可能引起皮肤病等,故A正确。
B.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故B正确。
C.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体,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提供无机盐等物质,故C正确。
D.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是从寄主获取营养物质,对寄主有害,与寄主不是共生关系,共生是双方互利,故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食品的保存方法与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蜜枣是利用高浓度的物质如糖类来渗出水果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延长的保质期的,而不是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A错误。
B.新鲜蔬菜用低温冷藏法保存是因为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B正确。
C.袋装肉肠用真空包装法,是为了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抑制细菌繁殖,C正确。
D.香菇用干燥处理除去水分,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D正确。
故选A。
17. 馒头是中国的传统面食之一,由面粉发酵而成。夏天温度高,馒头容易滋生霉菌,因此蒸好的馒头晾凉后应冷冻保存。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霉菌不同,酵母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B. 馒头上滋生的霉菌可以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 制作馒头时,酵母菌在无氧情况下产生二氧化碳
D. 冷冻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慢,可以延长馒头的保存时间
【答案】D
【分析】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酵母菌是真菌,能够进行孢子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霉菌靠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霉菌的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故霉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B错误。
C.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在有氧情况,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C错误。
D.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冷冻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慢,可以延长馒头的保存时间,D正确。
故选D。
18. 今冬甲流高发,下图是甲流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甲流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具有细胞结构B. 内有遗传物质
C. 能独立生活D. 不能在细胞外制造新病毒
【答案】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依靠寄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新病毒。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A正确。
B.病毒内有遗传物质,即核酸,故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故C错误。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依靠寄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制造新病毒,不能在细胞外制造新病毒,故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结构
B. 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生活繁殖
C. 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所有传染病
D. 某些病毒可以充当基因工程中运载特定基因的运载体
【答案】D
【分析】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生活繁殖;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制成的疫苗只能预防特定的传染病,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详解】A.病毒很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形态结构,光学显微镜看不到,故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生活繁殖,故B错误。
C.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特定的传染病,而不是所有传染病,故C错误。
D.某些病毒可以充当基因工程中运载特定基因的运载体,如噬菌体,故D正确。
故选D。
20. 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③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物种;④迁地保护;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 ①②④⑤⑥B. ①②④⑥C. ①④⑥D. ①③④⑥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结合分析,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④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对整个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包括其中的生物及栖息地;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③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并且不是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②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会使人类的活动加剧,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④迁地保护和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
C. 分类单位越小,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多
D. 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为密切,A正确。
B.生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生理功能等特征,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B正确。
CD.分类单位越小,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C错误,D正确。
故选C。
22. 水杉的学名是Metasequia glyptstrbidesHu&,其中glyptstrbides为( )
A. 科名B. 种词C. 属名D. 命名者姓名
【答案】B
【分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生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详解】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第二部分为种加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也可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可见,水杉的学名为Metasequia glyptstrbidesHu&,其中 glyptstrbides是第二部分,为种加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 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B. 性状遗传的实质是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后代
C. 变异是指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D. 在生物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对生物体有利,有的对生物体有害
【答案】C
【详解】遗传是普遍存在的,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因此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A正确;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B正确;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的由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差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而由于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为可遗传变异,C错误;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在生物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对生物体有利,有的对生物体有害。如玉米的子代有高秆和矮秆的变异,高秆有利于玉米的生存,是有利变异,矮秆不利于玉米的生存,是不利变异,D正确。
24. 右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 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 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C.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 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答案】A
【分析】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详解】DNA存在于染色体上,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上面储存有遗传信息,DNA具有双螺旋结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故选A。
25. 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是第23对染色体
B. 儿子体细胞中的Ⅹ染色体不可能来自于父亲
C. 女儿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D. 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都为1/2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
【详解】A.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23对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被称为性染色体,故A正确。
B.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所以儿子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于父亲,故B正确。
C.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这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并不是只能来自于母亲,故C错误。
D.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含X和含Y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女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一种卵细胞。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 50%,即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都为1/2,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25分)
26. 多姿多彩的生物不仅提高了生物圈的稳定性,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动物的生动姿态和神韵不仅给人类美的享受,而且还给人以遐思和启迪,因而成为画家大师笔下的“常客”。比如徐悲鸿画中“马”的奔放、齐白石《他日相呼》中“鸡和蚯蚓”的灵动……请欣赏以下国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国画涉及到的马、鸡、蚯蚓三种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
(2)蚯蚓只能蠕动爬行,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它的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和___________的辅助完成。观察蚯蚓时要不断地往其体表滴水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
(3)鸡属于鸟类,鸟类具有适于飞行的形态生理结构特点。鸟类长骨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可以减轻体重。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块肌肉细胞内的___________(填细胞内某结构得名称)明显多于身体其他肌肉细胞,这与鸟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相适应。
(4)马善于奔跑,这是因为它具有由骨、___________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系统有关。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老马识途”中马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
【答案】(1)蚯蚓、鸡、马
(2)①. 刚毛 ②.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3)①. 内部中空 ②. 线粒体
(4)①. 骨连接##骨连结 ②. 学习
【分析】(1)无脊椎动物比脊椎动物低等,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次序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马、鸡、蚯蚓三种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是蚯蚓、鸡、马。
(2)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因此蚯蚓的运动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观察蚯蚓时,要不断地往其体表滴水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3)鸟类骨骼的结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高耸的龙骨突上附着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块肌肉细胞内的线粒体明显多于身体其他肌肉细胞,这与家鸽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相适应。
(4)马善于奔跑,这是因为它具有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有关。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7.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某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盘,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菌落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真菌相比,细菌的菌落特征是___________。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对餐具、公筷等进行灭菌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可能来自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②. 凉拌黄瓜
(2)防止杂菌滋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空气 (4)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或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分析】(1)和真菌相比,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凉拌黄瓜的菌落数是 14000,清炖蘑菇的菌落数是 1100,炒芹菜的菌落数是 30,所以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凉拌黄瓜。
(2)实验过程中需要对餐具、公筷等进行灭菌处理,是因为如果不进行灭菌处理,餐具、公筷等上面原有的细菌和真菌会混入实验中,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无法准确得出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
(3)未食用组的菜品在餐前和餐后处于密封状态,增加的菌落数不可能来自其他菜品或食用过程,只能是来自于外界环境,如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落在菜品上繁殖导致菌落数增加。
(4)根据实验结果,未使用公筷组餐后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增多,说明在食用过程中,细菌和真菌容易进入菜品中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食物腐败。所以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是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28. 生殖发育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图图一为植物嫁接示意图,图二、三、四分别为家蚕、蝗虫、青蛙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嫁接过程中,确保①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___________结合。若将黑枣树作为砧木,将柿树的枝条作为接穗,将来这个枝条上所结的果实是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家蚕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___________期。
(3)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在家蚕发育的___________时期满足食物供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的青蛙高声鸣叫的行为是雄蛙在求偶,鸣叫声在青蛙之间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4)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与图中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的生殖方式相同。
【答案】(1)①. 形成层(分生组织)②. 柿子
(2)蛹 (3)①. 幼虫 ②. 传递信息(信息交流)
(4)一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一①是接穗、②砧木;图二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图三①受精卵、②若虫、③成虫;图四①受精卵、②蝌蚪、③幼蛙、④成蛙。
(1)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图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使嫁接成功,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关键。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柿子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黑枣树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和接穗的一样,即柿子。
(2)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蛹期。
(3)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可适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使其积累更多的营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的青蛙高声鸣叫的行为是雄蛙在求偶,鸣叫吸引了雌性,鸣叫声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4)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属于无性生殖,而图一嫁接也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9. 豌豆是科研人员进行遗传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某研究员研究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性状,实验结果如下表,进一步研究发现豌豆种子皱粒形成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表中___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知豌豆皱粒是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如果用A、a表示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则表中甲乙两组的子一代中圆粒基因组成:甲组___________、乙组___________。
(3)读图推测:豌豆的卵细胞中应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从图中可以看出,皱粒豌豆产生的原因:基因的改变使种子内的___________含量减少,导致种子成熟后大量失水,种子皱缩。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1)①. 乙 ②. 隐性
(2)①. Aa ②. AA、Aa
(3)7##七 (4)①. 支链淀粉 ②. 基因
【分析】(1)结合分析可知,都是圆粒的亲代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皱粒,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皱粒为隐性性状,圆粒为显性性状,故据表中乙组分析可知豌豆皱粒是隐性性状。
(2)根据(1)分析可知,圆粒为显性性状,则基因组成为AA或Aa;皱粒为隐性性状,则基因组成为aa。甲组中的子代圆粒与皱粒的数量比例约为1:1,则亲代圆粒的基因组成为Aa,亲代皱粒的基因组成为aa,子代圆粒的基因组成为Aa,具体原因如下图1:
乙组中的子代圆粒与皱粒的数量比例约为3:1,则亲代圆粒的基因组成为Aa,子代圆粒的基因组成为AA、Aa,具体原因如下图:
故则表中甲组的子一代中圆粒基因组成为Aa;乙组的子一代中圆粒基因组成为AA和Aa。
(3)图中展示了豌豆的染色体组成。豌豆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图中体细胞有14条染色体,故生殖细胞只有7条。
(4)由于基因的改变(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使得种子内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淀粉分支酶的含量减少。淀粉分支酶是参与淀粉合成的重要酶类,其含量减少会导致淀粉合成受阻,使得支链淀粉含量减少,进而使得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大量失水,形成皱粒。这一事实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选项
食品名称
保存方法
基本原理
A
蜜枣
糖渍法
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
B
新鲜蔬菜
低温冷藏
低温抑制微生物繁殖
C
袋装肉肠
真空包装法
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抑制细菌繁殖
D
香菇
干燥处理
除去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菜品名称
实验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
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
未使用公筷组
未食用组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14050
清炖蘑菇
1100
4600
79000
1206
炒芹菜
30
48
530
32
组别
亲代
子代
甲
圆粒×皱粒
圆粒201 皱粒211
乙
圆粒×圆粒
圆粒594 皱粒202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