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课件
展开考点1 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2.乡村空间形态:分为集聚型或分散型。二、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 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因此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自然资源、政策、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
方法技巧 城镇功能区的判别方法1.看面积大小:一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地价高低:一般商业区最高,住宅区次之,工业区最低。4.看形态特征:一般呈点状、条状分布的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呈片状分布。5.看建筑物的密度:一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济因素。
四、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经 1.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对城镇功能区的影响
(1)商业:直线倾斜度最大,距城镇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2)住宅:直线较平缓,住宅付租能力随距城镇中心距离变大而减小。(3)工业:直线倾斜度最小,距城镇中心远近对工业影响最小。
2.交通通达度对城镇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镇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 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典例 (2021福建,6—7,6分)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 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万~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 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 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 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2.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 下图中的 ( )
答案 1.C 2.D
解析 1.据图可知,MK新城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之间,新城附近有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因此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C项正确。据材料可 知,MK新城在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方面都有发展,并未出现明确的功能分区,故 A项错误。离大学城较近,但城市等级并不高,故B项错误。MK新城地理位置优越,交 通便利,地租水平较高,故D项错误。2.从题干信息可知,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应采取 就业点相对分散的布局,以便减少“城市病”的产生。就业点集中分布在外围、分设 在外围和中心、分设在两端的城市布局模式会造成上、下班通勤时间过长和上、下 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现象,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故A、B、C错误;就业点分散设置
的城市布局模式,可以避免上、下班高峰期人们共同向一个或两个方向大规模移动, 从而避免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现象,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吸引产业、人 口迁入,故D项正确。
考点2 城镇化一、概况1.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 地区的过程。2.城镇化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知识拓展 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区别
三、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镇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镇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典例 [2022浙江6月选考,28(3),4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
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 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 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解析 城市化的发展表现主要有人口城市化和区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分析时要结合该区域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对这两个方面作用的有限性。当地工业主要发展采矿业, 属资金密集型工业,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对人口城市化影响有限;采矿业布局比较分散, 且一般离城市较远,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用较小,对区域城市化作用有 限。
考点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文化传统,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 质的。
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3.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典例 (2022湖南,3—5,9分)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 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 “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 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2.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3.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读图可知,大多数体育非遗沿河流分布。
方法技巧 在解答选择题时,正确答案往往来自图文材料中获取到的信息。如本题 中,植被和土壤的信息无法从图中获取,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仅有地理位置和河 流。2.长沙市位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平原南部,为平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开阔,A错误;长沙 市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低,民族数量并不多,B错误;由材料可知,传统 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体育非遗数 量与交通条件并无关联,C错误;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经济实力强,文体活动丰富,所以 能够申报多项体育非遗,D正确。3.湘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④正确;
该文化圈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大,而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而导致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① 正确;大气降水是湘江干支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湘江流域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 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也大,②错误;湘江流域多旱涝灾害,先民们生活的时代生产力水 平低下,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弱,农产品产量不稳定,生活并不安逸,③错误。
一 乡村空间形态与结构的演化
典例示范(2022江苏,21—23,6分)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 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 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Ⅲ,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C.等级化 D.中心化2.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3.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 1.A 2.A 3.B
解题思路 1.
2.根据图示,阶段Ⅱ出现了服装工厂,外来人口迁入。城市近郊型村落更易承接附近城市的产业转移和人口迁入,A正确;边远山区型村落受限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工 厂、人口难以迁入,B错误;搬迁撤并型村落的人口会外流,C错误;从图文信息中并未看 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错误。3.阶段Ⅱ出现服装工厂、阶段Ⅲ出现网上商铺,受工业及信息化的带动较为明显, B正 确;从图文信息中未体现该村落有传统特色产业,A错误;材料未体现该地自然环境、 交通区位的变化,C错误。
易混易错 第3小题易错选C项。原因在于易受材料中“……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 深刻变化”的干扰。
考法提炼 乡村空间形态与结构的演变1.乡村空间形态的几种类型
2.乡村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与组成(1)概念: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生产区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关系构成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其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俗文化 等。
(2)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3.乡村空间形态和结构演化的因素分析
考法实践(2024届绍兴一模,17—18)伴随着城市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郊区发展进入新的阶 段——后郊区化,后郊区化空间的发育是随着郊区空间开发模式而演变。读我国某超 大城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演变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该城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演变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第Ⅰ阶段,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②第Ⅱ阶段,居住、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③第Ⅲ阶段,一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产属性④第Ⅲ阶段,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2.第Ⅲ阶段的郊区空间开发模式是 ( )A.新城、新区 B.开发区、高新区C.工业区、卫星城 D.产业园、工业区 答案 A
典例示范(2023山东,11—13,9分)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 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 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 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三 题。
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答案 1.C 2.C 3.C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抚顺市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图中煤矿呈带状 东西分布,由此发展而来的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也呈带状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 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2.南岸煤炭开采、工矿业发展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图示中河流北岸为丘陵,受地形限制,发展空间狭小,C正确;经济结构会影响城市发展重心的调整,但据材料无法推出抚顺市因经济结构变化改变城市发展重心,D错误。
3.根据图示,抚顺市东部有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 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抚顺北部海拔高,受地形限 制,发展空间狭小,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
考法提炼 城镇化进程与问题(1)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判断①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镇化进程。如下图城镇化进程为a-c-d-b。 a b
c d②根据城镇人口比重,判断城镇化阶段。下图1中,城镇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 30%~70%为加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图2中E到F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③根据产业构成判断城镇化阶段。一般而言,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区域城镇化处于初 期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区域城镇化处于加速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区 域城镇化处于后期阶段。(2)主要城镇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法实践(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质量检测一,1—2)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 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 了农村地区农民空间转移,而区域发展越过这一阶段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便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措施中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 ( )①支持有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②提升工资待遇
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乡村与城镇课件,共1页。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乡村和城镇第47课时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乡村和城镇第47课时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公共服务,城镇中心,低级居住区,高级居住区,同心圆,多核心,卫星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八乡村和城镇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八乡村和城镇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导航,考点2城镇化,世界城镇化进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