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练模块一含答案
展开分钟: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4届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9—10)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是格尔木市的母亲河,下图为格尔木河流域植被与地形关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呈现(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答案 B
2.洪积平原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一般小于湖滨平原,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小B.降水量多
C.矿物质含量低D.地下水埋藏深
答案 D
(2024届浙江强基联盟10月联考,3—4)云南景洪曾是一座原始雨林环绕的小城,如今60%以上的山地雨林被开发为枝繁叶茂的橡胶林,林下几乎没有其他植物可生长。近年来,该地区实施橡胶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该地区的典型自然植被,描述正确的是( )
A.老茎生花B.夏绿冬枯
C.蕨类参天D.革质硬叶
答案 A
4.目前,景洪市实施橡胶林区生态修复,最合理的措施是( )
A.改良橡胶品种B.引进外来优势树种
C.套种喜阴作物D.扩大橡胶种植规模
答案 C
(2023浙江 Z20名校联盟5月联考,9—10)下图为世界某海域某季节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单位:‰)分布图。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差异较小。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该季节甲、乙两海域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 暖流B.径流 暖流
C.径流 寒流D.降水 寒流
答案 B
6.导致甲海域表层和底层水温差异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水盐度
C.海水质量D.海域深度
答案 D
(2024届浙江名校协作体10月联考,9—10)东风漂流是由极地东风带产生的表层流,围绕南极大陆边缘流动。东风漂流和西风漂流的绕极方向相反,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了两者之间表层水流辐散,形成南极辐散带(如图所示),辐散带内多磷虾等海洋生物。完成下面两题。
7.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东风漂流和西风漂流的偏转方向分别是( )
A.向东、向西
B.向西、向东
C.向南、向北
D.向北、向南
答案 C
8.南极辐散带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B.底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
C.南极大陆冰川入海,冰碛物多
D.两支洋流带来各地营养物质
答案 B
(2024届浙江新阵地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15—16)新疆博格达山地是温带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演替的杰出范例。下表为1997—2016年博格达山地垂直带分界线海拔变化情况,完成下面两题。
9.水热条件组合最优的植被带,其海拔区段( )
A.上限上升—下限下降
B.上限下降—下限下降
C.上限下降—下限上升
D.上限上升—下限上升
答案 A
10.导致温带荒漠草原带带幅宽度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B.人为的管理与保护
C.植被覆盖率的提高
D.冰川融水有所增加
答案 D
(2024届杭州高三上学期期中,15—16)氧(18O)稳定同位素古高程测定法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和高原古高程重建等领域。原理为海洋水体中大量的氧(18O)稳定同位素,通过水循环而被记录在多种地质载体中(如黄土、冰芯等)。完成下面两题。
11.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氧(18O)稳定同位素被输送到黄土中的主要水循环过程为( )
A.蒸发—降水—地表径流
B.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C.径流—蒸发—水汽输送
D.降水—地表径流—蒸发
答案 B
12.某地质学家拟通过采集岩石样品来恢复青藏高原地区的古环境演化史,下列岩石中最适合进行氧(18O)稳定同位素古高程测定的是( )
A.片麻岩B.花岗岩
C.石灰岩D.玄武岩
答案 C
(2024届浙江10月联考,13—14)下图为在江苏海陆交汇处潮间带的“潮汐树”景观。“潮汐树”扎根大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完成下面两题。
13.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涨潮时海水侵蚀
B.落潮时海水侵蚀
C.涨潮时坡面径流堆积
D.落潮时坡面径流堆积
答案 B
14.有利于延长“潮汐树”观赏时间的是( )
A.台风风暴潮期间
B.海岸进入雨季
C.潮间带植被清理
D.开展滩涂养殖
答案 A
(2024届温州一模,9—10)被子植物门中的铁筷子属植物,在地质时期广泛分布于特提斯海(特提斯海的大致范围接近今地中海至东亚一带)周边地区。因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特提斯海已不复存在,目前铁筷子属植物仅分布于地中海周边地区与我国四川、陕西等地区。完成下面两题。
15.铁筷子属植物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
B.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彼此分离
C.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彼此分离
答案 C
16.最可能找到大量铁筷子属植物化石的地层是( )
A.青藏高原的新生代地层
B.德干高原的古生代地层
C.刚果盆地的新生代地层
D.华北平原的古生代地层
答案 A
(2023义乌中学1月首考热身,19—20)冬季冰雪路面常常引发交通事故,桥面路段更是容易结冰路段。下图示意四川盆地某段道路提示信号。下表为该地某年1月5—9日天气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推测下列时段中桥面最容易结冰的是( )
A.6日早晨B.7日早晨
C.8日早晨D.9日早晨
答案 D
18.某日路面上无结冰,但桥面上有结冰,主要是由于桥面( )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
B.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C.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多
答案 C
(2023浙江新阵地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19—20)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校内(45°N)进行正午太阳方位及高度的观测,并将观测结果绘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两题。
19.图中四地,代表学校所在地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20.能正确表示春分日正午该校教学楼(东北—西南走向)影子的示意图是( )
AB
CD
答案 C
(2024届绍兴诊断性考试,3—4)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境内,峡谷两壁陡峭,由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及褐红色砾岩组成,形成于晚白垩纪,大峡谷集丹霞、雅丹地貌于一体。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峡谷岩壁的照片。完成下题。
21.与岩壁上的“洞穴”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岩石B.岩石 生物
C.土壤 气候D.生物 地形
答案 A
(2023浙江部分学校联考,24—25)“阴阳天”是一种较罕见的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上也称“被子云”,由高空干冷、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有云层覆盖侧称“阴”、湛蓝天空一侧为“阳”,界限分明。下图是2022年10月某日我国东南地区出现“阴阳天”现象时的气象云(灰色为云层)。完成下面两题。
22.关于该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时暖气团势力强
B.形成时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阴阳”边界即为锋面
D.“被子云”主要分布锋面上
答案 D
23.本次“阴阳天”出现时,“阴天”一侧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有可能的是( )
AB
CD
答案 C
(2024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24—25)回流天气是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出现的一种特有降水天气。当大陆冷高压东伸,控制我国东北地区和渤海一带后,太行山东坡常会形成暴雪天气,降雪的强度较冷锋过境形成的降雪更大。下图为某年11月10日0时至12日0时,太行山东坡某站点(37°N,114°E)的风向及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为输入)垂直剖面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24.在降雪强度最大的时刻,该站点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及高度层是( )
A.东北风900 hPa B.偏东风800 hPa
C.西南风800 hPa D.偏西风500 hPa
答案 C
25.回流天气在太行山东坡形成的降雪强度较冷锋过境时更大,原因是( )
A.抬升作用更显著B.冷高压强度更大
C.水汽蒸发更旺盛D.地面降温更剧烈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4届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26(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济南被称为“泉城”,其中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图1为山东省区域略图,图2为趵突泉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青岛一般从4月到7月处于“雾季”,每年平均有近 53天属于雾天。
图1
图2
(1)趵突泉的补给主要集中在 (季节)。从水循环环节,描述趵突泉泉水补给的过程。(4分)
(2)说明青岛春夏季海雾多发的原因。(6分)
答案 (1)夏季 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下渗量大;地势南高北低,地下径流向北流至趵突泉,沿断层出露。
(2)春夏季盛行偏南风,带来暖湿气流;沿岸寒流,水温低,暖湿气流遇到冷的下垫面(洋面),水汽冷凝,容易形成海雾;暖空气平移而来易形成逆温,不利于雾的扩散。
27.(2024届乐清中学第二次月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山岳冰川,向西北流入咸海。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南北跨度约 1 200 千米,形状略似“S”形。
材料二 哈萨克草原位于哈萨克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至里海和咸海,向东延伸到阿尔泰山脉。大部分草原是半沙漠,北部和东北部是哈萨克森林草原,南部是哈萨克半沙漠。
材料三 下图为哈萨克及附近地区图。
(1)从地形地貌角度,简析阿姆河不同河段的主要流量特征。(6分)
(2)说出里海表层盐度的南北差异,并解释其原因。(6分)
(3)从水分条件角度,分析哈萨克北部草地植被更优良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上游是山地,有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流量较大;中游河段流经沙漠,降水稀少,缺乏补给,流量较小;下游流经平原,地形平坦,流速慢,蒸发、下渗多,河水损耗大,流量小。
(2)北部湖区盐度小于南部。理由:北部有河流注入,稀释湖水;北部纬度高,湖水蒸发更弱;湖泊南北跨度较大,不易交换。
(3)北部和东北部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少量进入,降水稍多;北部和东北部地势高,增加降水量;北部纬度高,蒸发弱,土壤水分多;北部灌溉农业少,耗水少。
28.(2024届浙江Z20名校联盟联考一,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其湖水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滨地带的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湖区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据监测,从2015年到现在,青海湖平均水位上涨了近3米,青海湖水的面积增加了164.38平方千米,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由半岛恢复成岛屿。
材料二 湟鱼是青海湖“水—鱼—鸟—草”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每年的5月到8月,成熟的湟鱼需要游到淡水中洄游产卵。202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湟鱼蕴藏量达到11.41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4倍。
材料三 图1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为2015年5月和2023年6月拍摄的鸟岛俯瞰图。
图1
图2 图3
(1)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6分)
(2)说明自2015年以来鸟岛由湖中半岛恢复成岛屿的原因。(4分)
(3)评价青海湖水位上升后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7分)
(4)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湟鱼洄游的地点是 。从整体性角度,分析湟鱼数量的增加对青海湖“水—鱼—鸟—草”生态系统的影响。(7分)
答案 (1)冬春季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青海湖冬季结冰,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生态保护等措施的实施,植被恢复。
(3)有利影响: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气温日较差变小/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湖水盐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面积增大;沙漠化面积减少。
不利影响: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部分生物面临搬迁(栖息地被淹没);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
(4)② 湟鱼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利于鸟类的繁衍;鸟粪落入湖中,滋养湖中藻类、浮游生物等;湟鱼通过食用湖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净化青海湖的水质,利于维持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年份
温带荒
漠草原
带—山
地草
原带
山地草
原带—
山地针
叶林带
山地针叶
林带—
高山草
甸带
高山草
甸带—
高山垫
状植
被带
高山垫
状植被
带—冰
雪带
1997
1 257 m
1 770 m
2 702 m
3 269 m
3 643 m
2004
1 245 m
1 762 m
2 706 m
3 283 m
3 659 m
2016
1 185 m
1 759 m
2 730 m
3 293 m
3 690 m
日期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天气
符号
气压
(hPa)
1 002
1 003
1 003
1 004
1 012
日均温
(℃)
10
6
6
5
5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练模块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练模块三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练模块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练模块二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