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磷酸盐体系(HPO42-/H2PO4-)和碳酸盐体系(HCO3-/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与H2PO4-或H2CO3结合
    B. 缓冲体系让内环境的酸碱度维持在7.35~7.45
    C. 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
    D. 因呼吸障碍而发生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详解】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HCO3-发生反应,最终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
    B、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正确;
    C、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如人体在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积累,与NaHCO3结合生成的乳酸钠排出体外,生成的碳酸分解产生CO2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血浆pH仍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
    D、因呼吸障碍而发生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超出了人体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A。
    2. 某同学观察植物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拍照记录到下图所示细胞①~⑤,按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③→④→①→②→⑤B. ⑤→③→④→①→②
    C. ③→④→①→⑤→②D. ⑤→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变化;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并被平均拉向细胞的两极。
    题图分析,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①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见图示细胞中在减数分分裂过程中的排列顺序为③→④→①→⑤→②,C正确。
    故选C。
    3. 某孕妇通过产检得知其胎儿患有超雄综合征,该胎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导致该胎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父亲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性染色体不分离
    B. 父亲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性染色体不分离
    C. 母亲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性染色体不分离
    D. 母亲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性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详解】该胎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YY染色体来源于精细胞,则该胎儿染色体异常是由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精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引起的,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推断R型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B. 艾弗里提纯DNA并测试其对R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效果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感染烟草细胞并产生子代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RNA等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推断S型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去除提取物中的DNA并测试其对R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效果,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可感染烟草细胞并产生子代病毒,D正确。
    故选D。
    5.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存在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eccDNA上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 若eccDNA一条链中的C+G占63%,则eccDNA中的C+G也占63%
    C. 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eccDNA中的氢键
    D.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了eccDNA的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eccDNA存在染色体外,其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正确;
    B、若eccDNA一条链中的C+G占6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测,eccDNA中的互补链中C+G也占63%,B正确;
    C、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
    D、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图示的DNA也不例外,D正确。
    故选C。
    6. 双链都含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含3H-脱氧核苷的显浅色,两条链均不含3H-脱氧核苷的不显色。将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3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在其DNA进行第二次复制时,对DNA双链区段①②③的显色情况进行分析,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①和②区段均为浅色
    B. ①和③区段均为浅色
    C. ①和②区段分别为深色和浅色
    D. ②和③区段分别为深色和浅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详解】在DNA进行第二次复制时,③区段为母链,一条含有3H-脱氧核苷,一条不含3H-脱氧核苷,颜色为浅色;①区段若含有第一代DNA的母链,则为浅色,①区段若含有第一代DNA合成的子链,则为深色;同理②区段也如此。但是①与②区段只能是其中一个为浅色,另一个为深色,不可能两者同时为深色或同时为深色,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研究发现,在野生型果蝇幼虫中降低lint基因的表达量,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如图所示),导致果蝇幼虫出现体型变小等异常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幼虫体型至少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
    B. 提高inr基因的表达量可使果蝇幼虫体型变小
    C. 提高lint基因的表达量可使果蝇幼虫体型变小
    D. 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野生型果蝇幼虫inr的相对表达量较低,降低了lint基因表达后的果蝇幼虫,i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说明lint基因能抑制int基因的表达;又当int表达量增加时,果蝇体型变小,可知lint基因表达量增加果蝇体型较大。
    【详解】A、由题意可知,果蝇体型大小与lint基因和inr基因都有关,说明果蝇体型大小至少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A正确;
    B、题意显示,降低lint基因的表达量,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即inr的表达量增加,此时表现为体型变小,B正确;
    C、结合B项可知,提高lint基因的表达量可使inr基因的表达量下降,进而“导致果蝇体型变大”,C错误;
    D、对比野生型果蝇幼虫的inr的表达量可知,降低lint基因表达后,幼虫体内的in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说明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8. 某种癌细胞中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导致其表达出过量生长因子受体,使癌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B. 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发生变化导致细胞癌变
    C. 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
    D. 细胞若缺乏生长因子受体,则可能无法完成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导致其表达出过量生长因子受体,使癌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说明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促进细胞的分裂,属于原癌基因,A不符合题意;
    B、某种癌细胞中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导致其表达出过量生长因子受体,而不是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甲基化导致其表达出过量生长因子受体,故无法得知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是否发生变化,B符合题意;
    C、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所以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若缺乏生长因子受体,则细胞不能进行增殖,则可能无法完成细胞周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某同学探究了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取根尖分生组织,放入冰箱冷藏室诱导培养48~72h
    B. 固定细胞后,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漂洗→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
    【详解】A、洋葱长出不定根后放入冰箱冷藏室诱导培养48~72h,再切取根尖进行观察,A错误;
    B、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
    C、细胞经固定、解离后死亡,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错误;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D。
    10. 60C辐射可使部分花粉活力降低,受精过程可诱导卵细胞发育成单倍体幼胚。科研人员利用此原理培育了二倍体西葫芦优良品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B. 60C辐射可能引发染色体结构缺失
    C. 过程②和④中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
    D. 通过上述过程培育出的西葫芦品种可稳定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将采集的雄蕊进行60C辐射处理,目的是诱导花药母细胞内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使其产生活力极低的花粉而无法完成正常受精,用这样的花粉涂抹在雌蕊柱头,目的是促进雌蕊中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20条)发育为幼胚,取出幼胚离体培养即可得到单倍体植株。由于突变的花粉可能只是一部分,所以在离体培养的幼胚发育得到的植株中有些并不是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所以最后还需要进行对培育植株进行形态上的筛选,一般是根据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的特点进行选择。
    【详解】A、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为获取单倍体作准备,A正确;
    B、60C辐射会提高突变的频率,即可能引发染色体结构缺失,也可能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②为个体发育,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过程④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使其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该过程中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选出的单倍体幼苗,其原理是秋水仙素会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西葫芦品种,D正确。
    故选C。
    11.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种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后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花期分化进一步增大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异
    C. 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仅增加了基因多样性
    D. 种群乙的花期在进化历程中将不断延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详解】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
    B、花期隔离使得2个种群间不能进行交配,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B正确;
    C、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既增加了基因多样性,也增加了物种多样性,C错误;
    D、种群乙的花期的长短与自然选择有关,故无法确定花期是否不断延长,D错误。
    故选B。
    12. 植物甲有白花和紫花这对相对性状,紫花含有紫色素,紫色素的合成受到基因A和基因B的调控,其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进行杂交,F1植株全表现为紫花,F1自交所得的F2植株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56.25%、43.75%。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F1的基因组成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研究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要求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能彼此独立遗传,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每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进行杂交,F1植株全表现为紫花,F1自交所得的F植株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56.25%、43.75%,比例符合9:7,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的基因组成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某同学外出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该同学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撒腿就跑。到达安全地点后,其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撒腿就跑是由支配躯体运动的传出神经支配的,受到意识支配
    B. 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是由支配内脏的传入神经支配的,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C. 紧张时,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
    D. 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 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撒腿就跑是意识行为,是支配躯体运动的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作用的结果,A正确;
    B、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B错误;
    C、紧张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其中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正确;
    D、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D正确。
    故选B
    14. 小鼠摄入樱桃味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会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小鼠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会出现呕吐现象,多次摄入后会产生味觉回避反应(对樱桃味糖精溶液产生厌恶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味觉属于条件反射
    B. 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有利于动物个体生存
    【答案】A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味觉不属于反射,未经过完整反射弧,A错误;
    B、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故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C、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味觉回避反应,这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使机体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有利于个体生存,D正确。
    故选A。
    15. 黑腹果蝇含8条染色体(2n=8)。某雄果蝇一条 2号染色体发生片段断裂,且断裂的片段与X染色体相连接,断裂片段含有配子存活的必需基因,不含该片段的配子不能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雄果蝇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B. 产生的配子中有 3/4可以存活
    C. 该变异不会改变子代细胞中的基因数目
    D. 该变异不能为果蝇种群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详解】A、该雄果蝇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断裂片段含有配子存活的必需基因,不含该片段的配子不能存活,假设果蝇缺失片段的染色体为2-,接受片段的X染色体为X+,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22-X+Y,则染色体组成为2-Y的精子不能存活,占1/4,3/4的配子可以存活,B正确;
    C、染色体组成为2X+的精子受精产生的子代,其细胞中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果蝇种群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B。
    16. 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有黑色(存在黑色素)、黄色(仅有黄色素,没有黑色素)和白色(无色素),该性状受A/a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表型和基因型如表所示,其中未确定基因用“_”表示。将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 白羽雌性与黑羽雄性杂交,子代中出现黑羽和黄羽
    B. 白羽雄性与黑羽雌性杂交,子代雄性全表现为黑羽
    C. 黄羽雄性与白羽雌性杂交,子代中出现黄羽和白羽
    D. 黄羽雌性与黑羽雄性杂交,子代中黄羽雌性占1/2
    【答案】B
    【解析】
    【分析】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详解】A、亲本均为纯合子,白羽雌性(hhZaW)与黑羽雄性(_ _ZAZA)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黄羽(H_ZaZa、H_ZaW),A错误;
    B、白羽雄性(hhZaZa)与黑羽雌性( _ _ZAW)杂交,子代雄性全表现为黑羽,B正确;
    C、黄羽雄性(HHZaZa)与白羽雌性(hhZaW)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白羽(hhZaZa、hhZaW)C错误;
    D、黄羽雌性(HHZaW)与黑羽雄性(_ _ZAZA),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黄羽雌性(H_ZaW),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指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Na+、Cl-等物质的________。与组织液相比,血浆的胶体渗透压________。
    (2)长期缺乏蛋白质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血浆的________(填“晶体”或“胶体”)渗透压减少,引起________的量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除营养不良外,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
    (3)血红蛋白________(填“是”或“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 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的血红蛋白由________(填“R型向T型”或“T型向R型”)转变,这有利于________,满足肌肉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答案】(1) ①. 数目 ②. 较大
    (2) ①. 胶体 ②. 组织液 ③. 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过敏反应、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度旺盛(答出1点即可)
    (3) ①. 不是 ②. R型向T型 ③. 血红蛋白释放O2,提高肌肉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问1详解】
    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Na+、Cl-等物质的数目;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故其的胶体渗透压较大。
    【小问2详解】
    长期缺乏蛋白质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液的量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除营养不良外,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过敏反应、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度旺盛等现象均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即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
    【小问3详解】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有利于血红蛋白释放O2,提高肌肉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
    18.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指由电离辐射诱导大量心肌细胞凋亡导致的心脏疾病。研究表明,P基因表达产物能够影响细胞凋亡,而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如图所示。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circRNA与P基因mRNA可竞争性地与miRNA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circRNA合成的DNA片段在_______酶的作用下转录生成前体mRNA,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前体mRNA剪切形成circRNA时断裂与生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
    (2)miRNA与P基因mRNA结合,导致________过程停止,从而使P蛋白减少,miRNA表达量升高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
    (3)据图可知,提高circRNA含量有利于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机理是________。
    【答案】(1) ①. RNA聚合 ②. 4种核糖核苷酸 ③. 磷酸二酯键
    (2) ①. 翻译 ②. 促进
    (3)circRNA与miRNA结合,会减少miRNA与P基因mRNA结合,P基因mRNA可翻译出更多的P蛋白,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
    【小问1详解】
    控制circRNA合成的DNA片段在RNA聚合酶的作用转录生成前体mRNA,转录生成RNA的过程需要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前体mRNA剪切形成circRNA时断裂与生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小问2详解】
    miRNA与P基因mRNA结合,导致翻译过程停止,从而使P蛋白减少。P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P蛋白减少后,对细胞凋亡的抑制程度降低,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因此miRNA表达量升高可促进细胞凋亡。
    【小问3详解】
    circRNA与miRNA结合,会减少miRNA 与P基因mRNA的结合,P基因mRNA可翻译出更多的P蛋白,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利于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
    19.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共济失调(多以下肢较重),亦可有眼球震颤及吟诗样言语等症状,多在成年发病。医生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甲进行遗传咨询并绘制图1所示家系图。不考虑发生新的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小脑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甲为家系图中Ⅱ代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从基因和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甲能生育正常孩子的原因是________。
    (3)乙也表现出四肢共济失调等症状,医生对乙进行遗传咨询并绘制图2所示家系图。乙为家系中Ⅰ-2。据图不能判断乙是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依据是________。图2中Ⅱ-2与Ⅱ-3再生一个女儿也表现出四肢共济失调等症状,说明乙不是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而是另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普通人群中,乙所患的病(以下简称乙病)的发病率约为1/104,若乙的正常孩子与一个正常人结婚,则生出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②. 相同
    (2)甲携带A和a基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有a基因的精子与含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含A基因,发育成的孩子表型正常
    (3) ①. 小脑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乙患者家系图可推断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 1/202
    【解析】
    【分析】据图可推,Ⅰ代均患病,生出Ⅱ女孩不患病,后Ⅲ女孩有不患病的,故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Ⅰ代均患病,生出Ⅱ女孩不患病,后Ⅲ女孩有不患病的,故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小脑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相同。
    【小问2详解】
    甲为家系图中Ⅱ代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甲携带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有a基因的精子与含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含A基因,发育成的孩子表型正常。
    【小问3详解】
    小脑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乙患者家系图可推断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图2中Ⅱ-2与Ⅱ-3再生一个女儿也表现出四肢共济失调症状,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乙病患者的基因型为bb,普通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约为1/104,则人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1/100,B基因的频率为99/100.普通人群中,基因型为BB和Bb的个体是正常人,且BB的基因型频率是(99/100)×(99/100),Bb的基因型频率是2×(1/100)×(99/100)。所以,在正常人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应为Bb/(Bb+BB)=[2×(1/100)×(99/100)]/[2×(1/100)×(99/100)+(99/100)×(99/100)]=2/101,Bb(2/101)与Bb婚配,生育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4)×(2/101)=1/202。
    20. 某小麦的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M和N在成熟期叶片保持常绿色(持绿),产量更高。叶片熟黄和持绿与A基因编码的A酶活性有关。研究人员对野生型小麦、M和N的A基因转录模板链进行测序,发现M和N的序列突变情况分别如图1的A1和A2所示,三种小麦A酶的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测序结果可知,A1和A2的突变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与野生型小麦相比,A1和A2编码的A酶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可知,表示野生型小麦的株系是________,推测 A 酶对叶绿素合成或代谢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 ①. 碱基替换 ②. 碱基缺失
    (2) ①. 较小 ②. A1和A2突变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肽链的氨基酸数量减少
    (3) ①. ① ②. 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或促进叶绿素的降解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小问1详解】
    转录模板链的3’端对应mRNA的5’端,ACT对应的密码子为UGA,为终止密码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A1和A2突变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肽链的氨基酸数量减少,故A1和A2编码的A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二者的突变方式依次为碱基对的替换和碱基的缺失。
    【小问2详解】
    转录模板链的3’端对应mRNA的5’端,ACT对应的密码子为UGA,为终止密码子。A1和A2突变使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肽链的氨基酸数量减少,故A1和A2编码的A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小问3详解】
    根据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可知,M和N保持常绿色,两者的A酶的酶活性相同,符合株系②和③,故表示野生型小麦的株系是①。A酶的酶活性高会使叶绿素含量降低,推测A酶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或促进叶绿素的降解,进而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
    21. 西瓜瓜瓤颜色有红色和黄色,瓜皮颜色有深绿、绿条纹和浅绿。为研究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选用纯合体P1(黄瓤深绿)、P2(红瓤浅绿)和P3(红瓤绿条纹)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知,瓜瓤颜色的_______属于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瓜皮颜色的_______属于显性性状,控制瓜瓤颜色与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同一对同源”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由实验①和②的结果不能判断控制绿条纹和浅绿性状的基因之间的关系。选择杂交组合P2×P3进行验证,若实验结果为F1全表现为深绿,说明控制绿条纹和浅绿性状的基因属于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F1全表现为绿条纹,则说明________。
    (3)实验①F2的黄瓤深绿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实验②F2的红瓤深绿植株随机交配,F3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 ①. 红色 ②. 深绿 ③. 不同对同源
    (2) ①. 非等位基因 ②. 控制绿条纹和浅绿性状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且相对于浅绿性状,绿条纹为显性性状
    (3) ① 1/9 ②. 红瓤深绿∶红瓤绿条纹=8:1
    【解析】
    【分析】三个亲本均为纯合子。P1(黄瓤)和P2(红瓤)杂交产生的为黄瓤,因此瓜瓤颜色的红色为隐形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实验①中,P1(深绿)和P2(浅绿)杂交产生的F1均为深绿,说明瓜皮颜色的深绿属于显性性状。根据实验①中(黄瓤深绿)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为9:3:3:1,说明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三个亲本均为纯合子。P1(黄瓤)和P2(红瓤)杂交产生的为黄瓤,因此瓜瓤颜色的红色为隐形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实验①中,P1(深绿)和P2(浅绿)杂交产生的F1均为深绿,说明瓜皮颜色的深绿属于显性性状。根据实验①中(黄瓤深绿)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为9:3:3:1,说明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由实验②可知,F2中深绿:绿条纹=3:1,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结合①,不能判断控制绿条纹和浅绿性状基因之间的关系。若两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可假设P1为AABB,P2为aaBB,符合实验①的结果,则P3为AAbb,从实验①和②的亲本中选用P2(aaBB)×P3(AAbb),则F1为AaBb表现为深绿;若F1全表现为绿条纹,则说明控制绿条纹和浅绿性状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且相对于浅绿性状,绿条纹为显性性状。
    【小问3详解】
    假设控制瓜瓤颜色的等位基因是A/a,控制皮颜色的等位基因是B/b,则实验①中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及表型比例为黄瓤深绿:黄瓤浅绿:红深绿:红浅绿=9(4AaBb、2AABb、2A8BB、1AABB):3(2AAbb、1Aabb):3(aaBB、2aaBb):1(1aabb)。因此,实验①F2的黄瓤深绿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9。F2中红瓤深绿的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1:2且产生的后代均为红瓤。根据基因型和比例我们可以得到B的基因频率为2/3,b的基因频率为1/3,因此,红瓤深绿随机交配产生的F3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瓤深绿:红瓤浅绿=2/32/3+22/31/3:1/3×1/3=8:1表型
    黑羽
    黄羽
    白羽
    基因型
    _ _ZA_
    H_ZaZa、H_ZaW
    hhZaZa、hhZaW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和比例

    P1×P2
    黄瓤深绿
    黄瓤深绿:黄瓤浅绿:红瓤深绿:红瓤浅绿=9:3:3:1

    P1×P3
    黄瓤深绿
    黄瓤深绿:黄瓤绿条纹:红瓤深绿:红瓤绿条纹=9:3:3:1

    相关试卷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生物试卷docx、高二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一生物试卷docx、高一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