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八 学案74 语言连贯之语句衔接——保持一致,代入恰当-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八 学案75 语言连贯之语句补写——精读语段,精确推导-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八 学案77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八 学案78 句式变换与句式仿写——变“式”到位,形神兼似-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八 学案81 语言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关注情境,满足要求-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板块八 学案76 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修辞立诚,行“文”致远-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语文是高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生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之一、为了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考生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复习策略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复习的第一步。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表,并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天的时间点上。2、掌握考点。语文考试题目的结构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套路,知道这些套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3、多做题。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目,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根据高考真题、模拟题、习题册等进行练习,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题目,培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4、记忆技巧。语文考试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技巧,如联想法、归类法、构建故事法等。记忆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卡片等工具帮助记忆。5、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考生可以积累分数的地方。复习过程中,需要多做写作训练,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范文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6、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7、注意健康。复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考生需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8、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时常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
——修辞立诚,行“文”致远
辨识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在运用中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常用修辞手法构成及其表达效果
九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他修辞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例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②用于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拟体和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例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既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例如以“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以“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①判断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指代该事物。②分析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而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借喻大都可以变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很难给人以真实感。例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例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比喻、比拟等手法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 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是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甚讲究。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六) 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要求必须对称,字数相等;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七) 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D.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八) 设问:自问自答
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九) 反问:无疑而问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 反语:故意说反话
运用与本义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义,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1)讽刺反语:为实现强烈的批评、抨击等目的而运用的反语。例如: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拿来主义》)(2)风趣反语:为达到风趣、幽默等轻松愉快的效果而运用的反语。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儿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荷花淀》)
(1)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强语言的战斗力。(2)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3)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风趣感。
(二) 双关:弦外之音
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
(1)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例如:玉带林(林黛玉)中挂,金簪雪(薛宝钗)里埋。(《红楼梦》)
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说明:学术界也认可把引用、对比放入修辞手法中。)
辨识修辞手法(选择题)
1.(2022·全国甲)下列选项中,加颜色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1)细读细析细读文段,明确语境,根据语境仔细分析语段所用修辞手法,列举出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果指定句子或词语,就仔细分析,得出正确修辞手法。(2)比对选定运用“比对法”,将文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与题干选项中所列举的修辞手法或句子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答案。
(3)注意易混的修辞手法注意区分易混的修辞手法。易混的修辞手法有:①借喻与借代;②对偶与对比;③排比与反复。这些可以参见“前备知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加以体悟。
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和效果(主观题)
(一)分析九种常用修辞手法的构成和效果1.比喻(2020·新高考Ⅰ)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1)比喻具有相似性题型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和……相似,……和……(在)……(方面)相似。分析相似之处时,内容一定要全面,无关文字不写。(结合画线句子或者上下文从局部细节放大分析)(相似性有几点就需要答几点)
(2)比喻的构成与效果题型①将……比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分析效果时,内容一定要全面,无关文字不写。(一定要答出情感是什么、强调的是什么等内容)
2.比拟(2021·全国甲)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1)比拟具有转移性题型①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当作人来写,给……赋予人格化的特点(或答“给……赋予人的特点与情感”)。句中用……来描写某物,给某物赋予人格化的特点(或答“给某物赋予人的特点与情感”)(……是画线句子中的拟人部分)。(该条分情况作答)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特点(分析句中体现拟人的具体部分)(……是画线句子中的拟人部分)。③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运用拟人句想要表达的目的、情感等。(该条视情况作答)
(2)比拟手法在语段中运用题型①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拟写成……,二者在……具有相似性。②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
3.借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久久为功,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答案 (1)构成:“耕耘桑梓”代指农事,“烟火百态”代指农家生活百态。(2)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意思对即可)
用……代指……,两者具有相关性,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
4.对偶(2021·新高考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1)构成特点“×××”和“×××”都是并列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性词组,对仗工整;其中,“××”和“××”相对,都是动宾式(偏正式)结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仄起平收”)
(2)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对仗工整”)语言上,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富有感染力。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强调了……。
5.夸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由于赛道冰面不平整,上面有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这时候就该冰壶出场了。运动员可以用冰壶刷刷冰面以改变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使冰壶滑行更加顺畅。因此,扫冰者无法判断冰壶的路线,这就需要投掷冰壶的运动员通过叫喊来指挥队友的行动,使冰壶的运行更加精准。这些呐喊声虽然语言不同,但运动员到最后都要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个长长的开口拖音。
答案 ①文中为了突出运动员呐喊的声音之大,将张嘴的动作夸大成张开“血盆大口”,充分展示了运动员在场上积极拼搏的精神状态。②特点鲜明,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之大/之深/之强……(或……之小/之弱……)。(2)突出了……的特点,启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排比与设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中国是如何对待每一个太平洋岛国的?我们始终尊重岛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岛国人民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从不干涉岛国内政,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谋取所谓“势力范围”。真心换取真心,尊重赢得尊重。
答案 (1)设问:采用设问的方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含有强调的意味。“中国是如何对待每一个太平洋岛国的?”首先提出这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接着自行回答,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排比:回答部分中用两个“尊重”、三个“从不”回答了我们是如何对待每一个太平洋岛国的,这五个句子涵盖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交往倡导的国际准则,内容全面而充实,整齐的句式增强了气势,令人信服。
(1)排比①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②表达效果:形式上,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内容上,……,突出了……。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语句,要将相同的语句写出来,把其他的词性或者结构相同的成分一一列举出来,再写以上内容。
(2)设问该句提出了……问题,作出了……的回答,突出了……(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层次分明,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7.反复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只有最高大、最坚牢的构建未曾掩埋。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那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阶,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我累了,上下环顾,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
答案 (1)构成:句子中的“古塔”和“宫殿”分别重复强调了三次,体现了反复咏叹的特点。(2)表达效果:①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所爬的古塔、宫殿之多,与下文的“我累了”照应;②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表现出开封城历史年代的久远以及它灿烂辉煌的过去。
画线句采用“……(词语/句子)”,形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了……(内容),强烈地表达了……(感情)。
8.反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河北正定的常山战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十岁的老艺人张书社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走南闯北,从村镇里的田埂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张书社他们相信:这声响还会传得更远、响得更亮哩!
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那在风中摇曳的雉鸡翎,妩媚多姿;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几十公斤的中幡在艺人们的身上上下翻飞。“托塔”“二踢脚”“孙猴背剑”“二郎担山”……代表着吉星高照的中幡,似乎有着不倒的魔力。高照,高照,高高地照耀着正定古城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常山战鼓响起来了,不能没有“高照”的身影。从结构上来看,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常山战鼓过渡到下文对“高照”的描写。从表达上来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也极具魅力。
该句把……(意思)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强化……意思,加强了语气,增加了感染力。
(二)综合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古代汉语(特指书面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义丰,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唐宋诗词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其音韵和谐,言不尽意,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诗歌作品。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难道不是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答案 比喻、反问。①比喻:将历代著名诗人比作璀璨的“巨星”,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诗的国度”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②反问:用反问句表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与古代汉语特点密不可分这一肯定的意思,能起到突出强调、增强气势的作用,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当它们发现入侵者,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洒致命的化学物质;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
答案 比喻、拟人。把中性粒细胞比作“网”,将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体的过程拟作与敌人厮杀并同归于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免疫系统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守住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的。
在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前,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分析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分析表达效果要注意多角度。可从内容、情感、句式、语言、语气、阅读效果等角度具体分析。分析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①内容上,对……起强调作用,使描写生动形象,突出……的特点。②情感上,表达作者……的情感,抒情意味浓厚。③句式上,整齐有序,整散结合等。④语言上,生动、活泼、典雅,具有音乐美等。⑤语气上,增强语气,增强气势。⑥阅读效果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印象,引发读者思考。另外,有时要结合结构分析,如过渡、铺垫等。这一点要结合修辞句在文段中的位置分析,不是答每道题都必须有的。
一、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一般来说,生活中的丑不但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不快、难受等否定性的情感反应,_还会引起恶心等生理上的强烈反感,如锵锅铿锯的噪音十分刺耳,斑驳陆离的色彩令人目眩,死缠烂打的蟑螂常常惹得人跟着它一起手舞足蹈……对于这些极端丑的对象,人们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不会津津有味地欣赏它、品味它。这是因为丑作为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A.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历史写尽沧桑,我们仍记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惨烈,淞沪会战中中国海军自沉军舰的无奈,“银河号事件”的屈辱,西沙海战的辛酸。而今,国之重器巍然屹立,不仅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艰难过往,也在昭示着它的壮阔未来。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豆在釜中泣。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D.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在几次将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它便再也不动,在这里安居乐业了。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B.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二)主观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珠峰由南至北,自高而低,形成一系列自然分带。在珠峰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乱石嶙峋。在珠峰南坡,层林苍翠葱郁,草甸野花星布。山岳的冰川,雪中的生灵,天上的禽鸟,皆是珠穆朗玛交响曲中生动的音符。
答案 (1)构成:把珠穆朗玛峰比喻为“交响曲”,把“冰川”“生灵”“禽鸟”比喻为“交响曲”中的“音符”,珠穆朗玛峰和冰川、生灵、禽鸟是本体,交响曲和音符是喻体,“是”是比喻词。(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珠穆朗玛峰丰富、和谐美妙的自然风物,有力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记忆中的秋天,扁豆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常能见到它窈窕的身姿。儿时,母亲总会在老家屋后的菜园里种下几颗扁豆籽。不经意间,长长的扁豆藤蔓已蜿蜒匍匐,爬满了篱笆架,藤蔓缠缠绕绕,翠叶叠叠。含苞绽放的扁豆花欢天喜地装扮着大自然,淡紫的、粉白的。宛如无数的蝴蝶停栖枝头。一扫秋天的寂寥。
答案 ①“欢天喜地装扮着”将扁豆花人格化,赋予扁豆花以人的思想感情,写出了扁豆花生机勃勃、旺盛滋长之灵动可爱,抒发了作者对扁豆花的喜爱之情;②“宛如无数的蝴蝶停栖枝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扁豆花”比作“蝴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扁豆花簇聚枝头,翩然跃动的美好姿态。
6.文中“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舍本逐末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答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节奏感,通过“要……不要……”的格式,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阐明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内在含量,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是不可取的。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数字技术融入文博、敦煌只是一个缩影。“全景故宫”“数字多宝阁”等展示平台,把热门博物馆、珍贵文物搬上“云端”……这些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可以弥补部分观众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还能提供比现场更丰富的观感体验。通过重建场景、沉浸式观展、云游体验等新鲜有趣的形式,让文物开口说话,让遗迹触屏可及,在家中云游四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答案 (1)手法:①拟人,“开口说话”将文物人格化;②仿词,“触屏可及”仿照成语“触手可及”,新鲜有趣味;③比喻,“云游”把在网络上比作在云端。(2)效果:①照应“数字技术”;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数字技术融入文博带来的便利与更丰富、更新鲜有趣的体验。
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除夕之夜,雪花纷纷,满街火红。我在小巷①____________的叫卖声中走走停停,注意到一方小摊人头攒动,一位老者静坐一隅,摆着糖画小摊。我赶到小摊前说买糖画,他略一点头,手中铜勺没入糖锅中,提起小半勺棕黄的糖稀,略加端详,便转向面前一面光亮铁板,以勺为笔,以板为案,在设计好的构图笔顺中②____________,时而慢如抽丝,时而疾若闪电,有板有眼,勺中的糖稀如戏腔一样律动婉转着奔涌而出。寥寥几笔,活灵活现,令我③____________。老者缓缓抬头,双眼微眯,
原本风平浪静的脸上流露出浅浅骄傲之意。他的目光如两口古井,幽幽地闪着深邃的光。接着他手中铜勺有力地一顿,将竹签轻压在糖人上,滴上几滴糖浆加以固定,铲起糖画,郑重其事地递给我,眼中竟有留恋不舍一闪而过。仰首昂视的高头大马披上了琥珀衣,闪烁着金子般的光泽。我小口舔食着温热的糖,因着这糖画涌起的情愫如春溪,汩汩蔓延过心的小径。
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示例)①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②挥洒自如 ③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惊叹不已
9.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 使用了比喻和通感,用戏腔律动婉转比喻糖稀奔涌而出的情景,以听觉写视觉,生动形象、新颖奇特,写出了糖稀从勺中流向铁板的美妙姿态。
10.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加颜色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B.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C.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 么的。D.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
板块八 学案77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板块八 学案77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板块八学案77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pptx、板块八对点练案42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专题练docx、板块八学案77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教师版docx、板块八学案77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六 学案63 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板块六 学案63 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板块六学案63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pptx、板块六学案63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教师版docx、板块六学案63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表达 课时71 修辞手法构成和表达效果——修辞立诚,行“文”致远: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表达 课时71 修辞手法构成和表达效果——修辞立诚,行“文”致远,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九种常用修辞手法,比拟与比喻的区别,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四夸张说大话,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八设问自问自答,九反问无疑而问,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其他常用修辞手法,点拨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