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三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
展开统编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一单元《人生的境界》
学时
讲授
2
练习
1
授课人
XXX老师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了解作者及作者笔下人生的四种境界,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审美发现与鉴赏: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体会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参与: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教学难点
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体会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导入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人生的境界》。
任务一: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文学成就: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任务二:整体感知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明确: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觉解。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阐述四种人生境界。
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1)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第二部分(7—11)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任务三:研读文本
1.文章是怎样阐释四种人生境界的?
自然境界:一个人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2.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四种人生境界的?
3.“觉解”一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找出几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明确:“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任务四:质疑讨论
(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明确: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
明确: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3)“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个什么概念?还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明确:说“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既包括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又比人类社会大得多。即使只说地球吧,社会整体之外,还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整体。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社会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会利益之外,确实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明确: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5)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明确: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拓展延伸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现实的关联。
A.“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明确:
A、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B、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 是 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
C、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道德境界。
D、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课堂小结
人生境界的获得,需要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一个升华,当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了哲学的觉解之后,他才可能对所做的事情赋以不凡的意义。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本必读书。一个世纪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认识了西方学术;今天,外国人也因为有冯友兰而认识了中国哲学。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
布置作业
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试举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志士仁人,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示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友邦惊诧”论优秀教案设计</a>,共7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第一单元三 人生的境界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三 人生的境界公开课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三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