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
B. 碱:
C. 盐:
D. 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O2、CO、S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ZnS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Cu(OH)2 、NaOH 、KOH均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CH3CH2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NaCl、Na2CO3、BaSO4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氨水是由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H2CO3、H2SO4、HNO3、CH3COOH是由氢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符合题意;
故选D。
2.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中发生了化学变化②测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可伸入燃着的木条③试管夹应夹在距着口处④可以催化的分解,也可以催化的分解⑤蔗糖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⑥石油的综合利用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以上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②燃着的小木条在空气和呼出气体中都会熄灭,不能测试,说法错误;
③试管夹应夹在距着口1/4−1/3处,说法正确;
④二氧化锰与硫酸铜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法正确;
⑤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万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属于高分子,蔗糖不属于高分子,说法错误;
⑥石油的综合利用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详解】根据分析,以上说法错误的个数是3个;
故选C。
3. 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或无色:
B. 红色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C. 向黄色的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 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及化学方程式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故铜丝与稀硫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C、向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现象及化学方程式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D、黑色的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2HCl=FeCl2+H2O,现象及化学方程式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通过如图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③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干冷烧杯可以检验出水的生成,根据有水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说明有碳元素,故错误;
②根据下面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根据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该反应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说法正确;
④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能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说法错误;
详解】根据分析,说法②③正确;
故选B。
5. 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溶液可能含有Fe2+、Mg2+、Na+、Ba2+、Cl-、OH-、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最多能有5种离子
B. 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不含有OH-
C. 若溶液pH>7,溶液中不含Ba2+
D. 若溶液中同时含有OH-和,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只能含有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为氢氧化镁沉淀,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为氢氧化亚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结合为硫酸钡沉淀,则溶液中离子最多能有5种,为亚铁离子、镁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钡离子(或硫酸根离子),该选项判断正确;
B、若溶液有颜色,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该选项判断正确;
C、若溶液pH>7,则说明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能共存,则溶液中可能含有钡离子,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D、若溶液中同时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不含亚铁离子、镁离子和钡离子,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只能含有钠离子,该选项判断正确;
故选C。
6. 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不可能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甲、丙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15
D. 若继续反应至丙为55g,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a的质量为,甲、丙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丁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该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反应中丁、甲、丙的质量比为,,由方程式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中过氧化氢、水、氧气的质量比为,则该反应不可能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4:15,不知道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甲、丙相对分子质量比,故C符合题意;
D、反应中丁、甲、丙的质量比为19:4:15,若继续反应至丙为55g,即又生成15g丙,同时生成4g甲,消耗19g丁,此时甲的质量为,丁的质量为,则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11,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所示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含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向等质量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氧化钙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更多,图像能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至加入镁粉至过量时,镁先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后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铝,镁与氯化亚铁反应固体质量增大,故溶液质量减小,镁与氯化铝反应固体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增大,图像能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盐酸呈酸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酸性逐渐减弱至中性,pH值由小于7增大至等于7,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溶液一直呈中性,pH值等于7,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图像能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镁产生的氢气更多,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比锌与稀硫酸快,图像不能反映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温度是T1℃
B. 图中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的点可以是B、D
C. 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 T1℃时,将50g甲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知,T1℃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B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表示甲物质溶液在相应温度下已经达到饱和,且还有未溶解的固体;D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的是甲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
C、由图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T1℃时,甲物质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25g,将50g甲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甲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一种处理H2S并回收S的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
B. 反应②后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出S
C. 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补充CuCl2、FeCl2
D. 回收34kgH2S至少要消耗8kg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①是CuCl2和H2S反应生成CuS和HCl,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
B、反应②最终生成CuCl2、FeCl2、和S,S不溶于水,则反应②后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出S,故B说法正确;
C、CuCl2是反应①的反应物,是反应②的生成物,可循环利用;FeCl2是反应②的生成物,是反应③的反应物,可循环利用,则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补充CuCl2、FeCl2 ,故C说法正确;
D、回收S的总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即68份质量的硫化氢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回收34kg硫化氢至少要消耗16kg氧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0.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CO、CO2、H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验台上提供的试剂有:①NaOH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浓硫酸。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已知:,为了准确测定气体的质量分数,学生设计的思路有如下说法:
(1)实验前应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然后进行测定实验
(2)进行测定实验时,应先用管式炉加热,再打开活塞K通混合气体
(3)装置戊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4)若甲、乙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可通过甲、乙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测出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
(5)测得各装置甲、乙、丁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6)若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试剂③,反应结束后,将丙装置拆下后放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重,根据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及(4)中测得CO2的质量可以求出CO、H2的质量
上面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 2B. 3C. 4D. 5
【答案】C
【解析】
【详解】(1)加热前应先通一会氮气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开始加热后,再通入混合气体,防止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1)正确;
(2)气体量一定,先加热,保证在通气体后能发生反应, 以免造成气体浪费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2)正确;
(3)装置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丁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3)错误;
(4)甲中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在通过甲的过程中会带出一部分水蒸气,通过乙装置进行干燥,通过测定甲、乙两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测出混合气体中 CO2 的质量,故(4)正确;
(5)测得装置甲、装置乙、装置丁反应前后质量差可得出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进而求出原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故(5)正确;
(6)应该反应后再通一会氮气,直到生成物冷却,防止和空气中氧气反应重新被氧化,另外再通一会氮气,可使装置中产生气体全部排出被吸收,否则使测得的结果不准确,故(6)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11. 我市民生实事项目,惠益民生。
(1)轨道交通更加便捷,绿色出行。
①钢筋混凝土是建造地铁铁轨必不可少的材料,属于_____________(填字母)。
.金属材料 .合成材料 .复合材料
②铺设轨道的钢材是锰钢,选锰钢而不选纯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硬度大 .易导电 .熔点低
③《天工开物》记载:“凡钢铁炼法,…火力到时,…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炼钢时,高温条件下,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测,生铁的含碳量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钢。
(2)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①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色物质和异味,决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②次氯酸钠能够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杀死细菌。制备次氯酸钠是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了生成产品次氯酸钠外,还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治生活污水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
A.实行“雨污分流”,保护城乡环境
B.使用含磷洗涤剂,倡导绿色生活
C.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
D.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答案】(1)①. c ②. a ③. 高于
(2)①. 疏松多孔 ②. Cl2+2NaOH=NaCl+NaClO+H2O ③. ACD
【解析】(1)①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c;
②合金硬度一般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硬度大,地铁轨道用的是铁的合金锰钢,选用锰钢而不选用纯铁的主要原因是硬度大,故选:a;
③炼钢时,高温条件下,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测,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
(2)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生成的常见盐为氯化钠,故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③A、实行“雨污分流”,保护城乡环境,有利于防治生活污水污染,故选项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有利于防治生活污水污染,故选项符合题意;
D、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有利于防治生活污水污染,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D。
12.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以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_________种可能。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SO4 (2)CaCO3 5 BaCl2、NaOH
【解析】
【分析】硫酸铜为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呈蓝色,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在书写可能的组合时,尽可能的根据题意把每一组合写出,要仔细分析每一实验步骤的用意及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详解】(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会使溶液变蓝;
(2)实验(1)中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酸,而题目中的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中,说明这种白色沉淀是碳酸钙;
由实验(2)可以分析出硫酸钠和氯化钡只能存在一种,或者都不存在,所以根据(1)和(2)的条件可以得出可能组合为:①CaCO3BaCl2②CaCO3BaCl2NaOH③CaCO3Na2SO4④CaCO3Na2SO4NaOH ⑤CaCO3 NaOH 故有5种可能;
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题给条件这种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钡,但是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从而我们判断还应该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故推断原白色粉末中还含有物质的是 BaCl2、NaOH.
故答案为(1)CuSO4;(2)CaCO3;5;BaCl2、NaOH.
13. 袁隆平院士一生躬耕田间,换得稻香丰年。
(1)米饭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_______________。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米饭在蒸煮的过程中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海水稻”中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有益于人体健康,这里硒是指_______________。
(4)化肥对农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B.
C. D.
【答案】(1)糖类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元素 (4)AB
【解析】(1)米饭富含淀粉,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2)米饭蒸煮中能闻到了浓郁的米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海水稻”中的“硒”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态存在,因此这里的硒是指元素;
(4)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属于复合肥;
故选AB。
14. 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离子和分子。请回答:
(1)1个离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____个电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3 ②. 2 (2)
【解析】(1)1个离子是三个氢原子构成的原子团,三个原子中共含有3个质子,三个电子,因为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该离子还有2个电子;
(2)一个H3分子是由三个氢原子构成的,每个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核外1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5.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再加热NaHCO3。获得Na2CO3、NH4Cl、NaCl和NaHCO3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碱过程。
(1)配制饱和食盐水
①20℃时,配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固体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溶解过程的先后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图中的微粒“”表示Cl-,根据上图推断水分子中氢原子一端带少量______电荷(填“正”或“负”)。
(2)制取气体
①制取二氧化碳
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取的CO2中可能会混有少量HCl气体,净化时可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装置C。
②制取氨气
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字母)。
(3)模拟制取Na2CO3
①如图D所示,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再通过______(填操作)、洗涤、干燥即得到NaHCO3。下列措施能提高NaCl的转化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先通入NH3,后通入CO2
B.增加NH3和CO2的通入速率
C.将装置D置于冰水浴中
②分离出的NaHCO3中会混有少量NH4Cl,但NH4Cl并不影响Na2CO3的纯度,据此推测,NH4Cl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1)①. 26.5g ②. bca ③. 正
(2)①. ②. a ③. ④. B
(3)①. 过滤 ②. AC ③. 受热易分解
【解析】
(1)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配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②NaCl固体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Na+ 和Cl-脱离NaCl固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先后顺序为bca;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可知,氯离子带负电荷,吸收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一端带少量正电荷;
(2)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的CO2中可能会混有少量HCl气体,净化时可将气体从a管口通入装置C,使氯化氢与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完全;
②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选择B为发生装置;
(3)①如图D所示,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有固体析出,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NaHCO3;
A、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先通入NH3,后通入CO2,可以增加反应的量,能提高NaCl的转化率,故A正确;
B、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的转化率,与反应物的量有关,通入速率增加会降低转化率,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析出的固体越多,所以将装置D置于冰水浴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能提高NaCl的转化率,故C正确;
故选AC;
②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碳酸钠,因为NH4Cl并不影响Na2CO3的纯度,据此推测,NH4Cl加热会分解。
三.实验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6. 碱石灰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一份用过的碱石灰样品,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资料一:制碱石灰的流程,如图甲:
资料二:的分解温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上述方法制得的碱石灰中主要含有NaOH、________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用过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猜想假设: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NaOH
猜想2:、、NaOH
猜想3:、NaOH、
猜想4:、、
(2)同学们讨论后发现,上述猜想___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3)同时,同学们又补充了猜想5:________。
(4)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溶液呈中性,不溶于水)。
(5)试剂X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铁溶液B. 稀盐酸C. 碳酸钠溶液
(6)反思评价: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
【任务三】测定该“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7)结论与评价: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①. ②. 氢氧化钙##Ca(OH)2
(2)①. 4 ②.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3)CaCO3、Na2CO3
(4)①. 猜想3 ②. 溶液为红色
(5)C
(6)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有白色不溶物
(7)①. 9.4% ②. 反应后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没有全排出
【解析】(1)煅烧石灰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200~250℃干燥,的分解温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故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氢氧化钙和少量水。
(2)同学们讨论后发现,上述猜想4是不正确的,理由是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3)根据以上猜想,猜想5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完全变质,即猜想5:CaCO3和Na2CO3。
(4)实验探究:由结论猜想5不正确,故只有猜想3正确,即为实验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实验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溶液仍然显碱性,故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即可证明猜想3正确,而猜想5不正确。
(5)由结论猜想2不正确,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含有碳酸钠,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无明显现象,则
A、若X为氯化铁溶液,氯化铁中的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实验现象不是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若X为稀盐酸溶液,稀盐酸溶液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不是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若X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故选:C。
(6)反思评价:实验①的方案不严密,因为氢氧化钙微溶,烧杯底部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未全部溶解的氢氧化钙。
(7)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猜想3正确,即“碱石灰”中有 CaCO3、NaOH,Na2CO3,故取“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能溶于水,则滤渣即为碳酸钙的质量,碳酸钙质量为8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整个装置的总质量减少的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2.64g-442.20g=0.44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8g-1.06g=0.94g,故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若装置中有CO2残留,也会使反应完成后整个装置总质量偏大,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偏小,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
17. 芬顿反应是一种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自由基降解污染物的技术,常用于处理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
Ⅰ.传统“”体系
(1)在降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和化学性质不变。
为了探究芬顿法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用一定浓度的溶液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测得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2)①对比A、B组实验可发现升高温度可以加快芬顿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率。分析图1中对应的曲线,得到上述结论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中除温度、、溶液浓度外,还研究了________________对芬顿法降解有机污染物速率的影响。实验D中的的值是(忽略分子间隔对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
③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图1和表格中的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Ⅱ.“纳米零价铁”体系
(3)除去工业烟气中的: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和稀盐酸雾化,再与烟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纳米零价铁的反应装置。
①除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
②此过程中,纳米零价铁除了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③脱除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高于时,脱除率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除去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体系中纳米零价铁还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和,去除机理如图3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纳米零价铁去除的过程反应实质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当时,随减小,和去除率都会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质量
(2)①. 其他条件都相同,当时间相同时,实验A中p-CP浓度比实验B中p-CP浓度大,实验B比实验A温度高,可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Fentn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的速率 ②. 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 ③. 9 ④. 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为10
(3)①. 氧元素和氮元素 ②. 较高的反应活性 ③. 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双氧水浓度降低
(4)①. 铁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离子 ②. 铁与氢离子反应以及氢氧化锌与氢离子反应
【解析】(1)Fe2+在降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①对比A、B组实验可发现升高温度可以加快Fentn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的速率。分析图-1中对应的曲线,对比实验A和B的两条曲线,其他条件都相同,当时间相同时,实验A中p-CP浓度比实验B中p-CP浓度大,实验B比实验A温度高,可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Fentn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的速率。
②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中除温度、pH、H2O2溶液浓度外,还研究了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对Fentn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速率的影响;实验A为对照组,实验A和实验B对比是探究温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A和实验C对比是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A和实验D对比是探究硫酸亚铁溶液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A和实验E对比是探究pH对降解速率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所取溶液的总体积均为15mL,则X=15mL-1.5mL-4.5mL=9mL。
③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根据实验数据内容可以看出pH=10时,反应速率趋向于零,则可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为10,就可使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3)①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反应物NO中氮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反应后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生成物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氮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生成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氮元素、氧元素。
②纳米零价铁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和反应活性较高,此过程中,纳米零价铁除了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外,还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③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双氧水浓度降低,所以温度高于120℃时,NO脱除率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4)①从微观角度分析,纳米零价铁去除Cu2+的过程可描述为铁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离子。
②当pH<3时,溶液显酸性,随pH减小,铁与氢离子反应,导致Cu2+去除率减小,氢氧化锌与氢离子反应,导致锌离子去除率减少。
四.计算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其余4分,共8分)
18. 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顺同学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请分析计算:
①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
②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________;
③实验四中a的值为________;
④表中m的值为________。
(2)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 一、二 ②. 5:1 ③. 111.0g ④. 2.5g
(2)第三组固体剩余,故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故利用第三组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三组实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18.0g-110.0g-2.5g=5.5g
解设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
答: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9.1%。
【解析】(1)①据图表中一、二组数据分析,每消耗6.0g混合物,溶液增加103.8g-100.0g=3.8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18.0g,溶液增加质量为110g-100g=10g,小于3.8g×3,大于3.8g×2,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三组溶液增加质量大于3.8g×2,说明稀盐酸能与超过12g的混合物反应;故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
②第一组稀盐酸有剩余,故混合物被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氯化钙易溶于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6.0g-103.8g=2.2g,,故其中6.0g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6.0g-5.0g=1.0g,故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5.0g:1.0g=5:1;
③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24.0g−18.0g=6.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6.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6.0g×=1.0g,所以a=110.0+1.0=111.0g;
④第三组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18.0g−110.0g−m=8.0g−m;,18.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解得m=2.5g;
(2)见答案。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5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
无明显现象
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________正确,而猜想5不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溶液
________
滤渣质量
活塞关闭的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打开玻璃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
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8.00g
442.64g
442.20g
编号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温度
A
1.5
3.5
10
3
25
B
1.5
3.5
10
3
40
C
3.5
3.5
8
3
25
D
1.5
4.5
3
25
1.5
3.5
10
10
25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
6.0
12.0
18.0
24.0
所得溶液质量
103.8
107.6
110.0
剩余固体质量
0
0
[化学]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真题化学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真题化学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真题真题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真题真题化学真题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化学卷和物理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