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137834/0-17255381795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137834/0-17255381797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137834/0-17255381797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Cl:35.5 S:32 Cu:64 Zn:65 Fe:56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纸上将正确选项的代号涂黑。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五月榴花红似火”,枣庄石榴驰名海内外。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采摘石榴B. 剥开石榴
C. 用榨汁机将石榴制成果汁D. 石榴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采摘草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剥开石榴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榨汁机将草莓制成果汁,石榴的细胞被破坏,细胞液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草莓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花生油、菜籽油中含有大量淀粉
B. 人体内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
C. 自然界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主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
D. “人工合成淀粉”有助于“双碳”达标和缓解粮食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花生油、菜籽油中含有大量油脂,不是淀粉,符合题意;
B、人体内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葡萄糖,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主要是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人工合成淀粉”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助于“双碳”达标,且可以缓解粮食危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查阅资料可知:酸性溶液对橡胶有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磨砂玻璃有腐蚀作用。下列溶液存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为酸性溶液,保存时应使用玻璃塞,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溶液为碱性溶液,保存时要使用橡胶塞,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为碱性溶液,保存时应使用橡胶塞,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溶液,保存时应使用橡胶塞,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塑料薄膜可用于蔬菜大棚,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C. 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的美称,补锌口服液喝的越多越好
D.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所以要合理使用,错误;
B、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所以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C、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但是补锌口服液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错误;
D、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错误;
故选B。
5.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SO4溶液中含有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后,铁粉会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SO4和Cu,然后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FeSO4溶液,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2中含有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后,CO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从而除去CO,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H2中含有HCl,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HCl会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然后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即可得到纯净的H2,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CaCO3中含有CaO,加入适量稀盐酸后,CaCO3和CaO都会与稀盐酸反应,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 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D. 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说明在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 KNO3,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 g KNO3,而①中只加入了10g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同理可知,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 KNO3,而③中共加入了20g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实验可知,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③>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 g,则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0.45 g,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0 g+10 g-10.45 g=9.55 g,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图中实验可知,②④的溶液中都有KNO3剩余,所以②是20℃时KNO3的饱和溶液、④是10℃时KNO3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于2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10℃时KNO3的溶解度,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由图中实验可知,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但③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多,则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 甲:稀盐酸 ①铁; 乙:水 ②生石灰
B. 甲:水 ①硝酸铵; 乙:稀盐酸 ②铁
C. 甲:水 ①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 ②锌
D. 甲:水 ①生石灰 乙:稀盐酸 ②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滴入铁粉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滴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解吸热,内部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气球变得更瘪,不会膨胀,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滴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硫酸滴入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水滴入生石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中和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的量不足可能导致所测氧气含量偏低
B.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C. 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 用该装置实验时,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可能导致所测氧气含量偏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由于消耗了氧气,注射器内压强变小,所以注射器活塞应该是向左移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故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试管内气压不降低,反应结束后,活塞不移动,不能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用该装置实验时,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时盖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温度,错误;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氧气)来灭火,正确;
C 、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错误;
D 、电线着火,用水浇灭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错误。
故选B。
10. 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B. 实验③中溶液的质量变大
C. 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④中X、Y可以为锌和硫酸亚铁
D. 只做实验③和④,一定不能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实验①②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通过实验③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但通过实验①②③不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C、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是因为锌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说明锌比铁活泼,符合题意;
D、实验④若X为锌,Y为硫酸亚铁,则能验证锌比铁活泼,实验③能验证铁比铜活泼,故只做实验③和④可以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CuCl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生成CuCl2的反应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CuCl2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该反应前后含铁催化剂的质量发生变化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生成物是氯化铜和水,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铜、氢、氯、氧元素,反应后也有铜、氢、氯、氧元素,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方程式可以知此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12.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 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 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显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图二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4分)
13.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中缺铁会引起_____。
(2)波尔多液是一种常见农药,可由_____(填“石灰石”或“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配制时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能耐受强大的撞击力。这种玻璃属于_____材料。高铁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空间站内利用物质的转化使和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航天员呼吸产生的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缺铁性贫血(或贫血)
(2)①. 石灰乳 ②.
(3)①. 复合 ②. 分解反应
(4)
【解析】
(1)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或贫血);
(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乳是氢化钙的悬浊液,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波尔多液是一种常见农药,可由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配制时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材料叫复合材料,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能耐受强大的撞击力.这种玻璃属于复合材料;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同时生成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4)从微观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请根据金属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_____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_____。
(3)钛和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过程Ⅱ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其中C、Ni均为+2价、0为-2价)可用作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
①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如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分解速率随中的x变化曲线。由图中信息可知:、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_____。
【答案】(1)延展
(2)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3)①. ②. 置换反应
(4)①. +3 ②.
【解析】(1)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其原因是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3)①过程Ⅰ是TiO2和C在氯气及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TiCl4和CO,因生成物有氯元素,所以氯气是反应物,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程Ⅱ是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①中C、Ni均显+2价,设其中Fe的化合价为y,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2x+2×(1-x)+2y+4×(-2)=0,解得y=+3;
②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分析图中信息可知,随着x的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增大,说明C2+增多,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增大,故C2+的催化效果更好。
15.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低于31.26℃,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超临界CO2在减压、升温又可变成普通气体。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可用它作为高效绿色的环保溶剂,尤其是用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水在温度、压强分别超过374℃和219个大气压时转变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在高温高压下,可将有机物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该技术称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如550℃时,在密闭容器中,测得乙醇(C2H6O)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结果如图所示。
(1)文中超临界CO2流体是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形成不同物质超临界流体所需条件不同
B. 超临界CO2流体与普通CO2气体化学性质不同
C. 物质形成超临界流体后所含分子不再运动
D. 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后减压、升温可与之分离
E.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相对物质直接燃烧具有的优点是节能、环保
(4)图中CO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纯净物
(2)
(3)ADE
(4)超临界水氧化乙醇首先生成一氧化碳,然后再氧化成二氧化碳
【解析】(1)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低于31.26℃,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2)乙醇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由题干可知,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水条件不同,故形成不同物质的超临界流体所需条件不同,正确;
B、 超临界CO2流体与普通CO2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C、原子、分子永远在不同的运动,错误;
D、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后减压、升温,超临界CO2在减压、升温又可变成普通气体,可与之分离,正确;
E、由题干可知,在高温高压下,可将有机物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该技术称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相对物质直接燃烧具有的优点是节能、环保,正确;
故选ADE。
(4)CO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超临界水氧化乙醇首先生成一氧化碳,然后再氧化成二氧化碳。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色。
(3)实验④:将10%的稀盐酸加入到20g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Ⅰ.据图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___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
(4)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加入_____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潮湿
(2)红
(3)①. 20% ②. 无 ③. NaCl、HCl## HCl、NaCl ④. ⑤.
(4)①. 氢氧化钠溶液 ②.
【解析】(1)氢氧化钠易潮解,故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3)Ⅰ.根据图示可知,36.5g10%盐酸与2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20%;
酚酞遇中性溶液显无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
Ⅱ.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后,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故甲的离子符号为OH−,乙的离子符号为H+;
(4)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7.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由一种元素组成,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的溶液呈蓝色。图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类别是_____(填“酸”、“碱”或“盐”)。
(2)B的化学式是_____。
(3)A与D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
(4)C与E反应现象是_____(写一个)。
【答案】(1)酸
(2)
(3)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4)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或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解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是二氧化碳;C的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C是铁;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是氢氧化钙,A能与D(氢氧化钙)反应,能与C(铁),A是酸,可以是稀盐酸,A转化成的E会与铁反应,溶液呈蓝色,E可以是氯化铜。
(1)A的类别是酸;
(2)B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A与D发生的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C与E发生的反应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三、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18. 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440g。
【解析】
【详解】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见答案。
19. 某同学给自家的蔬菜大棚补施二氧化碳气肥:在棚内悬挂一大塑料桶,装入稀释后的工业硫酸,然后每天(阳光充足)向桶内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后可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若一个大棚一天补施二氧化碳气肥330g,请回答:
(1)一个大棚一天需要碳酸氢铵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当稀硫酸反应完后,塑料桶内剩余的硫酸铵是一种 (填“复合肥”“氮肥”或“磷肥”)。
【答案】(1)【解】设:一个大棚一天需要碳酸氢铵质量为x 。
(2)氮肥
【解析】
【详解】(1)根据描述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氢铵的质量。详见答案。
(2)硫酸铵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氮肥。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溶液
加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C
HCl
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D
CaO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油锅着火
盖锅盖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酒精灯着火
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
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电线着火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6,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