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中]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期调查试卷(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满分30分,生物学和地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注意:本试卷共18道题,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 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 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D.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制造工具
【答案】D
【分析】达尔文认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故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所以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故B正确;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C正确;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故D错误。故选D。
2. 十月怀胎不容易,我们要尊敬自己的母亲。请问受精的场所和胚胎发育的场所依次是( )
A. 输卵管 子宫B. 卵巢 输卵管
C. 子宫 子宫D. 阴道 子宫
【答案】A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和胚胎初期发育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及产生月经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输卵管是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部分,其外观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完成受精的场所;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可见,子宫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以下关于营养、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高烧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B. 长期缺碘易患骨质疏松症
C. 人体维生素需求量很少,可以不吃蔬菜水果
D. 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答案】A
【分析】(1)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方法获得。
【详解】A.发高烧时,体温升高会影响人体消化液中的各种酶的消化能力,因此发高烧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通常与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B错误。
C.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确实不大,但是维生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不能不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例如,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D错误。
故选A。
4.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下列对于该实验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B.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设置重复组
C. 实验所测得的能量等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 必须待食物完全燃烧后再测量水温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测量食物中的能量和原理。
【详解】A.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A正确。
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B正确。
C.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水在加热时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的能量,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C错误。
D.让刚刚燃烧的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的底部,待这粒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并做好记录,D正确。
故选C。
5. 小明患了扁桃体炎,医生检查时要小明张嘴喊“啊”。当小明张嘴喊“啊”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胸腔容积逐渐变小
B.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C.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发出“啊”的声音是由于肺呼出的气体振动声带
【答案】C
【分析】(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ABC.小明张嘴喊“啊”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AB正确,C错误。
D.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竖,中间的空隙缩小时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声音,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给病人“切脉”时,感受到的是动脉的搏动
B. 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
C. 将药物注入臀部肌肉,药物会渗入静脉
D. 手臂上的“青筋”不是神经,而是血管
【答案】C
【分析】血管类型和特点:①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 部分送回到心脏。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 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感受到的是动脉的搏动,“切”主要是在桡动脉,A正确。
B.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血管注射多采用静脉血管,B正确。
C.将药物注入臀部肌肉,药物会进入毛细血管,C错误。
D.神经都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分布在体表的是神经末梢肉眼看不到,手臂上的“青筋”是埋藏较浅的静脉,D正确。
故选C。
7. 《黄帝内经》中记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意为血液在身体内是循环流动的。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 血液循环时,先进行肺循环后进行体循环
D. 体循环为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提供营养和氧并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A.心脏能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不停地流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故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此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故B正确。
C.血液循环时,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汇合,故C错误。
D.体循环为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提供营养和氧并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D正确。
故选C。
8. 人体心脏分为四个腔,在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 左心房和左心室B. 右心房和右心室
C. 左心房和右心房D. 左心室和右心室
【答案】A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由此可知,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流静脉血,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 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
【答案】A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详解】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尿液不含④葡萄糖;原尿和尿液都不含⑤蛋白质。
故选A。
10.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B为大脑,则A中流着的血液含氧量高,颜色鲜红
B. 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比A更多
C. 若A为上、下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若B为肾脏,则A、C中的流动的血液成分没有变化
【答案】D
【分析】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详解】A.若B为大脑,营养物质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理活动。则A是动脉,流动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C是静脉,C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A正确。
B.若B表示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流经小肠后的血液营养物质增多,则C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比A更多,B正确。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下腔静脉,C 为肺动脉,则B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若B为肾脏,属于体循环一部分,血液流经肾脏内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则是A是动脉,C是肾静脉,交换的结果是C静脉内的含二氧化碳较多,氧气减少的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11. 2023年2月北京市开启两座地铁献血屋,方便市民就近献血。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健康成年人自愿献血
B. 适量献血不影响健康,需适当补充营养和休息
C. 某种血液成分异常的病人,可输入相应成分血
D. 紧急情况输血时,病人可以缓慢少量的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答案】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A.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健康成年人自愿献血,A正确。
B.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可见,适量献血不影响健康,但需要适当补充营养和休息,B正确。
C.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成分输血既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又避免了血液浪费。可见,某种血液成分异常的病人,可输入相应成分血,C正确。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输血时,病人可以缓慢少量的输入O型血,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合理营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食物要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
B. 为了保持身体苗条,只吃蔬菜和水果,不食淀粉类食物
C. 高血压患者要少吃盐,尽量少吃肥肉和荤油
D. 营养学家指出,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应为3:4:3
【答案】B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合理营养指的是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搭配比例要合理,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因此,食物要多样化,不要挑食、偏食和暴饮暴食,A正确。
B.只吃水果和蔬菜,只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和少量无机盐的需要,达不到合理膳食,没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脂肪是备用能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B错误。
C.膳食多盐,会使人体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盐,尽量少吃肥肉和荤油,C正确。
D.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内填序号,________上填文字)
13. 小刚对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充满了好奇,请你帮他解释。
(1)小刚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 ]______,产生A的器官是图2中的[ ]_____。
(2)D是由C经过细胞的______和______等复杂过程逐渐发育形成的。图3中的胎儿通过c和[ ]______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并将代谢废物排到母体。
(3)步入初二后,小刚开始出现长胡须,喉结突出等,这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与______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
【答案】(1)①. C受精卵 ②. 1卵巢
(2)①. 分裂 ②. 分化 ③. b胎盘
(3)睾丸
【分析】(1)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图1中,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早期胚胎、E胎儿。
(2)图2中,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阴道、5子宫内膜。图3中,a子宫、b胎盘、c脐带、d胎儿、e羊水。
【详解】(1)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所以小刚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C受精卵。A是卵细胞,由图2中1卵巢产生,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D是早期胚胎,由C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复杂过程逐渐发育形成的。图3中的胎儿通过c脐带和b胎盘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3)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能够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有促进精子生成、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激发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作用。所以,步入初二后,小刚开始出现长胡须,喉结突出等,这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
14. 民以食为天,图一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三是营养物质消化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因为牛奶中的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______(填数字序号)内开始被消化。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一中______(填字母)层食物。
(3)图二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4)图三中①-⑤表示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填数字序号),脂肪最终的消化产物为______。
【答案】(1)①. 蛋白质 ②. 2
(2)D (3)4
(4)①. ③④⑤ ②. 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题图一中,“平衡膳食宝塔” 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E层为谷物类, 主要提供能量;D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鱼、肉、蛋类,B层为豆、奶类,C层和B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A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题图二中,1肝脏,2胃,3胰腺,4小肠。题图三中,①是唾液,②是胃液,③是胆汁,④和⑤是肠液和胰液。
【详解】(1) 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2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黏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第D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
(3) 图二中的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4)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④和⑤(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③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5. 图甲为呼吸系统示意图,乙为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字母表示气体,序号表示部位),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人体进行呼吸主要器官是[ ]______。
(2)图乙AB段表示的是______(填“吸气”或“呼气”)过程,此时图甲中3正处于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图丙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该气体需要透过______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最终被送至组织细胞内的______,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答案】(1)1肺 (2)①. 吸气 ②. 收缩
(3)①. 氧气 ②. 肺泡壁 ③. 线粒体
【分析】图甲中的1肺、2呼吸道、3膈肌。图乙中的AB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C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图丙中的①是肺动脉分支,②是肺静脉分支,③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a二氧化碳,b氧气,c吸气;d呼气。
【详解】(1)呼吸系统由2呼吸道和1肺组成,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这时肺内的气压就低于大气压,外界的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图乙中AB段是吸气过程。
(3)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中的b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16. 图甲、图乙、图丙分别表示人新鲜血液分层图、显微镜下的血细胞、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c是______,对应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
(2)如图乙,由细菌感染的肺炎患者体内数量会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______。
(3)图丙中的B血管为______,其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______。
(4)图丙中,如果血管A与右心室相连,与血管A相比,血管C血液中______含量增多。
【答案】(1)①. 红细胞 ②. ①
(2)②白细胞 (3)①. 毛细血管 ②. 物质交换
(4)氧气##O2
【分析】图甲中:a血浆、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图乙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图丙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详解】(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因此,图甲中的c是红细胞,对应图乙中的①。
(2)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由细菌感染的肺炎患者体内②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
(3)图丙中的B血管是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4)人体血液循环图示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丙中,如果A动脉与右心室相连,则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与A肺动脉相比,C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
17. 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1和2之间、3和4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的作用是______。
(2)乙图中,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乙图①时,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______作用形成原尿,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在图中[ ]______处重吸收回血液。
(3)某人患膝关节炎,医生采用上肢静脉输液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在患者尿液中检测到了药物。血液中的药物排出经过的途径是:上腔静脉→[ ]______→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_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输尿管→______→尿道→体外。
【答案】(1)防止血液倒流
(2)①. 过滤##滤过 ②. ③肾小管
(3)①. 3右心房 ②. c肺静脉 ③. 膀胱
【分析】(1)图甲中:1是左心房、2是左心室、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c肺静脉、d上腔静脉、e、f是房室瓣、g是下腔静脉。图乙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尿液,⑤是肾静脉。
(2)尿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1)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一心室一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甲图中,1左心房和2左心室之间、3右心房和4右心室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是房室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在图中③肾小管处重吸收回血液。
(3)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某人患膝关节炎,医生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在患者尿液中也检测到药物。根据图,血液中的药物排出经过的途径是:上腔静脉→3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c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8. 某同学做了“观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用______两支试管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其中不变蓝色的是______号试管中的液体。
(2)若以唾液为变量时,1号试管和_____号试管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
(3)37℃水浴的原因是______,若要设计一组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请你指出4号试管中应该加入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①. 1和3 ②. 1
(2)①. 2 ②.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①. 模拟口腔温度 ②. 馒头碎屑+2ml唾液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实验等。
【详解】(1)1号和3号两支试管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舌的搅拌,可探究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影响,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分析实验现象为:1号试管内的唾液将淀粉消化了,所以其中的液体就不会变蓝色了。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唾液能够消化淀粉。
(3)37℃水浴的原因是37℃接近人体温度,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所以若要设计一组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在其他方面应该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4号试管中应该加入的物质是:馒头碎屑+2mL唾液。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
37℃水浴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mL清水,搅拌
37℃水浴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3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不搅拌
37℃水浴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4号
______,搅拌
10℃水浴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生物][期中]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