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4届江西省上进联考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模拟预测(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 植物体内具有多种吸收光的分子,如光敏色素、光合色素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敏色素和光合色素都能吸收各种可见光
B. 光敏色素和光合色素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
C. 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能调控植物种子萌发
D. 光合色素能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稳定化学能
【答案】C
【分析】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会给细胞核传递信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详解】A、光敏色素和光合色素都能吸收部分可见光,A错误;
B、光敏色素是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其中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但光合色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光合色素不在核糖体中合成,B错误;
C、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会给细胞核传递信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能调控植物种子萌发,C正确;
D、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先转换成活跃化学能,再转换成化合物中的稳定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2. 胰岛素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引起酪氨酸激酶(一种蛋白质)等相关酶磷酸化而被激活,进而引起细胞内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是放能反应,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 胰岛素和酪氨酸激酶的彻底水解产物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人体内有些细胞不再出现胰岛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D. 胰岛素能与靶细胞上的各种受体结合,进而引起靶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
【答案】C
【分析】一、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以分成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两大类。许多吸能反应与 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 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二、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A、酶的磷酸化伴随着ATP磷酸基团的转移(ATP水解),是吸能反应,A错误;
B、胰岛素和酪氨酸激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人体内的成熟红细胞内没有任何基因,进而也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受体基因的表达,C正确;
D、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不能与各种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和胞吐等方式排出部分代谢产物
B. Na+进入神经细胞和运出神经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 葡萄糖进入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肾小管细胞的方式不同
D. 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和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都可能消耗能量
【答案】B
【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分子和离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另一类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详解】A、动物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和胞吐等方式排出部分代谢产物,前者如CO2,后者如一些大分子产物,A正确;
B、Na+进入神经细胞需要通道蛋白协助,Na+运出神经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
C、葡萄糖进入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
D、小分子物质(如离子)进入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分泌蛋白)排出细胞都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4. 果蝇的截刚毛和正常刚毛是由等位基因B/b控制的。某果蝇繁殖系只由截刚毛雌蝇和正常刚毛雄蝇组成,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该种群自然繁殖产生的子代雌性都表现为截刚毛,雄性都表现为正常刚毛。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正常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基因B和基因b位于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
B. 该繁殖系中的正常刚毛雄蝇产生的精子中同时含有基因B和基因b
C. 截刚毛雌蝇的每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基因b
D. 若发生互换,则该繁殖系中的刚毛雄蝇可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群体中截刚毛雌蝇和正常刚毛雄蝇组成的群体中,子代雌性都表现为截刚毛,雄性都表现为正常刚毛,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Y同源区,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B。
【详解】A、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控制正常刚毛的基因只能传递给子代雄性,控制正常刚毛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即基因B和基因b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A错误;
B、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B,该繁殖系中的正常刚毛雄蝇的基因型为XbYB,根据分离定律,其产生的精子类型为Xb和YB,二者比例均等,B错误;
C、截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截刚毛雌蝇的每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基因b,C错误;
D、若发生互换,则该繁殖系中的刚毛雄蝇XbYB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即XB、Yb、Xb、YB,D正确。
故选D。
5. 镰状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一对夫妇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造成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改变
B. 图示个体的血红蛋白基因中仅有2个酶切位点的是Ⅱ-2
C. 突变基因转录的R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为3'…ACGUGUU…5′
D. 将正常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红细胞中可根治镰状细胞贫血症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正常的B基因会出现2条条带,突变的b基因能出现1种条带,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Bb,Ⅱ-1基因型为BB,Ⅱ-2为bb,Ⅱ-3的基因型为Bb,Ⅱ-4基因型为BB。
【详解】A、造成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A错误;
B、结合电泳结果可知,I-1基因型为Bb,I-2基因型为Bb,Ⅱ-1的基因型为Bb,Ⅱ-2的基因型为bb,Ⅱ-3的基因型为Bb,Ⅱ-4的基因型为BB,其中基因B有3个酶切位点,基因b有2个酶切位点,图示个体的血红蛋白基因中仅有2个酶切位点的是Ⅱ-2,B正确;
C、血红蛋白基因b的模板链的序列为3'…ACGTGTT…5',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突变基因转录的RNA分子的碱基序列是5'…UGCACAA…3',C错误;
D、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红细胞,而人的红细胞没有增殖能力,因此需要把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才可以治疗该病,D错误。
故选B。
6. 重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着鸳鸯、小天鹅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该湿地公园已创新性实现了水质净化、景观美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的一体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采用样方法精确调查湿地内数量较少的中华秋沙鸭的种群密度
B. 公园的小天鹅在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
C. 区别不同公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物种组成
D. 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有利于公园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
【答案】D
【分析】一、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二、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应采用逐个计数法精确调查湿地内数量较少的中华秋沙鸭的种群密度,A错误;
B、公园的小天鹅在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B错误;
C、区别不同公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特征,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有利于公园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因为生物多样性的提升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D。
7. 镰荚金合欢是草原上的一种灌木,它长有尖刺以应对小型植食性动物。举腹蚁生活在镰荚金合欢的尖刺之间,以花蜜为食,能通过叮咬大型植食性动物来保护树木。这样的合作关系使得镰荚金合欢成为当地的优势种。近年来,一种以举腹蚁为食的入侵生物——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占据举腹蚁的栖息地后,它们不保护镰荚金合欢,导致当地的树木覆盖率大幅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头蚁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种群密度的限制
B. 镰荚金合欢能为举腹蚁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场所
C. 大头蚁和举腹蚁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D. 大头蚁的入侵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A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种:种间关系又分互利共生(如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地衣,二者密不可分)、原始合作(如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互惠互利)、种间竞争(如水稻与稗草)、捕食(如狼吃羊)和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等;种内关系又分种内互助(如蜜蜂之间的合作)和种内斗争(如狼群争抢猎物)等。
【详解】A、在自然状态下,大头蚁的种群增长大致呈“S”形增长,大头蚁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种群密度限制,A错误;
BC、举腹蚁生活在镰荚金合欢的尖刺之间,以花蜜为食,所以镰荚金合欢为举腹蚁提供了食物以及栖息场所,大头蚁以举腹蚁为食,且大头蚁占据举腹蚁的栖息地,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B、C正确;
D、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占据举腹蚁的栖息地后,它们不保护镰荚金合欢,导致当地的树木覆盖率大幅下降,进而会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正确。
故选A。
8. 正常机体内,活化的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依赖表面的PD-1识别靶细胞表面的PD-L1,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的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促进CD8+T耗竭(死亡),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辅助性T细胞能为CD8+T的增殖分化提供细胞因子
B. CD8+T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细胞均能直接识别和裂解靶细胞
C. 正常机体内CD8+T的耗竭是基因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
D. 用PD-L1抗体阻断信号通路可对癌症进行治疗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等;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详解】A、在辅助性T细胞提供的细胞因子作用下,CD8+T可进行增殖分化,A正确;
B、CD8+T的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不能直接裂解靶细胞,B错误;
C、正常机体内CD8+T的耗竭属于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C正确;
D、用PD-L1抗体可阻断癌细胞与CD8+T的信号通路,抑制CD8+T耗竭,可对癌症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B。
9. 某实验小组将20只健康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两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一定量的1.0mL/kg乙醇(甲组)、等量的生理盐水(乙组),20分钟后测定两组家兔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并收集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醇对家兔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影响
B. 甲组家兔注射乙醇后肾小管和集合管腔中液体渗透压升高
C. 甲组家兔注射乙醇后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D. 甲组家兔注射乙醇后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量减少
【答案】D
【分析】一、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二、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分别给两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0ml⋅kg乙醇和等量的生理盐水,20分钟后测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并收集两组家兔的尿量,乙醇组是试验组,生理盐水是对照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醇对家兔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影响,A错误;
B、甲组家兔注射乙醇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重吸收水的量减少,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腔中液体渗透压降低,B错误;
C、甲组家兔注射乙醇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重吸收水的量减少,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腔中液体渗透压降低,C错误;
D、根据实验的结果,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1.0ml⋅kg⁻¹乙醇后,乙醇会抑制利尿激素的释放,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多,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依据观察到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平均值,可比较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B. 依据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可判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C. 依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色变为黄色,可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 依据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颜色深浅和条带宽度,可大致比较植物叶片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答案】C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以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作为辨别有氧还是无氧呼吸的观察指标,也不能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色变为黄色来做出判断。
【详解】A、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态和行为不同,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作为观察指标,依据观察到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平均值,可比较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A正确;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依据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可判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B正确;
C、依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色变为黄色,不能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C错误;
D、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时,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含量高的在滤纸条上更宽,故依据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颜色深浅和条带宽度,可大致比较植物叶片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D正确;
故选C。
11. 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是一种抗癌药)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紫杉醇利用了植物细胞培养,该技术几乎不受季节、天气限制
B. 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再经筛选可能获得高产紫杉醇的细胞
C. 过程①、②中植物细胞发育的方向受激素调控,与环境条件无关
D. 可用双层磷脂分子构建的脂质体运送紫杉醇至靶细胞,治疗某些癌症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抑制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并进行大规模悬浮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紫杉醇。
【详解】A、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其生产利用了植物细胞培养,该技术几乎不受季节、天气限制,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未分化,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状态,在诱变因素下容易产生突变,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再经筛选可能获得高产紫杉醇的细胞,B正确;
C、过程①、②分别为脱分化和扩大培养的过程,受激素调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C错误;
D、紫杉醇具有抗癌作用,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可用双层磷脂分子构建的脂质体运送,D正确。
故选C。
12. 利用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需要持续性提供高氧环境。考虑到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很强,科学家们设想了以下方案来得到含有血红蛋白的菌株,即将含有血红蛋白的透明颤菌与青霉菌融合,得到含血红蛋白的杂种菌株。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处理是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
B. ③处理获得的融合细胞都是杂种细胞
C. ③处理采用的方法通常是灭活病毒诱导法
D. ④处理所用培养基缺乏甲硫氨酸和精氨酸
【答案】D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
【详解】A、透明颤菌与青霉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都不是纤维素,不能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A项错误;
B、③处理获得的融合细胞有杂种细胞,也有同种细胞融合而来的细胞,B项错误;
C、诱导动物细胞融合通常用灭活病毒诱导,C项错误;
D、④处理在缺乏甲硫氨酸和精氨酸的培养基培养融合细胞,能够生长的即为杂种菌株,D项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将水稻叶肉细胞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等量分装到试管①~⑦中,按下表设计,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表示给予适宜的相关条件,-表示不给予相关条件;叶绿体中原有的氧化型辅酶Ⅱ、还原型辅酶Ⅱ和腺苷三磷酸忽略不计。
A. 试管①中既能产生O2,也能产生(CH2O)
B. 试管②中能产生O2,试管③中能产生(CH2O)
C. 试管④中能产生O2,试管⑤中能产生(CH2O)
D. 试管⑥中能产生(CH2O),试管⑦中能产生O2
【答案】AC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过程需要光照、NADP+和ADP和Pi,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过程,其产物是有机物,同时暗反应过程能为光反应过程提供NADP+和ADP和Pi,而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
【详解】A、试管①有光照且含叶绿体、氧化型辅酶Ⅱ和CO2,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既能产生O2,也能产生(CH2O),A正确;
B、试管②中有叶绿体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以进行,进而能产生O2,试管③不具备发生暗反应的条件,不能产生(CH2O),B错误;
C、试管④有光照,且加入了氧化型辅酶Ⅱ(NADP+)能进行光反应,能产生O2,试管⑤提供了CO2,还原型辅酶Ⅱ(NADPH)和腺苷三磷酸(ATP),能进行暗反应产生(CH2O),C正确;
D、试管⑥、⑦,不具备发生光合作用的条件,不能产生O2和(CH2O),D错误。
故选AC。
14. 下图为某植物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浓度的激素甲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顶芽产生的激素甲运输至侧芽,使侧芽发育受到抑制
C. 激素甲、乙分别促进细胞质和细胞核分裂调控侧芽萌动
D. 图中显示,低浓度激素甲和高浓度激素乙可共同调控侧芽萌动
【答案】ABD
【分析】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升高,图中去顶芽后激素乙的浓度升高,甲的浓度下降,说明甲为生长素,乙为细胞分裂素。
【详解】A、据图分析,激素甲、乙分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升高,发育受到抑制,B正确;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C错误;
D、据图分析,低浓度激素甲和高浓度激素乙可共同调控侧芽萌动,D正确。
故选ABD。
15. 某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₁期,时长5小时)、DNA合成期(S期,时长7小时)、DNA合成后期(G2期,时长3小时)、分裂期(M期,时长7小时)四个连续的时期。TdR能被S期细胞摄入并掺进DNA中抑制DNA合成,用于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洗脱TdR后细胞周期可继续正常进行。为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在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至少7小时,洗脱TdR;②在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至少15小时,洗脱TdR;③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7~15小时;④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至少15小时。下列操作顺序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A. ①④①B. ②③②C. ③②③D. ④①④
【答案】ACD
【分析】抑制S期的DNA复制,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所有最终细胞停留在G1/S交界处,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详解】要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即第一步:在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至少15h(G2+M+G1),然后洗脱TdR;第二步: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至少7h(S时期),但不超过15h(G2+M+G1),防止有些细胞再次进入S期。无法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即实验步骤为②③②可以实现周期同步化,因此题干操作顺序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ACD。
故选ACD。
16. 下图为制备含目的基因的“工程菌”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应选用引物2和引物3
B. 过程①中应使用限制酶EcRI和HindⅢ切割质粒
C. 过程②中先将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再用Ca2+处理
D. 筛选获得的工程菌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答案】ABC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是从引物3'端延伸,选用引物2和引物3扩增得不到目的基因,A错误;
B、使用限制酶EcR I和Hind Ⅲ切割质粒,会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切割,不能进行筛选,且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应选用BamH I切割质粒,B错误;
C、过程②中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C错误;
D、筛选获得的工程菌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在早晚弱光及黑暗条件下,无氧呼吸方式对于衣藻生存很重要,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进一步代谢产生HA(一种弱酸),类囊体腔内的缓冲能力较差,HA进入类囊体腔后,导致类囊体酸化,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衣藻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衣藻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类囊体酸化的关键原因是________,类囊体腔内pH与________呈负相关。
(3)现提供:衣藻、KOH、光源(强弱可变)、暗培养箱、氧气传感器(可测氧气含量变化)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类囊体酸化对氧气释放情况的影响,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4)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与溶液中能接触到反应物的酶量成正相关,可作为反映酶活性的指标。将大鼠肝细胞悬浊液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提取并检测两种酸性水解酶的活性,结果如下图2所示。
图2
图中两种酸性水解酶可能存在于肝脏细胞的________中,检测出的相对酶活性与膜结构的完整性________(填“有关”“无关”或“不一定有关”),用________可以提取到较多的水解酶。
【答案】(1)①. 有机物(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部分转换为热能、[H]和ATP中的化学能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①. H+运出类囊体受阻 ②. 细胞内弱酸的总积累量
(3)衣藻暗处理适当时长后,一组给予弱光光照,另一组进行相同处理并额外添加氢氧化钾,测定并比较氧气的释放量)
(4)①. 溶酶体 ②. 有关 ③. 低浓度的蔗糖溶液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 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 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小问1详解】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过程发生的能量转换为有机物(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部分转换为热能、[H]和ATP中的化学能。衣藻为真核生物,其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弱酸分子可进入类囊体腔,并解离出H+,由于H+无法直接穿过类囊体膜,且类囊体腔内的缓冲能力有限,导致腔内H+不断积累,出现酸化,即H+运出类囊体受阻是类囊体酸化的关键原因。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与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产生弱酸的总积累量呈正相关,pH与细胞内弱酸的总积累量呈负相关,即无氧呼吸产生弱酸的总积累量多,进而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高,可说明无氧呼吸产生弱酸导致类囊体腔酸化。
【小问3详解】实验探究类囊体酸化对氧气释放情况的影响,则自变量为类囊体是否酸化,因变量为氧气的释放量,则实验设计如下:衣藻暗处理适当时长后,一组给予弱光光照,另一组进行相同处理并额外添加氢氧化钾,测定并比较氧气的释放量。
【小问4详解】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均可能存在于溶酶体中;据图分析,随着蔗糖溶液浓度增加,两种酸性水解酶的相对活性降低,因为酶活性与溶液中能接触到反应物的酶量成正比,说明当蔗糖溶液浓度为0ml/L时,溶酶体膜破裂,酶溢出,与反应物接触的酶量最多,而蔗糖浓度为0.25ml/L时,接近溶酶体内浓度,酶溢出量极低,与反应物的接触量最少,说明检测出的相对酶活性与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关;当蔗糖浓度为较低浓度时,溶酶体因吸水使膜破裂,酶溢出,可以提取到较多的水解酶。
18. CORT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会导致人体CORT水平升高,除对代谢有影响外,还能引发抑郁情绪。在紧张学习和工作之余,应放松心态,适度锻炼,避免抑郁情绪。引发抑郁的相关机制如图所示(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已知大脑海马细胞膜上有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CORT的负反馈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CORT可通过________,直接或间接升高血糖浓度。除参与体液调节外,CORT还能影响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有________。
(2)CORT分泌调节机制与甲状腺激素相同,因此,CORT分泌调节存在着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轴的分级调节。
(3)正常机体内,5-HT和CORT都不能持续发挥作用,原因是________。5-HT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原理是________。
(4)某药物研究所研发的一种药物具有抗抑郁作用,据图分析,研发出的该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①. 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②.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2)①. 反馈 ②.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3)①. 5-HT与受体结合后分开,被迅速降解或被回收进细胞,CORT和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失活 ②. 5-HT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引起Na+内流
(4)能增加海马细胞膜上GR的含量,从而减少CORT的数量,降低5-HT的回收速率,进而增加5-HT的数量,起到抗抑郁作用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1详解】CORT可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升高血糖浓度。CORT水平升高,除对代谢有影响外,还能引发抑郁情绪,结合图示可知,CORT可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故既能影响神经调节,也能影响免疫调节。
【小问2详解】CORT分泌调节机制与甲状腺激素相同,因此,CORT分泌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
【小问3详解】正常机体内,5-HT和CORT都不能持续发挥作用,原因是5-HT与受体结合后分开,被迅速降解或被回收进细胞,CORT和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失活。5-HT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原理是5-HT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引起Na+内流。
【小问4详解】大脑海马细胞膜上有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CORT的负反馈调节,该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机理可能是能够增加海马细胞膜上GR的含量,从而减少CORT的数量,降低5-HT的回收速率,进而增加5-HT的数量,起到抗抑郁作用。
19. 生物体的同化量可用于以下生命活动:①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竞争);②避免捕食者捕食(避免被捕食);③产生下一代(后代)。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这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三种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
(2)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目前可能是群落优势种,原因是________。引入该物种的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分配情况向________(填“乙”或“丙”)转变,原因是________。
(3)为降低某种群的K值,乙、丙模式起到的效果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依据是_______。
【答案】(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①. 甲能量主要用于产生下一代,少部分用来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只有10%用来避免被捕食者捕食,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 ②. 丙 ③. 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更多的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因而能量分配情况会向丙转变
(3)①. 相同 ②. 乙、丙的能量分配给后代的比例相等且较低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低竞争、低捕食,用于生产下一代的能量远多于其他两种生命活动,因而一段时间内,甲的种群密度会增大;乙、丙与其他生物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比例就越小;丁能量分配模式是等同选择压力,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用于生产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三种能量消耗差别不大,因而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小问1详解】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大约只有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通常,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小问2详解】甲能量主要用于产生下一代,少部分用来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只有10%用来避免被捕食者捕食,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更多的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因而能量分配情况会向丙转变。
【小问3详解】降低某种群的K值,则分配给后代的能量较低,乙丙分配给后代的比例相等,所以乙丙两种能量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20. 除草剂M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且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除草剂M污染的土壤,按下图过程选育能降解除草剂M的细菌。回答下列问题:
注:含一定量除草剂M的培养基不透明。
(1)若图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能满足真菌的营养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_____(填“能”或“不能”)用图中培养基培养真菌,原因是_____。
(2)图中①过程使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这种方法可以用于_____。
(3)图中有透明圈菌落中的细菌利用的唯一氮源是________,所吸收的氮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细菌内的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物大分子。依据__________,可推知获得的菌落中的细菌降解除草剂M的能力最强。
(4)某种农杆菌和某种南瓜不能降解除草剂M,现欲通过转基因技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抗除草剂M的转基因南瓜,简要写出农杆菌侵染南瓜细胞之前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不能 ②. 该培养基适合细菌生长,pH为中性或弱碱性,真菌生长所需的pH为酸性,不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
(2)①. 平板划线法 ②. 分离目的菌
(3)①. 除草剂M ②. 蛋白质、核酸 ③. 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
(4)用抗除草剂M基因和农杆菌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再将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
【分析】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
【小问1详解】若图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能满足真菌的营养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不能”用图中培养基培养真菌,这是因为该培养基适合细菌生长,pH为中性或弱碱性,真菌生长所需的pH为酸性,不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即若要让真菌生长,则需要给于适宜的pH条件。
【小问2详解】图中①过程使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可用于分离目的菌,但不能用于计数。
【小问3详解】图中有透明圈菌落中的细菌利用的唯一氮源是除草剂M,所吸收的氮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细菌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有透明圈的菌落说明具有降解除草剂的能力,没有透明圈的菌落说明没有降解除草剂的能力。透明圈越大,说明降解除草剂的能力越强,透明圈越小,说明降解除草剂的能力越弱,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菌落代表该菌落微生物降解除草剂M的能力最强。
【小问4详解】某种农杆菌和某种南瓜不能降解除草剂M,现欲通过转基因技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抗除草剂M的转基因南瓜,由于农杆菌能侵染南瓜,因此需要先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带有转基因农杆菌,而后让转基因农杆菌侵染南瓜愈伤组织,而后通过再分化过程获得转基因南瓜,即获得转基因南瓜的思路为用抗除草剂M基因和农杆菌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再将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而后再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处理南瓜愈伤组织,再通过再分化过程获抗除草剂南瓜。
21. 研究人员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玉米进行诱变处理,获得突变体P,其叶片呈浅绿色。利用P分别与两种叶色正常的玉米品系B73、Ml7及浅绿色单个基因突变系Zrmcd1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EMS诱发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诱变获得的突变体P叶片颜色变浅,体现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组合①②,推测P的叶色基因为_____突变,其遗传符合_____定律。
(3)从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角度考虑,若浅绿色突变系Zrmcd1自交,则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且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填分数)。
(4)研究表明,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现有二倍体玉米种子、秋水仙素等实验材料和用具,欲获得四倍体玉米植株,简要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_。
【答案】(1)①. 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②.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①. 隐性 ②. 分离
(3)①. 浅绿色:绿色=3:1 ②. 1/2
(4)将二倍体玉米种子浸水萌发,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育成植株并进行筛选(将二倍体玉米种子浸水萌发,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育成植株并进行筛选)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植株进行自由授粉属于自由交配,可以先计算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按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小问1详解】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P叶片颜色变浅说明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叶绿素的本质不为蛋白质,其合成的过程需要酶的参与,P叶片颜色变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小问2详解】杂交组合①②中F2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浅绿色=3:1,符合分离定律的规律,且F1全是绿色,故浅绿色是隐性性状,即①②表明P的叶色基因为隐性突变,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小问3详解】杂交组合①②中F2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浅绿色=3:1,符合分离定律的规律,且F1全是绿色,故浅绿色是隐性性状,即①②表明P的叶色基因为隐性突变,假设用A、a基因表示该相对性状,P品系的基因型aa,Zrmcd1×P交配,F1绿色:浅绿色=1:1,则浅绿色单个基因突变系Zrmcd基因型为Aa,若浅绿色突变系Zrmcd1自交,则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AA:Aa:aa=1:2:1,则F1的表型及比例为浅绿色:绿色=3:1,且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为纯合子比例约为1/2。
【小问4详解】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获得多倍体。
变量控制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光照
+
+
-
+
-
-
-
二氧化碳
+
-
+
-
+
+
+
氧化型辅酶Ⅱ
+
+
-
+
-
-
-
还原型辅酶Ⅱ
-
-
-
-
+
+
-
腺苷三磷酸
-
-
-
-
+
-
+
杂交组合
F1
F2(由F1自交所得)
①B73×P
绿色
2854绿色、885浅绿色
②Ml7×P
绿色
165绿色、53浅绿色
③Zrmcd1×P
178绿色:181浅绿色
[生物]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考联考模拟预测(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考联考模拟预测(解析版),共19页。
2024届江西省上进联考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上进联考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正常机体内,活化的CD8+T,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稳派上进教育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稳派上进教育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生物pdf、24届5月高三大练兵·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