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机体稳态的体液调节 单元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机体稳态的体液调节 单元测试,文件包含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机体稳态的体液调节教师版docx、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机体稳态的体液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机体稳态的体液调节一、单选题1.(2022高二下·焦作期末)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分别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导管堵塞时会导致胰岛素不能排出而引起高血糖B.胰岛素可能会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来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D.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之间表现为相互拮抗2.(2022·浙江模拟)动物内分泌调节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垂体门脉定向运输至垂体,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当环境温度骤降,甲状腺可直接感受温度的变化,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激素的释放D.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组织,促使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增多3.(2022高二下·河南期中)用高浓度的糖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h内,每隔30min检测该动物的血糖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30min,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B.30~90min,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胰岛素分泌增多C.30~120min,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大量的葡萄糖被氧化分解D.120~180min,胰岛A细胞同时受到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4.(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特定刺激时才瞬间开放。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B.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C.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D.通道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直接运输到细胞膜上5.(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甲状腺球蛋白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到滤泡腔的胶体中,与碘离子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后,被滤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溶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离子的方式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滤泡腔中的方式相同B.甲状腺激素能降低细胞代谢的活化能,从而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C.几乎全身所有细胞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和甲状腺激素受体D.溶酶体蛋白酶可分解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也可分解溶酶体的膜蛋白6.(2022高三下·辽宁月考)肾素是由肾小球旁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在血浆中参与激活血管紧张素。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血管紧张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对心血管发挥作用,也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中枢以促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使机体的心脏收缩加快、力量加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提高血糖含量B.运动员大量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肾素通过血液运输,直接调节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D.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主动运输与心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7.(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和声音信息会使人们心跳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影中的惊险画面使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呼吸加快、心率加速B.肾上腺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与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C.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需要消耗ATP8.(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香草酸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辣椒素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后,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反射活动中,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C.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D.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9.(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人体内某种肿瘤细胞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DH),使该激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致人患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下列关于SIADH肿瘤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ADH可由下丘脑和某些肿瘤合成分泌B.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会加强重吸收水而减少尿量C.患者体内超量ADH会反馈抑制肿瘤的分泌活动D.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疗治愈的依据10.(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许多年轻人喜欢熬夜,长此以往,有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为了加速睡眠,开始口服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已知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褪黑素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11.(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比炎热环境中高C.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D.当处于炎热环境中,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增加散热12.(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下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C.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D.图中激素②是胰高血糖素13.(2022高三下·湖北月考)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14.(2022高二下·南县开学考)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氨基酸、氧、甲状腺激素、尿素、乳酸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胃蛋白酶、呼吸酶、血红蛋白、脂肪、胆固醇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膝跳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缩手反射则需要三个C.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D.血糖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15.(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下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能分泌细胞 →产生 某激素 →体液传送 靶细胞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靶细胞不可能是垂体细胞B.若某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C.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D.若某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进入血液的16.(2022高三下·湖北开学考)TRPM8受体是一种能够感知冷刺激的感受器,广泛分布于皮肤和口腔中。薄荷中的薄荷醇也能与TRPM8受体结合,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TRPM8受体与薄荷醇结合后,感觉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变化D.若抑制人体TRPM8基因的表达,人体可能会表现寒冷反应下降而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17.(2022高三下·湖北开学考)科研人员发现了A.B两类肥胖小鼠,推测肥胖小鼠体内可能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或该因子的受体。他们利用A.B肥胖小鼠以及正常小鼠进行实验,通过手术使两种小鼠的血液循环相贯通,形成连体小鼠。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欲抑制因子可以通过体液(血液)运输B.A小鼠可合成食欲抑制因子,但缺乏特异性受体C.B小鼠缺乏食欲抑制因子,但该因子的受体正常D.预测第3组实验结果为:A、B小鼠摄食量均减少18.(2022高三下·温县开学考)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C.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D.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说明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19.(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同学感冒持续高热39℃,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②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③下丘脑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⑤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⑥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④⑤20.(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二、综合题21.(2022高三下·昆明月考)请阅读以下病例:某男,55岁,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左手发麻、无力,发作2次,自愈;3h前左下肢突感乏力,之后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偏瘫,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神志尚清,送急诊。检查结果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说话不清,颈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脑部CT检查无明显梗死灶,有轻微脑局部肿胀,右侧大脑前区脑皮层沟回变浅(异常),左侧大脑正常。临床初步诊断为:高血压,脑梗死超急性期。(1)病人的左侧上下肢直接受脊髓控制,但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偏瘫主要是由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该现象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2)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水盐调节正常,是因为位于 的调节中枢功能正常;病人自己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是由大脑皮层的 区障碍引起的。(3)根据病例分析,大脑皮层对肢体控制的定位特点是 。(4)病人糖尿病史多年,检测发现其肝肾均有一定的损伤,肝脏细胞能参与血糖调节,其表面有 (填激素)的受体;同时血糖过高会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 过程,使尿量增加,影响肾脏功能。22.(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下面左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进食(食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右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AB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剌激胰岛 细胞增加分泌胰岛素,促进右图中的代谢途径 (用图中序号回答),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下降到正常范围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这是一种 机制。(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某班级同学进行“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该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 模型,之后,可以再根据活动的体会构建 模型。(5)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饮水增多的症状,原因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浆渗透压 ,剌激 ,将信号传至 ,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3.(2022高二下·抚松开学考)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 ,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 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 ,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器官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①通过抽取血液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分别是 、 、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甲状腺 (填“萎缩”或“肿大”),其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24.(2022·山东)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 、 。(答出3种作用即可)(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 ; ; 。25.(2022·梅州模拟)水盐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反射弧的渗透压感受器在 。(2)抗利尿激素除了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盐平衡外,还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这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3)研究发现,饮酒后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为验证这种说法,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请评价该实验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不合理请改进实验方案。(4)某尿崩症患者自幼多尿,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检测发现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请阐述该患者出现多尿的机制。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胰岛素是激素,其分泌直接弥散进入血液,不需要胰腺的外分泌部的胰腺导管参与,故胰腺导管堵塞时不会导致胰岛素不能排出,A错误;B、胰岛素可能会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来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作用相反,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C错误;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说明二者具有拮抗作用,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能说明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血糖平衡调节:2.【答案】C【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通过垂体门脉运输至垂体,但不是定向运输,A错误;B、当环境温度骤降,神经系统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下丘脑,进一步调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性激素水平升高可以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激素的释放,这是反馈调节,C正确;D、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组织,促使胰岛β细胞分泌激素增多,D错误。故选C。【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2、性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答案】C【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用高浓度的糖饲喂一只动物,在0~30min,由于消化吸收使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因此30~90min,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下降,B正确;C、30~120min,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大量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以及被细胞不断的氧化分解,C错误;D、120~180min,血糖保持稳定是由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受到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血糖平衡:4.【答案】A【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解析】【解答】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球的对水的重吸收,其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TP,故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B错误;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进细胞,C错误;通道蛋白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运输到细胞膜上,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5.【答案】C【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激素调节的特点;主动运输【解析】【解答】A、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甲状腺球蛋白被分泌到滤泡腔中的方式是胞吐,两者方式不同,A错误;B、甲状腺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酶的作用才是降低细胞代谢的活化能,B错误;C、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存在于几乎全身细胞,并都能转录得到相应的mRNA和相应的受体,使几乎全身所有细胞都能识别甲状腺激素,C正确;D、溶酶体内的蛋白酶不会分解正处于溶酶体膜上的膜蛋白,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2、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3、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4、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6.【答案】B【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增加,血糖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A错误;B、运动员大量出汗,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肾素在血浆中参与激活血管紧张素,然后血管紧张素对心血管发挥作用,说明肾素通过体液运输,间接调节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脏之间的连接相当于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就是神经递质,因此是通过扩散作用到达与心脏细胞,并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只有靶器官、靶细胞上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激素是信息分子、有机分子,传递着各种信息。(4) 微量高效:激素种类多 、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7.【答案】D【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从而使肾上腺产生并分泌肾上腺素,其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A正确;B、肾上腺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的化学物质,二者均可以进入内环境,并经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C、结合题干可知,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均为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 (1)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属于胺类,主要是兴奋心脏,对血管血压和代谢有影响。(2)肾上腺素是人体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将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只有靶器官、靶细胞上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激素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而失效。酶具有催化作用,8.【答案】C【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 错误;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算反射活动,B错误;C、吃辣椒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C 正确;D、进入低温空调房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且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进而维持机体体温恒定,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传递过程。(3)体温平衡的原因: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动态平衡。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②散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 、排尿和排便等。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产热少,散热也少。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9.【答案】C【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解析】【解答】A、人体的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再据题意,某些肿瘤也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正确;B、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患者尿量减少,B正确;C、患者的某些肿瘤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说明肿瘤的ADH分泌活动不受体内超量ADH的反馈调节,C错误;D、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对该患者肿瘤进行彻底治疗,可消除肿瘤ADH超量分泌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即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愈的依据,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产生的,有垂体后叶释放的,促进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抗利尿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具体的过程如下:10.【答案】A【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D、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开始口服,推测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2)常见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11.【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内脏器官,A错误;B.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故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比炎热环境中高,B正确;C. 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错误;D. 人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汗液途径增加散热,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调节模型 (1)寒冷时 (2)炎热时 12.【答案】C【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胰岛素由内分泌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腺导管堵塞不会影响胰岛素分泌,A错误;B、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激素,二者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C、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参与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正确;D、据图示可知,激素①是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②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肌肉、肾脏及全身其他组织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血糖调节模型 13.【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有关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对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再将兴奋通过有关传出神经传到相应的效应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的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①④错误;同时,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身体的耗氧量,以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②③正确。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分析】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需要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体温调节过程如下图: 14.【答案】A【知识点】反射的过程;内环境的组成;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内环境成分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调节物质等,脂肪也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A错误;B、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如膝跳反射,但缩手反射至少需要三个,B正确;C、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故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C正确;D、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低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15.【答案】C【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A错误;B、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而非一定是肝细胞,B错误;C、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细胞合成的、垂体释放进入血液的,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温调节机制: 2、血糖调节机制:3、水盐调节机制:16.【答案】B【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涂抹薄荷后,薄荷中的薄荷醇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A正确;B、感觉神经元上PRPM8受体与薄荷醇结合后,产生兴奋,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C、吃薄荷后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反射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C正确;D、若抑制PRPM8基因的表达,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受体减少,可能会使机体对寒冷的神经调节异常从而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17.【答案】D【知识点】突触的结构;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可通过手术使两种小鼠的血液循环相贯通,形成连体小鼠,从而影响小鼠,说明该食欲抑制因子可以通过体液(血液)运输,A正确; B、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说明A小鼠可合成食欲抑制因子,缺乏因子的受体,B正确;C、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说明B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但因子受体正常,C正确;D、A小鼠可合成食欲抑制因子,缺乏因子的受体,B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但因子受体正常,连接后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 若小鼠体内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与正常小鼠连体后,正常小鼠的食欲抑制因子会作用与该小鼠,使得该小鼠摄食量减少;若小鼠体内缺乏该因子的受体,与正常小鼠连体后,该小鼠的食量不变。表中组1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说明A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的受体;组2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说明B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18.【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增大,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错误;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把兴奋传递给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降低血糖,B正确;C、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C正确;D、通过实验发现,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有利于散热);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有利于产热),进而推断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19.【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①某同学感冒持续高热39℃,体温没有发生改变,说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①正确;②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②错误;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④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④正确;⑤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⑤错误;⑥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⑥错误。则叙述正确的是①③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体温调节 3.血糖调节 20.【答案】B【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CO2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所以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体液调节,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1.【答案】(1)脊髓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2)下丘脑;S(3)交叉性支配(或左侧运动受大脑右侧控制;或左右交叉控制)(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重吸收【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该现象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2)下丘脑是体温和水盐调节中枢,因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水盐调节正常,是因为位于下丘脑的调节中枢功能正常。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3)根据病例分析可知,该患者左侧大脑正常,右侧大脑异常,但是该患者的症状为左侧上下肢偏瘫,可知大脑皮层对肢体控制的定位特点是交叉性支配(或左侧运动受大脑右侧控制;或左右交叉控制)。(4)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肝脏细胞能参与血糖调节,说明其表面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受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对水分进行重吸收的功能。【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表明,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2)神经系统对内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下如排尿反射,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不只是膀胱,其他内脏的活动也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但脊髓对这些反射活动的调节是初级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脑干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2.【答案】(1)甲(2)B;4567;(负)反馈调节(3)是(4)物理;概念(数字)(5)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由左图可知,正常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后,通过机体的激素调节,可以将血糖调整到正常的血糖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因为缺少对应的激素,无法将血糖降到正常范围,由此推出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正常人。故填:甲。(2)左图中AB段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属于机体的反馈调节。故填:B;4567;反馈调节。(3)胰岛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作用于脂肪细胞。故填:是。(4)同学们通过模拟活动,这种动态的过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同学们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和体会,可以概况出血糖调节的整个过程或描绘出血糖的变化曲线图,它们分别属于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故填:物理;概念(数学)。(5)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并将此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填: 升高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大脑皮层 。【分析】(1) 调节血糖的激素① 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②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③ 血糖的负反馈调节:(2)生物中常用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① 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 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②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③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3)水盐调节的示意图如下:23.【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促性腺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增加(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下丘脑;甲状腺;垂体(3)肿大;细胞内碘水平下降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垂体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细胞代偿性增生。【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1)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这是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若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量增加,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2)①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通过抽取血液可检测激素的含量变化。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相同,说明垂体的功能是完好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的相同,说明甲的甲状腺功能与健康人一样,也是完好的,那么甲可能是下丘脑部位发生病变;乙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相比偏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大于健康人的,说明甲状腺的反馈调节功能降低,所以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甲状腺;丙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和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小于健康人的,说明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敏感,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细胞内碘水平下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甲状腺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出现甲状腺肿大。【分析】(1)下丘脑的分级和反馈调节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②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下丘脑的分级和反馈调节具体的过程如下图: (2)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 (3)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细胞内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反馈到垂体和下丘脑,促使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由于甲状腺细胞内缺碘,最终导致甲状腺增生,而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24.【答案】(1)副交感神经;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1)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剧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副交感神经;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可以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故答案为: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通过实验表格分析可知,甲组腹腔生理盐水处理时,炎症较轻;乙组腹腔LPS处理时,腹腔炎症较严重;丙组腹腔注射LPS+A处理时,炎症缓解,则有图分子可知,A可能抑制了肠巨噬细胞中的TNF-α的合成,则可能的途径包括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故答案为: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剧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3、酶(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4、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5.【答案】(1)下丘脑(2)作用范围广(3)不合理,改进方案: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4)患者无法正常合成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接收抗利尿激素传递的信息,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造成尿量增加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2)由题意可知,抗利尿激素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说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范围很广,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而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因此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较广泛。 (3)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的,需要检测比较半小时后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和尿量的差异,因为只检测两组大鼠尿量的差异,无法确定乙醇是否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因此改进方案为: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4)根据题意可知,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该患者出现多尿的机制是:由于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无法正常合成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接收抗利尿激素传递的信息,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造成尿量增加。【分析】1、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分组处理结果1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2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3A小鼠与B小鼠连体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2~1010~40甲2~1010~40乙10~40>40丙11分组处理TNF-α浓度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腹腔注射LPS++++丙腹腔注射LPS+A处理++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 机体稳态的体液调节一、单选题1.(2022高二下·焦作期末)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分别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导管堵塞时会导致胰岛素不能排出而引起高血糖B.胰岛素可能会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来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合成和脂肪分解D.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之间表现为相互拮抗2.(2022·浙江模拟)动物内分泌调节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垂体门脉定向运输至垂体,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当环境温度骤降,甲状腺可直接感受温度的变化,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激素的释放D.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组织,促使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增多3.(2022高二下·河南期中)用高浓度的糖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h内,每隔30min检测该动物的血糖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30min,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B.30~90min,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胰岛素分泌增多C.30~120min,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大量的葡萄糖被氧化分解D.120~180min,胰岛A细胞同时受到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4.(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特定刺激时才瞬间开放。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B.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C.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D.通道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直接运输到细胞膜上5.(2022高二下·吉林月考)甲状腺球蛋白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到滤泡腔的胶体中,与碘离子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后,被滤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溶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离子的方式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滤泡腔中的方式相同B.甲状腺激素能降低细胞代谢的活化能,从而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C.几乎全身所有细胞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和甲状腺激素受体D.溶酶体蛋白酶可分解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也可分解溶酶体的膜蛋白6.(2022高三下·辽宁月考)肾素是由肾小球旁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在血浆中参与激活血管紧张素。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血管紧张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直接对心血管发挥作用,也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中枢以促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使机体的心脏收缩加快、力量加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提高血糖含量B.运动员大量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肾素通过血液运输,直接调节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D.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主动运输与心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7.(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和声音信息会使人们心跳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影中的惊险画面使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呼吸加快、心率加速B.肾上腺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与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C.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需要消耗ATP8.(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香草酸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辣椒素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后,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反射活动中,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C.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D.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9.(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人体内某种肿瘤细胞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DH),使该激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致人患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下列关于SIADH肿瘤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ADH可由下丘脑和某些肿瘤合成分泌B.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会加强重吸收水而减少尿量C.患者体内超量ADH会反馈抑制肿瘤的分泌活动D.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疗治愈的依据10.(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许多年轻人喜欢熬夜,长此以往,有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为了加速睡眠,开始口服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已知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褪黑素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11.(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比炎热环境中高C.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D.当处于炎热环境中,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增加散热12.(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下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C.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D.图中激素②是胰高血糖素13.(2022高三下·湖北月考)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14.(2022高二下·南县开学考)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氨基酸、氧、甲状腺激素、尿素、乳酸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胃蛋白酶、呼吸酶、血红蛋白、脂肪、胆固醇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膝跳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缩手反射则需要三个C.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D.血糖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15.(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下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能分泌细胞 →产生 某激素 →体液传送 靶细胞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靶细胞不可能是垂体细胞B.若某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C.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D.若某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进入血液的16.(2022高三下·湖北开学考)TRPM8受体是一种能够感知冷刺激的感受器,广泛分布于皮肤和口腔中。薄荷中的薄荷醇也能与TRPM8受体结合,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TRPM8受体与薄荷醇结合后,感觉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变化D.若抑制人体TRPM8基因的表达,人体可能会表现寒冷反应下降而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17.(2022高三下·湖北开学考)科研人员发现了A.B两类肥胖小鼠,推测肥胖小鼠体内可能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或该因子的受体。他们利用A.B肥胖小鼠以及正常小鼠进行实验,通过手术使两种小鼠的血液循环相贯通,形成连体小鼠。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欲抑制因子可以通过体液(血液)运输B.A小鼠可合成食欲抑制因子,但缺乏特异性受体C.B小鼠缺乏食欲抑制因子,但该因子的受体正常D.预测第3组实验结果为:A、B小鼠摄食量均减少18.(2022高三下·温县开学考)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C.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D.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说明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19.(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同学感冒持续高热39℃,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②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③下丘脑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⑤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⑥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④⑤20.(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二、综合题21.(2022高三下·昆明月考)请阅读以下病例:某男,55岁,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左手发麻、无力,发作2次,自愈;3h前左下肢突感乏力,之后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偏瘫,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神志尚清,送急诊。检查结果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说话不清,颈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脑部CT检查无明显梗死灶,有轻微脑局部肿胀,右侧大脑前区脑皮层沟回变浅(异常),左侧大脑正常。临床初步诊断为:高血压,脑梗死超急性期。(1)病人的左侧上下肢直接受脊髓控制,但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偏瘫主要是由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该现象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2)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水盐调节正常,是因为位于 的调节中枢功能正常;病人自己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是由大脑皮层的 区障碍引起的。(3)根据病例分析,大脑皮层对肢体控制的定位特点是 。(4)病人糖尿病史多年,检测发现其肝肾均有一定的损伤,肝脏细胞能参与血糖调节,其表面有 (填激素)的受体;同时血糖过高会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 过程,使尿量增加,影响肾脏功能。22.(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下面左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进食(食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右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AB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剌激胰岛 细胞增加分泌胰岛素,促进右图中的代谢途径 (用图中序号回答),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下降到正常范围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这是一种 机制。(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某班级同学进行“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该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 模型,之后,可以再根据活动的体会构建 模型。(5)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饮水增多的症状,原因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浆渗透压 ,剌激 ,将信号传至 ,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3.(2022高二下·抚松开学考)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 ,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 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 ,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器官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①通过抽取血液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分别是 、 、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甲状腺 (填“萎缩”或“肿大”),其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24.(2022·山东)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 、 。(答出3种作用即可)(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 ; ; 。25.(2022·梅州模拟)水盐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反射弧的渗透压感受器在 。(2)抗利尿激素除了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盐平衡外,还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这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3)研究发现,饮酒后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为验证这种说法,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请评价该实验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不合理请改进实验方案。(4)某尿崩症患者自幼多尿,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检测发现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请阐述该患者出现多尿的机制。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胰岛素是激素,其分泌直接弥散进入血液,不需要胰腺的外分泌部的胰腺导管参与,故胰腺导管堵塞时不会导致胰岛素不能排出,A错误;B、胰岛素可能会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来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作用相反,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C错误;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说明二者具有拮抗作用,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能说明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血糖平衡调节:2.【答案】C【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通过垂体门脉运输至垂体,但不是定向运输,A错误;B、当环境温度骤降,神经系统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下丘脑,进一步调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性激素水平升高可以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激素的释放,这是反馈调节,C正确;D、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组织,促使胰岛β细胞分泌激素增多,D错误。故选C。【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2、性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答案】C【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用高浓度的糖饲喂一只动物,在0~30min,由于消化吸收使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因此30~90min,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下降,B正确;C、30~120min,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大量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以及被细胞不断的氧化分解,C错误;D、120~180min,血糖保持稳定是由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受到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血糖平衡:4.【答案】A【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解析】【解答】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小球的对水的重吸收,其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TP,故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B错误;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进细胞,C错误;通道蛋白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运输到细胞膜上,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5.【答案】C【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激素调节的特点;主动运输【解析】【解答】A、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甲状腺球蛋白被分泌到滤泡腔中的方式是胞吐,两者方式不同,A错误;B、甲状腺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酶的作用才是降低细胞代谢的活化能,B错误;C、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存在于几乎全身细胞,并都能转录得到相应的mRNA和相应的受体,使几乎全身所有细胞都能识别甲状腺激素,C正确;D、溶酶体内的蛋白酶不会分解正处于溶酶体膜上的膜蛋白,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2、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3、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4、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6.【答案】B【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增加,血糖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A错误;B、运动员大量出汗,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肾素在血浆中参与激活血管紧张素,然后血管紧张素对心血管发挥作用,说明肾素通过体液运输,间接调节心血管细胞的生理活动,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脏之间的连接相当于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就是神经递质,因此是通过扩散作用到达与心脏细胞,并与其膜上的受体结合,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只有靶器官、靶细胞上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激素是信息分子、有机分子,传递着各种信息。(4) 微量高效:激素种类多 、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7.【答案】D【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解析】【解答】A、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从而使肾上腺产生并分泌肾上腺素,其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A正确;B、肾上腺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的化学物质,二者均可以进入内环境,并经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C、结合题干可知,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均为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 (1)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属于胺类,主要是兴奋心脏,对血管血压和代谢有影响。(2)肾上腺素是人体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将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只有靶器官、靶细胞上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激素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而失效。酶具有催化作用,8.【答案】C【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 错误;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算反射活动,B错误;C、吃辣椒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C 正确;D、进入低温空调房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且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进而维持机体体温恒定,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传递过程。(3)体温平衡的原因: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动态平衡。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②散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 、排尿和排便等。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产热少,散热也少。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9.【答案】C【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解析】【解答】A、人体的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再据题意,某些肿瘤也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正确;B、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患者尿量减少,B正确;C、患者的某些肿瘤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说明肿瘤的ADH分泌活动不受体内超量ADH的反馈调节,C错误;D、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对该患者肿瘤进行彻底治疗,可消除肿瘤ADH超量分泌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即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愈的依据,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产生的,有垂体后叶释放的,促进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抗利尿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具体的过程如下:10.【答案】A【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D、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开始口服,推测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2)常见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11.【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内脏器官,A错误;B.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故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比炎热环境中高,B正确;C. 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错误;D. 人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汗液途径增加散热,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调节模型 (1)寒冷时 (2)炎热时 12.【答案】C【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胰岛素由内分泌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腺导管堵塞不会影响胰岛素分泌,A错误;B、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激素,二者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C、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参与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正确;D、据图示可知,激素①是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②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肌肉、肾脏及全身其他组织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血糖调节模型 13.【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有关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对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再将兴奋通过有关传出神经传到相应的效应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的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①④错误;同时,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身体的耗氧量,以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②③正确。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分析】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需要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体温调节过程如下图: 14.【答案】A【知识点】反射的过程;内环境的组成;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内环境成分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调节物质等,脂肪也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A错误;B、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如膝跳反射,但缩手反射至少需要三个,B正确;C、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故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C正确;D、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低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1、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15.【答案】C【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A错误;B、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而非一定是肝细胞,B错误;C、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细胞合成的、垂体释放进入血液的,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温调节机制: 2、血糖调节机制:3、水盐调节机制:16.【答案】B【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体温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涂抹薄荷后,薄荷中的薄荷醇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A正确;B、感觉神经元上PRPM8受体与薄荷醇结合后,产生兴奋,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C、吃薄荷后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反射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C正确;D、若抑制PRPM8基因的表达,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受体减少,可能会使机体对寒冷的神经调节异常从而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17.【答案】D【知识点】突触的结构;动物激素的调节【解析】【解答】A、可通过手术使两种小鼠的血液循环相贯通,形成连体小鼠,从而影响小鼠,说明该食欲抑制因子可以通过体液(血液)运输,A正确; B、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说明A小鼠可合成食欲抑制因子,缺乏因子的受体,B正确;C、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说明B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但因子受体正常,C正确;D、A小鼠可合成食欲抑制因子,缺乏因子的受体,B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但因子受体正常,连接后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 若小鼠体内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与正常小鼠连体后,正常小鼠的食欲抑制因子会作用与该小鼠,使得该小鼠摄食量减少;若小鼠体内缺乏该因子的受体,与正常小鼠连体后,该小鼠的食量不变。表中组1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说明A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的受体;组2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说明B小鼠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18.【答案】A【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A、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增大,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错误;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把兴奋传递给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降低血糖,B正确;C、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C正确;D、通过实验发现,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有利于散热);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有利于产热),进而推断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19.【答案】B【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①某同学感冒持续高热39℃,体温没有发生改变,说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①正确;②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②错误;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④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④正确;⑤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⑤错误;⑥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⑥错误。则叙述正确的是①③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体温调节 3.血糖调节 20.【答案】B【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CO2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所以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体液调节,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1.【答案】(1)脊髓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2)下丘脑;S(3)交叉性支配(或左侧运动受大脑右侧控制;或左右交叉控制)(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重吸收【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该现象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2)下丘脑是体温和水盐调节中枢,因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水盐调节正常,是因为位于下丘脑的调节中枢功能正常。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3)根据病例分析可知,该患者左侧大脑正常,右侧大脑异常,但是该患者的症状为左侧上下肢偏瘫,可知大脑皮层对肢体控制的定位特点是交叉性支配(或左侧运动受大脑右侧控制;或左右交叉控制)。(4)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肝脏细胞能参与血糖调节,说明其表面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受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对水分进行重吸收的功能。【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表明,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2)神经系统对内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下如排尿反射,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不只是膀胱,其他内脏的活动也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但脊髓对这些反射活动的调节是初级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脑干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2.【答案】(1)甲(2)B;4567;(负)反馈调节(3)是(4)物理;概念(数字)(5)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由左图可知,正常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后,通过机体的激素调节,可以将血糖调整到正常的血糖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因为缺少对应的激素,无法将血糖降到正常范围,由此推出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正常人。故填:甲。(2)左图中AB段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属于机体的反馈调节。故填:B;4567;反馈调节。(3)胰岛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作用于脂肪细胞。故填:是。(4)同学们通过模拟活动,这种动态的过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同学们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和体会,可以概况出血糖调节的整个过程或描绘出血糖的变化曲线图,它们分别属于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故填:物理;概念(数学)。(5)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并将此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填: 升高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大脑皮层 。【分析】(1) 调节血糖的激素① 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②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③ 血糖的负反馈调节:(2)生物中常用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① 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 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②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③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3)水盐调节的示意图如下:23.【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促性腺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增加(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下丘脑;甲状腺;垂体(3)肿大;细胞内碘水平下降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垂体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细胞代偿性增生。【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1)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这是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若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量增加,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2)①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通过抽取血液可检测激素的含量变化。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相同,说明垂体的功能是完好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的相同,说明甲的甲状腺功能与健康人一样,也是完好的,那么甲可能是下丘脑部位发生病变;乙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相比偏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大于健康人的,说明甲状腺的反馈调节功能降低,所以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甲状腺;丙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和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小于健康人的,说明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敏感,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细胞内碘水平下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甲状腺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出现甲状腺肿大。【分析】(1)下丘脑的分级和反馈调节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②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下丘脑的分级和反馈调节具体的过程如下图: (2)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起调节作用。 (3)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细胞内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反馈到垂体和下丘脑,促使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由于甲状腺细胞内缺碘,最终导致甲状腺增生,而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24.【答案】(1)副交感神经;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1)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剧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副交感神经;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可以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故答案为: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通过实验表格分析可知,甲组腹腔生理盐水处理时,炎症较轻;乙组腹腔LPS处理时,腹腔炎症较严重;丙组腹腔注射LPS+A处理时,炎症缓解,则有图分子可知,A可能抑制了肠巨噬细胞中的TNF-α的合成,则可能的途径包括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故答案为: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剧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3、酶(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4、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5.【答案】(1)下丘脑(2)作用范围广(3)不合理,改进方案: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4)患者无法正常合成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接收抗利尿激素传递的信息,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造成尿量增加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2)由题意可知,抗利尿激素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说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范围很广,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而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因此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较广泛。 (3)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的,需要检测比较半小时后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和尿量的差异,因为只检测两组大鼠尿量的差异,无法确定乙醇是否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因此改进方案为: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4)根据题意可知,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该患者出现多尿的机制是:由于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无法正常合成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接收抗利尿激素传递的信息,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造成尿量增加。【分析】1、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分组处理结果1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2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3A小鼠与B小鼠连体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2~1010~40甲2~1010~40乙10~40>40丙11分组处理TNF-α浓度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腹腔注射LPS++++丙腹腔注射LPS+A处理++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