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地理和生物两部分。地理部分50分,生物部分50分, 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说明: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代号(ABCD)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某同学踢足球时意外受伤,下列食物中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 )
A 苹果、香蕉B. 牛奶、鸡蛋
C. 巧克力、橙汁D. 面包、饼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各不相同。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某同学踢足球时意外受伤,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详解】A.苹果、香蕉等水果中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A不符合题意。
B.牛奶奶、鸡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这些食物有利于伤口愈合,B符合题意。
C.巧克力、橙汁等饮料含糖类、添加剂较多,C不符合题意。
D.米、面、甘薯和马铃薯中,含量最多的就是糖类,故面包、饼干含糖类较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某同学利用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原理,比较蜜桃和金桔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如下:分别榨取果汁,向2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记录下溶液褪色时所用蜜桃汁和金桔汁分别是20滴和15滴。下列关于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烧杯中需要加入等量等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B. 榨取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质量可以不相等
C. 实验中使用的滴管应该为同一支滴管
D.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蜜桃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金桔
【答案】D
【解析】
【分析】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这是维生素C的特性,我们可以用此特性来粗略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
【详解】A.维生素C可以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在加碘的淀粉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滴加果汁滴数多少,来粗略判断水果含维生素C多少,故向甲乙两只小烧杯中加入的淀粉-碘溶液的量必须相等,故A正确。
B.我们比较的是使淀粉溶液褪色的果汁滴数,在足够用的前提下,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质量不相等不会影响实验结论,故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质量可以不相等,故B正确。
C.实验中所用的胶头滴管滴出的每一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所以不同的果汁要使用同一支滴管,而且滴加另一种果汁之前必须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故C正确。
D.根据实验分析,使溶液褪色果汁滴数越多,说明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溶液褪色时所用蜜桃汁和金桔汁分别是20滴和15滴,可以得出蜜桃汁中维生素C含量低于金桔汁,故D错误。
故选D。
3. 《千金方》是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著作,书中提到可以用猪肝这种食物治疗“雀目”(夜盲症)。猪肝中针对夜盲症的有效物质是(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入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维生素A在动物的肝脏(如猪肝)中含量丰富,因此患了夜盲症,应多吃一些猪肝、瘦肉等,A符合题意。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肝脏、鸡蛋、鱼肝油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张女士妊娠反应很厉害,呕吐不止。假如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 蛋白质B. 维生素C. 葡萄糖D. 生理盐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提供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详解】食物营养成分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细胞利用;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这样的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分泌的消化液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B. 在[2]内可以完成蛋白质的消化
C. [3]分泌的消化液具有多种消化酶
D. 营养的吸收主要在[4]内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如图中,1肝脏,2胃,3胰腺,4小肠。
【详解】A.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故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能促进脂肪的消化,A正确。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在2胃内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B错误。
C.3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多种消化酶,C正确。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营养的吸收主要在4小肠内完成,D正确。
故选B。
6. 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下列有关生物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经常喝奶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因牛奶中所含的脂肪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 高筋面粉做成的小饼,吃起来特别有“筋道”,是因为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面粉高
C. 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D. 利用黄豆制作的豆腐皮,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经常喝奶利于孩子生长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其他营养物质,而不是因为脂肪,故A错误。
B.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高,所以有“筋道”,故B正确。
C.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口腔中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故C正确。
D.豆腐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故D正确。
故选A。
7. 学习了小肠结构后,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他将一张纸折叠出皱褶模拟小肠内壁,另一张纸模拟小肠外壁,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皱褶模拟了小肠的皱襞
B. 皱襞增大了小肠的长度
C. 皱襞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D. 此模型未能模拟出小肠绒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里有肠液、胰液、胆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详解】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褶皱模拟了小肠皱襞,A正确。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7米长,皱襞只增加了内表面积,不能增加小肠的长度,B错误。
C.图中模拟的小肠的皱襞,增大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正确。
D.此模型只模拟了小肠的内表面的皱襞,没有模拟皱襞上的小肠绒毛,D正确。
故选B。
8. 生活中遇到危险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应立即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B. 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 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D. 对于心肌梗死病患者,应让病人静卧、服用硝酸甘油片,并及时拨打“120”电话
【答案】C
【解析】
【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详解】A.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A不符合题意。
B.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不符合题意。
C.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用指压法止血时,指压处应在动脉的近心端,C符合题意。
D.遇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疾病时,应及时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 进行37℃水浴有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
C.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
D. 若将实验中馒头碎屑换成馒头块,上述实验现象一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
【详解】A.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该实验中只有唾液不同,所以变量是唾液,A正确。
B.将试管放入37℃水浴的目的是模拟口腔里的温度,此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大,B正确。
C.试管①滴加了水,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试管①变蓝;试管②滴加了唾液,淀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试管①不变蓝,C正确。
D.馒头块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比馒头碎屑更小,消化的会更慢,水浴加热后,滴加碘液,②试管内的馒头可能会消化不完全,滴加碘液后可能会出现蓝色,D错误。
故选D。
10.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需要正确的饮食与锻炼。下列不合理的习惯是( )
A. 一日三餐按时按量,不偏食,不挑食
B. 经常用含糖饮料代替饮水,来补充能量
C. 吃饭前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D. 膳食要清淡,少盐、少油、少糖,但种类多样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如果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故A正确。
B.高糖饮料或碳酸型饮料,营养价值不高。多数饮料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大量饮用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体内能量过剩,故B错误。
C.吃饭前后从事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
D.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食物种类要多样化,满足“全面”的要求,故D正确。
故选B。
11.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B. 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
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A正确。
B.人在吸气过程中,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错误。
C.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C错误。
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D错误。
故选A。
12. 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肺具有大量的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如图是利用人体呼吸运动模型的模拟呼吸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模拟的是呼气过程B. 图乙的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缩
C. 图乙装置中气球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 该实验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详解】A.甲图模拟呼气,膈肌舒张,肺回缩,A正确。
B.图乙模拟吸气,膈肌收缩,B正确。
C. 图甲模拟呼气,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图乙模拟吸气,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两装置内压力不相同,C错误。
D. 该实验可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是呼吸运动,D正确。
故选C。
14.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鼻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湿润吸入的空气
B.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C.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消化道畅通
D. 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湿润、清洁吸入的空气,A正确。
B.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收缩产生动力推动着血液在心脏与血管之间循环流动,B正确。
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与消化道无关,C错误。
D.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C。
15. 儿童呼吸道被异物堵塞,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施救人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儿童的上腹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
B. 呼吸道被异物堵塞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 挤压上腹部时儿童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变大
D. 挤压上腹部过程中肺部气体向呼吸道外流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肺部残余气体 ,按压腹部开成气流冲出梗阻异物,使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详解】A.呼吸一般是身体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需要有多种肌肉共同完成,其中肋间肌包括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呼气时肋间肌会舒张,吸气过程中肋间肌会收缩,A正确。
B.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呼吸道阻塞直接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正确。
CD.根据分析可知,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呼气过程将呼吸道异物冲出,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部气体向呼吸道外流动,C错误,D正确。
故选C。
16. 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后,血浆中的葡萄糖增多,那么该器官可能是( )
A. 肝脏B. 小肠C. 胃D. 胰腺
【答案】B
【解析】
【分析】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详解】A.肝脏在人体中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包括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和释放葡萄糖等。然而,当血液流经肝脏时,肝脏通常会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节血糖水平。如果血糖过高,肝脏会将其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血糖过低,肝脏则会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但在这个过程中,肝脏并不会直接增加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而是通过调节来维持血糖的稳定,A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入小肠后,经过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这些单糖随后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浆中的葡萄糖。因此,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会增多,B符合题意。
C.胃是消化道一部分,主要负责食物的储存和初步的物理性消化(如研磨和搅拌)。然而,胃并不具备吸收葡萄糖的功能。葡萄糖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中。因此,当血液流经胃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会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胰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器官。其内分泌部(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其外分泌部则分泌胰液进入消化道帮助消化食物。然而,胰腺本身并不直接参与葡萄糖的吸收或产生过程。因此,当血液流经胰腺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也不会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①②为气体,则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B. 若①②为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C. 若甲为血管,则其内流的是动脉血
D. 若乙为血管,则乙可与心脏的左心房直接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静脉。
【详解】A.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若①、②为气体,根据箭头方向可知①为氧气,②为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图示①②为过程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若甲为血管,则甲为肺动脉,其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故C错误。
D.若乙为血管,则乙是肺静脉,可与心脏的左心房直接相连,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18. 图1为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2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
B. 图1中血管1表示动脉,血管2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C. 图2中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的是D
D. 血管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1、3、2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A红细胞,B血浆,C白细胞,D血小板。
【详解】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故A正确。
B.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管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血液有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血管。因此,图1中血管1表示动脉,血管2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故B正确。
C.有细菌侵入细胞时,白细胞会做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发挥作用。因此,图2中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的是C白细胞,故C错误。
D.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其管壁最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因此,血管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1动脉、3静脉、2毛细血管,故D正确。
故选C。
19. “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如图所示,“切脉”主要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桡动脉管壁弹性大,易于诊断
B. 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
C. 桡动脉可为手臂输送营养物质
D. 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所以“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这里的‘切’指的是‘切脉’”。这里的脉指的是桡动脉。
【详解】AB.中医的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选择的“脉”是指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易于诊断,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即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B正确。
C.桡动脉流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同时携带了大量营养物质,可为手臂输送营养物质,C正确。
D.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位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故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D错误。
故选D。
20. 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一定是主动脉
B. 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 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
D. 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丙处止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详解】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
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而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可见,若乙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则应在甲处捆扎橡皮管,C正确。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说明是动脉血管受伤,应马上按压甲处(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C。
说明: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内填代号,横线上写文字)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
21.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填字母),对应图一中的[ ]___,其中含有的消化液有___。
(2)图二中的C部位所对应的器官是图一中的[ ]___,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胃蛋白酶。
(3)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
【答案】(1) ①. D ②. 4小肠 ③. 胆汁、肠液、胰液
(2)5胃 (3) ①. 淀粉 ②. 葡萄糖
【解析】
【分析】图一中:1是肝脏、2是胆囊、3是十二指肠、4是小肠、5是胃、6是胰腺、7是大肠。
图二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E表示大肠;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Z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小问1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弯曲盘绕在腹腔内,长5~6米,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因此,图二中,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D小肠,对应图一中的4小肠,其中含有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
【小问2详解】
图二中的C表示胃,对应图一中的5胃。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
【小问3详解】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
22. 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模式图,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示意图,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④]___,该器官内壁有许多环形的皱襞。
(2)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含有丰富的[⑤]___,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3)产生胆汁的器官是图中[ ]___,胆汁对___的消化有重要的作用。
(4)如果某人患了坏血病,你建议他补充“平衡膳食宝塔”图中___(填字母)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
【答案】(1)小肠 (2)毛细血管
(3) ①. ①肝脏 ②. 脂肪
(4) ①. D ②. 维生素C
【解析】
【分析】如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毛细血管;E层为谷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D层为果蔬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鱼、禽、肉、蛋类食物,B层为豆类和奶类,BC层主要提供蛋白质;A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小问1详解】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④小肠,该器官内壁有许多环形的皱襞。
【小问2详解】
根据第(1)小题的分析可知,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含有丰富的⑤毛细血管,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对脂肪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小问4详解】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因此,如果某人患了坏血病,你建议他补充“平衡膳食宝塔”图中D果蔬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23. 如图一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图二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物质 A是___气体,经肺泡排到体外时,膈肌处于___状态。
(2)图一中B气体,最终在乙细胞中的___(填结构名称)中被利用。
(3)淀粉在图一过程①中被分解,其最终产物C通过过程②进入到血液循环中,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
(4)图一中如果某人血液中甲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患有___病症。
(5)人生病后口服药物,药物在图二心脏的四个腔中,依次出现的顺序是___(用数字和→表示)。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舒张
(2)线粒体 (3)吸收
(4)贫血 (5)1→2→5→6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A是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B表示氧气扩散到血液里,C表示葡萄糖;甲细胞表示红细胞,乙细胞表示组织细胞。
图二中,1右心房,2右心室,3主动脉,4肺动脉,5左心房,6左心室,7上腔静脉,8下腔静脉。
【小问1详解】
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由图一可以看出,物质A由血液扩散到肺泡,故物质A是二氧化碳。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到体外时,处于呼气状态,此时膈肌舒张。
【小问2详解】
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根据第(1)小题的分析可知,由肺泡扩散到血液的B气体是氧气,最终在乙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小问3详解】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因此,淀粉在图一①消化过程中被分解,其最终产物C葡萄糖通过过程②进入到血液循环中,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小问4详解】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由图一可以看出,甲细胞运输B氧气,故甲细胞是红细胞。因此,图一中如果某人血液中甲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患贫血病症。
【小问5详解】
人生病后口服药物,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后,先经肠静脉,由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心室,再由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室。所以,药物在图二心脏的四个腔中,依次出现的顺序是:1右心房→2右心室→5左心房→6左心室。
24. 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是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是___。
(2)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它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当血液由②流向⑤时,房室瓣的状态是___。
(3)图一中的b过程,对应图二中的___段,此时膈肌处于___状态。
(4)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的生物学的___观点。
【答案】(1)氨基酸 (2) ①. 心脏 ②. 关闭
(3) ①. AB ②. 收缩 (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a呼气,b吸气。
图二中:AB段吸气,BC段呼气。
【小问1详解】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
【小问2详解】
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收缩产生动力推动着血液在心脏与血管之间循环流动。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进入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当血液由②右心室流向⑤肺动脉时,心室在收缩,房室瓣的状态是关闭,防止血液由心室倒流回心房。
【小问3详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由图而可以看出,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为吸气。因此,图一中的b吸气过程,对应图二中的AB段,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小问4详解】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的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
25. 甜玉米因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而口感香甜,其中果糖含量最高,约占总重的9.5%。果糖与葡萄糖均不需要消化即可被直接吸收,并且同等质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相同。甜玉米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图1所示。
(1)甜玉米所含的有机物中,___含量最高,该类物质主要包括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
(2)甜玉米中含有一种抗性淀粉,其与普通淀粉不同,普通淀粉可以在___(填“淀粉”或“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而抗性淀粉与膳食纤维相似,不能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
(3)为研究果糖对人体的影响,科研人员以60只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三组,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
①三组小鼠在饲喂过程中,除食物成分不同外,其他条件应___。
②每组20只小鼠,数量不宜过少,目的是___。
③由图2分析可知:在普通饲料之外添加糖类物质均能促进小鼠体重的增加,其中添加___糖的促进效果更好。结合图3,推测该组促进效果更好的原因是:___。
【答案】(1)糖类 (2)淀粉
(3) ①. 相同且适宜 ②. 避免个体差异等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 混合 ④. B组小鼠的小肠绒毛相对长度最长,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解析】
【分析】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水、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纤维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很长,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使实验更有说服力,数量不宜过少,避免个体差异等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1详解】
甜玉米中所含的有机物,糖类的含量最高,糖类主要包括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能给人们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普通淀粉可以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葡萄糖,在小肠内吸收;小肠很长,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因此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小问3详解】
①为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在实验时除食物成分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②实验所用小鼠数量不宜过少,避免个体差异等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由图2表分析可知,在普通饲料之外添加糖类物质均能促进小鼠体重的增加;其中添加混合糖的促进效果比添加葡萄糖的效果更好。由图3可知,B组小鼠的小肠绒毛相对长度最长,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因此该组促进效果更好。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食物成分
对照组
20只
普通饲料
A组
20只
普通饲料+葡萄糖
B组
20只
普通饲料+等量的混合糖(葡萄糖;果糖=1:1)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共9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m黑色签字笔答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