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二章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二章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温带季风,松嫩平原,京津唐,胜利油田,大庆油田,澜沧江,亚热带季风,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地区
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1)地形区:A[12]_________________丘陵、B[13]_________________丘陵、D南岭、E[14]__________高原。(2)气候:[15]_________________气候、热带季风气候。(3)河流:长江、珠江、C[16]__________、M[17]__________。(4)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
(5)铁路线:京广线、I[18]_________________线、F焦柳线、G[19]__________线、H沪昆线等。(6)丰富的水能:主要分布在[20]__________流域和珠江上游。(7)工业基地:[21] 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西北地区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命题探究]
(典型高考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材料二 如图为宾川县地理位置及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核心归纳]1.东北地区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3.南方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南方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1)南方低山丘陵。
(2)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
[能力运用]考向1 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023年福建高考地理)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如图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第1~3题。
1.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 B.热量C.堆积状况 D.盛行风向2.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3.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上海工商业发展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D.上海港泊位不足
解析:第1题,吴淞江南北两岸同属于一个跨度较小的小尺度空间内,在坡向、热量、盛行风向上几乎不存在差异,不会导致吴淞江南北两岸植被上的显著差异,A、B、D项错误;由于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等原因,吴淞江南北两岸会形成堆积岸和侵蚀岸的差异,从而使南北岸形成了堆积岸凸岸芦苇、侵蚀岸凹岸杨柳的差异,C项正确。第2题,据图文材料可知,吴江长堤是北宋时期建成且吴江长堤西侧到现在的太湖岸线之间有大面积的北宋以后淤积区,说明北宋吴江长堤建成后其西侧淤积现象显著增强,A项正确;受吴江长堤的阻隔和保护作用,湖水难以再对长堤的东侧产生冲刷作用,且长堤东侧河湖岸线不断向北收缩说明长堤东侧也是淤积加强而非侵蚀加强,C项错误;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即汛期时太湖通过吴淞江向外泄出的水(吴淞江的径流量)和输出的沙也显著增加,B、D项错误。第3题,唐朝以来,太湖逐渐萎缩,蓄水量减少,导致吴淞江水量减少航运条件变差,A项错误;上海工商业发展,农业用地少,粮食产量减少,且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加大,而太湖平原为该区域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因而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要道”,B项正确;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上海港泊位不足与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要道”无直接关系,C、D项错误。
考向2 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4.(2023年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其河口至潼关河段输沙量巨大。苏泗庄河段位于黄河下游,历史上曾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段。自2002年小浪底水库冲沙减淤以来,黄河下游河段取得了明显的防洪减淤效果。如图为黄河某河段示意图。
(1)分析黄河河口至潼关河段输沙量大的自然原因。(2)苏泗庄河段曾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据此推断当时该河段的水文特征。(3)指出小浪底水库冲沙减淤的时间,并分析原因。【答案】(1)该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区内水土流失严重,汇入黄河泥沙量大;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流速快,输沙能力强;该河段支流汇入量大,河流流量大,输沙量大。(2)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流速较慢。(3)时间:雨季(汛期)来临之前。原因:腾出库容,做好雨季(汛期)防洪准备;清淤下游河道,增大雨季(汛期)泄洪能力;此时下游河流水位低,冲沙减淤效果好。
知识点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命题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如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势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核心归纳]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地区“高寒”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青藏高寒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2)不利影响: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能力运用]考向1 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022年河南郑州模拟)河西走廊地区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称,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这里,种子籽粒饱满,水分低,发芽率高,正常情况下种子能储藏4年,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如图示意河西走廊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1~3题。
1.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所依靠的主要水源为( )A.引黄河水B.河水、地下水、冰雪融水C.大气降水D.海水淡化水2.与三江平原相比,河西走廊存储玉米种子的突出优势是( )A.夏季白昼时间长 B.土壤更肥沃C.冬季气温更加低 D.气候更干燥
3.该区域铁路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城市 ②河流 ③地形 ④沙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主要利用河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发展农业。第2题,三江平原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纬度高,气候冷湿,而河西走廊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更干燥,此处培育的玉米种子含水量较低,不易腐烂变质,更耐存储。第3题,图中显示,该区域铁路穿过河西走廊上的主要城市,为多个城市提供交通服务,因此其走向主要受制于城市分布,①正确;图中显示,该区域铁路穿过的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有利于铁路建设和运营,③正确。
考向2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2023年安徽亳州模拟)青藏高原在整个亚洲起到了水源汇聚和分发的作用,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上湖泊众多,其中热融湖是由于自然营力和人为原因,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而形成。据此完成第4~6题。4.对热融湖的描述,合理的是( )A.冻土地区,冰川侵蚀而成B.热融塌陷,洼地积水而成C.形成的湖泊规模小,数量少D.是青藏高原上独有的湖泊类型
5.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扩大水域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小昼夜温差,利于冻土稳定C.释放古老病毒,破坏生态稳定D.提高空气湿度,减轻土地荒漠化6.在青藏高原考察湖泊需要携带船、钻井平台等大型设备,最佳考察时间应为( )A.春季 B.夏季C.秋冬 D.深冬
解析:第4题,热融湖是由于自然、人为原因改变地表状况,气候变暖或地下冰暴露,使得地下冰融化,地表塌陷成凹坑,水分汇集而成,B项正确。第5题,埋藏的病毒、古老微生物暴露释放,破坏生态稳定,C项正确。第6题,青藏高原湖泊考察需要携带船和钻井平台等大型设备,而它们需要卡车来运输。所以只能选择秋冬这个时间窗口,也就是土地已经冻结到可以行车,但湖泊还没有封冻的时段来进行探测,C项正确。
层级三 “核心素养”养成
热考主题必“追”13 透析新题型,关注论述类试题的解题思维
[主题探究]探究1 地理事物成因、发展趋向的分析论证重晶石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且在油井生产或油气混合领域尚无其他性价比更优的替代性矿产。2018年美国重晶石消费量达300万吨,同年美国将重晶石列为战略性矿产。我国重晶石储量丰富、产量比较大、供应充足,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重晶石出口国。在国内,重晶石因应用领域较窄,只是作为钻井泥浆加重剂,对下游产业及相关行业影响较小等原因,导致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采矿准入日益降低,乡镇企业和民采小矿居多、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资源过量消耗以及无限制出口带来的资源流失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应尽快将重晶石列为战略性矿产。图甲示意2018年美国重晶石进口来源国分布情况,图乙为世界重晶石2012—2018年平均产量示意图。
(1)据材料分析美国将重晶石列为战略性矿产的原因。提示:对外依存度高;进口集中度高;应用领域广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2)结合图文材料,论述我国应尽快将重晶石列为战略性矿产的必要性。(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提示:重晶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现代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广、性价比高,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我国的重晶石储量丰富,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在重晶石的出口中存在着无限制出口现象,导致资源的低效流失;将重晶石列为战略性矿产,有利于规范重晶石的开发利用过程,避免因不合理开采利用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保障重晶石矿产的可持续供应,规避生态环境破坏等衍生的安全风险;有利于提高重晶石的技术研发程度,拓宽重晶石的应用领域,构建与优势矿产相匹配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重晶石资源的附加值,逐步提升我国重晶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重晶石的出口标准,减少重晶石的无序和无限制出口现象,掌握资源定价权,保证我国的资源安全。
探究2 地理事物相互关联、影响的分析论证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如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提示: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a模式与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提示:①从碳减排角度,通过种植香蒲,而非单一还草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湿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②从生态安全角度,维持湿地面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③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短期看,地表保持20厘米水深,不利于水资源保护。从长期看,种植香蒲,保护了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对水资源进行了保护;④从耕地安全角度,短期来看,三江平原为我国农业重点开发地区,是我国的粮仓,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可能导致粮食产量减少;⑤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改善了生态环境,能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提高土地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提高了单产,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素养提升]1.论述题的答题规范——五大关键
2.论述题的答题技巧——“三分”答题法(1)分解:将宏观的、整体的设问,分解为数个子设问,是破解宏观设问式综合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特别注意,完整地提取试题信息,结合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全面解读设问包含的各层、各项意思,是下一步答题的关键。分解不全,会导致后面回答不全而直接丢分。同时,在第一步分解时,就要结合设问,分清作答的主次,对主要问题可充分分析,对次要问题,要一带而过。
(2)分步:依据对试题设问的分解,有针对性地逐步作答,尤其要注意回答的条理性与全面性。(3)分点:从实际阅卷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因设问的宏观,在答题时,往往采用记叙文式平铺直叙的答法,这种答法,既不利于形成条理且完整的思路,且要点不明、关键点遗漏,也不利于阅卷评分时的按点采分。综合题的实质,是一篇微型的论文,故在答题时要借鉴议论文中先论点再论据的方法,充分而完整地进行论述,要点清晰,思路明确。
[应用体验] (2023年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地球化学通过对陆源物质沉积通量(花粉输入量)进行估计,认为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海平面升降导致的陆地与海槽之间距离的大幅度伸缩是制约陆源物质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如图示意冲绳海槽钻孔揭示的冰期—间冰期海岸线距离变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深化整合·提素能,考点一北方地区,知识整合,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秦岭淮河,昆仑山脉,横断山脉,3划分的主要依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1章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分区北方地区,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铁路干线,①有利②不利,气候地形土壤,黑土流失沼泽地的开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长期的滥伐滥垦,面食为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