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2热量交换,大气环流,大洋环流,上升气流,森林大火,气候异常,太平洋中东部,思维过程,日本暖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1]______和[2]______交换。2.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1)水分交换。①海洋蒸发为大气提供[3]________,[4]________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5]________返回海洋。
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3.海—气相互作用的意义海—气相互作用通过[8] 与[9]_________________,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太阳辐射大部分被海洋所吸收,海洋向大气提供的热量多。(2)海洋的比热容大,储存的热量多,同样面积的海洋和陆地相比,释放的热量多。(3)海洋上没有遮盖(极地除外),可以直接散热,而陆地上还有植被、建筑物等,阻挡了地面的热量辐射。
二、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1)产生的原因。
(2)带来的影响。①对温度的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12]________。②对降水的影响。
③厄尔尼诺现象还与更广大范围的[16]_________________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2.拉尼娜现象(1)概念:赤道附近[17]_______________海水温度异常[18]______的现象。(2)产生的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的温度差异[19]________,引起气候异常。
正常年份,低纬太平洋海水温度西高东低。沿低纬海域由东向西吹的信风使赤道附近的暖水积蓄在太平洋西侧,太平洋东侧下层冷海水涌升到海面,使表层水温降低。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海—气相互作用[命题探究]
(典型高考题)如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 B.太阳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核心归纳]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向大气提供能量。
(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也越大。
(3)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①海洋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数十倍,并且海洋通过生物固碳等作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着全球气温和大气环流过程。②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气。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1)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形成风海流与风浪。(2)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①大气通过水汽输送、蒸发、降水等环节参与水循环,其中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②大气云层可减弱海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能力运用]考向1 海—气相互作用——水量平衡 (2022年江苏扬州期末)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部地区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一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了青藏高原降水。如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推测前一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2.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是( )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 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 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前一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后,流出水汽较正常年份增多,且蒸发转化为降水的水汽变少,所以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小,B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相较于正常年份数据,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外部水汽流入量增加,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变小,②④正确,B项正确。
考向2 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 (2023年海南海口模拟)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是产生海冰较多的场所。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地发展和消失,面积大致为10~105平方千米。按照出现的位置不同,冰间湖可分为近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如图为近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由于海面( )A.吸收太阳辐射增加B.长波辐射增加C.潜热输送加强 D.海—气热传递增加4.推断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类型及原因是( )A.大洋冰间湖,海面较开阔B.大洋冰间湖,海水温度低C.近岸冰间湖,海—气交换多D.近岸冰间湖,海水深度浅
5.冰间湖被认为是北极“最活跃”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 )A.光照相对充足,浮游生物丰富B.位置变化大,始终不固定C.降低海水盐度,加强海水上升运动D.随着全球变暖,面积持续扩大
解析:第3题,由材料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可知,冰面可反射大量太阳辐射,而湖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加快海冰融化,使海水温度升高,A项正确。第4题,据材料“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可知,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应该分布在海冰较厚的沿岸地区,类型是近岸冰间湖,原因是海—气交换多,浮冰较多,C项正确。第5题,冰间湖被认为是北极“最活跃”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为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光照相对充足,浮游生物丰富,A项正确。
知识点2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命题探究]
(2022年四川凉山测试)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相关,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汇合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
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据此完成(1)~(3)题。(1)沃克环流的形成与(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B.太平洋东、西受热不均有关 C.太平洋东、西洋流性质有关 D.季风环流有关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从而导致( )A.澳大利亚东部洪水泛滥 B.印度尼西亚地区泥石流增多 C.秘鲁沿海更加干旱 D.秘鲁沿海洪涝灾害增多 (3)沃克环流中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这与( )A.东南信风有关 B.东北信风有关 C.亚洲低压有关 D.副热带高压有关
[核心归纳]1.认识两种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2)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赤道太平洋东部持续异常变冷(可以理解为正常状况的加强版)。
2.带来的影响(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影响。
[能力运用]考向1 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2023年广东清远模拟)海温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现象是指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水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为( )A.东部气流上升 B.西部气流下沉C.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呈顺时针方向流动2.2021年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后,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澳大利亚降水偏多 B.秘鲁渔场捕获量减少C.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D.我国南方为暖冬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时,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使西部海平面增高且海水温度增高,气流上升,该区域大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项正确。第2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温度升高,气流上升,澳大利亚降水偏多,A项正确。
考向2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3.(2023年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域,南海作为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热带气旋的源地(如图)。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较少,存在的时间较短,强度上也较弱,但登陆后给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大。已有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北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显著相关,受此影响,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数减少。
相关课件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底地震,周期性,盛行风,西风漂流,主要洋流及其分布,日本暖流,秘鲁寒流,北大西洋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④⑤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水的运动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水的运动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底地震,适宜活动,海岸地貌,周期性,采集和养殖,潮汐发电,盛行风,营养物质,离岸风,长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拉尼娜,东南信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