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原卷版.docx
    • 解析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解析版.docx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01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02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03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01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02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原卷版docx、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生态安全
    ①概念:
    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②地位
    生态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样,都是事关大局、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安全领域。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求,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
    ③设立背景
    由于自然原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保护自然本底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促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还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
    野生物种基因在医疗、食品、农业等诸多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地球上许多过去曾广泛分布的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干扰,目前已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这将导致野生物种潜在基因的意义受到威胁。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4)提供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如给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等;
    自然保护区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以保障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
    自然保护区建设还有着明显的外部效益,如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附近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城市和农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5)其它作用
    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为39.5万平方千米。
    (2)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江源地区则是青藏高原上高寒环境的典型代表,这里有保存完整的高原面、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群,发育良好的草甸土和草原、草甸,以及种类繁多的珍惜动物,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高寒草原一草甸一湿地生态系统。
    (3)生态服务功能
    ①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对江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极其重要,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②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目前,三江源地区形成了以草地为主的高寒植被区及其植物资源,也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以藏羚羊、野耗牛、藏野驴、藏原羚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高原上的雪豹、狼等肉食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③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景观。
    ④三江源地区拥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于地球物种的贮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言,也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3.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
    问题
    原因
    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冰川、雪山逐年萎缩, 直接影响到高原湿地的水源补给,加之这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众多的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少。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
    成效
    措施
    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退牧还草、保护沼泽湿地。
    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
    严禁过牧,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
    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等。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迈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措施。

    吉首蒲儿根,种群极度稀少,仅在德夯流沙溪流沙瀑布下形成优势种群(湘西武陵山德夯风景区)。德夯为半封闭式“V”字形峡谷,深达数百米,谷内光照时间、温度和湿度均与外界有显著差异。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其濒危级别达极危,繁殖和延续受到威胁。表是德夯风景区气候特征以及吉首蒲儿根的生长环境。完成下面小题。
    1.吉首蒲儿根生长需要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阴暗高湿B.地势崎岖C.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
    2.导致吉首蒲儿根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种子落水错失萌发条件B.开花期短结实率较低
    C.人为过度干扰生存环境D.瀑布环境传粉效率低
    3.下列对吉首蒲儿根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有( )
    ①组培快繁,建立苗圃②扩大人工种群③风景区实施封闭管理④建立种群信息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1.A 2.C 3.B
    【解析】1.结合材料中吉首蒲儿根的生长环境表中显示湿度94%—96%,全年日照1400h左右,平均一天不足4小时可以看出,吉首蒲儿根生长需要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阴暗高湿,A正确、D错误;瀑布下形成优势种群,主要对应的是高湿而非地势崎岖,B错误;黄红壤相对贫瘠,C错误。故选A。
    2.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其生长要求严苛,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生存环境,使吉首蒲儿根物种濒危,C正确;种子落水错失萌发条件、开花期短结实率较低、瀑布环境传粉效率低都是一直存在的现象或条件,并不会导致目前变为濒危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
    3.下列对吉首蒲儿根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有组培快繁,建立苗圃、扩大人工种群、建立种群信息库,①②④正确;风景区实施封闭管理不现实,③错误。故选B。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代表着草地的潜在恢复力。某高校研究团队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研究。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该区域不同放牧强度下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库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B.在重度放牧条件下,随着土层的加深,物种数量减少
    C.在4~8cm土层中,种子库密度最高
    D.随着放牧程度的减弱,种子库密度呈增加趋势
    5.目前,该区域天然草坡退化严重,植被恢复压力大,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炎热干燥,水热矛盾突出②土壤疏松,生产力不高
    ③新生草本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差④载畜量大量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为加快干热河谷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特别是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该团队还需优先获取哪些数据( )
    ①物种相似度②物种优势度③物种丰富度④物种均匀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4.D 5.C 6.B
    【分析】4.依据材料和图示,种子库密度在土壤表层最多,在轻度放牧区8-12厘米深度的种子库密度大于4-8厘米,排除A;依据材料“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不是物种数量,排除B;依据图示,0-4厘米的土壤中,种子库密度最高,排除C;在图中可以看出,在筋膜去种子库数量总和最大,D正确。排除ABC,故选D。
    5.依据材料和图示,该区域天然草坡退化严重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植被恢复压力大是因为该地区为干热河谷,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植被一旦被破坏很难得到治理和恢复,人工植被不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排除ABD,故选C。
    6.依据材料和图示,为加快干热河谷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特别是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该团队还需获得当地植被的各自优势;对当地植被的丰富度进行调查,②③正确。物种相似度是指群落间或取样间植物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或相异程度。在该地区不能生存的植物及其相似种类也不能生存,对于当地植被的治理和恢复帮助不大,排除①;在干旱环境下,植被不可能出现分布均匀的情况,排除④。综上所述,排除ACD,故选B.
    【点睛】植被在土壤形成上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种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间也呈现出密切的关系。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同时,随着土壤性质的变化,又能促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示意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题。
    7.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
    8.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
    9.根据三种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
    C.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答案】7.A 8.C 9.B
    【解析】7.由材料“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可知当地水资源不足,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源条件,能够满足植被对水源需求,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A正确;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方式的生态环境相同,B错;由图可知,人工恢复方式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抗干扰能力弱,C、D错。故选A。
    8.恢复保护方式是对湿地进行隔离保护管理,受干扰程度低,因而物种丰富度最低,C正确;恢复保护方式更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可满足生物对水源的需求,A错误;恢复保护方式植被覆盖度高,但物种丰富度低,说明存在优势物种,B、D错误。故选C。
    9.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可知,恢复利用的方式植被覆盖度最高,物种丰富度也较高,因而该地区最适合采用恢复利用的方式,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属于恢复利用方式,B正确;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属于自然恢复,C错误;建立栅栏隔离保护、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属于恢复保护,A、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和保护生物环境稳态的基础。正因为生物多样性,对物质利用的多样性才有了植物修复,其实就是生态环境对自身的调节作用,对维持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为植物修复提供更多的可能。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1)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
    【答案】(1)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陡,危岩峭壁增加;多堰塞湖,宽窄交替。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滑坡、泥石流堵河,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
    (2)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3)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分析】本题以四川绵茂公路震后恢复重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地貌的变化、交通线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变化及原因:汶川地震震级高破坏性强,地壳运动强烈,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床下切可能增强,河岸坡度变陡,危岩峭壁增加;由于地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增多,滑坡、泥石流导致堰塞湖增多,局部河段水位上升,河面变宽,河道宽窄交替变化。
    (2)协同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破会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
    (3)由材料可知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该工程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行、维护技术上的难题;沿线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线路成功的建设,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体现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乌裕尔河排水受阻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 )
    A.地势平坦、开阔B.气候寒冷、湿润
    C.土壤板结、不易渗透D.地下水位低、含盐量低
    12.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D.保护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答案】11.A 12.D
    【分析】11.读材料可知,“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说明扎龙湿地地势平坦、开阔,水流缓慢,A正确;气候寒冷、湿润,影响蒸发和降水,不影响排水,B错误;有冻土,不利水的下渗,C错误;排水不畅与地下水含盐量无关,D错误。故选A。
    12.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保护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D正确;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与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都不利于湿地保护,会使湿地退化,丧失其生态功能,破坏生物多样性,AB错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也会造成湿地污染,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生物多样性,C错误。故选D。
    【点睛】湿地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降解污染、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3.(2022·湖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右图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答案】(1)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
    (2)“720高地”的建设:对720亩鱼塘进行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建成“720高地”。“720高地”的维护:加强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可以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农业生产,养殖用水净化后确保达标排放。
    (3)对当地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修复滨海生态湿地;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详解】(1)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减少,因此需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可知建设“720高地”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栖息地,包括围垦、养殖等,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
    (2)本题考查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建成“720高地”。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加强生态修复,比如增加海洋生物资源汇入和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净化养殖用水,确保达标排放。
    (3)本题考查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结合材料中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再按照时间顺序,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修复滨海生态湿地,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14.(2022·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开放题参考答案:
    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 (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两种模式生存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 本题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示例:通过上题的数据可知,香蒲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泥炭地来固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泥炭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土地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同时泥炭地是湿地环境,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国家安全。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可以调蓄、净化地表水,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在旱季又能提供水源,湿地对维持我国淡水储量和水质有重要贡献;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生产新材料,发展经济,促进湿地环境的经济可持续开发,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短期来看,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粮仓,因此退耕还湿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减弱国家粮食安全;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转变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稳定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品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年均气温
    介于12—23℃之间,平均为17℃
    湿度
    94%—96%
    土壤
    黄红壤、pH值为6.8左右
    年降雨量
    1200—1600mm
    全年日照
    1400h左右
    开花期
    3-5月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3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优秀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13耕地与粮食安全-原卷版docx、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13耕地与粮食安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4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随堂练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缓冲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推进国家公园建设,A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分层作业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