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3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4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4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45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46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48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51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6119141/0-172511082453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课件)2024-2025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规律是客观的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这个楚国人为什么找不到他的剑?2.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哲理?
探究问题:这些运动和哲学中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
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 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和事物性质的变化。
自然界: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人类社会: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人的思维: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运动形态之间是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哲学上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共性与个性)
抽象 概括
1.世界万物的运动到底是物质的运动还是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2.物质能够停止运动吗?如果绿色植物停止光合作用,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停止、地球停止运转、人类集体停止劳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3.某个具体的物质形态完结死亡以后,组成它的物质元素是不是就停止运动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注意:不能把物质的固有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载体)
思考: 如果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会怎样?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 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 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 取的一种观点。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反对的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你想过吗?为什么会有白天和晚上?为什么中国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你昨天背的书今天就忘了?这些现象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阅读与思考】 下列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①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
——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
——不是多变的(股票价格)
(1)规律的含义: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①规律≠规律性现象 ②规律≠规则,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③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新陈代谢C.阶级斗争 D.赤道下雪是因为新冠病毒
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B.苹果落地C.水往低处流 D.万有引力
注意2:规律不是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守株待兔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①规律是客观的: A、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无法被人改造、改变。
特别提醒:
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 /消灭 /创造 /改变规律
能用的词语:
发现/ 尊重 /认识/利用规律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规律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先快后慢”。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缀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道长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没动。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已经成为经理。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赖在公司?所以辞职。”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什么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1、两人对师傅的话理解不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师傅的话对两人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了什么?
对于同一句话,两人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探究: 为什么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特点)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行动之前要制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注意:区别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目的、蓝图、动机、意图、宗旨、规划等等。
注意理解:意识活动的三个特点;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照镜子”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注意】 就每个人以及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认识不断前进的总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未知≠不可知)
---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动物筑巢是出于本能的活动,而建筑师的设计建造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带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注意: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②意识不能产生物质,只能是对人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
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们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袁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梦”
思考:从意识的指导作用角度分析,哪个“梦”能照进现实?
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总结: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①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标;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①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归纳总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P2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探究:①两相对比之下,哪个“梦”能照进现实,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统编新教材网 原创作品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具体要求(怎样做)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含义;一个尊重)(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个发挥)(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客观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
总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要求)——原理
1、运动是物质特有的属性。( )2、人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创造规律。( )3、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5、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7、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①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课堂练习: 1.2022年,科学家在地球大气中发现了一种新化学物质——hydrtrixides。该物质由一个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能够产生超强的化学反应。这种新化学物质( ) ①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④佐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④:科学家在地球大气中发现的新化学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科学家的发现也佐证了世界的物质性,②④正确。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①错误。③:物质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所以这种新化学物质并不是不生不灭的,③错误。故本题选D。
2.1977年9月,美国向太空发射了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太空探测器。时至今日,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已经抵达了216亿千米之外的星空。据科学家预测,到2025年旅行者一号由于电池耗尽将彻底与地球失联,成为寻常的太空漂流物,约两万年后它将正式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由此可知(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服从规律③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④物质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推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①:旅行者一号的运动轨迹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符合题意。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是绝对地服从规律,②说法错误。 ③:人们能够预测旅行者一号的命运体现了意识的能动创造性,③符合题意。 ④:运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物质的运动不仅包括物体位置的推移,还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等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3.野生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但是,我们的祖先发现,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时突然把水放掉,水稻为了传宗接代,会拼命长种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运用这种方式种植水稻,水稻产量会提高,水稻也因此成为人类的重要农作物。这表明( ) ①改变水稻的生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 ②人类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新物质 ③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④人类可以有效地利用客观规律以造福自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①: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规律,①错误。 ②:人类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不是新物质。物质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错误。 ③④: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规律。人们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采用新的种植方式,提高了产量,说明人类可以有效地利用客观规律以造福自身,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2023年11月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预报:预计11日至13日,中东部地区有大风降温天气,关注对简易搭建设施、能源供应、海上航运等的影响;西南地区东部、江南等地多阴雨天气、气温偏低;新疆北部多雨雪天气,关注对交通运输、农牧业等的影响。这表明( ) 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④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更正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①: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预报,体现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体现的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并且,关注气象并合理安排相关工作,这表明人不仅要能动地认识世界,更要能动地改造世界,②不符合题意。 ③:根据未来天气情况大风降温天气,关注对简易搭建设施、能源供应、海上航运等的影响要求相关工作,关注对交通运输、农牧业等的影响,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不能笼统地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面对2023年极端异常天气多发频发,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紧急行动起来切实做好当前农机防灾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充分预估各类灾害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细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农机防灾减灾预案措施。这体现出( )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受自然灾害等客观条件制约 ②人能够把握深藏于极端异常天气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工作发挥促进作用 ④农机防灾救灾工作需要围绕意识活动构建的目标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①:面对极端气候,农业农村部积极采取预案措施防灾减灾,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未涉及意识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面对极端气候,人们可以及时根据气候变化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说明人们可以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发展规律,同时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防灾实践中需要在防灾目标的指导下开展,②④符合题意。 ③: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工作发挥促进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C。
6、2022年4月13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该方案第一次从国家战 略层面、有针对性地对龙岩制定综合性的支持政策,是龙岩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老区苏区的红色基因,赋予新时代龙岩人民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的胆识和勇气。从“将 军之乡”到“冠军之乡”,再到“网军之乡”,龙岩人民始终把发扬老区苏区光荣传统与新时 期创新创业精神融为一体,持续推进创新型城 市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发展理念,持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 经验”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实现 。 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 走进二十大召开之年,龙岩人民将在《闽 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指引 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只争朝夕, 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 发展的样板。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知识,分析说明龙岩应如何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说明龙岩应如何打造新时代革命 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试讲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备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2运动的规律性,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客观的物质的,知识小结,规律的含义,规律的特点,阅读思考,意识的能动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运动的规律性教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运动的规律性,第一目规律是客观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