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01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02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03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调节甲、乙两省,两省,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图a中,该地区适宜重点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 区域与区域发展
    (2024·浙江·高考真题)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1.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2.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D正确;甲地区降水量较少,说明其位于北方,由于其本身降水量较少,加上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难以通过人工降雨等形式增加降水量,A错误;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B错误;读图可知,甲地水资源短缺,但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不大,C错误。所以选D。
    2.甲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立方米≈5800万人,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B正确;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C错误;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一个流域往另一个流域调水以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项措施。由于天然降水时空不均,造成不同流域间的水量丰沛与紧缺差距大,缺水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受水资源制约。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可以通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工程,从丰水流域调入部分水量以调节缺水流域的用水,促进该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也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变化。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即是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海河两个流域调水。此外还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东深供水等工程。
    (2024·浙江·高考真题)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3.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 )
    A.二三产业融合B.生产的多元化
    C.工作岗位增加D.产品种类改变
    4.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
    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3.A 4.C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得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A正确;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4.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①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要求高,难以实现分散分布,②错误;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不会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可能会加大交通压力,③错误;能够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④正确。故选C。
    【点睛】城市的发展会推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化进程,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产业的扩散而产生。具体来说,就是由于资源禀赋或政策引导等原因,一些企业选择在城市周围建立生产基地或者研发中心等设施,从而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技术传播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示意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尤卡坦半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尤卡坦半岛西侧海域存在污染现象是由于( )
    A.陆地河流众多,注入海域物质浓度高B.受东南信风影响,大气颗粒物数量多
    C.天然井数量多,风化溶解物注入海湾D.海湾较为封闭,海洋污染物不易扩散
    6.与尤卡坦半岛相比,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
    A.以热带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B.地势起伏大,铁路里程短
    C.沿岸受暖流的影响,海雾频发D.海岸线长,遍布深水良港
    【答案】5.D 6.B
    【解析】5.读图可知,尤卡坦半岛北侧有大量岩溶天然井分布,岩溶天然井应多受流水作用侵蚀,不会有过多风化溶解物。C错误;图中尤卡坦半岛西侧河流分布少,A错误;该地盛行东北信风,B错误;尤卡坦半岛西侧海湾为墨西哥湾,该海湾深入内陆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程度低,海洋污染物难以扩散,D正确。故选D。
    6.由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A错误;根据地形图可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地势起伏更大,铁路里程短,B正确;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西侧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C错误;虽然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海岸线长,但西岸水深较浅,东岸面临太平洋,许多沿岸没有良好的避风港,因此当地并不遍布深水良港,加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港口分布数量较少,D错误。故选B。
    【点睛】尤卡坦半岛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东北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相望,面积达19.76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带有着众多玛雅文化的遗迹,玛雅文化是考古学的概念,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
    (2024·北京·高考真题)图a为安徽省局部地形简图,田b示意该区域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a中( )
    A.Ⅰ区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B.Ⅱ区地势平坦,为粮食生产基地
    C.Ⅲ区水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D.Ⅳ区山地面积广,环境承载力大
    8.图b中,甲、乙、丙、丁四种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居住区、行政区、工业区B.行政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居住区D.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工业区
    【答案】7.B 8.A
    【解析】7.由图a可知,Ⅰ区位于山区,通常情况下,与平原区相比,山区人口密度小,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误;Ⅱ区位于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粮食生产,B正确;Ⅲ区位于沿江平原,河流落差小,水能不丰富,不适宜建设水电站,可推测其水电站数量不多,C错误;Ⅳ区山地面积广,但山区往往经济和科技水平低,资源也不一定丰富,生态环境也可能较脆弱,故其环境承载力较小,D错误。故选B。
    8.由图b可知,甲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小,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应该是商业区;乙功能区位于商业区外围,分布广泛,占地面积最大,应该是居住区;丙功能区位于市区,占地面积较小,结合选项,应该是行政区;丁功能区位于市区外缘,结合选项,应该是工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为河北平原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
    9.四地中对周边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0.该地区适宜重点建设( )
    A.水陆货运集散枢纽B.煤炭液化气制备厂
    C.国际会议展览中心D.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答案】9.A 10.D
    【解析】9.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等。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地中等级最高的县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三地高,且甲地位于交通枢纽位置,附近有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交通便利,对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最强,A正确;乙,丁两地为乡镇。位置偏僻,周围没有明显的交通优势,以发展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甲地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不强,B、D错误;丙地乡镇靠近省界又有河流阻隔,虽有铁路通过,但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如甲地,C错误。故选A。
    10.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果园、小麦种植区、养鸡场分布较多,农产品丰富,且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经过,交通便利,同时位于河北平原,靠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D正确;图示区域位于河北平原,河流水量有限,不适合发展水运,A错误;煤炭液化气制备厂需要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为原料,但图中未显示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B错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需要布局在交通便利、有较多人口聚集的地区,但图示地区城市等级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足以支撑发展国际会议展览中心,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生活成本等;社会因素:教育机会、医疗服务、生活质量等;政治因素:政府政策、移民政策等;环境因素:自然安害、气候条件、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家庭和社会关系、文化因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会吸引人口迁移)等。
    (2024·甘肃·高考真题)2024年,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电入皖工程)和安徽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工程之一,要求电力资源输送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下图示意陕皖相关工程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陕北地区在陕电入皖工程中的主要优势有( )
    ①电能储存技术发达 ②风能光能资源充足 ③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④水能资源分布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陕皖相关工程中火电和抽水蓄能的相同作用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调节电力供应
    C.提高能源转换效率D.减少换流次数
    13.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可( )
    ①减少陕北温室气体排放 ②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
    ③降低安徽能源消耗总量 ④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1.C 12.B 13.D
    【解析】1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陕北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较安徽地区落后,因此电能储存技术相对落后,故①错误;图中显示陕北的风电和光伏电属于其输入中的新型电力,且陕北属于我国西北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风力较大,因此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故②正确;图中显示火电也是陕北的电力之一,又因为陕北地区有一定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火力发电量大,故③正确;陕北地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域,河流水量较小,且陕北主要地貌是由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组成,地势落差较小,因此水能资源不丰富,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③,答案选择C。
    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相关工程中,火电的发展污染环境较大,因此其作用并没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故A错误;图中显示,陕北作为输出区,其电能中火电的的输入可以调节占比,合理的供应安徽,且抽水蓄能可以将电能进一步储存,最终做到调节区域用电量大小输送的供应,故B正确;图中显示,抽水蓄能和火电转流过程中都将增加其电力的消耗,因此并未达到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且抽水蓄能增加了换流的次数,故CD错误。答案选择B。
    13.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陕北电力的大量输出,将增加陕北区域的经济收入,促进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增加陕北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①错误,②正确;该项相关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将促进安徽省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安徽区域内能源消耗总量,故③错误;陕北电力不断输入安徽,且安徽采取抽水蓄能,将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②和④,答案选择D。
    【点睛】能源资源是指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河流、海流、潮汐、草木燃料及太阳辐射等。大自然赋予人类多种多样的能源,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能的煤炭、生物能等;二是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 如地热能和原子能;三是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024·甘肃·高考真题)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2000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逐渐多元化。2020年村内户籍人口2653人,常住人口4000余人,各项产业总收入约9000万元。下表示意大岭村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
    ①外来人口比重增加 ②乡村景观趋于破碎 ③农业生产功能增强 ④就业形式逐渐多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便利B.政策扶持C.市场需求D.环境优美
    16.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 )
    A.规模较小,将要搬迁撤并的乡村B.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
    C.规模较大,人口不断减少的乡村D.距城较远,城乡联系不强的乡村
    【答案】14.B 15.C 16.B
    【解析】14.由材料可知,2020年大岭村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可推测外来人口较多,结合材料和表格信息可看出,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发展动力也转变为外部投资、商企进驻,可推测大岭村外来人口比重增加,人们从事的产业活动类型增多,就业形式逐渐多样,①④正确;材料中提到,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大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说明该村乡村景观得以保留,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不是破碎化,②错误;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大岭村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可推测农业生产功能减弱,旅游观光等文化功能增强,③错误。故选B。
    15.由材料可知,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逐渐多元化,发展动力由村民个体主导转变为外部投资、商企进驻,这说明大岭村的产业发展主要受市场因素的驱动,产业转变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结合教材知识,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决定了产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C正确;交通、政策、环境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但与市场需求相比,均不是根本原因,ABD错。故选C。
    16.由材料可知,大岭村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大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说明大岭村的发展得益于离大城市较近,文化特色鲜明,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与其区位条件相似的乡村,B正确,D错误;大岭村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并且吸引了大量外来常住人口,不属于将要搬迁撤并和人口减少的乡村,AC错。故选B。
    【点睛】大岭村风景优美,山青水秀,村落布局良好,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大岭村背依菩山,三面环玉带河,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23·河北·高考真题)晋北山区一煤矿地处某河流源头汇水区,因煤质高硫、污染严重被关闭。关闭后遗留较大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使地表基本稳定,但采空区积水污染物超标,威胁水环境安全(下图)。近年来,当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实施了回填塌陷坑,封堵地裂缝和修建污水处理设施等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采空区积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地表污染物B.上覆透水层
    C.顶板坍塌物D.煤及煤矸石
    18.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地表再塌陷B.裂缝持续扩大
    C.地表水下渗D.地表植被破坏
    19.为防患于未然,新矿山开发首先应做好( )
    A.生态环境修复B.智能开采设计
    C.矿山安全监测D.资源环境评价
    【答案】17.D 18.C 19.D
    【解析】17.材料信息中地表为黄土物质,没有体现出地表污染物,A 错误;上覆透水层主要为不同的沉积岩层,一般不会造成污染,B错误;顶板坍塌物主要是岩石,不是煤,一般不会造成污染,C错误;煤有高含硫量,水体进入煤层或煤矸石中,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因此采空区积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煤及煤矸石,D正确。故选D。
    18.根据材料可知,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使地表基本稳定,因此地表已基本稳定,不容易再塌陷,A错误;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可以防止裂缝持续扩大,但这不是其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地表水从裂缝渗漏至采空区,导致水污染,B错误;读图可知,降落的雨水会经过煤层和采空区填充的煤矸石而受到污染,污染水体下渗到地下水中,导致采空区积水污染严重,所以为解决此问题采取回填矿坑、封补裂缝等措施,主要为了防止地表水下渗,C正确;地表植被在采矿时已经被破坏,因此主要目的不是防止地表植被破坏,D错误。故选C。
    19.结合材料可知,晋北山区煤矿开发后造成地面塌陷、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为防患于未然,要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在今后的新矿山开发中,必须先做好资源环境的评估,不惜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盲目开发行动不可取,D正确;生态环境修复是出现问题之后的补救措施,没有防患于未然,A错误;智能开采设计和矿山安全监测是针对矿山开采作业中的措施,不是首先应做好的,BC错误。故选D。
    【点睛】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且破坏严重;2、土地与地面建筑物塌陷; 3、煤矸石露天堆放造成环境污染。
    20.(2023·北京·高考真题)图示意某区域矿产资源消费数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完成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区域( )

    A.人口增速趋缓B.资源利用效率降低C.产业结构调整D.地质勘探技术滞后
    【答案】C
    【详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说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在进步,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地质勘探技术会不断提高,BD错误;人口增速趋缓,但人口数量可能也继续增加,不会导致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变化,A错误;产业结构调整,如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进入鼎盛期,之后,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进入衰退期,C正确。故选C。
    (2022·河北·高考真题)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
    A.地形条件B.经济产业C.交通设施D.口岸发展
    22.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风俗习惯相近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③资源禀赋相似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21.A 22.D
    【解析】21.据材料“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可知,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地形条件,A正确;经济产业、交通设施、口岸发展对城市形态和扩展方向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22.据材料“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可知,风俗习惯相近,但与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大,①错误;据材料“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可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④正确;据材料“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可知,两地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②正确;资源禀赋相似,有可能带来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经济协同发展,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2022·河北·高考真题)华北某国家级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于2017年启动“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2.9万公顷,并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数字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为了( )
    A.提升森林生态功能B.提高林地利用率
    C.提升苗木成活比例D.提高植被覆盖度
    24.打造数字森林对“千年秀林”的意义重在( )
    A.记录林木生长信息B.评估森林经济效益
    C.降低风沙灾害程度D.研究森林演替规律
    【答案】23.A 24.D
    【解析】23.结合材料可知,“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可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好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A正确;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并不会提高林地的利用率,B错误;苗木成活比例主要与水热条件有关,与森林种类无关,C错误;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与提高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4.结合材料可知,“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记录生长信息,用来研究森林演替规律,D正确;记录生长信息并不是打造数字森林最主要的意义,A错误;数字森林主要是以生态效益为主,而不是经济效益,B错误;打造数字森林并不能降低风沙灾害程度,C错误。故选D。
    【点睛】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保障生态安全、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副产品等功能;丰富植被种类有助于稳定生态系统,提升服务功能。
    (2022·天津·高考真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左图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5.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
    D.1990~1999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26.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A.矿区生态修复B.退耕还林还草
    C.沙漠裸地农垦D.生活环境治理
    【答案】25.A 26.B
    【解析】25.读右图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主要是由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A正确;30年间,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不会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明显,B错误;读图可知,30年来,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1999~2010年土壤侵蚀面积下降最多,治理成效最为明显,CD错误。故选A。
    26.读右图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退耕还林还草使得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正确;结合右图可知,30年来矿区生产面积和城乡生活用地在增多,但材料未体现出当地的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活环境的治理工作,且两者对于当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针对性不强,故不是其生态建设的最主要措施,AD排除;沙漠裸地农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C错误。故选B。
    【点睛】荒漠化类型:包括土地沙漠化(三北)、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区)等。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干旱(提供了风、沙条件)、气候变异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022·江苏·高考真题)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B.内向化C.等级化D.中心化
    28.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29.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27.A 28.A 29.B
    【解析】27.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28.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29.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表明,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而这主要不是工业而是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带动的.也就是说,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2022·江苏·高考真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31.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D.圈养牲畜
    32.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A.林海B.冰川C.雪原D.极光
    【答案】30.B 31.A 32.D
    【解析】30.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
    31.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
    32.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罗弗敦群岛,是挪威北部、挪威海中的群岛。面积1425平方公里。南北延伸约111公里,同大陆相距1.6―80公里,中隔韦斯特湾。人口2.7万。岛间海峡流水湍急。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岛上多沼泽、山丘,最高峰1161米。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捕捞后多制成鱼干和熏鱼。
    (2022·山东·高考真题)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3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3.B 34.A
    【解析】3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碎,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正确,C错误。雨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错误。所以选B。
    34.该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地表水充足,灌丛草地、草甸沼泽广布,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导致该类景观类型退化,①②正确。由于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拔较低,难以形成大片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所以③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还分布在墨西哥、巴西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东部、印度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2022·广东·高考真题)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36.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
    【答案】35.D 36.C
    【解析】35.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使得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
    36.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田螺多栖息在水源的边缘或者依附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栖息在泥土表面,喜阴怕阳光直射,螺在水温达到28℃以上时活动频繁,当水温超过45℃时,将造成螺的死亡,水温在28℃-32℃是螺的最佳生活环境,当水温低于10℃时螺进入休眠期,当水温达到30℃时,螺将躲在水草等植物下进行避暑。
    (2022·浙江·高考真题)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37.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38.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答案】37.A 38.B
    【解析】37.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
    38.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点睛】污水处理厂是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净化的场所。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稳定有机物),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的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侧重于油类、悬浮物、重金属和妨碍城市污水厂运行的或高残留的有机物的去除或转化,以及pH值的调整。
    (2022·全国·高考真题)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A.牧场面积B.牦牛数量C.劳动力数量D.收入来源
    40.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1.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9.D 40.B 41.C
    【解析】39.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加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出租牧场能收到租金,牧民把牦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为公司打工,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故D符合题意;在该模式下,公司会增加牧场面积、牦牛数量、劳动力数量,牧民家庭并不能增加这些,排除ABC。故选D。
    40.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B。
    41.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③适宜。而邻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④适。故选C。
    【点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是对落后区域发展的一种政策倾斜。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42.表中①至④依次是( )
    A.农田湿地森林草原B.森林农田湿地草原
    C.森林草原农田湿地D.草原湿地森林农田
    43.湿地开发利用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 )
    A.休闲垂钓B.滩涂观光C.移植红树林D.水稻田养蟹
    【答案】42.C 43.C
    【分析】42.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和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湿地的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最强,所以是④是湿地;农田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最差,③是农田;综上述,①是森林,②是草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3.由所学知识可知,休闲垂钓、滩涂观光、水稻田养蟹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ABD错误;移植红树林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环境失衡,生态价值下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点睛】湿地的功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 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 化空气、调节气候。
    44.(2024·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弃水排放。
    (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
    材料二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170 m。图1示意汉江流域概况。图2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
    (2)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
    (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
    【答案】(1)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越小。
    (2)监测和预报技术水平高,天气预报准确,保障降水、洪水的预报准确性;制定完善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汉江流域干支流、丹江口水库各管理机构,统筹协作,预报、调度水平高。
    (3)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前供水时间长,供水量大;汛期供水较灵活,夏秋季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可以依据水库下游的需水量灵活供水;汛末蓄水时间提前,缓慢蓄水,向下游供水时间更长,供水量更大,满足用水需求;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更能满足南水北调工程的用水需求,保障流域水安全。
    【分析】 本题以丹江口水库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防洪水位、水库运行、供水特点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小问1】
    防洪限制水位,即考虑防洪需要,汛期可以达到的最高水位,故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水库的库容是一定的,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越小。
    【小问2】
    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适度上浮意味着防洪限制水位提高,汛期水库蓄水量更大,预留防洪库容更小,防洪压力加大,故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才能适度上浮。这些保障条件主要包括:监测和预报技术水平高,天气预报准确,保障降水、洪水的预报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可上浮的幅度;制定完善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防备异常的降水和洪水;同时还需要汉江流域干支流、丹江口水库各管理机构,能够统筹协作,统一调度。
    【小问3】
    由图可知,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前水库水位较低,可推测水库向外供水时间长,供水量大;由图可知,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夏秋季防洪限制水位提高,汛期水位适度上浮运行,可推测水库向外供水较灵活,可以在下游降水多时,多蓄水,少供水,以满足下游的防洪需要;由图可知,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末蓄水时间提前,水位缓慢增加,可推测,水库蓄水提前,向下游供水减少,避免下游秋季出现洪灾;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更能满足南水北调工程的用水需求,从而保障国家用水安全。
    45.(2023·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地将迁入新居农户腾退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专门养殖地方优良品种平凉红牛。窑洞养牛(下图)不仅实现了废弃窑洞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户增收,而且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某地理研学小组为设计与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产品,计划开展调研活动。

    简述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
    【答案】平凉的养牛地域文化;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窑洞和红牛的所有权;村民对开发旅游的意愿;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分析】本题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产业为背景,创设“窑洞养牛"的研学情境,涉及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点,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早期就曾是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养牛主要是作为耕地使用,现代耕地更多采用机械,其作为动力的作用降低,作为牲畜饲养的功能上升,故首先要了解养牛文化。发展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还要分析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养牛产业受到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的限制,这也是发展旅游要了解的基础信息;旅游开发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因此还要调研村民的对开发旅游的意愿;旅游业发展直接受市场决定其效益,所以要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能接纳游客规模受基础设施限制,因此要调研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故还要调研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46.(2023·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埃及国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亿。农业是埃及的重要产业部门,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18%,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31%。农产品中柑橘、洋葱、葡萄等果蔬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但粮食需要进口。
    (1)分析埃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2)针对埃及农业生产状况,埃及政府一方面提高粮食种植面积的比重,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果蔬生产,说明这种做法的意义。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埃及合作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将建成可容纳200家企业入驻,提供超过4万个就业岗位,以“四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命)一体”练规划建设的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四生一体”理念中的生产、生活、生态是指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使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生命是指使生产、生活、生态都具有生机和活力。
    (3)填表说明园区为落实“四生一体”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各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少,水资源短缺;沙漠面积大,可利用土地面积小,耕地不足;农业从业人口多,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2)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粮食进口;增加果蔬出口创汇(增加收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3) 培育、引进适合当地条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清洁生产方式;产业优化、转型)。 建设以人为本,宜居的生活环境(营造全面系统的生活配套设施;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防止环境退化。
    【分析】本题以埃及的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埃及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由于降水稀少,河流少,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水源短缺;沙漠、戈壁广布,可利用土地面积小,耕地不足,限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低,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2)提高粮食种植面积的比,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粮食进口,减少粮食的对外依赖,保障本国粮食生产安全。果蔬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继续大力发展果蔬生产,增加果蔬出口创汇,增加收入。
    (3)从经济的角度,培育、引进适合当地条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看,积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建设以人为本,美化环境,建设宜居城市,营造全面系统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的服务质量;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从环境的角度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防止环境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47.(2023·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津市利用临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海洋工业、海洋文旅、海洋渔业等产业,积极推动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下图为天津市沿海地区示意图。
    天津市滨海新区围绕国家海洋博物馆、古海岸贝壳堤遗迹博物馆、大沽口炮台、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东疆亲海公园等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示范区,涵盖文化旅游、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康养等业态,吸引了京津冀及其他省区的很多游客。
    (1)说明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海洋文旅产业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为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天津市在近海划定海洋生态保护区。
    (2)在该海洋生态保护区内开展生态修复,应采取哪些措施?
    天津港现已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利用沿海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发电,通过储能和国家电网调节,满足港口用电负荷,实现了“风光储荷一体化”(如下图)
    (3)说明天津港实现“风光储荷一体化”的意义。
    【答案】(1)海洋文旅资源数量多(特色突出、类型齐全);市场广阔;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2)禁止过度捕捞,设置休渔期、禁渔区(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染防治);放置人工生物礁,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投放鱼苗、虾苗,恢复渔业资源)。
    (3)获得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生产和使用能源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保障港口能源供给的稳定(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分析】本题以天津市海洋文旅产业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海洋文旅产业的优势条件可以类比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从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加以考虑。由材料可知,天津市滨海新区拥有国家海洋博物馆、古海岸贝壳堤遗迹博物馆、大沽口炮台、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东疆亲海公园等,海洋文旅资源数量多,特色突出,类型齐全,吸引了京津冀及其他省区的很多游客;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阔,吸引了京津冀及其他省区的很多游客;天津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拥有天津港,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此外,还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2)由材料可知,该海洋生态保护区位于近海,则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生态修复措施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的破坏来提出针对性措施。人类在近海的活动主要表现为近海过度捕捞、陆地排污等,因此应禁止过度捕捞,设置休渔期、禁渔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生活、生产废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海洋污染;放置人工生物礁,恢复生态系统,增加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3)由材料可知,“风光储荷一体化” 利用沿海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发电,太阳能、风能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同时实现了零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港口能源供给的稳定,保证生产安全;“风光储荷一体化”所发电量能够满足港口用电负荷,优化了能源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48.(2023·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阴影区域)。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1994年金华市划出3.8km2土地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截至2019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50多亿元,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

    (1)简述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条件。
    (2)分析金磐开发区对磐安县发挥区域主体功能的有利影响。
    (3)说明该“飞地生态补偿”模式给金华市带来的益处。
    【答案】(1)通过金磐开发区产业飞地为“生态立县”提供资金补偿;地处大盘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适合发展立体生态农业;邻近长三角客源市场,交通便利,适合发展生态旅游。
    (2)磐安县地处大盘山区,多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金磐开发区能够为磐安县增加产值,创造税收,保障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安置移民,增加就业,缓解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地矛盾,提升环境承载力。
    (3)金华市位于河流下游、夏季风下风向,磐安县的污染减轻能改善金华市的环境;带动金华市城镇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为金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旅游目的地,提升金华市民生活品质。
    【分析】本题以磐安县为材料,涉及区域发展条件评价以及区域关联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1994年金华市划出3.8km2土地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可知,金华市设置金磐开发区产业飞地,经济收益归磐安县所有,能够为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提供资金;根据材料信息“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可知,磐安县位于大盘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磐安县位于浙江省,距离我国东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较近,靠近生态旅游客源地,靠近高速公路和高铁,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2)根据材料信息“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可知,磐安县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多限制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等;根据材料信息“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截至2019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50多亿元”可知,金磐开发区能增加磐安县的产值和税收,增加磐安县的经济收入,能够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提供资金保障;根据材料信息“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万多人”可知,金磐开发区能够促进磐安县居民转移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根据材料信息“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可知,金磐开发区能够促进磐安县生态移民,缓解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地矛盾,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3)根据材料信息“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000余人”可知,金磐开发区能够吸纳大量磐安县劳动力,带动金华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可知,磐安县的空气和水质较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磐安县位于金华河流上游、夏季风上风向,能够为金华提供优质的水源,保障金华的大气质量,有利于促进金华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材料信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知,磐安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能够为金华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目的地,提高金华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感。
    49.(2023·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答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加强黄河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及下游地上河的治理,在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堤筑坝,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
    【分析】本大题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河的保护和治理,考查学生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的保护与治理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如针对黄河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及下游地上河的问题,可以在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进而加强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黄河流域的永续发展,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处理好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方向节约集约转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造福黄河沿岸的人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0.(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GDP)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净能力和地形等是影响大气PM2.5浓度高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因素。依据近年来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山区坝上(Ⅰ)、北京平原(Ⅱ)、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四个区域(图)。
    (1)分析该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推断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大小,并概述主要原因。
    (3)从人地协调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对策。
    【答案】(1)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区域没有明显地形阻挡,大气自净能力强。
    (2)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结构优,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
    (3)山区坝上(Ⅰ)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分析】本大题以华北地区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的特征、大气污染的成因、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题中材料信息可知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华北地区冬季因采暖大气污染严重,地形的阻挡使得风速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风速因受到阻挡地形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平原地区没有明显地形阻挡,风速大,大气自净能力强。
    (2)根据PM2.5浓度年均图可知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根据GDP密度图可知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密度高但是经济结构优因而排放强度小;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经济密度较高,其中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导致排放强度大。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山区坝上(Ⅰ)GDP密度低,大气环境较好,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GDP密度高环境污染严重,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51.(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右图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答案】(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外来物种入侵、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带来环境压力。
    (2)微地形改造,建设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加强监测,精准掌控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制定巡护管理措施,应对盗猎、污染、物种入侵等威胁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和下滩时间。
    (3)建设背景;现状与问题;建设理念或指导思想;保护目标、思路与方法;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保障措施(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 传,培训,教育等)。
    【分析】本大题以候鸟景观图和条子泥湿地位置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滩涂被淹没,海水不断的侵蚀海岸,海岸线后退,滩涂面积减小;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人工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人们过度的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栖息地减少;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加,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污染,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减少,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由于旅游产业的开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影响环境,给环境带来压力。
    (2)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需要进行微地形改造,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恢复湿地面积,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加强对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制定严格的巡护管理措施来应对盗猎、污染、物种入侵等威胁,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和下滩时间,维护“720高地”生态安全。
    (3)首先要明确建设背景;然后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针对问题及现状提出建设理念或指导思想;再来根据实际确定保护目标、保护的思路以及保护的方法;然后提出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最后做好保障措施(例如: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 传,培训,教育等),以达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的。
    52.(2022·江苏·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图为“江苏地形图”。
    材料二: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1)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外力作用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与广东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
    (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江苏南有长江流经,现有淮河流经,历史上黄河由此入海;多条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江苏时,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从而形成广阔的平原。
    (2)江苏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广东;与广东比江苏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异较小;苏南(长江以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苏北。与广东比,江苏GDP最高的城市不及深圳广州,但其它城市GDP水平高于广东。
    (3)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分工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调整产业布局。
    【详解】(1)河流在下游地区流速减慢时,泥沙淤积,河水泛滥,河流会寻找下一条河道入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摆动”沉积的区域便形成广阔的平原。
    (2)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我们了解到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发达程度更高,而广东的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江苏南部虽然较北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但其集中度不如广东。
    (3)江苏南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而这些转出产业可以最终被苏北承接。不同的地区发挥其区位优势而不是争夺有限的产业资源或者搞同质化,最终才可能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53.(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开放题参考答案: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 (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为情境,创新性地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知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两种模式生存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 本题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示例:通过上题的数据可知,香蒲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泥炭地来固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泥炭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土地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同时泥炭地是湿地环境,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国家安全。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可以调蓄、净化地表水,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在旱季又能提供水源,湿地对维持我国淡水储量和水质有重要贡献;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生产新材料,发展经济,促进湿地环境的经济可持续开发,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短期来看,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粮仓,因此退耕还湿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减弱国家粮食安全;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转变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稳定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品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54.(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
    (2)瑞士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矿产资源贫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匮乏,适宜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政策(制度);人力资源 。
    (4)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干“非农产业”的限定,排除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部门;根据材料“工业、金融 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的提示,确定“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即为旅游业和水电业。再次,归纳图文信息,分别说明支撑水电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的优势。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说明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气象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
    (2)可以从资源、运输、人力等方面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其一,根据材料“瑞土矿产资源贫乏”,可知“矿产资源贫乏”是限制瑞士发展高原料消耗工业的自然条件;其二,瑞士是个内陆山地国家,没有大河运输条件,陆路运输也受地形影响较大,因而不仅大量进口原料受国际市场影响,对外依赖程度高,而且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三,根据材料“(瑞士)技术先进”,可知瑞士注重科技投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走精密、小规模、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而这条路因难以效仿,反而成为竞争优势。可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是瑞士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
    (3)根据材料“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结合产业区位因素,概括提炼即可。前半句对应区位因素为“政策(制度)”,后半句强调的区位因素为“人力资源”。
    (4)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55.(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 ,并指出其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负面影响 。
    (2)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
    (3)说出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答案】(1) 冬季严寒 气温年较差大 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丰富。
    (3)增加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
    【分析】本题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纬50度以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气温特点表现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且气温年较差大。由材料“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可知,冬季气温低,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气温年较差大,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
    (2)由材料“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可知,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由材料“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可知,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由材料“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可知,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丰富。
    (3)由材料“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可知,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俄东线投产后,可以给东北地区增加天然气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能源,污染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后,可以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
    56.(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 、 、 。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 。
    【答案】(1) 植被覆盖率高 开发强度较低 环境保护要求高
    (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3) 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跨流域调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源地水质优、水源不足,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根据材料“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说明水源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能力强;“水源区”特别作为饮用水的源头,环境保护要求高,受人类干扰小,开发强度较低。
    (2)春季甲地区锋面未到达,降水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在返青,需水量大,出现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
    (3)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因安置地海拔高,地形崎岖,耕地少,所以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低,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由于移民大多是农民,安置地耕地少,开发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安置地处群山环绕之中,且靠近水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可扶持民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农民即发展了经济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考点
    三年考情(2022-2024)
    命题趋势
    考点 区域与区域发展
    (5年52考)
    2024北京、浙江、山东、甘肃;2023全国、天津、河北、天津、黑吉辽;
    2022全国、河北、天津、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浙江:区域与区域发展。
    区域和区域发展作为单独知识点考察的非常少,考生需要重点把握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协调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等区域发展的具体内容。

    (区市)
    降水量
    (毫米)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用水量
    (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
    (立方米)

    482.1
    23.7
    40.0
    183.0

    987.2
    714.2
    353.1
    605.0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
    第二阶段(2000-2018年)
    第三阶段(2019年以来)
    主要产业
    农业
    旅游业、农业
    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动力
    村民个体主导
    政府重点支持
    外部投资、商企进驻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调节气候
    2.7
    0.9
    0.9
    17.1
    涵养水源
    3.2
    0.8
    0.6
    15.5
    净化水中污染物
    1.3
    1.3
    1.6
    18.2
    保护生物多样性
    3.3
    1.1
    0.7
    2.5
    角度
    措施
    生产(经济)

    生活(社会)

    生态(环境)

    相关试卷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原卷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调节甲、乙两省,两省,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图a中,该地区适宜重点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甲、乙、丙分别是,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工业与服务业(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工业与服务业(解析版),共7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图中黑色虚线箭头代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