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5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5届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课时35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5届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集训·命题前瞻,热考主题·技法有招,主干知识·多维拓展,近现代货币,币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金本位制,国际贸易,浮动汇率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古代货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法币政策废除了银本位制,推行信用纸币,这是一大进步。而且法币的实行也为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因此,法币政策下的纸币流通制度是符合货币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要求的,是我国货币制度上的一个进步。——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纸币发行权、货币铸造权大体被统一于中央政府,整顿了我国货币流通环境和秩序。
摆脱了银本位制下世界银价的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
【拓展延伸】中国货币演变的特点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国际金本位制(1)形成:1816年,英国实行__________。(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3)瓦解:1929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知识补遗金本位制(1)它也称“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2)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概况
2.综合认识材料一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税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横征暴敛,人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明史·食货志》(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①内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②意义:a.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易错提醒摊丁入亩的影响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制度(1)古代:最早出现在______时期;存在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2)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____________,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__________,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__________”的对外宣言。(3)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②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③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2.个人所得税制度(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所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起步:______时期。(3)演变: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____________;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④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知识补遗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3)费用扣除额较宽。(4)计算简便。(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
货币与赋税制度【主题阐释】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
【拓展延伸】全面认识纸币(1)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2)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3)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2.赋税税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 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特别提醒】“赋役征银”实行原因(1)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纸钞滥发,民间选择白银作为流通货币。(3)随着新航路开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西方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三、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 1.调整生产关系,缓解阶级矛盾。 2.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 3.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4.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认知拓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启示(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剥削掠夺人民的工具,实质在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2)古代赋役征收经历“征人”“征田”到“征商”的演变,总的趋势是手续趋于简化,税种逐步减少,方式趋于便民。但赋役改革总会受到阻力,且经常出现反复。(3)赋役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赋税征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之,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 1.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统治的需要,必须调整生产关系。 3.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 4.土地兼并。易错辨析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区别(1)一条鞭法是指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将农民推向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摊丁入亩是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统一征收,不再另外征收人头税,国家对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素养提升】(2022·湖北选择考·T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真题体验】角度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史学素养(2020·浙江7月选考·T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题眼: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
【新题预测】1.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中国实现了大一统局面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D.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大多使用物物交换,不使用货币,后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铸造货币提到日程上,故D正确;A因果关系颠倒;B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反映市场管理,故C错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经济集团为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问题,竞相贬值货币,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这反映( )A.区域集团化的雏形出现B.多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C.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D.经济危机得以缓解【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竞相贬值货币,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混乱,说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没有统一的秩序规范,容易形成贸易保护,这样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知,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C正确;区域集团和不同的货币区并不完全重合,排除A;不同货币区涉及的范围不仅是货币所属国本身,因此不能证明这些不同货币区的存在是国家干预的表现,排除B;不同货币区的出现是货币战的表现,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排除D。
3.个人所得税在20世纪初开始引入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曾几次修订“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订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 )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B.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D.调节征税标准增加了收入【解析】选B。根据材料“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可知,政府的个人所得税开始显现出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端倪,开始运用免征税和累进税率调节收入分配,B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税收实效性的问题,只是征税范围的变化,排除A;C未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的本质,只是材料的现象,排除;材料未涉及修订所得税法的作用,排除D。
明代北京宛平知县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记载,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县财政只有50余两存银,而年财政支出却需要6 000多两。“经费”下的“子项目”有:“坛祭、宗庙、陵园、行幸、宫禁、内府、各衙门、乡试、会试、殿试、乡会试武举……”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C.地方财政压力巨大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地方官员需要负担的“经费”多样,由此反映出地方财政压力巨大,故C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明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但不能体现出积贫积弱,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封建经济的发展停滞,故排除B;材料只能体现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不能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故排除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课时35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精要排查,法币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收泰半之赋,均田制,王安石,明清时期,滋生人丁,鸦片战争,关税自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货币、赋税与社会治理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共5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9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与民休息,租庸调制,土地兼并,商品经济,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化,北洋政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