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r-52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 氨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C.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制备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三键键能大,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A正确;
B.氨气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B正确;
C.由于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因此可用作半导体材料,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硫酸,因此可用于制备硫酸,D错误;
答案选D。
2.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与反应生成,A项错误;
B.与反应生成,B项错误;
C.高温分解生成,与在高温时反应生成,C项正确;
D.与H2O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3.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Fe与S反应:
B. Cu和浓H2SO4反应:
C. NH3的催化氧化反应:
D. NH3与HCl反应:NH3+HCl=NH4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与S反应生成二价铁:,故A正确;
B.Cu和浓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B正确;
C.NH3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故C错误;
D.NH3与HCl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故D正确;
答案选C。
4.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A操作不规范;
B.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B操作规范;
C.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乙醇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操作不规范;
D.转移溶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D操作不规范;
答案选B。
5. 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会产生SO2
B. 氢、氧两种元素没有参与硫的循环
C. 工厂产生的烟气应经脱硫处理后再排放
D. 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图分析可知火山喷发、森林火灾都会产生SO2,故A正确;B. 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的腐败会产生H2S, H2S燃烧产生SO2,所以氢、氧两种元素参与硫的循环,故B错误;C. 工厂产生的烟气应经脱硫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生成,降低酸雨的形成;故C正确;D. 由图可知:H2SSO2,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B。
6.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SO2、SiO2、CO、CO2均为酸性氧化物,也为非金属氧化物
B. 干冰、氨气、冰水混合物、胆矾(CuSO4·5H2O)均为纯净物,也为化合物
C. 稀盐酸、熔融氯化钠均能导电,它们均为电解质
D. 纯碱、烧碱、氢氧化钙均为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它们均为非金属氧化物,SO2、SiO2、CO2均能与NaOH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但CO不能能与NaOH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干冰、氨气、冰水混合物、胆矾(CuSO4·5H2O)均由一种物质组成,均为纯净物,并且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均为化合物,故B正确;
C.稀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故D错误。
答案选B。
7. 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含量不再改变B. 的质量不再改变
C. 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发生变化D. 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未达到平衡时,的含量一直发生变化,的含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平衡,A正确;
B.反应未达到平衡时,的质量一直发生变化,的质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平衡,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改变,体系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有关,为变量,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可以说明平衡状态,其比值为1,过于偶然,不能说明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 有些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加入着色剂B. 用冰箱冷藏食物
C. 将块状药品研细后进行实验D.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固体表面积、反应温度、浓度、压强(有气体参与)、形成原电池、使用催化剂等,以此结合反应实质进行判断。
【详解】A.有些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加入着色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颜色,与调控反应速率无关,故A选;
B.冰箱冷藏食物,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从而减缓食品腐败的速率,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故B不选;
C.将块状药品研细后进行实验,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故C不选;
D.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减缓铁制品腐蚀的速率,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故D不选;
故选A。
9.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NH3+5O24NO+6H2O,内的物质的量从减少到,则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1.25 ml∙L-1∙min-1B. 2.5 ml∙L-1∙min-1
C. 5 ml∙L-1∙min-1D. 0.5 ml∙L-1∙min-1
【答案】A
【解析】
【详解】内的物质的量从减少到,则的浓度变化为,因此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答案选A。
10. 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总反应为,电池工作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可为片
B. 电极的作用是提供得电子场所
C. 负极反应为
D. 可为溶液,电池工作时向电极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电池的总反应可知,Fe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的流向,则X为负极,电极材料是铁,电极反应为,Y为正极,其作用是提供得电子场所,电极可以选择Cu,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负极,电极材料为Fe,故A错误;
B.电极Y的作用是提供得电子场所,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负极反应为,故C错误;
D.可为溶液,电池工作时向负极(X)电极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1. 实验室常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合成乙酸乙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B. 实验结束,乙中液体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C. 加入过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D. 加热和使用浓硫酸均可增大该反应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装置是发生装置,乙装置是吸收装置,结合物质的性质和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A.乙酸乙酯蒸汽中含有乙醇和乙酸的蒸汽,乙醇和乙酸均易溶于水,因此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A正确;
B.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因此实验结束,乙中液体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B正确;
C.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即使加入过量乙醇,也不能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C错误;
D.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因此加热和使用浓硫酸均可增大该反应的速率,D正确;
答案选C。
12. 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乙烷与溴水不反应,可以使用溴水鉴别乙烯和乙烷,A正确;
B.由于金属钠的密度大于乙醇且小于水,则钠与乙醇反应时,钠会沉到乙醇底部;钠与水反应时,钠漂浮在水的表面,因此可以使用金属钠来鉴别乙醇与水,B正确;
C.乙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乙醇极易溶于水,因此不能使用NaOH溶液除去乙醇中的乙酸,C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以使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D正确;
答案选C。
13. 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烷烃的分子式可用通式表示
B. 戊烷存在三种同分异构体
C. 中三个碳原子处于一条直线上
D. 与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烷烃的通式为,故A正确;
B.戊烷存在CH3CH2H2CH2CH3、、三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判断中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
D.与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3个CH2,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
答案选C。
14.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它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
C.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三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它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不合题意;
B.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则它既能使溴水褪色,分子中含有羧基,则能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B符合题意;
C.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则该物质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C不合题意;
D.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1ml碳碳双键,故能能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一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8分。
15. Ⅰ.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几种化学反应如下。
a.Zn与稀硫酸反应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c.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1)上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能用上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