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2021·十四五)数学基础模块上册PPT课件整册+教案
中职高教版(2021·十四五)第二章 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优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高教版(2021·十四五)第二章 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优质教案设计,共8页。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选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
(基础模块上册)
授课
时长
2 课时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提示
本课由实际问题入手,引出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做差比较法”.并将在初中所学一些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等关系,梳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能熟练使用“作差比较法”,能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步提高数学抽象核心素养;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断、证明数(式)的
大小关系,逐步提高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教学
重点
“作差比较法”,不等式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
难点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同学们,与相等关系相比,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中更为普遍.我们知道,不等式就是描述不等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表示形式,我们将通过实数大小的比较,来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1.1 实数的大小
你知道吗?两个周长相等的矩形,如图所示,它们的面积哪个更大呢?
图 2-1 ( 1 )所示为正方形,面积为3cm×3cm=9cm2;图 2-1(2)所示为长方形, 面积为 4cm×2cm=8cm2.由于 9−8=1>0,所以
说明
体会
从具体的
问题引导
学生发现
两个实数
大小比较
的方法,
展示
观察
使学生能
情境导入
情境
情境
够顺利完
成比较大
提出
思考
小的抽象
问题
问题
过程,培
引导
养学生数
学生
计算
学抽象的
观察
分析
核 心 素
分析
判断
养.
它们的面积不相等,且图 2-1(1)所示正方形
的面积大于图 2-1(2)所示矩形的面积.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 a,b,如果a b 0,
那么称 a 大于 b(或 b 小于 a).
因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对于任意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和?,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容易观察到,当点?在点?的
右边时,? Σ ?;当点?在点?的左边时,? € ?; 当点?与点?重合时,? = ?.
因此,关于实数?,?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运算来表示: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由此可知,要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 的大小,可以转化为比较它们的差与0 的大小.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作差比较法.
精炼
体会
师生共同
语言
总结两个
实数比较
讲解
理解
大小的方
关键
法,并利
词语
用数轴进
分析
一 步 说
数形
明,数形
结合
结合深化
提出
“ 作差比
探索
新知
数轴
领会
较法”,培
表示
养学生直
的意
观想象、
义
逻辑推理
强调
总结
和数学抽
解释
记忆
象等核心
等价
素养
符号
归纳
总结
例 1 比较 5 与 2 的大小.
73
解 因为
5 2 15 14 15 14 1 0 ,
7321212121
所以 5 2 .
73
例 2 比较(x+1)(x+2) 与3x 1 的大小.
提问
观察
通过例题
帮助学生
例题
思考
掌握“ 作
辨析
引导
差 比 较
分析
求解
法”,培养
观察
学生的数
解 因为
(x+1)(x+2) (3x 1) (x2 3x 2) (3x 1) x2 3 0
, 所以(x+1)(x+2) 3x 1 .
探究与发现
设 a,b 均为实数,试比较 a²+b²-ab 与
ab 的大小.
学运算、
提问
思考
逻辑推理
等核心素
引导
求解
养
分析
观察
提问
思考
分析
理解
练习 2.1.1
提问
思考
通过练习
1.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
及时掌握
巩固练习
(1)4 与 7 ;(2)5 与 2 ;(3)6 与 0.83.
59837
2.若a b ,比较2a 1 与2b 1 的大小.
动手
求解
学生的知
识掌握情
3.比较 x 2 1 与 2x2+3 的大小.
况,查漏
指导
交流
补缺
2.1.2 不等式的性质
上一节我么学习的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作差比较法为研究不等式奠定了基础.那么, 如何用这个方法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呢?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学习过一些不等式的性质,如:
性质 1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 1 表明,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
去)同一个数(或代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因此性质 1 也称为不等式的加法法则.
利用不等式的加法法则,容易证明: 如果a b c ,那么a c b .
这表明,不等式的任何一项可以从不等式
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同时要改变符号.这条结论也称为移项法则.
通过利用
说明
体会
“ 作差比
较法” 让
学生尝试
回顾
回忆
进行一些
义务
不等式性
教育
观察
质 的 证
情境
导入
阶段
明,提高
学习
学生的数
过的
思考
学思维能
不等
力,培养
式性
学生逻辑
质,
推理、数
引导
计算
学抽象等
学生
分析
核心素养
性质 2如果a b , c 0 ,那么ac bc ; 如果a b , c 0 ,那么ac bc .
性质 2 表明,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
进一步认识和
思考
判断
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变.
不等
式的
性质 2 也称为不等式的乘法法则.
基本
性质
性质 1 的证明
由 a>b 知,a– b>0,于是
(a+c)–(b+c)=a+c–b–c=a–b>0,
所以
a+c>b+c.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数轴来看性质 1, 如图所示,实数 a、b 和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点?和?,a+c 和 b+c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点?′和点
?′.当?>0 时,点?和点?同时向右平移?个单位,即可到达点?′和点?′的位置;当?b,c>d,是否有“a-c> b-d”成立呢? 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否则,请举出反例.
提问分析
思考领悟
练习 2.1.2
已知 a>b,用符号“>”或“<”填空:
(1)a+1 b+1;(2) -5a -5b;
(3) 3a+3 3b+2.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如果? € ?且? € ?,那么? € ?;
如果a Σ b,那么?2 Σ ?2;
如果a Σ b 且? Σ ? ,那么a + ? Σ b +
? .
3.若代数式 3x-5 与代数式 x+2 的差不小于 3,求 x 的取值范围.
提问
思考
通过练习
及时掌握
学生的知
巡视
动手
识掌握情
求解
况,查漏
巩固练习
指导
补缺
交流
归纳总结
引导总结
反思交流
培养学生总结学习过程能力
1.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与训练;
巩固提高
布置
2.查漏补缺:根据个人情况对课堂学习复习回
查漏补缺
作业
顾;
说明
记录
3.拓展作业:阅读教材扩展延伸内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教版(2021·十四五)基础模块 上册1.3 集合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拓展模块一 上册2.1 向量的概念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第2章 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