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泱泱中华,从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怒斥敌人,深恶痛绝,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邓稼先① (yān)红热血,精忠报国,②, 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太空3人组”身处苍穹,俯瞰祖国大地,“出差”星辰大海超100天,演绎中国式“宇宙级浪漫”……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国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jí 艳B. jiě 烟C. jǐ 殷D. jī 妍
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沥尽心血B. 废寝忘食C. 鞠躬尽瘁D. 爱憎分明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脊梁:jǐ liáng,脊背,脊柱,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殷红:yān hóng,带黑的红色,多指热血。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B.废寝忘食:放弃了睡觉,忘记了吃饭。原形容因忧虑或神思恍惚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后多形容非常专心,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在某件事情上。
C.鞠躬尽瘁:形容小心谨慎、不辞劳苦地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鞠躬:弯身行礼,指恭敬谨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心力而过度劳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后出师表》。
D.爱憎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句中形容邓稼先为了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不辞劳苦地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的精神,与后文的“死而后已”搭配;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仅仅是内在的精神,还有姿态。年年岁岁,它们坦然地开着,助推一方经济的繁荣,帮助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那一棵棵梨树从小树苗到粗壮大树,从长出枝丫到开花,到秋天结出果实,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你唇齿留香,生津清肺。但我还是更喜欢那一树树如雪一样洁白的花朵( )那一抹沁人心脾的芳香——在我心里,这些胜过了千山万水的风景。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仅仅是姿态,还有内在的精神。
B.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但是姿态,还是内在的精神。
C.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无论是姿态,还是内在的精神。
D.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但有内在的精神,还有姿态。
4.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5. 文中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A. 拟人 比喻B. 比喻 对比C. 排比 对偶D. 对偶 反复
【答案】3. A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不仅……还……”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因此“不仅”和“还”后面所接的内容应由浅到深,“姿态”是外在的形象,“内在的精神”是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这里应将“内在的精神”和“姿态”调换位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那一树树如雪一样洁白的花朵”和“那一抹沁人心脾的芳香”在句子里都是做“喜欢”的宾语,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它们之间应用顿号;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
“它们坦然地开着,助推一方经济繁荣”将梨花人格化,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但我还是更喜欢那一树树如雪一样洁白的花朵”将梨花比作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故选A。
6. 班级拟开展“家国天下”主题班会,在撰写主题演讲稿时,有同学收集了下列素材,其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 当代楷模: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研究条件,毅然选择回国,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立下赫赫功勋。
B. 名言警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C. 诗词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D. 历史典故: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D.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囊萤映雪”指人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与“家国天下”主题不相符。
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行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鸣蝉似筝,小溪如镜等秋日的景色,抒发了恬静悠然的心情。
B. 本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
C. 本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描写了鸣蝉、飞叶,细浪等景物,把早秋的大自然描绘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令人心旷神怡。
D. 原本极寻常的风景“一叶飞来细浪生”,由于诗人观察细致入微,写来充满诗情画意,读来仿佛置身其中。
8.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7. C 8. 示例:溪水清可见底,平静宛如一面镜子,忽然阵风儿吹过,叶子散入小溪,激起层层涟漪。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
C.本诗通过描写秋蝉呜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勾勒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意境,反衬出作者闲适宁静的心境。而C项中的“生机勃勃”指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欣欣向荣”形容草木生长得茂盛。用在此处与原诗表达的意思不符。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忽然刮起里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里,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答时要抓住意象“溪水”“飞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吹落叶入平静溪水的情景即可。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 ⑤节度使:古代官名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虽( ) (2)乃( ) (3)荐( )
10.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
(2)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11. 说说郭子仪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9. ①. 即使 ②. 就 ③. 推荐
10. (1)我甘愿一死,只希望您宽恕我的妻子和儿女。
(2)于是他们一起击破叛贼,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的猜忌。
11. 不计前嫌,心胸豁达;珍视人才;公而忘私、以国家利益重。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1)句意为: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虽:即使;
(2)句意为:于是(对子仪)下跪请求说。乃:就;
(3)句意为:(郭子仪)便推荐他担任节度使。荐:推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甘心:甘愿。但:只是。乞:请求。贷:宽恕。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和子女。
(2)遂:于是。破:攻破。纤毫:丝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子仪趋堂下,握其手”可知,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一起担任安思顺麾下的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面对下跪的李光弼,握住他的手,可见郭子仪心胸豁达,不计前嫌;
结合“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可知,郭子仪面对曾经与己不合的人,并未心怀私怨,而是以国家为重,可见郭子仪是个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心胸坦荡的人;
结合“非公不能定……即荐之为节度使”可见郭子仪对待与己不合的人也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且能够忘记私怨,推荐他担任节度使,可见郭子仪是个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一起担任安思顺麾下的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光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宽恕我的妻子儿女。”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皇帝受人侮辱,除了您没有人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郭子仪)便推荐他担任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
(三)默写。(6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我们感动于那些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1)王维独坐竹林,与天地精神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夜洛城闻笛,勾起李白无尽乡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边塞军营苦寒,烘托木兰的英勇无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诗句早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这些诗意也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答案】 ①. 独坐幽篁里 ②. 弹琴复长啸 ③.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 朔气传金柝 ⑥. 寒光照铁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幽篁、弹琴、啸、折柳、故园、朔、柝、寒”的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梅祖彦先生二三事
陈 文
①1982年入学清华不久,就了解到清华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校长。梅校长早已离世,无缘得见。幸运的是,梅校长有一位公子梅祖彦先生在北京清华当教授;更为幸运的是,梅先生是我们专业的教授,我极有可能得到先生的指导。
②当年在清华校园中,不时会看到一位身材修长挺拔,面容清瘦,戴眼镜,穿一身灰白色中山装,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学者,或骑自行车,或步行,从校园中穿过。高年级同学介绍说,那位学者就是梅祖彦先生。梅先生是那么超凡脱俗,有着那么优雅的名士风度,身上穿的虽然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中山装,但仍然掩盖不住内在的高贵气质,这大概就是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③认识梅先生后,不时会在校园中和楼道中见到他。有几次我看见梅先生弯腰捡起零落在楼道地板上的碎纸片,然后走到附近的垃圾桶边,把捡起的碎纸片扔进去,这真让我这个对地上的碎纸片熟视无睹的学生无地自容。我也时常听到老师们介绍梅先生的为人处世。周雪漪老师介绍说,梅先生平时衣着十分整洁,但做实验时就换上工作服,测量、采集数据一丝不苟,经常弄得满身油污。我没有在实验室见到过梅先生,无法想象实验室外风度优雅的梅先生和实验室中一丝不苟的梅先生是怎样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
④大三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任课老师赖敏儿请来梅先生为我们上了一次课,记得梅先生讲了商务信函的写作。梅先生整堂课全部用英语讲授,那是我在清华听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全程用英语讲授的几堂课。梅先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美音英语,授课十分清晰流畅,听梅先生讲课真是一种享受。梅先生在西南联大尚未毕业就自愿报名作翻译,协助美军在华抗战,之后又到美国留学、工作多年,英语娴熟自如当然不在话下。梅先生讲课时,讲到几十万、几亿的大数字,不假思索地就用英语说出,当时令我十分钦佩,如果我想用英语表达比较大的数字时,通常都需要在脑子里换算一番才说得出来,而这样就无法做到流利了。课后我向梅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做到如此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数字。梅先生说,英语中没有万和亿的概念,分别用ten thusand 和 ne hundred millin 来表达, 平时就要多在脑子里练习, 而且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说英语的时候直接用英语来想,不要在脑子里先用中文想,再翻译成英语说出来,这样就慢了。专业英语课有一个大作业,要求用英文撰写一个论题,字数在五千左右。梅先生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写的英文论文,我的论文得到了梅先生的好评,这着实让我得意了一番。
⑤本科毕业后,我考到清华力学系上研究生,一次在导师张维教授家中聆听张先生对我博士论文的指导,忽听门铃响起,我赶忙起身开门。出乎我意料的是,梅先生站在门外。惊喜之余,我连忙把梅先生迎进房子,并问梅先生好。梅先生不记得我了,亲切地问: “我们见过?”我回答说: “我是水机二班的,是您过去的学生,您给我们上过课。”梅先生听后笑了。不想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梅先生。
⑥2003年梅先生离开了我们,清华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我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以言传身教深刻影响我们人生的先生。
13. 阅读文章,填写下表,简要概括文中回忆有关“梅祖彦先生”的事情及其体现的品性。
14. 请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梅先生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写的英文论文,我的论文得到了梅先生的好评,这着实让我得意了一番。
(2)不想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梅先生。
15. 文章记叙的是梅祖彦先生,开头却从他的父亲梅贻琦校长写起,有什么作用?
16. 作为回忆性散文,本文结尾与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原文的结尾有何不同?请从内容与情感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原文结尾:
又过了三个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答案】13. ①耳闻目睹梅祖彦先生为人处世的一些事情;②听梅祖彦先生讲英语课;③在张维教授家巧遇梅祖彦先生;④举止优雅,气质高贵;⑤言传身教,一丝不苟;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14. (1)“得意”是满意,心满意足的心情,属于神态描写,这里指“我”的英文论文得到梅先生好评之后,“我”满足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我”得到赏识时的自豪之情,同时表达出“我”对梅祖彦先生的敬仰和崇拜。
(2)“竟”是竟然的意思,表示惊讶,这里指这一次见面是“我”和“梅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个事实令“我”震惊,不敢相信,表现了“我”对梅先生的离世的哀思,以及不能再见的遗憾。
15. ①引出对梅祖彦先生的回忆;②表达对梅贻琦校长,梅祖彦先生的敬仰之意和有幸得到梅祖彦先生指导的期待之情;③写出了梅祖彦先生的优雅高贵是有其家族渊源的。
16. 本文结尾概述梅祖彦先生崇高的声誉与高贵的人格,以及对后辈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梅祖彦先生的敬仰与追思;《回忆鲁迅先生》结尾以时间的推移描述鲁迅先生过世前病重但坚持工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哀痛与思念。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有几次我看见梅先生弯腰捡起零落在楼道地板上的碎纸片,然后走到附近的垃圾桶边,把捡起的碎纸片扔进去”和“我也时常听到老师们介绍梅先生的为人处世”,可概括为:耳闻目睹梅祖彦先生为人处世的一些事情;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大三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任课老师赖敏儿请来梅先生为我们上了一次课,记得梅先生讲了商务信函的写作”可知,这里讲的是听梅祖彦先生讲英语课的事情;
第三空,根据第⑤段“一次在导师张维教授家中聆听张先生对我博士论文指导,忽听门铃响起,我赶忙起身开门。出乎我意料的是,梅先生站在门外”可知,这里讲述了“我”在张维教授家巧遇梅祖彦先生。
第四空,根据第②段“当年在清华校园中,不时会看到一位身材修长挺拔,面容清瘦,戴眼镜,穿一身灰白色中山装,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学者,或骑自行车,或步行,从校园中穿过”“身上穿的虽然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中山装,但仍然掩盖不住内在的高贵气质”可知,通过讲述梅祖彦先生在清华校园中的身影,可以看出先生的风度翩翩,举止优雅、气质高贵。
第五空,根据第③段“有几次我看见梅先生弯腰捡起零落在楼道地板上的碎纸片,然后走到附近的垃圾桶边,把捡起的碎纸片扔进去,这真让我这个对地上的碎纸片熟视无睹的学生无地自容”和“梅先生平时衣着十分整洁,但做实验时就换上工作服,测量、采集数据一丝不苟,经常弄得满身油污”可知,梅祖彦先生是个言传身教,一丝不苟的人;
第六空,根据⑤段“梅先生不记得我了,亲切地问:‘我们见过?’我回答说:‘我是水机二班的,是您过去的学生,您给我们上过课。’梅先生听后笑了”可知,梅祖彦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赏析。
(1)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得意”是满意、心满意足的意思,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其次放到语境中去理解:这里是说“我”因为论文得到梅先生好评,所产生的满足、高兴的心情。最后分析其作用效果:在作者心中,梅先生德高望重,能得到他的认可,让作者感到格外荣幸和满足,这个词语将作者当时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对梅先生的敬仰和崇拜之情,以及因为论文得到梅先生好评由此而感到内心自豪之情。
(2)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竟”是竟然的意思,表示很惊讶。其次放到语境中去理解:这里指这一次见面是“我”和梅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个事实令我震惊,不敢相信。最后分析其作用效果:作者原本没有预料到那次见面是最后一次见到梅先生,这个“竟”字凸显出作者对梅先生离世的突然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未能与梅先生有更多相处机会的遗憾和惋惜,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梅先生的怀念之情。表现了“我”对梅先生的离世的哀思,以及不能再见的遗憾。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①梅贻琦先生声誉卓著,从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来引出梅祖彦先生,比较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对梅祖彦先生的回忆。②从“德高望重”等词语看出,作者对于梅贻琦校长的尊重和仰慕,而梅祖彦先生是梅贻琦先生的公子,经过接触,发现梅祖彦先生的修养、品格也是非常高的,写出梅先生的优雅高贵是有其家族渊源的。③“无缘得见”写出了作者的遗憾,而“幸运的是”和“更为幸运的是”则写出了作者梅祖彦先生的敬仰之意和有幸得到先生指导的期待之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①本文中“2003年梅先生离开了我们,清华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直接点明了梅先生离世的时间,概括了梅祖彦先生离世的事实;“我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以言传身教深刻影响了我们人生的先生”他的离去给清华和学生们带来的损失,赞扬了梅祖彦先生的高贵的品格以及对后辈的影响,表达了对梅先生的敬重、怀念以及失去梅先生的惋惜之情,情感较为直接和强烈。同时,强调了梅先生的品德和对学生的影响,使读者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梅先生的人格魅力。②材料“又过了三个月”“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的下半夜”等几个日期,清晰的记录了鲁迅先生临终几日的身体情况和工作情况,通过对鲁迅先生生病及离世过程的叙述,以一种平静而沉重的方式呈现了鲁迅先生的离去,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鲁迅先生离世的悲痛,语言简练,但是却在冷静的记述中表露了深深的痛苦和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缅怀,情感更加内敛和含蓄。同时也以时间的推移描述鲁迅先生过世前病重但仍坚持工作的情景,赞扬他坚持工作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沉痛哀悼。
(二)(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
壶井荣
①“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②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地一声把茸毛吹去。
③“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④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起自己跟着小伙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瞧瞧。
⑤“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小儿子高兴了,从院子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毛一般飞舞着,四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
⑥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⑦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实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说因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因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地里寻觅野草么?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一向只当作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
⑧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的野菜,掺在一起煮成难吃得连碗都懒得端的稀糊来,有几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的报道,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掉苦味就好吃了。就在这一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的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的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
⑨蒲公英当初是不太愿意被迁移的。它紧紧扒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伤害,一定让人以为它枯死了。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两年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来了。原以为蒲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的,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的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的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的。蒲公英因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势的么?
⑩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的家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
⑪“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
⑫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像孙子似的儿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比蒲公英迟一年来我家。
⑬男孩子和紧紧扒住土扎根、不肯让人拔出来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喊出无声的呼唤;“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
⑭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选自《语文读本》,有改动)
17. 下列对本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了儿时、战时与眼前三个时间段的蒲公英。
B. 反复出现的民谣形成照应,使行文紧凑,也渲染了一种温馨平和的氛围。
C. 第④段“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与“也给孙子一般的小儿子”中的“小”字含义完全相同。
D.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寄寓作者反对战争,祈望和平,珍爱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18. 下列关于对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公英当初“不太愿意被迁移”“好像受了很大伤害”与一个时期后“有了生气”“开出美丽的花”进行对比。
B. 原以为蒲公英是趴在地上的姿势与移到菜园后冲天直上的姿势进行对比。
C. 眼前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与自己战争年代缺少食物的生活进行对比。
D. 蒲公英茸毛悬空飘舞四下飞散与小儿子吹蒲公英茸毛丰富的想象进行对比。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C.第④段“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与“也给孙子一般的小儿子”中的两个“小”字含义不尽相同。前者强调外形小,后者除了指相对“我”而言年龄差距比较大之外,更指被爷爷奶奶辈的“我”收养作儿子,突出的是“儿子”作为战争孤儿的遭遇。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D.根据第⑤段“小儿子高兴了,从院子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可知,“小儿子吹蒲公英茸毛”是实写,并不是想象;
故选D。
(三)(8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①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整日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等。2019年11月,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可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觉时才能实现。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不要指望在周末睡个懒觉就能偿还一周内欠下的睡眠债——《意识、睡眠与大脑》明确指出:睡眠不同于信用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补偿。
(摘自《瞭望》,有删改)
【材料二】①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酒精消耗量越多,大脑健康受损越严重,且不存在“安全”的饮酒标准。有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观察性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英国约2.5万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他们的大脑扫描之间的关系。
②研究人员指出,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喝酒越多的人,其灰质的量就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力测试方面的表现较差。
③牛津大学临床高级研究员阿尼娅•托皮瓦拉说说:“虽然酒精对脑容量减少的作用很小(0.8%),但它比其他‘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更重要。”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是指“与衰老相比、你自己可以控制的”风险因素。研究小组还调查了特定的饮酒模式、饮料类型和其他健康条件是否对“饮酒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影响。他们发现,没有“安全”的饮酒标准,也就是说,喝酒无论多少都比不喝更糟糕。他们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酒的种类(葡萄酒、烈酒或啤酒等)影响了对大脑的伤害。
(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
【材料三】①关于脑体联系的一项革命性新见解揭示出,不单单是头脑产生思维和情感,我们身体运动方式也对头脑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开启了众多可能性,让我们能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
②以你觉得轻松的速度跑步或散步,能让头脑放飞,因为脑前额叶的活动暂时减弱。这些脑区负责理性、线性思维,研究表明,减弱这些脑区的活动能让更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上述效果能延续至散步结束后至少15分钟,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创意会之前散步可能有所助益。问题是,与一直坐着的人相比,散步者在解决线性问题的测试中稍逊一筹。有趣的是,即使是慢走,足底感受到的轻柔压力都能对流向大脑的血液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双脚触及地面时,脚上的动脉受到压缩,从而加速血液流动,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多达15%。实验显示,对血流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是步频和心率同步达到每分钟120次。
③深呼吸是最微小的运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你调节呼吸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将其调整为空气进出鼻腔的频率。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同步化不止于此,还传导至负责记忆等功能的脑区,以及负责计划和决策的脑区。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能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部分研究人员相信,大脑与呼吸同步的能力或许是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根本特征。
(选自《新科学家》,有改动)
(1)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双脚触及地面,使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达到“洗脑”的效果。
B. 研究小组调查表明,无论喝何种类型的酒,还是喝多少酒,都会给大脑带来伤害。
C. 研究人员对英国约25万人的研究发现,喝酒多会使脑容量大量减少,智力衰退。
D. 我们调节呼吸频率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能让大脑共享信息。
(2)通过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概括出有哪些方法使大脑更健康。
【答案】(1)B (2)要保证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时间;不要饮酒;多做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信息的筛选与分析。
A.有误,“达到洗脑的效果”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第②段“双脚触及地面时,脚上的动脉受到压缩,从而加速血液流动,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多达15%。实验显示,对血流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是步频和心率同步达到每分钟120次”可知,双脚触及地面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并非“洗脑”;
C.有误,“喝酒多会使脑容量大量减少”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第②段“喝酒越多的人,灰质的量就越少”可知,喝酒对脑的灰质有影响;依据“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可知,脑容量会减少是因为年龄的增长;
D.有误,“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能让大脑共享信息”说法不全面;依据材料三第③段“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能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可知,选项漏掉了“有节奏的活动”这一条件;
故选B。
【小问2详解】
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①段“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和第②段“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可知,保证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时间对大脑健康有帮助;依据材料二第①段“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酒精消耗量越多,大脑健康受损越严重,且不存在‘安全’的饮酒标准”可知,饮酒对大脑健康有影响,所以不饮酒,对大脑健康有帮助;依据材料三第①段“我们身体运动方式也对头脑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开启了众多可能性,让我们能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可知,运动对大脑健康有影响,所以多做运动可使大脑更健康。
据此回答即可。
四、名著阅读(10分)
20. 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福子自杀使祥子的希望彻底破灭,祥子开始走向堕落,甚至出卖别人。
B. 小说《骆驼祥子》讲叙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小说《骆驼祥子》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小福子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虎妞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情节的识记。
D.有误,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他组建家庭的要求;
故选D。
2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想哭也哭不出。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祥子因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②. 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情况。
A.本段情节是祥子买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根据下文的描述“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可以看出祥子对这辆车的无比喜爱。“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心中激动,是高兴地想要哭出来。
B.本段情节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为虎妞下葬,根据上文“祥子的车卖了”,可以推断祥子因为虎妞办丧事没钱,不得已把自己心爱的车卖了。“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从这里也能看出,祥子的车没了,虎妞没了,儿子没了,钱没了,一切茫然不知所措,心中难过到了极点,哭都哭不出声。
22. 班级开展了《骆驼祥子》读书分享会,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望望说:“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推到悲惨的境地中去的。”城城说:“祥子是自己把自己驱赶到悲惨的境地中去的。”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认同望望的看法。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孙侦探骗走祥子的钱,刘四爷怕祥子继承自己的家产而把祥子赶走,虎妞骗婚以及小福子的死等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所以,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推到悲惨的境地中去的。
示例二:我认同城城的看法。祥子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具有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和心理性格上的弱点,使他在各种打击面前,滋生出自暴自弃。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所以,祥子是自己把自己驱赶到悲惨的境地中去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任选一种观点,结合全书内容发表看法,合理即可。
示例1:我认同望望的看法。祥子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伴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祥子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所以,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推到悲惨的境地中去的。
示例2:我认同城城的看法。祥子“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当时祥子还没有经历他一生灾难之前,他便已经变得如此自私。当祥子卖了骆驼,跟了刘四爷之后,他羡慕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他羡慕那样的生活。由此可知,祥子是自己把自己驱赶到悲惨的境地中去的。
五、(50分)
23.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邓稼先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令人温暖;阿长虽然不识字,却买来《山海经》给鲁迅,令人温暖;老王重病缠身,临死前还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令人温暖;父亲用大半辈子,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令人温暖。
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温暖的人和事,触发过你的情思,影响了你的成长。
请以“你温暖了我的岁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体裁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你温暖了我的岁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素时锦年,稍纵即逝。从年少到如今,你陪伴了我十四年。
幼年时,当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你总是耐心的教导我,在一旁保护我,终于我能自己走路时,我看见了你脸上欣喜的笑容。天生好动的我刚学会走便要跑,每次摔得鼻青脸肿,嚎啕大哭,你总会一边用手轻拍我的背,一边柔声说道;“不哭了,都怪这地太可恶了让你绊倒,不哭了。”
我能感受到那手掌隔着衣服到给我的温暖。
少年时,好捣乱的我喜欢把你刚收拾好的衣服扔的到处都是。我总是乐此不疲的干着,你总是无奈的收拾着。终于有一天,你大声呵斥我扬手要打我时,可是看着我那因害怕而瑟瑟发抖的身体,你还是放下了手掌,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
我能感受到那手掌隔着衣服到给我的温暖。
如今,你为了我专门在家照顾我。该模拟测试时,早上你早早的为我准备早饭,中午总是会把握好做饭的时机,能让我回家吃到温度刚刚好的饭菜。晚上,我因学习到深夜,你总是耐心的陪着我。每晚的一杯牛奶便是我俩的交流。
终于一测结束了,第六名,昔日那些从未超越我的人这次也全凭借这次机会冲到了我的前面。吃晚饭时筷子机械化的一张一合,牙齿一下一下地咀嚼,没有品出牛肉的滋味。你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
转眼间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我拿出埋藏在书包最底层的试卷,眼泪不禁一滴一滴的落在上面。这时,门响了,你轻声走进来,像往常一样把热牛奶放在一旁,我赶紧收起试卷,但细心的你还是明白了什么。我认为你出去了,可是下一刻我感到一只手掌轻轻拍了拍我的背。这是多么熟悉的感觉啊!
我能感受到那手掌隔着衣服到给我的温暖。
之后我没有自暴自弃,我要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行,曾在一个地方看见过这样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谢谢妈妈您的陪伴,让我的岁月如此温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由材料“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温暖的人和事,触发过你的情思,影响了你的成长”可知,“你”可以是老师、父母、同学等,也可以是事物,如:书籍、诗歌及音乐等。还可以是美好的精神品质,如:自信、鼓励、诚实等。“温暖”,写像“阳光”样,给人温暖,要把“温暖”带来的作用明确突出。即“帮助、爱心”等给人带来温暖与关爱、信心与希望的事情,“我”限制了文章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我的岁月”即我的成长过程,故应围绕我的成长过程中让我感到温暖、美好、感动的事情来写。
第二、选材构思。我们可以选取身边的某一个人,他们可能在我们失败、痛苦、悲伤、难过时,给予过我们一定的帮助,让我们战痛苦,走出困境,我们也可以选择某个偶像人物,在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想到某个偶像人物战胜挫折的经历和勇气,让我重拾信心;我们还可以选择某个历史人物,比苏轼、司马迁、李白等,他们面对人生的不得意时那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温暖了我的人生岁月;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某样抽象的事物,比书,音乐等,在我紧张繁重的学习之余,在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是书籍、音乐让我得到了放松,让我走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事情
品性
梅祖彦先生在清华校园中的身影
④
①
⑤
②
学识渊博, 诲人不倦;
③
⑥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理解,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