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6 概括内容和观点(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6 概括内容和观点(1)第1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6 概括内容和观点(1)第2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6 概括内容和观点(1)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6 概括内容和观点(1)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6 概括内容和观点(1),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徒为上谷太守,后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ニ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句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在大漠南北,他们喜欢以马征战,曾控制西域。
    B.太尉,中国古代武官名,是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的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
    C.徒,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指流放的刑罚、官员职务调动、徘徊流连、迁移之意。此处指调职。
    D.上郡,古代郡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将军出身习射世家,以武显名。匈奴攻入萧关,他杀死了许多来犯之敌;担任骁骑都尉时,他独自大败吴楚军队,功名就此显扬。
    B.李广将军自恃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担任太守期间,中贵人的数十名骑兵被三名匈奴人消灭将尽,李广亲自出马,射死两人活捉一人。
    C.李广将军智勇双全,善用谋略。遇见百倍于己的敌兵,他巧妙用计,率众成功撤回;被生擒之后,他装死以麻痹敌人,借机成功脱逃。
    D.李广将军一向仁慈廉洁,关爱士卒。得到赏赐后总分给下属,饮食与下属一起,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因此深受士兵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李广担任上郡太守遇到伏兵时,他做了哪几件事让自己安然逃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第八·仁宗》)
    材料二:
    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常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或重臣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C.敕,汉朝时指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南北朝以后则专指皇帝诏令。
    D.科举,考试选拔制度,明代科举分三级,会试由吏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5.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方庆又举:“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是岁,授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卒,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B.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C.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D.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族”即冠盖之族,就是指仕宦之家,显贵的豪门世族。文中意指王方庆出身高贵。
    B.《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C.“吏部尚书”是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D.“三礼”是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影响深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方庆清正廉洁,政绩卓异。他任广州都督时十分清廉,秋毫无犯;还整顿吏治,惩罚不法首领,其政绩被誉为古今第一。
    B.王方庆察知危险,及时谏止。武则天临幸玉泉寺,因山势险峻想乘坐便舆上去,王方庆认为不应冒险,武则天从谏如流。
    C.王方庆注重礼法,鄙视恶行。他认为有朝臣在守丧期间就参加朝会,手舞足蹈有伤风化,请求申明礼法制止此类行径。
    D.王方庆学识渊博,影响力大。他因精通三礼,经常有人向他请教,而他作答时总是引经据典,人们还把他的答语整理成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5.王方庆一生非常博学,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简要陈述。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①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御史汤鼐、寿州知州刘概下狱。先是,万安、刘吉、尹直在政府尝语鼐:“朝廷不欲开言路。”鼐即以其言劾之。已而安、直皆免官,鼐等以为小人退,则君子进,虽刘吉在,不足虑也。吉使客徐鹏啖御史魏璋以殊擢,使伺鼐。鼐家寿州,知州刘概与书,言梦一人牵牛陷泽中,鼐手提牛角,引之而上。此国势濒危,赖鼐复安之兆也。鼐大喜,出书示客。璋以劾之,谓其妖言诽谤。下锦衣狱。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外戚张氏有河间赐地四百顷,欲并其旁近民田千余顷得之,且乞亩加税银二分。户部尚书周经言:“河间地多沮洳②。比因久旱,贫民即退滩地耕之,遇潦辄没。即欲加税,将贻无穷之害,不可。”给事中曾昂上言,以边方调度日烦,请令诸布政司,公帑积贮及均徭羡余,尽输太仓。户部尚书周经言:“用不足者,盖以赏赉、土木等之故。若一切节省,自宜少裕。必欲尽括天下之财,岂藏富于民之意乎?”乃止。戴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曰:盖盛阳之月,必有伏阴,舜、禹之朝,不无共、鲧。得志则虎变,失志则鼠伏。是故管隰在朝,刁开难乱;孔明作相,黄酷无权。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闻帝与张后情好甚笃。琴瑟专一,尤古今仅事云。
    (选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
    【注】①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②沮洳,低湿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B.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C.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D.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州,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简称“知州”,明代是一州的长官。
    B.锦衣,指官署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的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等事务。
    C.禹,大禹,夏氏部落首领,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共,共工氏,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
    D.琴瑟,可以用来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也可以用来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文中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安、刘吉等人妄议朝廷,被汤鼐弹劾,刘吉等人设法算计汤鼐。刘概给汤鼐的信表面是恭维汤鼐,实际是给汤鼐下套,汤鼐大意,最终中计。
    B.外戚张氏想霸占河间的一千多顷民田,并增加税收,户部尚书周经认为,贫民在退滩地上耕种,难以保证收成,增加税收后患无穷,不能答应。
    C.曾昂上奏,说边境调度频繁,请求有关部门把太仓中储蓄的公款等送到边境上,周经表示反对,认为这不符合藏富于民的意旨,这件事被停止。
    D.戴珊曾经因病请求退休,明孝宗不答应。明孝宗用主人挽留客人作喻,要戴珊留下来,十分动情,潸然泪下,也感动了戴珊等人,戴珊表示要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吉使客徐鹏啖御史魏璋以殊擢,使伺鼐。
    (2)用不足者,盖以赏赉、土木等之故。若一切节省,自宜少裕。
    5.文末作者谷应泰的点评表达了他对君主治理国家的一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①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高祖崩,俭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②,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注】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②陵迟:衰败。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与本名意义无关。
    B.表,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同"奏"的作用一样,都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
    C.搢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一般都称为缙绅。
    D.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中国古代等级森严,阶层不同,死的说法各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俭重视亲情,以孝闻名。高俭被贬岭南,母亲无法同行,他便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
    B.高俭有真知灼见,备受敬重。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高俭的建议被丘和接受,果真击败敌军。后他归附朝廷,受太宗敬重。
    C.高俭移风改俗,兴利除弊。高俭任职蜀地,对当地陋习加以训导,使其顿时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
    D.高俭力矫流弊,深受宠爱。高俭认为时人倚仗门第,索要聘礼之事,有损教化,主动修正姓氏。他患病时,太宗亲往府第问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
    (2)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5.高俭在蜀地教化方面的举措最重要的是哪两件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B; 3.A; 4.(1)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2)整个世界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5.(1)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
    (2)离阵二里左右时,令手下士兵下马解过夜,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
    (3)有敌来犯,只派十余人上马射杀,随后解鞍,令士兵纵马卧胡兵一直不明就里,不敢进击,半夜引兵退去。
    解析:1.“乏绝”修饰“处”,关系紧密,“之”是结构助词“的”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D;“饮”做"士卒”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句子翻译: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埃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兵因此爱戴他,汙为他所用。故选: C。
    2.B. "太尉, 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错误。太尉是最高级军事长官,地位高于都尉。文中有提示: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故选: B。
    3.A.“他独自大败吴楚军队”错误。由原文“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可知,吴、楚七国叛乱时,李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由此.可知,大败吴楚军队的战果,李广是跟随太尉亚夫完成的。故选:A。
    5.由原文“已缚之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令诸骑日: ‘前!'”可知,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由此可知,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勃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由原文“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日: '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 '虏多且近, 即有急,奈何?'广日:‘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可知,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 !”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 ,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 ,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由此可知,离阵二里左右时,令手下兵下马解过夜,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由原文"有白马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可知,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由此可知,有敌来犯,只派十余人上马射杀,随后解鞍,令士兵纵马卧。胡兵-直不明就里,不敢进击,半夜弓|兵褪去。
    2.答案:1.D
    2.D
    3.D
    4.(1)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2)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立即请求赈济的,加罪。
    5.①试卷应封住姓名;②封好的试卷需标注“南”“北”二字;③录取时南方占六成,北方占四成。
    解析:1.句意:当靖难之师兴起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北京,保全了城市,帮助了军队。此后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于东宫监国,朝中没有什么废事。句中“居守”是一个词,指留守(北京)。据此排除AB。“其后”表时间,作“成祖乘舆”的状语,不可断在上一句,排除C。故选D。
    2.“明代科举分三级”说法有误,明、清的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3.“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说法错误。赐给他们银章是提醒他们要随时进谏,纠正皇帝的过失。而便于直接进谏的办法是“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4.(1)①“指示”,指给(他)看;②“忽”,忽视;③“顾”,只是;④“渎天德”,是对冒犯皇帝的委婉说法。(2)①“条”,分条陈述;②“闻”,上报;③“被”,遭受;④“振”,通“赈”,赈济;⑤“罪”,名词作动词,加罪,得罪。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仁宗皇帝,名为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年幼时端庄稳重沉静,喜欢学习,跟随儒臣研究讨论不止。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成祖举兵,世子留守北平,善于抚慰士卒,以万余人抗拒李景隆五十万人,北平城因此得以保全。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聪明狡猾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想阴谋夺取嫡长子之位,说世子的坏话。正好朝廷赐给世子诏书,定想离间父子二人。世子不启缄,驰马上报。然而,黄俨已先告诉成祖说:“世子与朝廷通好,使者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说:“差点杀掉我的儿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他监国,裁决平民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而仁德的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找机会讲坏话。或直问太子:“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永乐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后被诛灭,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幸免。
    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即皇帝位。在全国大肆赦免。壬午(十日)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戊戌(二十六日),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癸酉(二十六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辛巳(十二日),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评论:当靖难之师兴起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北京,保全了城市,帮助了军队。此后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于东宫监国,朝中没有什么废事。仁宗在位一年,用人行政,善政多的都写不完,假使他有生之年,包含休养,其功德造化之盛,岂不是能与汉文、景帝媲美么?
    材料二:
    起初,仁宗皇帝与侍臣们讨论科举的弊端。
    杨士奇说:“科举应当同时录取那北方的士子。”仁宗说:“北方人的学问远不及南方人。” 杨士奇说:“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出自北方,南方人虽然有才华,但大多数轻浮。”仁宗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杨士奇说:“科举试卷还照例密封姓名,在卷子外写上‘南’‘北’二字,如果应该录取一百人,那么就录取六十个南方人,四十个北方人,这样,南北方的人才就都进入朝廷了。”仁宗说:“对。这样,北方的士人也会感奋而振作起来。”
    3.答案:1.B
    2.B
    3.A
    4.参考答案:(1)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李元昌的朋友,汉王李元昌打猎没有限度,王弘直上书直言极谏,李元昌看到就立刻停止了打猎。
    (2)王方庆就集中和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全都按法律进行制裁,因此境内清静太平。
    5.参考答案:①有家学渊源,出身名门望族,家中藏书甚多,便于博览群书;②名师出高徒,曾师从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③自身努力,非常勤勉好学,精通三礼,喜好著述。
    解析:1.该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参考答案:B(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2.该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参考答案:B(错在“编年体”,是纪传体,犯了“因概念不清而张冠李戴”的错误。
    3.该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参考答案:A(错在“被誉为古今第一”,原文是“有唐以来”,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4.该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5.该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
    【附:文言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的祖先从琅邪向南渡过长江,居住在丹阳,是江东的豪门士族。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李元昌的朋友,汉王李元昌打猎没有限度,王弘直上书直言极谏,李元昌看到就立刻停止了打猎。他渐渐被汉王李元昌疏远,又转而成为荆王的朋友,在龙朔年间去世。王方庆年龄十六岁时,离开家担任了越王府参军。他曾经到记室任希古那里学习《史记》《汉书》。唐高宗永淳年间,多次升迁后担任了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被任命为广州都督。广州地处在南海之滨,每年有昆仑(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的货物到中国集市进行交易。原来的都督路元睿贪求他们的货物,被昆仑(马来)人怀藏利刃杀死了。王方庆在任几年,秋毫无犯。他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大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那些首领的贿赂,不曾审理追查。王方庆就集中和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全都按法律进行制裁,因此境内清静太平。当时人们议论认为自唐朝建立以来,治理广州的长官没有能超过王方庆的。武则天曾经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想要乘坐手挽的便舆上去。王方庆进谏说:“如今山路危险,向上看都使眼睛惊骇,向下看让人心寒,把这与楼船相比,安危的情况不一样啊。陛下为什么要踏上这险恶可怕的路途呢?希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就没去。武则天因为王方庆家多有藏书,曾经向他访求王羲之的墨迹。王方庆启奏道:“贞观十二年,唐太宗重金悬赏寻求,先祖都已经献入宫中了。”王方庆又上告说:“近来朝官不遵守礼法,身有哀伤的容颜,随同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已经违背礼教,实在是玷污陛下的德政和教化。希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阻绝。”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王方庆因为年老多病,请求担任闲散的官职,于是被授任为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武则天想在冬季十二月讲习武事,有司拖延,打算延缓到第二年早春正月。王方庆上疏道:“臣担心水涝败坏草木,霜雪损坏庄稼,夏麦不能丰收,没有了粮食收入啊。希望陛下垂恩,不要违背时令,应该到农历十月讲武习兵,来顺应天道。”这一年,他被授任为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王方庆去世,谥号贞。唐中宗即位,因为王方庆是旧时的宫僚,追赠为吏部尚书。王方庆学习广博喜好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籍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好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拜访讨教。他每有应答,都能引经据典,当时人把他所讲的礼编辑成书,取名叫《礼杂答问》。
    4.答案:1.A
    2.C
    3.C
    4.(1)刘吉让门客徐鹏用破格提拔引诱御史魏璋,让魏璋观察汤鼐。
    (2)费用不够,大概是因为赏赐过度、大兴土木等缘故。如果一切都节省,自然应该有一些宽裕。
    5.世上小人时常存在,君主任用贤人可以抑制小人,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错,“五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在三皇之后,夏代以前。说法不一,但不包括大禹。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请求有关部门把太仓中储蓄的公款等送到边境上”错,应是请求有关部门把储蓄的公款等送到太仓。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啖”意为“引诱”;“殊耀”意为“破格提拔”;“伺”意为“观察”。第(2)小题的关键点:“用”意为“费用”;“以”意为“因为”;“裕”意为“宽裕”。
    【参考译文】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把第二年作为弘治元年。征召辞官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担任吏部尚书。御史汤鼐、寿州知州刘概犯罪被关进监狱。在这之前,万安、刘吉、尹直在府衙中曾经对汤鼐说:“朝廷不想打开上疏进言的道路。”汤鼐就用这些话来弹劾他们。不久万安、尹直都被罢免了官职,汤鼐等人认为小人被斥退,君子就可以进入朝廷,即使刘吉还在,也不值得忧虑了。刘吉让门客徐鹏用破格提拔引诱御史魏璋,让魏璋观察汤鼐。汤鼐家住寿州,知州刘概给汤鼐写了一封信,说梦中有一个人牵着牛,陷入泥沼中,汤鼐用手提着牛角,拉着牛向上。这是国势濒临危险,依靠汤鼐才能平安的征兆。汤鼐十分高兴,拿出信来给客人看。魏璋用这弹劾汤鼐,认为他妖言惑众,诋毁国家。汤鼐被关进锦衣卫的监狱。礼部尚书倪岳分类上奏各地的灾害异常现象,皇上让各位朝廷大臣一同加以修身反省。先前,各地报告灾害异常现象,礼部分类汇集,一年结束时复查一次,作为惯例。倪岳就按日期的先后,条分缕析,末尾又引用经史资料,恳切为皇上陈述这些事。外戚张氏有河间赏的土地四百顷,想吞并这块地旁边的民田一千多顷,占有它,并且请求每亩增加税银二分。户部尚书周经说:“河间的土地大多是泥沼。近来因为长时间干旱,贫民在退水后的滩地耕种,碰到洪涝就被淹没。如果想增加税收,会遗留无穷尽的害处,不可这样。”给事中曾昂上奏说,因边境调度每日频繁,请求命令各布政司,公款积蓄和及均徭的剩余,全部送到太仓。户部尚书周经说:“费用不够,大概是因为赏赐过度、大兴土木等缘故。如果一切都节省,自然应该有一些宽裕。一定要搜刮尽天下的财富,难道是藏富于民的意思吗?”于是停止这件事。戴珊曾经因老病请求退休,皇上不答应。皇上说:“主人挽留客人坚决,客人尚且为主人勉强留下,为什么不能为我留下呢?并且天下还没太平,怎么忍心舍弃我!”不久,流泪了很长时间,戴珊和刘大夏都叩首哭泣。戴珊出来后对刘大夏说:“死在这个官位上。”
    谷应泰说:阳盛的时候,一定潜伏着阴影,舜、禹那个时代,不是没有共工、鲧。得志就变为老虎,失志就像老鼠一样躲藏。所以管仲、隰朋在朝廷,竖刁、开方难以作乱;孔明担任丞相,黄酷没权。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那一天吗?国君任用贤人斥退不贤的人之间,安稳危险潜伏不可不明白啊。听说皇上跟张皇后感情非常专注。夫妻感情和谐专一,还是古今仅有的事。
    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文末谷应泰通过举例说明世上常有小人,但贤人君子可以抑制小人,所以君主应该任用贤人,并认为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5.答案:1.B; 2.A; 3.D; 4.(1)高俭劝说道:“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困迫,不能长久坚持。况且城中强兵足以抵挡他们,为何要受别人牵制?”
    (2)于是广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证其中的真伪,褒扬举荐忠贤之人,贬黜邪恶之人,撰成《氏族志》。
    5.①训导做子女的尽心奉养生病的父母;
    ②招引文人,讲经论史,激励后生;促进学校复兴。
    解析: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蓨地人。高俭年轻时有才识器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军讨伐辽,当时兵部尚书逃奔高丽,高俭因为和他有交往被牵连治罪,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疠毒气,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养,家中供给不足。又挂念妹妹无所依靠,于是卖掉大宅,买小宅让她居住,分掉余下的资财,轻装而去。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
    交趾太守丘和任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门迎降,高俭劝说道:“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困迫,不能长久坚持。况且城中强兵足以抵挡他们,为何要受别人牵制?”丘和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命高俭任行军司马,水陆并进,迎击攻破敌军。等到萧铣失败,高祖派高俭带兵去夺取岭南。武德五年,高俭和丘和上表归顺朝廷,多次升迁后任雍州治中。当时太宗任雍州牧,因高俭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向来又有才能声望,非常亲近并敬重他。
    高俭聪明善辩举止优雅,凡是进献的供给采纳的忠言,官员们没有不注目的。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俭让他上报,高俭扣押下来没有上报,由此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险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高俭根据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改观。秦朝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使现在位于水畔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经常侵占夺取。高俭又在原来水渠外进行疏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高俭还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
    (贞观)五年,高俭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俭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精通熟悉姓氏。高祖驾崩,高俭代理司空,经管山陵事务。当时,朝廷舆论认为崤山以东人士喜欢自我夸耀,尽管家世已经衰落,但仍倚仗他们的旧门第,女儿嫁给其他姓氏人士,一定要索取丰厚的聘礼。太宗厌恶这事,认为对教化很有损害,于是下诏高俭和御史大夫韦挺等修正姓氏。于是广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证其中的真伪,褒扬举荐忠贤之人,贬黜邪恶之人,撰成《氏族志》。(贞观)二十年,高俭有病,太宗亲往他的住宅问候。(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4 理解文言词语(3):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4 理解文言词语(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4 理解文言词语(2):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4 理解文言词语(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四处错误,下列各组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下列加粗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4 理解文言词语(2):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九 考点一4 理解文言词语(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四处错误,下列各组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下列加粗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