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物理一轮新题型综合特训(上海专用)
实验特训9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解析版)-2025高考物理一轮新题型综合特训(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实验特训9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解析版)-2025高考物理一轮新题型综合特训(上海专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1)同学甲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悬挂并拉紧
B.测悬点到摆球顶点的线长作为摆长
C.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起至摆角约释放
D.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
E.摆球每经过最低点记录一次作为全振动次数
(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多次测量得到数据见表。除了第1组外,其中一组数据偏差较大,它是第 组,可以删除。根据各组数据求重力加速度,然后求 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其中第1组数据计算得重力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同学乙实验时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如图A所示的装置,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在摆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激光光源,记录仪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线长不变,改用直径小些的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CD/DC 3 平均值 9.68 2t0 变小
【详解】(1)[1] A.测量摆长时需把摆球处于自由下垂状态时测量,A错误;
B.测悬点到摆球中心的线长作为摆长,B错误;
C.单摆作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于,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起至摆角约释放可以,C正确;
D.摆球经过最低点时产生的时间误差小,在该位置启动秒表计时,D正确;
E.从最低点开始计时,摆球每经过最低点记录一次,假设总共记录n次,则全振动次数为
E错误。
故选CD。
(2)[2]由图看出随着摆长的减小,周期减小,第3组和第5组周期相同,说明第3组数据偏差较大。
[3]根据各组数据求重力加速度,然后对所以的重力加速度求平均值,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4]由公式
得第1组数据计算得重力加速度为
(3)[5]单摆在一个周期内经过平衡位置两次,由图知两次时间间隔为,故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6]由周期
改用直径小些的球进行实验,则摆长减小,该单摆的周期将变小。
2.某同学为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测出了多组摆长和运动周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2-L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下列器材为 ;
A.长约为1m的细线
B.长约为1m的橡皮绳
C.直径约为1cm的铁球
D.直径约为10cm的木球
(2)甲图秒表的读数为 ;
(3)做出右图的图像不过坐标原点,原因可能是 (“多测”或“漏测”)了小球的半径;
(4)由图像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
C.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D.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摆动过程中出现松动,摆线长度增加了
【答案】 AC/CA 95.1 漏测 9.86 AC/CA
【详解】(1)[1]A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摆线应适当长些,且长度不变(忽略伸长量),故选长约为1m的细线;
CD.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摆线的长度应远大于摆球的直径,所以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铁球作为摆球;
故选AC。
(2)[2]秒表的读数为
(3)[3]图像不过坐标原点,将图像向右平移1cm就会通过坐标原点,故相同的周期下,摆长偏小1cm,故可能是测摆长时,仅测了摆线长度而漏测了小球半径等。
(4)[4]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
图像斜率
结合图像数据得到
则求得
(5)[5]根据可得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使摆线长度偏大,导致g测量值偏大,A正确;
B.开始计时,秒表过早按下,使T测量值偏大,导致g值偏小,B错误;
C.由
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使得T值偏小,导致g测量值偏大,故C正确;
D.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摆动过程中出现松动,L测量值偏小,T测量值偏大,导致g值偏小,D错误。
故选AC。
3.小明组装单摆,完成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用秒表记录单摆5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可知该次实验中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 s;
(2)用甲图中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图线的示意图如下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都过原点,b和c平行,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选)。
A.计算单摆的全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到达最高点开始计时,到达同一侧最高点时记为一次全振动;
B.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了50次
C.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直接记为了摆长L
D.多次改变摆线长l,测量多组50次全振动对应的时间t,通过绘制的关系图线也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3)疫情静默期间,由于没有学校的实验仪器,小红同学在家找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摆球,如图所示,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她设计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某合适位置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
①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若用上述方法在两次实验中分别测得摆线长度为L1、L2,若其对应的周期分别为T1、T2,则可以比较精确地推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
【答案】 99.8 BCD F
【详解】(1)[1]秒表的读数为
(2)[2]A.计算单摆的全振动次数时,若以摆球到达最高点开始计时,到达同一侧最高点时记为一次全振动,由于在最高点的速度太小无法找到真正的最高点,计时会出现较大误差,因此不能从最高点计时,应从经过最低点计时,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
对于相同摆长,a的振动周期偏小,则可能是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从而周期测量偏小导致,故B正确;
C.若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直接记为了摆长L,则真实的振动周期方程为
r为小球半径,则
因此图像和纵轴的截距大于0,故C正确;
D.由选项可知
则带入到C选项可得
斜率为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BCD。
(3)[3]当用刻度尺测量O点N点的距离作为摆长时,就必须采用画图像求斜率的方法去求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设N点到石块质心的距离为r,则有
解得
进一步
解得
因此小红同学的步骤中,只有F存在不当,正确的F步骤应为:以实验中测得的T2和L画图像,得出斜率k,带入公式
可求得对应的g值。实验最少需要两组数据,当只有两组数据时,斜率k为
解得
故选F。
[4]由[3]可知
4.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表为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g= m/s2;
(2)若有三位同学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
(A)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B)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C)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D)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3)某同学用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3所示。由于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l1、l2、T1、T2表示)。
【答案】 2.02 9.68 C
【详解】(1)[1]第3组实验中振动周期
[2]单摆周期公式
可得
=9.68m/s2
(2)[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2﹣L图像的斜率
k=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A.图线a与b平行,则斜率k相等,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图线a对应的g值等于图线b对应的g值,A错误;
B.图线c的斜率比b小,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则图线c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B错误;
C.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T2﹣L图像的斜率偏小,C正确;
D.图线a是在L为0时,T有数值,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D错误。
故选C。
(3)[4]设摆线总长为l,当O、A间细线的长度为l1时实际摆长变为l﹣l1;由单摆周期公式有
当O、A间细线的长度为l2时实际摆长变为l﹣l2,由单摆周期公式有
解得
g=
5.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某同学有下列设想,判断是否合理。
实验中,摆的振幅由于空气阻力会逐渐变小,为了便于观察,摆的初始振幅越大越好: ;计时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均选在摆球达到的最高点处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某同学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的二次方与摆长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分析该图像,这位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是 (写出一条)。是否能够根据该图像推测当地重力加速度? 。(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 不合理 不合理 把摆线长当作摆长 能
【详解】(1)[1]单摆摆角不超过5°,若单摆的振幅过大,则单摆的摆动就不是简谐振动了,则该说法不合理;
[2]摆球在最高点时速度较小,不易分辨最高点的位置,则计时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均选在摆球达到的最低点处,该说法不合理;
(2)[3][4]该图像与纵轴T2上有正的截距,可知这位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是把摆线长当作摆长。
根据
可得
根据
可得
则能够根据该图像推测当地重力加速度。
6.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上安装有挡光部件,光电门安装在小球平衡位置正下方。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部件的挡光宽度d,其读数如图b,则d= mm;
(2)让单摆做简谐运动并开启传感器的计数模式,当光电门第一次被遮挡时计数器计数为1并同时开始计时,以后光电门被遮挡一次计数增加1。若计数器计数为N时,单摆运动时间为t,则该单摆的周期T= ;
(3)摆线长度大约80cm,该同学只有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标记一点A,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为30cm,如图c。保持A点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l以改变摆长,并测出单摆做简谐运动对应的周期T。测量多组数据后绘制T2-l图像,求得图像斜率为k1,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
(4)该同学用此装置继续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d,将小球拉到一定位置由静止释放,释放位置距最低点高度为h,开启传感器计时模式,测得小球摆下后第一次挡光时间为Δt,改变不同高度h并测量不同挡光时间Δt,测量多组数据后绘制图像,发现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并求得图像斜率k2,比较k2的值与 (写出含有d、k1的表达式),若二者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则验证机械能是守恒的;
(5)对于本次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为 。
A.安装在小球下面的挡光部件选用挡光小圆柱比挡光小薄片好
B.只考虑挡光位置在小球下方所引起的系统误差,k1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比偏大
C.只考虑挡光位置在小球下方所引起的系统误差,k2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比偏小
D.验证机械能守恒时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必须小于或等于5°
【答案】 2.332/2.333/2.331 AC/CA
【详解】(1)[1]由图b可知
(2)[2]由题意可知
解得
(3)[3]设A点以下的细线长度为,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得
化简得
T2-l图像的斜率为k1,则
解得
(4)[4]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为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解得
则比较k2的值与,若二者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则验证机械能是守恒的。
(5)[5]A.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挡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所以安装在小球下面的挡光部件选用挡光小圆柱比挡光小薄片好,故A正确;
B.只考虑挡光位置在小球下方所引起的系统误差,不会影响周期T的测量,则不会影响k1的测量,故B错误;
C.只考虑挡光位置在小球下方所引起的系统误差,会使挡光时间Δt变小,导致k2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比偏小,故C正确;
D.验证机械能守恒时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不必须小于或等于5°,只有要使小球做简谐运动才需要满足该条件,故D错误。
故选AC。
7.探究杆线摆。如图双线摆(下图)也是一种单摆,它的优点是可以把摆球的运动轨迹约束在一个确定的平面上。现把双线摆的其中一根悬线,换成一根很轻的硬杆,组成一个“杆线摆”,如下图所示。杆线摆可以绕着悬挂轴OO'来回摆动,杆与悬挂轴OO'垂直,其摆球的运动轨迹被约束在一个倾斜的平面内。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在相同摆长下、摆角很小时,“杆线摆”的周期T跟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
(1)测量斜面倾斜角θ。如图,铁架台上装一重垂线。在铁架台的立柱跟重垂线平行的情况下把杆线摆装在立柱上,调节摆线的长度,使摆杆与立柱垂直,则此时摆杆是水平的。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垫高,立柱倾斜,绕立柱摆动的钢球实际上是在一倾斜平面上运动。测出静止时摆杆与重垂线的夹角为β,则该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 。
(2)测量周期T。让杆线摆做小偏角下的振动,用停表测量完成2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则周期。同样的操作进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该周期的测量值。
(3)记录数据。改变铁架台的倾斜程度,测出不同倾斜程度下斜面倾斜角θ的值以及该倾角下杆线摆的周期T,把各组θ和T的值填在实验数据表格中。取,计算的值作为表格中的一列,再计算的值,得到表格中的另一列,如下表所示:
(4)数据处理。在下图中以周期T为纵坐标轴、以 为横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并把以上表格中相应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 。
(5)得出结论。根据该图线可知: 。
【答案】 90°- β 或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杆线摆在摆长一定的情况下,T和成正比,即周期跟(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详解】(1)[1]由几何关系可知,该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θ=90°- β
(4)[2][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知
可知,在图中以周期T为纵坐标轴、以(或者)为横坐标轴建立坐标系,作图如图;
(5)[4]根据该图线可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杆线摆在摆长一定的情况下,T和成正比,即周期跟(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8.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上安装有挡光部件,光电门安装在小球平衡位置正下方。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部件的挡光宽度d,其读数如图b,则d= mm;
(2)让单摆做简谐运动并开启传感器的计数模式,当光电门第一次被遮挡时计数器计数为1并同时开始计时,以后光电门被遮挡一次计数增加1,若计数器计数为N时,单摆运动时间为t,则该单摆的周期T= ;
(3)摆线长度大约80cm,该同学只有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标记一点A,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为30cm,如图c、保持A点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l以改变摆长,并测出单摆做简谐运动对应的周期。测量多组数据后绘制T2-l图像,求得图像斜率为,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
(4)该同学用此装置继续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d,将小球拉到一定位置由静止释放,释放位置距最低点高度为h,开启传感器计时模式,测得小球摆下后第一次挡光时间为,改变不同高度h并测量不同挡光时间,测量多组数据后绘制图像,发现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并求得图像斜率,比较的值与 (写出含有d、k1的表达式),若二者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则验证机械能是守恒的。
【答案】 2.331/2.332
【详解】(1)[1]由图b可知
(2)[2]由题意可知
解得
(3)[3]设A点以下的细线长度为,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得
化简得
T2-l图像的斜率为k1,则
解得
(4)[4]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为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解得
则比较k2的值与,若二者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则验证机械能是守恒的。
9.(1)某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d,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用米尺测量出悬线长度l。某次测量摆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部分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为d= cm。
②理论上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下图,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由图象斜率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该测量值相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某兴趣小组利用电流传感器测量某一电容器的电容。电流传感器反应非常快且阻值不计,可以捕捉到瞬间的电流变化,将它与计算机相连,还能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标明值分别为E和r。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为。
②闭合开关,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直至充电完毕,得到I-t图像如图(b)所示,数出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格子数为35,此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C(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电容器两端电压= (用E、r和表示)。
③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重复前面两个步骤,得到多组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④经过讨论,利用所得数据绘制图像如图(c),所绘图像应为 。
A.R-q图 B.R-图 C.-q图 D.图
⑤若实验时电源实际电动势和内阻均大于标明值,利用图(c)(图中a、b均为已知量)所得电容器的电容 其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2.055 漏加小球半径 不变 D 大于
【详解】(1)①[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摆球的直径d=2cm+10×0.05mm=2.050cm;
②[2] 图像不通过坐标原点,将图像向右平移1cm就会通过坐标原点,故相同的周期下,摆长偏小1cm,故可能是漏加小球半径;
[3]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知
则有
解得
[4]无论图像是否经过坐标原点,图像的斜率等于,该斜率不变,所以g不变;
(2)②[5]由b图可知每一小格代表的电量为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格子数为35,此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1=
[6]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有
④[7]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可知
解得
根据数学关系可知所绘图像应为图象。
故选D。
⑤[8]由图c可知图象斜率为
从而解得
由于E的实际值大于标明值,则E偏小,C偏大,所以电容器的电容大于其真实值。
10.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1m和30cm长度不同的同种细线,选用1m的细线做摆线
B.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和铁球,选用铁球做摆球
C.如图A、B、C,摆线上端的三种悬挂方式,选A方式悬挂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50次经过平衡位置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除以50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A. B. C.
(2)利用图甲的方式测量摆长l,图中示数为 cm。
(3)若测出单摆的周期T、摆线长l、摆球直径d,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4)某同学用一个铁锁代替小球做实验。只改变摆线的长度,测量了摆线长度分别为l1和l2时单摆的周期T1和T2,则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5)另一位同学在利用图甲获得摆长l时,每次都在小球最低点b取数,然后测量了多组实验数据做出了T2-l图像,那么他最有可能得到的图像是 。
A. B.
C. D.
(6)在一个实验小组中,得到的T2-l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小组成员小牛同学算出图像斜率k,利用,求出g;小爱同学量出直线与横轴l之间的夹角θ,然后利用,求出g。请问两位同学的处理方案,哪一位更合理 ,并说明另一位同学方案的不合理原因。
【答案】 AB/BA 91.60(91.50-91.70) C 小牛 小爱同学用 求斜率是错误的。因为在T2-l图像中,横轴和纵轴的单位长度不一定相同,所以小爱同学方案不合理。
【详解】(1)[1] A.1m和30cm长度不同的同种细线,选用1m的细线做摆线,A正确;
B.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和铁球,选用铁球做摆球,B正确;
C.如图A、B、C,摆线上端的三种悬挂方式,为了使摆长不变,选C方式悬挂,C错误;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50次经过平衡位置后停止计时,相邻两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是半个周期,正确的方法是用此时间除以25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D错误。
故选AB。
(2)[2]利用图甲的方式测量摆长l,图中示数为91.60cm。
(3)[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解得
(4)[4]设摆线下端到锁的重心的距离为x,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解得
(5)[5]设球半径为r,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解得
他最有可能得到的图像是C。
(6)[6]小牛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7]小爱同学用 求斜率是错误的。因为在T2-l图像中,横轴和纵轴的单位长度不一定相同,所以小爱同学方案不合理。
数据组
摆长
L/m
全振动次数
n
全振动n次所用的时间t/s
周期T/s
1
1.00
30
60.6
2.02
2
0.95
30
59.4
1.98
3
0.90
30
54.7
1.82
4
0.85
30
55.7
1.86
5
0.80
30
54.5
1.82
组次
1
2
3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50次全振动的时间t/s
90.0
95.5
101.0
振动周期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g/(m•s﹣2)
9.74
9.73
次数
斜面倾角θ(°)
周期T/s
等效重力加速度
1
11.0
2.52
1.87
0.731
2
14.5
2.11
2.45
0.639
3
19.0
1.83
3.19
0.560
4
22.5
1.73
3.75
0.516
5
25.5
1.62
4.22
0.487
6
29.0
1.50
4.75
0.45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综合特训03 磁场(热点题)(解析版)-2025高考物理一轮新题型综合特训(上海专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实验特训9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原卷版)-2025高考物理一轮新题型综合特训(上海专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实验特训6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解析版)-2025高考物理一轮新题型综合特训(上海专用),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