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I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 题卷I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 温室效应B. 酸雨污染C. 臭氧空洞D. “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解决温室效应。故选A。
2.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B. 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C. 形成两性生殖器管D.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AD正确。
B.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B正确。
C.两性生殖器官是一出生就形成了,不是青春期的特点,C错误。
故选C。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解答。
3. 图中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香菇B. 酵母菌
C. 大肠杆菌D. 霉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裸露的核质,属于原核生物,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是蘑菇,B是酵母菌,D是霉菌,它们三者都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大肠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的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科学性与安全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筒读数B. 过滤液体
C. 蒸发D. 取用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D、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不能倒置,防止药品进入橡胶帽中,腐蚀橡胶帽,错误。
故选C。
5. 龙眼鸡是昆虫中的颜值担当,其繁殖、生长发育与蝉相似。下列有关龙眼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
B. 受精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C. 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 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详解】A.由题干表述可知,龙眼鸡属于昆虫,生殖方式是卵生,A错误。
B.龙眼鸡的繁殖、生长发育与蝉相似,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B正确。
C.龙眼鸡、蝉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C错误。
D.龙眼鸡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错误。
故选B。
6. “落花不扫”是眼下甬城一份浪漫。“落花不扫”不仅为过往行人增添了别样情趣,而且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生物的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将“落花”化作“春泥”,是指将落花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分解者的作用。生产者是指植物,消费者是指动物,阳光属于非生物成分,C正确。
故选C。
7. 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十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竹筒必须是完全密 闭的
B. 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 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 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竹筒内的材料虽然没有明火,但是仍然在缓慢燃烧,需要氧气,因此不能完全密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仍然有火星存在,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土纸和棉花都是可燃物,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 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如图),它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 扭叶松的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 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 将种子保护起来是对环境的适应D. 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裸子植物的特点是根茎叶发达,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无果实,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详解】A.扭叶松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B错误。
C.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是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无机盐,扭叶松属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9. 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空气B. 水C. 无机盐D. 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无机盐、腐殖质等非生命物质之外,还含有土壤生物。
【详解】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同时也会产生焦味和质量减小的现象。因此,如果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就可以推断出土壤中含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为探究氧气性质的相关实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有关操作描述错误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实验Ⅱ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破裂
D. 实验Ⅰ木炭熄灭后在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21%,因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实验Ⅱ集气瓶内放少量细沙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Ⅰ木炭熄灭后在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错误;
B、影响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是温度,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正确;
C、加水能增加蔗糖的溶解量,不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错误;
D,向饱和蔗糖溶液加入蔗糖,不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错误。
故选B。
12. 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
A. 紫外线B. 红外线C. 红光D. 紫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切物体都会向周围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自动感应龙头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后,会自动打开水阀出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如图甲);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乙);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为窗所束亦皆倒(如图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图中的“窗隙”越大现象越明显
B. 乙图中“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C. 图甲、图乙、图丙中的现象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 乙图中的小孔形状变为三角形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丙图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时,小孔越大,现象越不明显,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图是鸢和它的影子,影子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乙图中的小孔形状变为三角形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如图,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已知紫光偏折程度大于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 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 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 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B.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因此,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
CD.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向上移动,仍可落在a点处,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则向下移动,不可能落在a点,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D.盘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6. 小宁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
③选用 200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 ①②B. ②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50g×14%=7.0g,正确;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以防止腐蚀托盘,正确;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g=43g(合43mL),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用50mL的量筒,错误;
④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氯化钠溶液,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D。
17. 如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压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B. ②是组织培养,具有繁殖速度快、经济收益高等优点
C. ①②繁殖方式均为无性生殖
D. 以上两种繁殖方式都能保留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图中①是压条,②是组织培养。
【详解】A.①是压条,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培育出植物新品种,A错误。
B.②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具有繁殖速度快、经济收益高等优点,B正确。
CD.图中①压条和②组织培养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都能保留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CD正确。
故选A。
18.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该复合耕作体系( )
A. 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C. 有助于能量循环利用
D. 食物链可表示为:水草→草鱼→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是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错误。
B.该复合耕作体系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C错误。
D.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水草→草鱼→细菌是错误的,D错误。
故选B。
19. 硫酸锰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100℃时, 水中最多能溶解28g硫酸锰
D. 100℃时,硫酸锰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1.9%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低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B、由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低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锰的溶解度为28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8g硫酸锰,错误;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锰的溶解度为28g,则在100℃时,硫酸锰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正确。
故选D。
20. 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装置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B. 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 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 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2中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气压恢复至常压,不是b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2中a点到b点是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1瓶中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试 题卷 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 2024年3月21日,宁波首个再生水主题公园正式开园,其内不仅展示了“盘活再生水”的技术创新,更向市民们传递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
(1)如图甲所示,水池中的所有浮萍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
(2)图乙为该公园某一池塘示意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
(3)通过丙图中___________(选填“a”“b”或“c”)的水循环运动,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再生。B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名称___________。
【答案】 ①. 种群 ②. 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 ③. b ④. 降水
【解析】
【分析】(1)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
(2)根据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分析。
【详解】(1)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水池中的所有浮萍构成了一个种群。
(2)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图乙为该公园某一池塘示意图,食物链有: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水生植物→食草鱼类两条,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植物蒸腾作用、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通过丙图中b的水循环运动,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再生。B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名称降水。
22. 如图是桃花和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雌蕊包括哪几个结构?__________(填序号)。
(2)桃树开花时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__________。要结出桃,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3)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将发育成果实,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③④⑤ ②. 传粉 ③. 受精 ④. ⑤ ⑤. 子房中只有一粒胚珠
【解析】
【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
(2)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1)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包括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
(2)桃花具有艳丽的色彩和芳香的气味,属于虫媒花。所以,桃树开花时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传粉。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因此,桃花传粉后,要结出桃,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受精。
(3)受精完成后,图中⑤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是因为子房中只有一粒胚珠。
23. 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其原理类似百叶窗,结构简图如图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___________;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减小
【解析】
【详解】[1][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两侧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4. 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细胞逐渐长大,生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我”的生命开始图中的[A]___________(填名称,下同)。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①___________子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②___________和③脐带从妈妈那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入妈妈的血液中。
【答案】 ①. 受精卵 ②. 子宫 ③. 胎盘
【解析】
【详解】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A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②胎盘和③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出废物。
25. “立夏饭”(如图甲)是宁波百姓在立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有:糯米、土豆、菜豆、玉米等。其中糯米来自糯稻的种子(如图乙),宁波地区糯稻一般一年种植一季,糯稻幼苗在生长时期喜好高温多水,糯稻成熟收获时宜干燥。从糯稻幼苗到成熟一般为4个月左右,比普通水稻生长期略长。
(1)糯稻的繁殖方式属于 ___________
(2)如图丙为宁波地区年降水和气温变化曲线图。根据糯稻的习性,农民一般选择7月左右进行糯稻育苗和插秧,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
(3)图丁是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填序号)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答案】 ①. 有性生殖 ②. 宁波地区7月时高温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 ③. ⑥
【解析】
【分析】(1)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2)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果皮和种皮、⑥胚乳。
【详解】(1)糯稻的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2)糯稻幼苗在生长时期喜好高温多水,根据对图乙分析可知,在七月时高温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所以,农民一般选择7月左右进行糯稻育苗和插秧。
(3)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故⑥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26. 在生活中常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如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
(1) 思维模型中的“? ”处应填___________;(选填“开放”或“密闭”)
(2)将一只薄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扎在瓶口上(如图乙),向上拉塑料袋,结果发现越拉越难。由思维模型可知,“越拉越难”是因为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减小了塑料袋和瓶之间的气压。
【答案】 ①. 密闭 ②. 增大体积
【解析】
【详解】(1)[1]探究气体压强的变化时,应密闭气体,所以,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密闭。
(2)[2]大气压现象通常形成内外压强差,结合思维模型知道,“越拉越难”是因为体积变大。
27.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将大小相同的小麦种子分为4组每组100粒,选取3种微塑料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开展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表)。
(1) 表中“? ”处应填的数据是___________。
(2)设置第1组不添加微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这3种微塑料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选填“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或“可降解塑料”)
【答案】 ①. 0.5 ②. 对照 ③. 高密度聚乙烯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2.种子萌发的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详解】(1)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保持单一变量,“?”处应填的数据是0.5。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设置第1组不添加微塑料的目的是对照作用。
(3)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2、3、4组的发芽率分别为90.58、78.22、80.0、84.89,发芽率第2组<第3组<第4组<第1组,故这3种微塑料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的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可降解塑料。
28. 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___________。
【答案】 ①. 液化 ②. 变大 ③. 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推广价值大、制作成本低等)
【解析】
【详解】(1)[1][2]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液化变成淡水;则易拉罐内水的质量减少,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2)[3]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从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实验效果是否明显、装置是否节能环保、操作是否简便、装置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价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三为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或推广价值工或制作成本。
29. 将燃烧的蜡烛放入图甲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蜡烛会慢慢熄灭。兴趣小组探究其原因的过程如下(气体的含量用体积分数表示)。
(1)小宁认为,蜡烛熄灭是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完了。他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待蜡烛熄灭后,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从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实验,测得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 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
(2)小宁又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小科不赞同,他改变图甲装置中的气体成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否定了小宁的观点。则小科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
(3)小宁利用图甲装置又进行实验,在甲装置内安装测量氧气含量的传感器,点燃蜡烛(足量)直至熄灭,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丙所示,据此推测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白磷燃烧 ②. A ③. 当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文信息可知,蜡烛熄灭后还含有氧气,所以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能燃烧;
(2)根据测得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 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可以选择A方案;
(3)小宁利用图甲装置又进行实验,在甲装置内安装测量氧气含量的传感器,点燃蜡烛(足量)直至熄灭,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丙所示,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5.9%,据此推测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当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四、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30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24分)
30. 小宁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
(2)实验中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加入少量硫酸。若实验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则被分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1:2 ②. 木条复燃 ③. 20g
【解析】
【详解】(1)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a管内气体体积较小,b管内气体体积较大,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则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现象;
(2)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氢氧化钠质量是100g×4%=4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溶液质量是4g÷5%=80g,则已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00g-80g=20g。
31. 在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演示实验,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到达183℃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由图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主要是____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组装器材时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下调整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C.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答案】 ①. 99 ②. 水蒸气 ③. BC
【解析】
【详解】(1)[1]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由图丙知道,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9℃。
(2)[2]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
(3)[3]A.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图乙中应将B处向上调整,故A错误;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说法正确,故B正确;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83℃,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正确,故C正确。
故选BC。
32. 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实验,如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1) 10℃时, 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20℃时,将16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写出一种能实现图乙所示结果的操作方法,并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答案】 ①. 20.9 ②. 24.0% ③. 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在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质量为x,
,解得x=20g;
答:加硝酸钾溶质20g。
方法2:蒸发溶剂;对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解得y=60g。
答:蒸发溶剂60g。
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在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z,
,解得z=300g。
答: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300g。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甲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9g;
(2)根据图甲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5.8g;因为16g>15.8g,所以为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
(3)见答案。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微塑料
不添加微塑料
高密度乙烯
聚丙稀
可降解塑料
微径()
0
1000
1000
1000
浓度(g/kg)
0
0.5
0.5
?
发芽率
90.58
78.22
80.0
84.89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 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 有 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
实验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蜡烛能否燃烧
A
21%
8.4%
能
B
21%
3.4%
能
C
12.8%
3.4%
不能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