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 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B. 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键充分伸展并断裂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A错误;
B、变性后的蛋白质中肽键没有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
C、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没有断裂,C错误;
D、 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B。
2. 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具有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由于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根据渗透作用(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原理,丙的浓度最低,丙的水分子向甲和乙中渗透;乙的水分子向甲中渗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Ⅰ)、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Ⅰ、Ⅱ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图示面积。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Ⅳ)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1时刻,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
B. 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1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
C. 若S2:S3=2:1,S4:S1=8:1时,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
D. 若曲线Ⅳ和Ⅲ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1m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l氧气,产生6ml二氧化碳和12ml水;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l酒精和2ml二氧化碳。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S1+S2+S3+S4代表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S2+S4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S2+S3可代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t1时刻,酒精产生速率为0 ,Ⅰ、Ⅱ两条曲线重合,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A正确;
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酶的活性会升高或降低,t1会左移或右移,0~t1产生的CO2=S1+S2+S3+S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B正确;
C、结合B可知,S1=S2,若S2:S3=2:1,S4:S1=8:1时,则S4:S2=8:1,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9S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的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l葡萄糖产生6m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l葡萄糖产生2ml二氧化碳,因此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C正确;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ml葡萄糖产生2ml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l葡萄糖产生2ml酒精,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产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则0~t1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D错误。
故选D。
4. 下图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所示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比为1∶2
B. ②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③所示细胞依靠细胞膜向内凹陷分裂
D. ④所示细胞内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②图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为有丝分裂中期;③图中出现两个细胞核,表明此时细胞已经一分为二,为有丝分裂末期;④图中细胞核的核膜开始逐渐解体,为有丝分裂前期。
【详解】A、①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比为1∶1,A错误;
B、②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C错误;
D、④为有丝分裂前期,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错误。
故选B。
5. 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做法是( )
A. 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 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D. 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整个有丝分裂实验我们可以分为制作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两个大步骤。
【详解】A、在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A错误;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可找到各个时期的细胞,B正确;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C错误;
D、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高倍镜就更看不到,因此要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对象之后再切换高倍镜,D错误。
故选B。
6.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其长果穗和短果穗是一对由A、a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长果穗为显性性状,现有数量比为AA:Aa:aa=3:2:1的玉米植株,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则在后代中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为( )
A. 8:1B. 5:1C. 3:1D. 2:1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第一定律, 又称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玉米亲本数量比为AA:Aa:aa=3:2:1,即AA占1/2、Aa占1/3、aa占1/6,所以亲本能产生A和a两种配子,且A配子所占比例为1/2+1/3×1/2=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6+1/3×1/2=1/3。玉米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后代短果穗玉米aa所占比例为1/3×1/3=1/9,则长果穗玉米(A_)所占比例为1-1/9=8/9,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为8: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研究发现,与某玉米品种开花相关的等位基因E/e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E/e控制花粉育性,含E的花粉可育;含e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R/r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EeRr的亲本进行自花传粉,则有关F1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红花植株数与白花植株数的比例是2:1B. 基因型为eeRR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24
C. 减数分裂的前期基因R和E可发生互换D. 花瓣细胞中的E/e和R/r进行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e的花粉育性不影响R和r基因的遗传,所以Rr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R_:白花植株rr=3:1,A错误;
B、基因型为EeRr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ER:Er:eR:er=1:1:1:1,由于含e的花粉50%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ER:Er:eR:er=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eeRR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正确;
C、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之间,R和E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错误;
D、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花瓣细胞属于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Ⅱ-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Ⅰ-2
C. 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 若Ⅱ-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5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题意分析,假设基因A、a控制甲病,基因B、b控制乙病;由Ⅱ-2和Ⅱ-3不患病而其儿子Ⅲ-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不会在Y染色体上;由Ⅰ-1和Ⅰ-2不患病,其儿子Ⅱ-1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Ⅰ-4患甲病,II-3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由Ⅱ-2和Ⅱ-3不患病而其儿子Ⅲ-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不会在Y染色体上,A错误;
B、若Ⅱ-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的X染色体来自Ⅱ-2,且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因Ⅱ-2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这条染色体来自Ⅰ-2,另一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Ⅰ-1,所以Ⅲ-3的X染色体来自Ⅰ-1,B错误;
C、由Ⅰ-1和Ⅰ-2不患病,其儿子Ⅱ-1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Ⅰ-4患甲病,Ⅱ-3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
D、若Ⅱ-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由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独立遗传可知,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分析可知Ⅱ-2基因型为AABb、AaBb,概率分别是1/3、2/3,Ⅱ-3基因型为AaBb,Ⅲ-1为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_B_,产生该基因型的概率为(1/3+2/3×3/4)×3/4=5/8,Ⅱ-2和Ⅱ-3的后代中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为(1/3×1/2+2/3×1/4)×1/4=1/12,所以Ⅲ-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12÷5/8=2/15,D正确。
故选D。
9.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
B、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即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极,所以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A。
10. 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核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B. 在BC段和HI段都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C. 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P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在ED段和LM段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规律,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AG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HP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详解】A、染色单体是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后消失,所以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A正确;
B、BC段和HI段都是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使DNA分子数目加倍,B正确;
C、HP段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各时期,其中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Ⅰ各时期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在DE段和LM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类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A错误;
B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正确,B错误;
C、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
故选D。
12. 图是果蝇的核DNA复制模式图,箭头所指的泡状结构称为DNA复制泡,是DNA分子中正在复制的部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复制泡处以被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
B. 由图可知一个核DNA分子复制时存在多个复制原点
C. 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打开氢键和DNA聚合酶形成氢键
D. 复制结束后,新合成的子链和母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A、复制泡处是DNA分子中正在复制的部分,DNA分子以被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双向复制,A正确;
B、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一个核DNA分子复制时存在多个复制原点,产生多个复制泡,可提高DNA复制的效率,B正确;
C、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打开氢键,但DNA聚合酶是催化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子链上,C错误;
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合成的子链与作为模板的母链再形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的决定有关
B.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G和C含量较多的DNA分子更难以解旋
C. 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细胞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的红绿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A正确;
B、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故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碱基G和C之间3个氢键连接,A和T之间2个氢键连接,故G和C含量较多的DNA分子中氢键数量多,结构稳定,更难以解旋,B正确;
C、摩尔根通过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RNA为单链结构,其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C。
14.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单基因神经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病情严重者可见小腿和大腿肌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如图为CMT遗传病家庭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据图判断,CMT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1号不携带CMT致病基因,可推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若1号个体携带有CMT基因,则该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 若1号个体携带有CMT基因,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致病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亲代母亲患病,子代女儿患病,说明该病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
【详解】A、由于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母亲患病儿子必定患病的特点,故此病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若1号不携带CMT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显性遗传,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B错误;
CD、若1号个体携带有CMT基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号的基因型是Aa,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因复制后(AAaa)含有2个致病基因,CD正确。
故选B。
15. 科学研究发现,与久坐不动老年人相比,爱运动的老年人的细胞会产生大约800种不同水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中近一半与线粒体有关,涉及细胞呼吸和增加细胞内线粒体数量等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B. 体育锻炼可增加核糖体和线粒体的数量
C. 线粒体外膜存在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D. 线粒体中可发生转录和翻译的全部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tRNA、rRNA和mRNA的参与,A正确;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爱运动的老年人体内产生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这些蛋白质中近一半与线粒体有关,说明体育锻炼可增加核糖体和线粒体的数量,且增强它们的功能,B正确;
C、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因此线粒体外膜不存在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C错误;
D、线粒体中存在DNA、RNA和核糖体,可完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正确。
故选C。
16. 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5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n、m分别是( )
A. 3、490B. 3、560
C. 4、1050D. 4、1120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详解】DNA复制n次后含有15N的DNA有2个,不含15N的DNA有2n-2个,又因为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所以解得n=4,即DNA复制了4次;由于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120-50=70(个),复制4次,得到16个DNA分子,相当于增加了15个子代DNA,所以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15=1050(个),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7. 下图 1 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处理对某种铁线莲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图 2 中 I~V 表示该细胞中的代谢过程,a~e 表示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线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消耗 ADP 的场所是___。
(2)图 1 中 10%遮光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___含量增加更多。50%遮光处理,叶绿素含量继续增加,但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
(3)当遮光率达到 90%时,植株消耗的 CO2 量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量。
(4)据图 1 分析,遮光处理对铁线莲生长的影响是___。
(5)图 2 中过程 I-V 中,能产生 ATP 的有___,能在破伤风杆菌细胞中进行的是___。
【答案】(1)类囊体膜
(2) ①. 叶绿素b ②. 光照强度较弱,光合速率下降 (3)等于
(4)适当遮光处理可促进铁线莲的生长
(5) ①. Ⅰ、Ⅲ、Ⅳ、Ⅴ ②. Ⅴ
【解析】
【分析】1、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是,前者需要氧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
2、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有捕获光能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小问1详解】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可见,铁线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消耗ADP的场所是类囊体膜。
【小问2详解】
曲线图显示:当遮光比例大于10%时,叶绿素含量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说明10%遮光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的更多。
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0%遮光处理,因光照强度较弱,光合速率下降,所以,即使叶绿素含量继续增加,但净光合速率却明显下降。
【小问3详解】
当遮光率达到90%时,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植株消耗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小问4详解】
分析图1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净光合速率随着遮光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适当遮光处理可促进铁线莲的生长。
【小问5详解】
分析图2可知,Ⅰ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Ⅱ为暗反应,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Ⅳ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Ⅴ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光反应与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即过程I~V中,能产生ATP的有Ⅰ、Ⅲ、Ⅳ、Ⅴ。破伤风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因此能在破伤风杆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Ⅴ。
18. 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002粒。试分析完成:
(1)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和_____。
(3)F1产生配子的类型是_____,其比例是_____。
(4)F2的性状表现是_____和_____,比例是_____,其中子叶绿色为_____粒。
(5)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比例是_____。
【答案】(1) ①. 子叶黄色 ②. 子叶绿色
(2) ①. YY ②. yy
(3) ①. Y和y ②. 1:1
(4) ①. 子叶黄色 ②. 子叶绿色 ③. 3:1 ④. 2001
(5) ①. YY、Yy、yy ②. 1:2:1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子叶,说明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
【小问1详解】
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因此,子叶黄色为显性性状,子叶绿色为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豌豆自然状态下为纯种,黄色为显性,绿色为隐性,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和yy。
【小问3详解】
F1的基因型为Yy,根据分离定律可推测,其产生配子的类型是Y、y,且比例是1∶1。
【小问4详解】
由于F1为杂种,其基因型为Yy,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即F2的性状表现是有子叶黄色和子叶绿色,且二者的比例为黄色∶绿色=3∶1,F1自花受粉后结出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002粒,子叶绿色豌豆种子为2001粒。
【小问5详解】
F1的基因型为Yy,自交后,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Yy、yy,其比例是1∶2∶1。
19.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
(2)图2中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个DNA分子,该细胞处于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
(4)将亲本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子一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形:绿色皱形=9:3:3:1的分离比,请在细胞示意图标出YyRr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②. 着丝点分裂
(2) ①. 乙,丙 ②. 甲
(3) ①. 8##八 ②. 减数第一次 ③. 后 ④.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
【解析】
【分析】图1的AB段是DNA的复制,CD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甲是有丝分裂后期,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复制完成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小问2详解】
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图2中的乙和丙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是2个DNA分子。而甲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是1个DNA分子,因此甲处于图1中的DE段。
【小问3详解】
图乙含4条染色体,8个DN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小问4详解】
将亲本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子一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形:绿色皱形=9:3:3:1的分离比,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故YyRr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20. 用纯合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体色(B、b基因控制)和眼色(R、r基因控制)遗传,下表为两种杂交组合以及得到足够多子代的表现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只需根据杂交组合____即可判断眼色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且____为显性。
(2)自然界果蝇群体中有关眼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
(3)亲本中黑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用这种果蝇和基因型为____的果蝇杂交即可验证体色基因和眼色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让①组F1彼此自由交配产生F2,理论上F2中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这些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的杂合子比例为____。
(5)果蝇常作为遗传材料,写出其两点优点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X ③. 红眼
(2)5##五 (3) ①. bbXrY ②. BbXRXr
(4) ①. BXR∶BXr∶bXR∶bXr=6∶2∶3∶1 ②. 5/6
(5)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等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根据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表现出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均表现为灰身,可推测控制灰身和灰身的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可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因此两组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BBXRXR(灰身红眼)和bbXrY(黑身白眼);bbXrXr(黑身白眼) 和BBXRY(灰身红眼)。
【小问1详解】
杂交组合②的结果为雄性均表现白眼,雌性均表现为红眼,即可判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
【小问2详解】
由于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自然界果蝇群体中有关眼色的基因型共有5种,即为XRXR、XRXr、XrXr、XRY、XrY。
【小问3详解】
题意分析,根据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表现出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均表现为灰身,可推测控制灰身和灰身的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可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因此两组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BBXRXR(灰身红眼)和bbXrY(黑身白眼);bbXrXr(黑身白眼) 和BBXRY(灰身红眼)。亲本中黑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若要验证体色基因和眼色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通常采用测交实验,这里用黑身白眼雄果蝇(bbXrY)和基因型为BbXRXr的果蝇进行杂交,后代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和黑身白眼,且比例为1∶1∶1∶1。
【小问4详解】
题意分析,根据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表现出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均表现为灰身,可推测控制灰身和灰身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可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因此两组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BBXRXR(灰身红眼)和bbXrY(黑身白眼);bbXrXr(黑身白眼) 和BBXRY(灰身红眼)。①组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F1彼此自由交配产生 F2的基因型为(3B_、1bb)(1XRXR、1XRXr、1XRY、1XrY),其中的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2Bb、1BB)(1XRXR、1XRXr),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有(B∶b=2∶1)×(XR∶Xr=3∶1),因此其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BXR∶BXr∶bXR∶bXr=6∶2∶3∶1,这些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的杂合子比例为1-1/3×1/2=5/6。
【小问5详解】
果蝇常作为遗传材料,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
21. DNA分子的局部结构如图甲。科学家曾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标记DNA分子,从而研究其复制方式。若将某细菌移至以32P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使其DNA被32P标记。提取细菌中的DNA分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乙A。然后将32P标记的细菌转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别取完成一次和两次细胞分裂的细菌,并将细菌中的DNA分离出来做密度梯度离心。请回答:
(1)用同位素32P标记细菌的DNA.则被标记的部位为图甲中的______(填标号)。图甲中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为______。
(2)图甲a链碱基中,嘌呤数比嘧啶数的比值为1.25,则b链中嘌呤数比嘧啶数的比值为______。
(3)取完成一次和两次细胞分裂的细菌,分离DNA做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分别为图乙中的______。离心结果证明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
(4)某32P标记的DNA片段有200个碱基,腺嘌呤有40个,在只含31P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个,子代DNA中含32P的占______。
【答案】(1) ①. 1 ②.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2)0.8 (3) ①. C、E ②. 半保留复制
(4) ①. 180 ②. 1/2(0.5、50%)
【解析】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小问1详解】
图甲表示DNA分子,用32P标记细菌的DNA,标记的是DNA分子的1磷酸基团。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3和5含有2个氢键,3表示腺嘌呤,故图甲中1(磷酸基团)、2(脱氧核糖)、3(腺嘌呤)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小问2详解】
图甲a链碱基中,(A1+G1)嘌呤数比嘧啶数(T1+C1)的比值为1.25,A1=T2、T1=A2、G1=C2、C1=G2, 则b链中嘌呤数(A2+G2)比嘧啶数(T2+C2)的比值为1÷1.25=0.8。
【小问3详解】
由于亲代DNA的两条单链都含有32P,如果DNA为半保留复制,转移到31P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则子一代中DNA分子的情况为32P-31P-DNA,位于试管中部,C正确。增殖二代,则子二代中DNA分子的情况为32P-31P-DNA、31P-31P-DNA,位于试管中部、上部,E正确。
【小问4详解】
某32P标记的DNA片段有200个碱基,腺嘌呤有40个,胞嘧啶为(200-40×2)÷2=60个,在只含31P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22-1)=180个。复制两次,形成4个DNA分子,子代DNA中含32P的有2个,因此子代DNA中含32P的占1/2。组别
亲代
F1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①
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广东省揭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