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展开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分布和表现(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是什么?提示: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和发展特点是什么?提示: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发展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被打破,土地易退化。(3)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提示: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提示:①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2.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提示:①优化土地结构;②构筑防护体系;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命题视角(一)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演绎法学习一、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典例] (2020·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或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命题点全训题点(一) 荒漠化脆弱区的成因分析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与异常 B.地表崎岖不平C.经济活动过度 D.城镇化进程加快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防风固沙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3.形成④⑤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A、B两项都是自然原因,排除。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塔里木盆地周边,过度的经济活动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C正确。第2题,②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带,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B正确。第3题,④⑤两个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降水量大,D正确。
题点(二) 荒漠化脆弱区的治理措施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库布齐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方向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9月,库布齐地区已修复、绿化沙漠约6 253平方千米,让当地10万左右农牧民脱困。如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 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充足的优点,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发展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融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解析:第(1)题,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围绕当地的气候变迁及地理位置分析;人为原因主要围绕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分析。第(2)题,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沙与水的融合”方面考虑,这种融合会直接导致水质变差、河床变浅、河流改道等。第(3)题,当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可从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光伏发电的特点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荒漠化迅速蔓延。 (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3)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削减风力,阻挡风沙,还可以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发展光伏发电能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可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命题视角(二) 湿地生态脆弱区演绎法学习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其共性为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天然湿地有沼泽、河流、湖泊、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有水库、稻田、池塘等。
命题点全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大型咸水湖及周围盐沼和草甸组成,人们在此修建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近几十年来,因农业垦荒截水,玛纳斯河完全断流,湖区大多已变成干涸的盐地和盐漠。如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简述玛纳斯湿地形成的原因。(2)分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3)分析玛纳斯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4)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湿地是地表长期积水形成的,其形成和地形、气温、水源、降水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题要结合湿地主要功能分析。建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在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洪、灌溉、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第(3)题,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做出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自然原因;而大量用水则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人为原因。第(4)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应结合成因回答,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湖泊面积萎缩既和自然环境变化有关,又和大量用水有关,因此应对措施应主要从减少用水方面入手,可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做出回答。
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春夏季冰雪融水,河水泛滥。(2)改善小气候,使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涵养水源,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蓄水调洪;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够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长快,农业垦荒截水,生产生活过度用水。(4)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命题视角(三)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实践性学习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2021年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偏关县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在山西省太原市通过评审。该方案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平茬复壮、补植补造等综合修复措施,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对于增强退化林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提升柠条灌木林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建立高效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轻。由于梁峁和坡地大部分用来植树造林,沟道成为建设耕地的重要资源。随着时间推移,沟道的可利用潜力逐步降低。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于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及柠条灌木林景观。
[思考探究]1.偏关县种植柠条灌木林保持水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哪种措施?其有何功能?提示:生物措施。可以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有效治理水土流失。2.推测沟道的可利用潜力降低的原因。提示:洪水侵蚀;排水设施滞后。
3.说明治沟造地对延安市的现实意义。提示: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逐步实现生态农业打好基础;有效增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作物生长和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产生了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价值。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治理的分析思路1.治理依据——水土流失的成因
2.为什么治理——水土流失的危害
3.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建设基本农田。(2)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采取打坝淤地、建库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命题点全训题点(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某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示意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故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减少。B正确。第2题,洪峰的产生是指短时间内流量增大,从表格数据看,第5次降水历时2天,历时不长,但降水量很大,说明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来不及下渗,就汇聚到河流干流,形成洪峰。第3题,河床、沟谷、裸露坡面受流水的侵蚀作用明显,因此降水强度大、河流径流量大的时候,侵蚀明显,河流含沙量大,但由于前五次降水导致植被覆盖坡面含水量高,导致土壤松动,在洪峰来临时易被水流冲刷。
题点(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沟道内建大小淤地坝,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下图是我国某小流域治理模式图。
(1)据图说出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2)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3)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说明该区域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等,结合图中的措施类型进行分析。第(2)题,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可从水土流失对农业、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害进行综合分析。第(3)题,先要确定小流域治理措施,依据该措施带来的好处,归纳得出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国生态脆弱区,沙尘源,~400,人为原因,耕地面积,载畜量,道路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解题指导,湿地的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