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临武某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致力于中国八大名鸭之一的临武鸭的种苗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卤制品可实现统一采购和配送,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现在,该公司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种鸭场、养殖基地,成为中国大的麻鸭养殖加工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湖南临武某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卤制品生产企业属于( )
A. 原料指向型B. 动力指向型
C. 市场指向型D.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2. 该公司生产的卤制品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原料、标准化加工生产食品,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养鸭规模B. 延长产业链条
C. 打造产品品牌D. 实施多种经营
3. 公司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当地农村的积极影响是( )
A. 农村劳动力外流多B. 降低了农户养殖的风险
C. 农户养殖规模缩小D. 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湖南临武某鸭业公司致力于种苗孵化、养殖、加工等,企业制卤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临武鸭来自本地,属于原料指向型,A正确,与动力、市场、廉价劳动力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统一采购和配送、标准化生产,主要目的是使产品质量更高,形成产品品牌,C正确;扩大规模并不需要统一采购和配送、标准化生产,两者关联不大,A错误;统一采购和配送、标准化生产,并不能延长产业链,也没体现多种经营,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公司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收益增加,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A错误;公司稳定的订货,降低了农户养殖的风险,B正确;公司订货会扩大农户的养殖规模,C错误;“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是推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而不是非农产业快速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产业主导区位因素,原料指向型产业靠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是靠近市场,劳动力指向型靠近廉价劳动力丰富区,动力指向型靠近能源丰富区。
我国县域人口已经由乡土时代步入到迁徙时代,下图反映了我国2000年~2015年四个类型城乡之间流动和县内流动人口占比的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2000-2015年,我国最主要的人口流动类型是( )
A. 乡一城流动B. 城一城流动C. 乡—乡流动D. 城—乡流动
5. 县域内乡-乡流动和城-乡流动人口的比重正不断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小城镇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口流动的规模
B. 城镇人口为了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而迁移
C. 更多的农业人口参与到城一城人口流动中
D. 城镇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乡-城流动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44%左右持续增长到2015年的57%左右,远超过其他三类流动模式的占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中小城镇人口流动规模影响人口老龄化,A错误;乡-乡流动和城-乡流动人口的比重正不断降低,是因为城镇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人口为了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而从乡村迁移到城镇,从而导致县内乡-乡流动和城-乡流动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 经济发展水平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
生态财富是具有实际经济产出能力的自然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的自然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下图示意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财富空间格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财富空间由低等级向高等级递进的增长最为明显的有( )
①上海地区②鄂中地区③湘西地区④赣东地区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7. 下列不属于市域生态财富的是( )
A. 耕地面积保持率B. 温湿适宜程度
C.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D. 第三产业的产值
8. 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财富与产业结构变迁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呈现负相关关系,符合长江流域生态财富价值转化策略的是( )
A. 上游地区----利用丰富的特色小镇资源,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基地
B. 中游地区----借用重化工业基础促进生态要素转化为生态工业产品
C. 下游地区——利用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进行生态财富转化
D. 整个流域——全面推进生态修复与治理,搞好大开发
【答案】6. D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湘西部分地区2012~2021年城市生态财富颜色变浅,存在回落的现象,③错误;上海地区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增长缓慢,①错误;鄂中地区、赣东地区颜色加深明显,市域生态财富空间由低等级向高等级递进的增长最为明显,②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耕地面积保持率属于具有实际经济产出能力自然资源,A错误;温湿适宜程度属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的自然环境,B错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属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C错误;第三产业的产值不属于市域生态财富,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财富与产业结构变迁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长江流域生态财富价值不相同,据图也可知长江流域生态财富价值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因此生态财富价值因地制宜转化策略也不相同,不能整个流域都用一种模式,D错误;其中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较高,但特色小镇优势不明显,应依托生态产品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利用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进行生态财富转化,A错误;中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压力,应注重生态保护机制的建立,可借用重化工业基础促进生态要素转化为生态工业产品,B正确;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早期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生态的情况,城市生态财富较低,需全面推进生态修复与治理,可结合下游地区丰富的特色小镇资源,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基地,C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①区位优势明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②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③创新要素集聚: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创新要素吸引力强。④合作基础良好。
2024年1月,一条长达1950公里的石油管道,纵贯西非国家尼日尔和贝宁两国全境,这便是著名的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它是中国石油投资建设里程最长、施工地质地貌条件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且是一次性建设完成的跨国管道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中,全线均需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
A. 雨季绵长B. 高温酷热C. 风沙强劲D. 地震多发
10. 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运营对于贝宁的主要意义是( )
A. 将丰富的石油储备和国际市场直接联系起来
B. 创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C. 管道位于沙漠,解决了化石能源匮乏区的能源短缺
D. 实现原油出口,保障区域稳定、农业增长和粮食安全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尼日尔-贝宁管道全线经过热带地区,需克服高温酷暑的环境,B正确;北段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地带,雨季短,A错误;南端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风沙少,C错误;位于板块内部,地震少发,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据图分析,贝宁不是石油的产地,A错误;尼日尔一贝宁原油外输管道运营后,贝宁和尼日尔将形成一个综合系统,能够创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尼日尔一贝宁原油外输管道用于尼日尔原油出口,不能解决当地能源短缺问题;对农业增长和粮食安全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包括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
台湾岛东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早期人类曾与福建先民跨越台湾海峡(北部水深60~80m,南部水深70~160m,仅高雄西南有一深水区达1000m)有过往来,八仙洞遗址由多个海蚀洞组成,从高到低至少有昆仑、乾元、海雷和潮音四个海蚀洞。长滨文化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昆仑、乾元和海雷三个洞穴为代表,晚期以潮音洞为代表。下图为台湾长滨乡八仙洞旧石器文化与地动型、水动型海平面变化对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长滨文化时期人类进入洞穴生活需满足洞穴位于( )
A. 高潮面以上B. 大潮面以上C. 水下岸坡D. 潮间带
12. 长滨文化早期至晚期的洞穴不同反映的海平面和构造运动变化是( )
A. 海平面上升构造抬升B. 海平面下降构造抬升
C. 海平面上升构造下沉D. 海平面下降构造下降
13. 长滨文化晚期的人类可能尚未掌握较成熟的航海技术,但研究表明此时海峡两岸早期人类可以自由来往,推测最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A. 距今340~320万年B. 距今约240~200万年
C. 距今180~140万年D. 距今100~80万年
【答案】11. A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台湾东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由多个海蚀洞组成,海蚀穴的形成处于波浪与陆地的交界处,满足人类生活必须高出高潮面,不再被海水淹没,A正确;大潮面以上、水下岸坡、潮间带都会被海水淹没,不能满足人类穴居条件,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适宜人类生活的洞穴通常位于高潮面以上。读图可知,从早期到晚期,人类生活的洞穴海拔下降,说明此时海平面下降和构造抬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航海技术不成熟,无法通过船跨越宽阔的台湾海峡,但是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40~200万年)海平面下降至-120m多,台湾海峡基本上成为陆地,海峡两侧的早期人类可自由往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蚀洞常见于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空洞。
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冷锋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把北方上游的污染物传输至下游,并使下游地区空气质量恶化。图5为2019年1月9~17日时间段内的北京、保定、济南、青岛、徐州和南京6个站点PM2.5浓度和风速的时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1月11~14日出现PM2.5持续区域性重度污染的地区是( )
A. 华南地区B. 东北地区C. 长江中下游地区D. 华北地区
15. 1月14日17:00至1月16日02:00,PM2.5浓度高值区随时间自北向南快速推移,主要原因是冬季( )
A. 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B. 东北信风南移
C. 西伯利亚冷高压活跃D. 印度低压活跃
16. 1月16日,华北地区PM2.5由北向南得到了有效地清除,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偏西风,风力强B. 偏北风,风力强
C. 偏东风,风力弱D. 偏南风,风力弱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判断,1月11~14日出现PM2.5持续区域性重度污染的地区位于36°N至40°N之间,结合选项,属于华北地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A错误;东北信风带属于低纬环流,其南移不会影响到图中纬度,B错误;冬季西伯利亚冷高压活跃并南下,形成冷锋,把北方上游的污染物传输至下游,C正确;印度低压形成于北半球夏季,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据图判断,1月16日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箭头较长说明风力强,在强冷空气的驱散下,PM2.5自北向南减弱并消散,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总体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开采技术粗放、没有新增储量等原因,大部分油井面临枯竭,周边的尕斯库勒油田的发现和敦煌石油基地的建成,使得人口大量迁出。荒凉的土地,连绵的雅丹地貌,风蚀土林群,景观跟火星相似,2016年结合我国火星探测任务项目打造“火星营地”开设了火星着陆计划赛模拟火星城市等活动,2017年,又结合清澈的星空景观开发天文项目。如今,冷湖已落地12个天文望远镜项目,预计建设43台望远镜,冷湖所在的经度区域尚属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小镇实现了从“石油城”到“空城”再到“天文城”的顺利转型。
(1)说明冷湖石油小镇衰落的原因。
(2)列举冷湖镇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3)分析冷湖镇成为天文小镇的有利条件。
(4)请为冷湖天文小镇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开发技术落后;资源枯竭;其他油田的兴起,竞争力减弱。
(2)石油小镇遗址;雅丹地貌,风蚀土林群等自然景观;星空观测。
(3)火星营地的建设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有利于星空观测;人口稀少,城市光源干扰少;位于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发展潜力大。
(4)保护自然景观;与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基建项目要严格控制光源的亮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冷湖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资源、城镇发展方向及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冷湖镇“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开采技术粗放、没有新增储量等原因,大部分油井面临枯竭”可知,由于石油开采技术落后;没有新增储量,石油资源枯竭;“周边尕斯库勒油田的发现和敦煌石油基地的建成,使得人口大量迁出”可知,周边其他油田的兴起,竞争力减弱,导致大量人口迁出,冷湖石油小镇衰落。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冷湖早期开采石油资源,后来由于石油资源枯竭,小镇衰落,故有石油小镇遗址;据材料“荒凉的土地,连绵的雅丹地貌,风蚀土林群,景观跟火星相似”可知,这里有雅丹地貌,风蚀土林群等自然景观;“2017年,又结合清澈的星空景观开发天文项目”,可以进行星空观测等。
【小问3详解】
据材料,2016年结合我国火星探测任务项目打造“火星营地”开设了火星着陆计划赛模拟火星城市等活动,火星营地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对外的交通条件;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能见度高,有利于星空观测;地处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周边人口城市稀少,光污染少;冷湖所在的经度区域尚属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发展潜力大。
【小问4详解】
为促进冷湖天文小镇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保护暗夜天空,基建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光源的亮度;保护雅丹地面、风蚀土林群等自然景观,增加旅游资源的集群性和地域组合,吸引更多的游客;结合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收入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大洋指30°S以南的海域,与大气相比海洋热容量更大,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并向下输送,因此,全球变暖中超过90%额外增加的热量被海洋吸收和储存,能够有效地减缓全球表面温度的增暖速率。下图示意1900年~2014年全球海洋累计吸热分布图。
(1)分析南大洋成为全球海洋累计吸热最大的海域的原因。
(2)说明南大洋次表层海水增暖远大于其它海域的原因。
(3)南半球冬季赤道至极地的大气温差增大,导致三圈环流加强,东南信风带、西风带的风力增加,推测其对南大洋次表层海水吸热的影响。
【答案】(1)30°S以南的南大洋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连成一片;海洋面积较大,海洋比热容大,吸热能力较强。
(2)南大洋海洋面积大,摩擦力小,风力强劲;导致表层海水与深层的海水扰动混合;次表层上升的冷水吸收热量;表层海水向下输送热量,导致南大洋次表层海水增暖远大于其它海域。
(3)南大洋次表层海水吸热增加,因为风力增加使海水扰动加强,次表层海水吸收更多的热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大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温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南大洋指30°S以南的海域,该区域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广大,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连成一片;与大气相比,海洋的热容量更大,广阔的海洋吸热能力较强,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
【小问2详解】
南大洋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连成一片,形成广阔的海洋;海洋表面摩擦力小,风力强劲,海水扰动强烈;表层海水向下输送热量,次表层上升的冷水吸收热量,增加了海水吸收的热量;导致南大洋次表层海水增暖远大于其它海域。
【小问3详解】
南半球冬季赤道至极地的大气温差增大,导致三圈环流加强,东南信风带、西风带的风力增加,使海水扰动加强,表层海水向下输送热量增多,次表层海水吸收更多的热量,故南大洋次表层海水吸热增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地势起伏的云南,哀牢山(图1)近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西南湿润水汽具有强烈的阻隔效应。提取哀牢山区域800mm与1200mm这2条特殊等降水量线,能够较好反映哀牢山东部高原区、中西部岭谷区、南部丘陵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图2)。咖啡原为热带雨林的下层作物,为短日照植物,在年平均气温≤16℃生长将受到抑制,咖啡豆味道变酸。普洱市位于哀牢山西坡,海拔高度1000~2000米,昼夜温差大,是中国重要的咖啡豆产区。
(1)哀牢山区域中西部纵向岭谷区内高耸山系和深切河谷相间分布,据此分析对哀牢山区域内降水空间分布有何影响?
(2)请说明哀牢山区域1200mm等降水量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位置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哀牢山两侧坡面的生态系统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以西植被类型更多相似于喜马拉雅地区较低海拔处的类型,请推测其原因。
(4)分析普洱市成为咖啡豆主要产区的优势气候条件。
【答案】(1)哀牢山高耸山系导致区域内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大,哀牢山以西、以南降水量较大,以东、以北降水量较小;高耸山系和深切河谷相间分布,崎岖的地形限制了西南湿润水汽的走向,表现为对水汽的南北向通道作用、东西向阻隔作用;同时哀牢山东麓位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形成干热河谷。
(2)1200mm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山脊线西南侧,800mm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山脊线东北
侧;反映哀牢山对西南季风(降水)阻隔效应明显。
(3)西南地区的夏季风主要是西南季风,它是越赤道的热带气流,从印度洋进入哀牢山区;且西侧山坡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水分组合条件好,植被类型更多相似于喜马拉雅地区较低海拔处的类型。
(4)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哀牢山西坡,冬季受冷空气的入侵少;夏季受降水天气影响,平均每天的日照时间较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咖啡豆糖分的积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哀牢山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降水的空间分布、影响植被的因素、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哀牢山高耸山系导致区域内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大,哀牢山以西、以南位于来自西南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以东、以北位于来自西南海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小;哀牢山相对高度大,高耸山系和深切河谷相间分布,崎岖的地形限制了西南湿润水汽的走向,哀牢山山脉近南北走向,使水汽沿南北向的谷地作为通道作用进行流动,而东西向随水汽产生阻隔作用,水汽难以向东深入;同时哀牢山东麓位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热河谷。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1200mm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山脊线西南侧,800mm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山脊线东北侧;反映哀牢山对西南季风(降水)阻隔效应明显,西南侧位于迎风坡,降水更多,而东北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哀牢山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它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后形成的热带气流,从印度洋进入哀牢山区,属于一股暖湿气流;且西侧山坡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西侧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热量、水分组合条件好,与喜马拉雅地区较低海拔处自然环境相似,因此植被类型更多相似于喜马拉雅地区较低海拔处的类型。
【小问4详解】
普洱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哀牢山西坡,受哀牢山高大地形的阻挡,冬季受冷空气的入侵少,受寒潮、低温冻害等的影响小;咖啡为短日照植物,夏季受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受阴雨天气影响,平均每天的日照时间较短;普洱市海拔高度1000~2000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咖啡豆糖分的积累,咖啡豆的品质好。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云杉属各种类植物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