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四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x
    • 练习
      四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学生版.docx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01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02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03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01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02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文件包含四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x、四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4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徐州模拟)距今5 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并逐渐于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据此可知,中华文明具有( )
    A.连续性和稳定性B.先进性和丰富性
    C.多元性和一体性D.地域性和独特性
    【解析】选C。材料“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现了多元性,材料“于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体现了一体性,C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一体性,未体现前后的连续性,排除A;材料没有将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进行对比,无法体现先进性,排除B;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还体现了各文明之间具有一体性,排除D。
    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
    看出( )
    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
    B.尊老爱幼是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
    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
    【解析】选D。孟子关于老人的观点得到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认可,说明尊老敬老是人类共同的意识,也说明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D正确;题干强调文化的相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A;B中的“核心价值追求”无法证实,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
    3.(2023·成都模拟)有专家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 )
    A.兼济天下B.和合共生
    C.为政以德D.天人合一
    【解析】选B。依据材料“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和谐共荣、国际合作、共同生存与繁荣,B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和谐共荣、和合共生,未涉及兼济天下、为政以德以及天人合一,排除A、C、D。
    4.西周初年面临着如何巩固统治的问题。周公旦在代表王室封其弟康叔于卫时说:“天畏(威)棐(非)忱(诚、信),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安抚)。往尽乃心,无康好逸,乃其乂民。”周公的主张体现了( )
    A.血缘分封的宗族观念
    B.选贤任能的传统美德
    C.天人感应的神权思想
    D.敬天保民的人本思想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命或天威都是不可靠的,人民也是不容易使其安定的,一定要了解民情,不图安乐,尽心治理人民,人民安定了,天命也就保住了。保民就是敬天,敬天就要做到保民,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统治思想,并不是宗族观念,排除A;材料并未提到选贤任能,排除B;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神权思想,排除C。
    5.(2023·苏州模拟)《山海经》中记载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中国远古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反映出中华先民( )
    A.原始的天人感应观
    B.与天抗争的不屈精神
    C.对自然的最初认知
    D.具有崇尚英雄的传统
    【解析】选B。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抗争,具有不屈精神,B正确;天人感应与材料主旨无关,而且天人感应强调天意与人事交相呼应,排除A;对自然的最初认知不是与自然抗争,排除C;崇尚英雄与材料中“精卫填海”不符,排除D。
    6.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形成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这种提法连成“天地君亲师”这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以廉为本
    C.提倡天人合一、家国情怀
    D.强调以人为本、民贵君轻
    【解析】选C。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祭祀的对象,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家国情怀,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排除A;材料未充分体现天下为公、以廉为本,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贵君轻,排除D。
    7.如表列举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寓意。自古以来每逢佳节,人们都要吃着节日食品进行节日活动。由此可见,传统节日( )
    A.伴随着多样的宗教娱乐活动
    B.改善了中华民族的饮食结构
    C.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D.体现了尊老孝亲的中华美德
    【解析】选C。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体现出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C正确;材料未体现传统节日“伴随着多样的宗教娱乐活动”,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B;这些节日并非都体现尊老孝亲美德,排除D。
    【加固训练】
    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进一步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的功用变化反映出( )
    A.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B.青铜铸造业产量日益提高
    C.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D.中华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鼎从最初的烹饪器具发展到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再到成为礼器,体现了鼎的内涵的不断丰富,C正确;君主专制制度是在夏商周之后才出现的,排除A;鼎的内涵的变化无法说明青铜铸造业产量日益提高,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吸收其他文明成就的内容,不能体现包容性,排除D。
    8.愚公移山故事起源于《列子·汤问》,宋明时期,愚公形象逐渐定型为精诚精神,成为训谕后人的典型形象;而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笔下的愚公则是中国人民抗战决心的写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
    A.多样性B.包容性C.独特性D.凝聚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笔下的愚公则是中国人民抗战决心的写照”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愚公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形象,这主要和民族危机加深有关,激发了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D正确; 多样性是指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独特性, 排除C。
    9.(2023·临沂模拟)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B.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C.推动文明间交流融合
    D.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断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间的发展,C正确;A体现外来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材料主旨强调文明间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B、D只是体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2023·长沙模拟)《源氏物语》引用了大量中国诗词,在152个重要的情节中融入了131处节选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书中多引用白居易的诗歌。而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说中。由此表明( )
    A.《源氏物语》是一部诗歌总集
    B.《源氏物语》作者曾久居长安
    C.《源氏物语》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
    D.《源氏物语》取材于中国故事
    【解析】选C。根据材料“131处节选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书中多引用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说中”可知,《源氏物语》引用了很多中国诗歌,可以作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源氏物语》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一部小说,并不是诗歌总集,排除A;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其作者是否久居长安,排除B;《源氏物语》引用了很多中国诗歌,但没有体现其取材于中国故事,排除D。
    11.中古时期,亚洲地区出现许多“撞名”的地点,如韩国有襄阳、扬州、江陵等地,朝鲜有江西郡、延安郡,日本有“东京洛阳”“西京长安”的说法。这反映了( )
    A.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
    B.王朝更替的传统惯例
    C.周边国家的生搬硬套
    D.华人移民的辛勤开拓
    【解析】选A。依据材料“亚洲地区出现许多‘撞名’的地点”可以看出,这些地点基本都是中国的城市,可见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A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朝更替,排除B;“生搬硬套”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未涉及华人移民,排除D。
    12.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寻找救国之路,出国留学逐渐形成热潮。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
    B.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C.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
    D.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
    【解析】选D。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可知,20世纪初有志青年学习政治、军事寻求救国方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大多选择自然科学类以发展民族工业,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D正确;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官员选拔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客观原因,排除C。
    【拓展延伸】近代前期的“西学东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
    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
    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基本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题内涵:依据材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出重视以人为本;依据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依据材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依据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出担当意识;依据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依据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得出主张和而不同。第(2)题原因:从中西方交通条件分析,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得出欧洲社会转型的精神需求;从儒学本身分析,得出儒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影响:依据材料“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得出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答案:(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任答三点即可)(6分)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社会转型的精神需求;儒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4分)
    影响: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分)
    14.(12分)(2023·邢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包容性有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内部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共处与发展,包括有沿历时轴线而生的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共时平面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二是本国文化对外国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本土不同思想文化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取鉴上,还体现为对域外的异质文化的取鉴和吸纳。
    ——摘编自周东娜《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解析】据材料“一是本国内部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共处与发展,包括有沿历时轴线而生的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共时平面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二是本国文化对外国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国内部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共处与发展,二是本国文化对外国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综合起来可得论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对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的借鉴。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即可,如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来讲,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促进了儒家和道家的交融发展;从异域文化的吸收来看,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高潮,并不断本土化,与儒学相互交融,隋唐时期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巨大。最后总结,通过对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答案: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对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的借鉴。(2分)
    论证: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的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促进了儒家和道家的交融发展。(百家争鸣、儒学、科技文艺的继承发展都可以)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盛唐时期,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扩展。(民族交流的角度一定要有)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高潮,并不断本土化,与儒学相互交融,隋唐时期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他角度的中外交流亦可)(8分)
    总之,包容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2分)
    (示例仅供参考)
    节日
    食品
    活动
    寓意
    春节
    年糕
    祭祖、吃年糕
    年年幸福安康
    元宵节
    汤圆
    看灯展、吃元宵
    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端午节
    粽子
    赛龙舟、吃粽子
    弘扬爱国主义
    重阳节
    重阳糕
    登高、赏菊、饮酒
    孝敬老人,长寿健康
    相关试卷

    第四十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这是一份第四十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文件包含四十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四十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十二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这是一份第四十二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文件包含四十二医疗与公共卫生-学生版docx、四十二医疗与公共卫生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十七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这是一份第四十七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文件包含四十七战争与文化交锋docx、四十七战争与文化交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四十三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