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试题B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试题B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23题,每题2分,共46分)
如图为江苏某中学高三学苑10月5日光照图。该日北京时间10时,东连廊的影子正好遮住学苑中间花坛的一半。完成下面小题。
1. 该中学高三学苑楼的走向为( )
A. 东南—西北走向B. 西南—东北走向
C. 东西走向D. 无法确定
2. 下一次出现这种现象的日期为( )
A. 1月4日左右B. 3月9日左右
C. 4月2日左右D. 9月11日左右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题中信息,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10月5日10时,120°E经线从江苏省中间穿越,江苏省东西跨度较小,所以此时应该为江苏省的上午,太阳方位应在东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楼影与楼走向一致,说明高三学苑教学楼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要出现同样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10月5日,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向南移动了12天时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再次到达赤道,从3月21日往前推12天,即3月9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与10月5日大致相同,能再次出现这种现象。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下击暴流”是一种强烈的对流天气现象,通常是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产生的一股直线型大风。在城市高大密集的建筑物之间,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读“下击暴流”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下击暴流”的直接原因是( )
A. 雷暴云中累积的空气被迫下沉B. 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异过大
C. 冷暖气团交汇形成了准静止锋D. 在季节转换间水平气流不稳定
4. 引起城市高大密集建筑群之间风力增大的效应是( )
A. 温室效应B. 绿洲效应
C. 热岛效应D. 狭管效应
5. 遇到“下击暴流”天气,下列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远离高地②关闭手机③关闭室内自来水④避开广告牌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3. B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下击暴流”是一种强烈的对流天气现象,在垂直剖面上,对流是由上下温差(即下方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较重下沉)而产生的。B正确。高空空气大量累积而下沉,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属于单向下沉运动,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就是如此,不是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属于热力作用形成,A错误;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形成的交界面,在锋面范围内产生逆温现象,大气层结稳定,不会形成对流运动,C错误;对流运动是因为垂直面上大气层结不稳定,而非水平气流不稳定,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当水平气流遇到地形(包括城市高大密集的楼房)的阻挡,导致迎风一侧大气运行不畅,空气累积,气压变大,与背风一侧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力增强,形成狭管效应,D正确;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大量辐射,起到较强的保温作用,是气温变高的现象,楼间局部温度一样,温差微小,与局部楼间风力增大无关,A错误;绿洲效应是指在沙漠地区,由于存在水源,水分与空气混合,从而降低空气温度并提高相对湿度,与城市建筑群之间群风力增大现象完全不同,B错误;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此效应与城市建筑群之间风力增大不同,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下击暴流”是一种强烈的对流天气现象,伴有雷电暴雨和大风天气,要远离高处,关闭手机,避免雷击,①②正确;避开广告牌,避免大风引起的高空坠物,④正确。“下击暴流”难以影响自来水厂和地下输水管道,与室内自来水无关,③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一直持续到2024年春季。读南美洲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有( )
A. 南美洲西侧赤道附近水温下降B.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明显减少
C. 南美洲西海岸降水量有所增加D. 南美洲西海岸渔获量有所增加
7. ①海岸附近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其成因有( )
①沙质地面,比热容小②寒流经过,气温偏低③高压控制,气流下沉④背风地带,气流下沉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8. 与②处洋流成因关联不大的是( )
A. 海水上升B. 陆地轮廓
C. 西风吹送D. 水平补偿
【答案】6. C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厄尔尼诺事件是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海水温度异常,东侧即南美洲西侧海水温度偏高而形成的,A错;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洋流系统及气候异常,亚马孙热带雨林也会受到影响,但森林面积不会出现明显变化,B错;赤道附近西侧海水水温降低,东侧水温上升,进而在赤道附近形成西风,削弱南北赤道暖流,使赤道逆流增强,赤道逆流受大陆轮廓制约,沿美洲西岸向南北分流,形成具有暖流性质的洋流,从而使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减弱,沿岸降水量有所增加,C正确;由于秘鲁寒流受到抑制,上升流减弱,低层上升流挟带的营养物质减少,加之海水温度升高,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D错。故选C。
【7题详解】
沙质地面,比热容小,受太阳辐射影响,气温上升快,有利于气流上升,①错误;阿塔卡马沙漠沿岸是秘鲁寒流,寒流使沙漠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上升气流减弱,②正确;处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抑制气流上升,③正确;处于安第斯山脉西侧,东南信风背风坡,盛行下沉焚风,抑制上升气流,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②处洋流的成因是受中纬西风吹送,南半球宽阔强大的西风漂流遇到南美洲南侧陆地顶挡而改变方向,海平面增高,具有向北的补偿效应,同时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北偏转。②处洋流为水平补偿流。南美洲西岸洋流流至秘鲁沿岸,受离岸风影响,才形成上升性补偿流,故与②处洋流成因关联不大的是海水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多洛米蒂山脉是阿尔卑斯褶皱山系的一部分,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海拔3343米。该山白云石(浅色石灰岩)地貌典型,属于复合地貌。多洛米蒂山因壮观的山地景色和特殊的地质价值,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左示意多洛米蒂山地理位置,图右为多洛米蒂山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多洛米蒂山形成相关的板块有( )
①亚欧板块②美洲板块③非洲板块④印度洋板块
A. ①②B. ①③
C. ①④D. ③④
10. 多洛米蒂山的地貌类型有( )
①喀斯特地貌②丹霞地貌③冰川地貌④风成地貌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11. 多洛米蒂山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静水沉积—褶皱隆起—外力侵蚀B. 静水沉积—断层上升—外力侵蚀
C. 浅海沉积—褶皱隆起—外力侵蚀D. 浅海沉积—断层上升—外力侵蚀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多洛米蒂山脉是阿尔卑斯褶皱山系的一部分,阿尔卑斯褶皱山系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多洛米蒂山脉白云石(浅色石灰岩)地貌典型,属于复合地貌。该地区地处地中海北侧,冬季降水丰富,白云石属于可溶性岩石,所以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多洛米蒂山海拔高,山顶有积雪冰川存在,所以有冰川地貌;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组成物质一般以红色的砂岩、砂页岩为主,没有丹霞地貌;风成地貌是由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一般分布在风力强劲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风成地貌,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多洛米蒂山主要由浅色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产生阿尔卑斯造山运动,阿尔卑斯山属于褶皱山系。石灰岩出露地表后,先后受流水和冰川等外力作用,形成多洛米蒂山现在的地貌形态,所以多洛米蒂山地貌形成过程应该为浅海沉积—褶皱隆起—外力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在河北省平泉市小寺沟镇,当地百姓采用“分布式光伏+电取暖”的用能模式。村民在家中安装电取暖设备的同时加装了屋顶光伏发电板(如图),发电板产生的电能优先供给村民取暖,多余电能上送至电网。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传统采暖方式相比,“分布式光伏+电取暖”模式( )
A. 村民易接受B. 清洁无污染
C. 能量损耗大D. 初始投资少
13. “分布式光伏+电取暖”模式大力推广,可以( )
A. 减少耕地侵占B. 扩大能源需求
C. 缓解能源压力D. 缩小城乡差距
14. 下列地区中,更适宜“分布式光伏+电取暖”用能模式的是( )
A. 南疆地区B. 云贵地区
C. 岭南地区D. 成都平原
【答案】12. B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该地区传统的取暖方式为燃煤取暖或燃烧木材、木炭取暖,这种取暖方式易被村民接受,但使用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环境,能量损失大。“分布式光伏+电取暖”用能模式,清洁无污染,能量损耗少,但一次性投资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村民在家中安装电采暖设备的同时加装了屋顶光伏发电板,使用的是屋面空间,与耕地无关,A错误;“分布式光伏+电取暖”用能模式,改变了农村用能模式,更加安全、清洁,不会扩大对农村用能的需求,B错误;“分布式光伏+电取暖”用能模式,充分使用广大农村固有的太阳能,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缓解了能源压力,C正确;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思想理念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该用能模式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分布式光伏+电取暖”用能模式,适宜使用的地区一般冬季寒冷,多晴天,光照充足,南疆地区符合这种情况,A正确。云贵地区、岭南地区和成都平原一方面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另一方面冬季雨、雾天气较多,光照不足,BCD错误。故选A。
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山西侯马市本着“以进定出、总量平衡、进优出劣”的原则,编制了《侯马市2023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2022年度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地理试题B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地理试题B卷原卷版docx、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地理试题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