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2节 波的反射和折射学案设计
展开2.掌握波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能解释波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3.能与他人合作用水波实验探究波的反射规律。
4.通过学习惠更斯原理及声呐的应用,体验探究科学的艰辛及伟大意义。
知识点一 波的反射
1.波面和波线
(1)波面:从波源发出的波,经过相同传播时间到达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波阵面或波面,如图所示。
波面和波线
(2)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线。波线与各个波面总是垂直的。
2.波的分类
(1)球面波:波面是球面的波,如空气中的声波。
(2)平面波:波面是平面的波,如水波。
3.波的反射
(1)反射现象: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返回原来介质传播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波的波线、入射波的波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波的波线和入射波的波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面的形状不变,波线保持为直线。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线垂直。(×)
(2)任何波的波线与波面都相互垂直。(√)
(3)反射波的频率、波速与入射波相同。(√)
知识点二 波的折射
1.折射现象: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折射定律:sinisinr=v1v2,式中v1和v2分别是波在介质Ⅰ和介质Ⅱ中的波速。
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折射波的频率、波速与入射波相同。(×)
(2)据v=λf知,波长λ与波速和频率有关。(√)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人的活动减少了吗?
提示: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波的能量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所以不是人的活动减少了。
考点1 波的反射
1.对波的反射的理解
(1)波发生反射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2)反射波和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介质决定波速,因此波速不变,波的频率是由波源决定的,因此波的频率也不改变,根据公式λ=vf,可知波长也不改变。
2.波的反射现象的应用
(1)回声测距
①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时间t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v声t2。
②当声源以速度v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v声+v)t2。
③当声源以速度v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远离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s=(v声-v)t2。
(2)超声波定位
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捕食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蝙蝠就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或食物位置,从而确定飞行方向。另外海豚、雷达也是利用波的反射来定位或测速的。
【典例1】 有一辆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正前有一陡峭山崖,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多远?(v声=340 m/s)
[解析] 汽车运动,声音传播,如图所示为汽车与声波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设汽车由A到C路程为s1,C点到山崖B距离为s;声波由A到B再反射到C路程为s2,因汽车与声波运动时间同为t,则有s2=s1+2s
即v声t=v汽t+2s
所以s=v声 -v汽t2=340-15×22 m=325 m。
[答案] 325 m
[跟进训练]
1.人耳只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人要听到自己讲话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解析] 从人讲话到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取0.1 s时,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最小。单程考虑,声音从人传到障碍物或从障碍物传到人耳时t=0.12 s=0.05 s,故人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s=vt=340×0.05 m=17 m。
[答案] 17 m
考点2 波的折射
1.波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各量的变化
(1)波向前传播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一些相关物理量变化如下:
(2)说明:
①频率f由波源决定,故无论是反射波的频率还是折射波的频率都等于入射波的频率。
②波速v由介质决定,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故波速不变;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变化。
③根据v=λf,波长λ与v及f有关,即与介质和波源有关,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频率相同,故波长相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v不同,f相同,故λ不同。
2.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1)表达式:sinisinr=v1v2。
(2)理解
①折射的原因:波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由于波在一种介质中的波速是一定的,所以v1v2是一个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的常数,叫作第二种介质相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所以n12=v1v2。
③当v1>v2时,i>r,折射波的波线靠近法线;当v1
(1)该波的折射角为多大?
(2)该波在甲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3)该波在两种介质中的波长比为多少?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几何关系求折射角。
(2)由折射定律求波速。
(3)由v=λf及波在两种介质中频率相同求波长之比。
[解析] (1)由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为60°,由题图的几何关系可得折射角为r=30°。
(2)由波的折射定律得v甲v乙=sinisinr,所以v甲=sinisinr·v乙=sin60°sin30°·v2=3212×1.2×105 km/s≈2.08×105 km/s。
(3)因波长λ=vf,又因为波在两种介质中的频率相同,则λ甲λ乙=v甲v乙=sinisinr=3。
[答案] (1)30° (2)2.08×105 km/s (3)3
处理波的折射问题的三点技巧
(1)弄清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当波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波才发生折射现象。(当波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现象)
(2)抓住入射波与折射波的区别与联系:波的频率相同、波速不同、波长不同。
(3)计算时,注意公式“sinisinr=v1v2”中角度与速度的对应;另外,可结合v=λf及频率不变的特点,将公式转化为波长与角度的关系sinisinr=λ1λ2解决有关波长的问题。
[跟进训练]
2.如图所示为一束平面波从介质1进入另一种介质2的情形,则波从介质1进入介质2时波速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由公式sinisinr=v1v2可知,当v1>v2时,i>r;当v1<v2时,i<r。由sinisinr=sin30°sin60°=1232=33<1知v1<v2。
[答案] 增大 33
1.(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
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吸波材料,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直线传播
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
ABD [声呐、雷达都是利用接收反射波来进行定位,A正确,C错误;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属于波的折射现象,D正确;隐形飞机是通过减少波的反射达到隐形的目的,B正确。]
2. (多选)下列现象中属于声波反射现象的是( )
A.隔着墙能听到房间外面有人讲话
B.音响设备制作时要考虑混合效应
C.夏日的雷声有时轰鸣不绝
D.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BC [A是在一种介质的另一面,不是反射现象;反射现象是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因此B、C正确;波在不同种介质中的传播是折射现象,D不正确。故选BC。]
3.甲、乙两人平行站在一堵又高又宽的墙前面,二人相距2a,距墙均为3a,当甲开了一枪后,乙在t时间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则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为( )
A.甲开枪t后 B.甲开枪2t后
C.甲开枪3t后 D.甲开枪4t后
B [设声速为v,乙听到第一声枪响必然是甲开枪的声音直接传到乙的耳朵中,故t=2av,甲、乙两人与墙的位置如图所示,
乙听到的第二声枪响必然是墙反射的枪声,由声波的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AC=BC=AB=2a,故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t′=AC+BCv=4av=2t,故B对。]
4.(新情境题,以超声波为背景,考查波的反射)医用B超仪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7.25×104 Hz,这种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波长为2 cm,在给某患者的肝脏病变部分进行检测时,从探头发出的同一超声脉冲波经病变部分反射回到探头有两个信号,相隔时间为Δt=32 μs。
试计算患者病变部分的厚度。
[解析] 超声脉冲波在进到病变区的前后界面上会发生两次反射,忽略波速在肝脏中的速度变化,则有v=λf=2×10-2×7.25×104 m/s=1 450 m/s;病变区厚度:h=vΔt2=1 450×32×10-62 m=2.32 cm。
[答案] 2.32 cm
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试写出波的反射定律。
提示:反射波的波线、入射波的波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波的波线和入射波的波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写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与波速之间的关系式。
提示:sinisinr=v1v2。
3.试作一个波同时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
提示:
课时分层作业(九) 波的反射和折射
题组一 波的反射
1.(多选)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声音的反射形成的( )
A.夏天下雨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
C.同样高的声音在房间里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些
D.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中,我们有时听不清播音员的声音
BCD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不是声音的反射,故A错;声音可以同光一样,具有反射现象,选项B、C、D中描述的都是声音的反射现象,故B、C、D对。]
2.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0.5 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 s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速为340 m/s,则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 )
A.170 m B.340 m
C.425 m D.680 m
C [右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时间为t1=0.5 s,左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为t2=2 s。山谷的宽度s=12v(t1+t2)=12×340×2.5 m=425 m,故C正确。]
3.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 m,波速为340 m/s,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 m。
(1)该波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Hz,在海水中的波速为________m/s。
(2)若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0.5 s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
(3)若物体以5 m/s的速度由海面向海底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解析] (1)由f=vλ得:f=3401 Hz=340 Hz。因波的频率不变,则在海水中的波速为v海=λ海f=4.5×340 m/s=1 530 m/s。
(2)入射声波和反射声波用时相同,则海水深为
s=v海t2=1 530×0.52 m=382.5 m。
(3)物体与声音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t′,则
v物t′+v海t′=2s。
代入数据解得t′≈0.498 s。
[答案] (1)340 1 530 (2)382.5 m (3)0.498 s
题组二 波的折射
4.(多选)如图所示为某列波从介质1入射到介质2的波线分布,已知该波在介质1中的周期T1、频率f1、波长λ1、波速v1,在介质2中的周期T2、频率f2、波长λ2、波速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 B.f1>f2
C.v1>v2 D.λ1>λ2
CD [折射现象中,折射前后,波的周期与频率不变,A、B错误;从题图可知入射角i大于折射角r,由折射定律公式sinisinr=v1v2得,v1>v2,C正确;再结合v=λf知,λ1>λ2,D正确。]
5.如图所示是一列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已知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为v1,波在介质Ⅱ中的波速为v2,则v1∶v2为( )
A.1∶2 B.2∶1
C.3∶2 D.2∶3
C [根据题图可知入射角i=60°,折射角r=45°,由波的折射定律sinisinr=v1v2得v1v2=sin60°sin45°=32,故C对。]
6.“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图所示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sinθ1sinθ2=v1v2(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
A.9dsini2100-81sin2i B.d81-100sin2i10sini
C.d81-100sin2i20sini D.d100-81sin2i18sini
D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sinisinr=v1v2=10.9=109,得sin r=910sin i,由几何知识有sin r=d2d22+h2,
解得h=d100-81sin2i18sini。
]
7.声波从介质Ⅰ进入介质Ⅱ的折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i>r,则声波在介质Ⅰ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波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
B.若i>r,则Ⅰ可能是空气,Ⅱ可能是水
C.若i>r,则Ⅰ可能是钢铁,Ⅱ可能是空气
D.在介质Ⅰ中的传播速度v1与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v2满足v1v2=sinrsini
C [根据折射规律可得v1v2=sinisinr,若i>r,则v1>v2,故A、D错误;又因声波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慢,故B错误,C正确。]
8.一列平面波,以30 °的入射角投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折射,折射角为45 °,若入射波的波长为10 cm,则折射波的波长是多少?
[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sinisinr=v1v2,又因为v=λf,f1=f2,
有sin30°sin45°=λ1f1λ2f2=λ1λ2=10λ2
所以λ2≈14.14 cm。
[答案] 14.14 cm
9.一列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长为0.2 m。当该声波从空气中以某一角度传入介质Ⅱ中时,波长变为0.6 m,如图所示,若介质Ⅰ中的声速为 340 m/s。
(1)求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时的频率;
(2)求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
(3)若另一种声波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1 400 m/s,按图中的方向从介质Ⅰ射入介质Ⅱ中,求它在介质Ⅰ和介质Ⅱ中的频率之比。
[解析] (1)声波在介质Ⅰ中传播时,由v=λf得:
f=v1λ1=3400.2 Hz=1 700 Hz,由于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所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时,频率为 1 700 Hz。
(2)由v=λf得声波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v2=λ2f=0.6×1 700 m/s=1 020 m/s。
(3)波由介质Ⅰ到介质Ⅱ的过程中,只有频率不变,故当波从介质Ⅰ进入介质Ⅱ时,其频率之比为1∶1。
[答案] (1)1 700 Hz (2)1 020 m/s (3)1∶1
比较项
波现象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传播方向
改变 i=i′
改变 r≠i
频率f
不变
不变
波速v
不变
改变
波长λ
不变
改变
鲁科版 (2019)第1节 波的形成和描述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a href="/wl/tb_c400296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波的形成和描述导学案</a>,共22页。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3节 单摆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40029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3节 单摆学案</a>,共18页。
高中物理第2章 机械振动第2节 振动的描述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a href="/wl/tb_c400295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2章 机械振动第2节 振动的描述导学案及答案</a>,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