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山东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了影子日变化观测活动。下图示意该小组测得的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该小组测量当天的日期是( )
A 3月21日B. 6月22日C. 9月23日D. 12月22日
2. 推算当地的经度是( )
A. 116°EB. 120°EC. 124°ED. 128°E
3. 已知甲、乙两个时刻竿影等长,甲时刻为北京时间13:34,则乙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 )
A. 10:10B. 10:26C. 10:42D. 10:58
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果树抗寒能力急剧下降,极易发生冻害。为了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影响,农业上会使用无人机搅动近地层气流,增加下层空气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地使用无人机对近地层气流进行干扰前,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新疆B. 云南C. 黑龙江D. 河北
5. 采用无人机干扰,进行防冻的最佳时间是( )
A. 18∶00-20∶00B. 20∶00-22∶00C. 22∶00-24∶00D. 4∶00-6∶00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碛。下图为1990年与2019年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变化特征( )
A. 向冰川上游扩张,向冰川下游增厚
B. 向冰川上游收缩,向冰川下游变薄
C. 向冰川上游扩张,向冰川上游增厚
D. 向冰川下游收缩,向冰川上游变薄
7. 冰川表碛的来源可能是( )
①内碛物出露②底碛物出露③冰川两侧基岩风化侵蚀岩屑物增加④冰川融化后流水搬运沉积物增加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甲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四条曲线中,表示陆风停止时刻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9. 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 )
A. 开始晚,结束晚B. 开始晚,结束早C. 开始早,结束晚D. 开始早,结束早
10. 鄱阳湖附近城市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对湖陆风强度的影响是( )
A. 湖风减弱,陆风增强B. 湖风陆风均减弱
C. 湖风增强,陆风减弱D. 湖风陆风均增强
北大西洋涛动指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气压差变大,涛动增强,反之减弱。若北大西洋涛动较强,则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较小,反之则较大。涛动强弱会改变欧洲、北美乃至全球的大气状况。下图为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北大西洋两大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海陆位置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2. 北大西洋涛动弱时( )
A. 欧洲西部出现冷冬B.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C. 冰岛地区降水增多D. 美国东部出现暖冬
13. 当北大西洋涛动强度较弱时,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是( )
A. 时间提早,位置偏北B. 时间提早,位置偏南
C 时间推迟,位置偏北D. 时间推迟,位置偏南
下图示意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获得的资料。图中阴影部分是露天煤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谷B. 向斜谷
C. 背斜山D. 向斜山
15. 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安某低碳环保小区使用“追日型”太阳能路灯照明,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左图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示意图,右图为该小区6号楼两种户型图。
(1)该小区A户型比B户型更畅销,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2)若在该小区6号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正午阳光,说出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3)若“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泰安和海口(20°N,110°E)使用,说出夏至日两地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的差异。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西部山脉纵贯,有90余座火山,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100千米以上。岛上河流众多,终年高温多雨。下图示意苏门答腊岛位置。
(1)说出苏门答腊岛西部火山的形成过程。
(2)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影响当地铁路建设的自然条件。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合断层崖由麓原面与后退的断层崖构成,五台山北麓发育多级麓原面,且每一级麓原面与同一级河流阶地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五台山北麓某地分布有四级阶地(T1、T2、T3、T4),其中阶地T1形成于冰期,阶地T2形成于间冰期。下图示意一级麓原面与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说出麓原面与河流阶地形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与河流阶地T1相比,阶地T2的坡度更大,试分析其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暖锋是由高纬向低纬逆行的暖锋,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后一两天之后。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因受来自鄂霍次克海气团的影响,倒暖锋多发。下图为某日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
(1)画出倒暖锋的剖面示意图(标出冷暖气团、气流运动方向)。
(2)描述此次倒暖锋的形成过程。
(3)说明倒暖锋对我国东北地区天气的影响。
高二年级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山东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了影子日变化观测活动。下图示意该小组测得的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该小组测量当天的日期是( )
A. 3月21日B. 6月22日C. 9月23日D. 12月22日
2. 推算当地的经度是( )
A. 116°EB. 120°EC. 124°ED. 128°E
3. 已知甲、乙两个时刻竿影等长,甲时刻为北京时间13:34,则乙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 )
A. 10:10B. 10:26C. 10:42D. 10:58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图示为山东潍坊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显示日出和日落连接的太阳运动轨迹小于180°,应为昼短夜长,此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日期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可知,该日最可能是12月22日,D正确;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应昼夜等长,A、C错误;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B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16时,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影子最短,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根据时间计算可知,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16分钟,经度差4°,且120°E位于东边,因此当地经度为116°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甲时刻为北京时间13:34,结合上题可计算得出甲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13:18。题干指出甲,乙两个时刻竿影等长,则乙时刻(地方时)应与甲时刻(地方时)关于12:00(地方时)对称,由此得出乙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10:42,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果树抗寒能力急剧下降,极易发生冻害。为了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影响,农业上会使用无人机搅动近地层气流,增加下层空气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地使用无人机对近地层气流进行干扰前,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新疆B. 云南C. 黑龙江D. 河北
5. 采用无人机干扰,进行防冻的最佳时间是( )
A. 18∶00-20∶00B. 20∶00-22∶00C. 22∶00-24∶00D. 4∶00-6∶00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本试题主要以无人机防霜为背景,考察地球运动和大气知识。该测试主要在3月下旬,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全球各地大约地方时6:00日出。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该地北京时间5:30-5:40气温开始回升,所以该地日出大概在北京时间5:30-5:40,且最低温度在0℃以下,可得出该地纬度较高,经度靠近125°-127°E,最可能位于黑龙江。故选C。
【5题详解】
无人机通过干扰近地面大气从而达到增温防冻的效果,无人机防冻属于阶段性的,所以防冻的最佳时间一方面要考虑气温,气温低,霜冻影响显著,最需要进行干扰;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逆温,所以综合考虑4:00-6:00最容易产生冻害,此时进行干扰效果最好。故选D。
【点睛】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城市扩展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另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导致“弃耕”加重,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科技在农业中的投入愈发重要。霜冻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的防霜效率较低,工作量较大,无人机防霜是现代科技在农业上应用的尝试。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碛。下图为1990年与2019年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变化特征为( )
A. 向冰川上游扩张,向冰川下游增厚
B. 向冰川上游收缩,向冰川下游变薄
C. 向冰川上游扩张,向冰川上游增厚
D 向冰川下游收缩,向冰川上游变薄
7. 冰川表碛的来源可能是( )
①内碛物出露②底碛物出露③冰川两侧基岩风化侵蚀岩屑物增加④冰川融化后流水搬运沉积物增加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冰川的高海拔处为上游,低海拔处为下游。由图文材料可以看出,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随海拔增高而厚度减小,向冰川下游增厚。同时,对比1990年和2019年冰川表碛出现的海拔上限可以看出,其不断向高海拔的冰川上游扩张。综上,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碛。由材料可知,冰碛物来源于冰川两侧基岩风化侵蚀岩屑物,一些夹在冰内,后因为表面冰川的融化,内碛物出露,形成表碛;一些直接来源于冰川两侧基岩风化侵蚀新形成的岩屑物,①③正确。底碛物出露需要冰川全部融化,不符合情况,②错误;冰川融化后流水搬运沉积物不会在冰川表面沉积,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冰川对陆地表面的塑造和建设作用。冰川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冰蚀地貌,冰川的侵蚀方式可分为刨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碎石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石块,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
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甲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四条曲线中,表示陆风停止时刻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9. 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 )
A. 开始晚,结束晚B. 开始晚,结束早C. 开始早,结束晚D. 开始早,结束早
10. 鄱阳湖附近城市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对湖陆风强度的影响是( )
A. 湖风减弱,陆风增强B. 湖风陆风均减弱
C. 湖风增强,陆风减弱D. 湖风陆风均增强
【答案】8. C 9. B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说明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③曲线从早晨开始,12点之前达到峰值,说明为陆风在12点前停止,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说明为湖风开始,到12点达到峰值;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说明应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白天以湖风为主,夜晚以陆风为主。夏季比冬季白昼长,日出时间较早,陆地开始升温的时间早,降温的时间晚,加之夏季湖泊水域面积明显大于冬季,湖泊升温与降温速度都明显小于冬季。故冬季湖泊较陆地,降温较慢温度较高,而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所以冬季湖风持续的时间较短,即冬季湖风起止时刻开始晚,结束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附近城市推进绿色生态发展以后,使陆地的温度变化速度变小,白天,陆地温度增高速度变慢,湖泊与陆地间的温差变小,湖风减弱;夜间陆地降温变慢,湖泊与陆地间温差变小,陆风减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北大西洋涛动指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气压差变大,涛动增强,反之减弱。若北大西洋涛动较强,则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较小,反之则较大。涛动强弱会改变欧洲、北美乃至全球的大气状况。下图为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北大西洋两大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海陆位置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2. 北大西洋涛动弱时( )
A. 欧洲西部出现冷冬B.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C. 冰岛地区降水增多D. 美国东部出现暖冬
13. 当北大西洋涛动强度较弱时,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是( )
A. 时间提早,位置偏北B. 时间提早,位置偏南
C. 时间推迟,位置偏北D. 时间推迟,位置偏南
【答案】11. B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温度带的分布,与气压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A错误。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而夏季时,虽然海洋仍然较热,但陆地更热,使得海洋相对于陆地成为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因此,海陆热力性质是影响这两个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B正确。海陆位置虽然对气候有影响,但并不是直接导致这两个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C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影响的是全球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变化,与北大西洋上这两个特定气压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北大西洋涛动弱时,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变小。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较大,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影响欧洲西部,导致欧洲西部出现冷冬,A正确。北大西洋涛动弱时,气压差变小,西风减弱,北大西洋暖流也会随之减弱,B错误。北大西洋涛动弱时,西风减弱,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减少,冰岛地区降水会减少,C错误。北大西洋涛动弱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较大,冷空气势力较强,美国东部可能会出现冷冬而不是暖冬,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北大西洋涛动强度较弱时,则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就较大,其南缘向南延伸,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气流更早与冷气流相互作用,使得我国东部春季降水时间提早,位置偏南,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北大西洋涛动是由沃克在上世纪20年代首先提出的。有人用亚速尔群岛的蓬塔代尔加达斯和冰岛的阿库雷里之间的气压基,作为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发现秋、冬季高指数时,大西洋上西风增强,墨西哥湾流加强;到了冬、春季时,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美国东部高温,而加拿大东岸和格陵兰西海岸低温。
下图示意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获得的资料。图中阴影部分是露天煤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谷B. 向斜谷
C. 背斜山D. 向斜山
15. 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高度,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而该区域煤层的形成时间大致相同,故该区域同一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读该处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露天采煤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A错误;乙处位于山谷,若遇暴雨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B错误;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缓,适合露天采煤,C正确;丁处无露天煤层分布,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安某低碳环保小区使用“追日型”太阳能路灯照明,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左图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示意图,右图为该小区6号楼两种户型图。
(1)该小区A户型比B户型更畅销,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2)若在该小区6号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正午阳光,说出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3)若“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泰安和海口(20°N,110°E)使用,说出夏至日两地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的差异。
【答案】(1)A户型冬季采光好,室内温度相对较高;A户型南北通透,通风条件好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南楼高度;南北两幢楼之间的距离。
(3)左右旋转的范围不同,泰安范围大,海口范围小;左右旋转的方向不同,泰安(东北——正南——西北)呈顺时针,海口(东北—正北——西北)呈逆时针;上下旋转的幅度不同,泰安小于海口。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房屋建设、“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视运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泰安的气候,对住宅影响更大的是冬季的寒冷天气,所以需要尽可能的朝南面积大,朝南有利于采光,室内热量也更为充足,户型A三室朝南,且有两个卧室处在南方,朝南面积远大于户型B,所以冬季时房间内更温暖。另外A户型南北通透,通风条件好。
【小问2详解】
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楼影最长,冬至日南楼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就可以保证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故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有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并依据南楼高度,计算楼影长度,最后以此确定南北两幢楼之间的距离。
【小问3详解】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泰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出东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日落西北,因此太阳能电池板“追日”的方向为东北—正南—西北,为顺时针运动;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出东北,正午太阳在正北,日落西北,所以海口太阳能电池板“追日”的方向为东北—正北—西北,为逆时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至日,纬度较高的泰安,昼长较长,且日出日落方位偏转较大,左右旋转范围不同,泰安范围大,海口范围小。此外,两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午朝向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不同,泰安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使得上下旋转的幅度不同,泰安小于海口。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西部山脉纵贯,有90余座火山,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100千米以上。岛上河流众多,终年高温多雨。下图示意苏门答腊岛位置。
(1)说出苏门答腊岛西部火山的形成过程。
(2)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影响当地铁路建设的自然条件。
【答案】(1)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下熔融的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交界处的裂隙喷出地表;喷出的岩浆在火山口附近冷却、凝固、堆积,形成火山。
(2)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3)有利:地形平坦。不利:沿途多沼泽、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高温潮湿,降水多,雨林密布。
【解析】
【分析】本题以“苏门答腊岛地形、河流、城镇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聚落、交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火山的形成过程是受板块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由于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非常频繁,这导致地下熔融的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板块交界处的裂隙喷出地表;其次,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在火山口附近冷却、凝固并堆积,形成火山锥。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锥不断增高,形成了火山。
【小问2详解】
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苏门答腊岛的聚落大多分布在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或沿河流分布。原因在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建设难度小,且节省建筑投资,对外联系便利;平原区域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便于农耕,成为乡村聚落的理想区位。
【小问3详解】
有利条件分析: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可以沿海修建,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沿海地带的地形是比较平坦的 ,利于铁路的修建。不利条件分析: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沿途多沼泽,并跨越多条河流,河水较多,不利于施工活动的开展;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非常频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施工难度大;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雨林密布,蚊虫肆虐,给施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合断层崖由麓原面与后退的断层崖构成,五台山北麓发育多级麓原面,且每一级麓原面与同一级河流阶地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五台山北麓某地分布有四级阶地(T1、T2、T3、T4),其中阶地T1形成于冰期,阶地T2形成于间冰期。下图示意一级麓原面与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说出麓原面与河流阶地形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与河流阶地T1相比,阶地T2的坡度更大,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地壳运动(间歇性抬升);气候变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外力作用(流水作用)。
(2)阶地T1形成于冰期,该时期物理风化较强,植被覆盖率低,且地表径流量小,阶地发育程度较低,坡度较小;阶地T2形成于间冰期,该时期气候相对暖湿,地表径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阶地坡度更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五台山北麓麓原面与河流阶地共生关系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地貌形成过程分析、地貌形成阶段性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复合断层崖由麓原面与后退的断层崖构成”可知,复合断层崖是断块阶段性隆升形成的特征地貌,故麓原面是地壳运动(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河流阶地是流水下切,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故河流阶地也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壳的间歇性运动主导麓原面和河流阶地的级数和规模。每一级麓原面与同一级河流阶地恰好处于同一水平面;河流下切作用与河流水量大小有关,河流水量大小与降水量大小有关;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冲刷、淤积,进一步影响阶地形态。故影响五台山北麓麓原面与河流阶地共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外力作用(流水作用)。
小问2详解】
阶地T1形成于冰期,冰期时期最重要的标志是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在中、高纬(包括极地)及高山区广泛形成大面积的冰盖和山岳冰川。冰期盛行时的气候表现为干冷。冰期气温较低、植被稀疏、物理风化较强,河流水量小,搬运能力弱,阶地坡度较小。阶地T2形成于间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河流水量大,侵蚀作用强,阶地坡度较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暖锋是由高纬向低纬逆行的暖锋,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后一两天之后。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因受来自鄂霍次克海气团的影响,倒暖锋多发。下图为某日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
(1)画出倒暖锋的剖面示意图(标出冷暖气团、气流运动方向)。
(2)描述此次倒暖锋的形成过程。
(3)说明倒暖锋对我国东北地区天气的影响。
【答案】(1) (2)倒暖锋形成前,东北地区寒潮过境,陆地气温迅速降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鄂霍次克海气温比陆地高;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暖湿空气南下与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倒暖锋。
(3)倒暖锋使我国东北地区寒潮过后的低温期缩短;降水量增加。
【解析】
【分析】本题以倒暖锋为材料,考查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天气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倒暖锋与一般暖锋比较,具有暖锋的基本特征,暖空气滑行于冷气团上面,推动锋面向冷空气一侧移动。所以在绘制其锋面示意图的时候,锋面依然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暖气团沿锋面爬升,降水的位置在锋前冷气团一侧。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图中倒暖锋的方向大致自北向南移动,锋面前侧应为冷气团,锋面后侧应为暖气团。东北地区在出现倒暖锋天气之前两天都有寒潮袭击,随后又来受来自东北方鄂霍次克海气团的极大影响。前期由于受寒潮侵袭,陆面气温降低,受冷气团控制。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鄂霍次克海气温相对于陆地更高,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暖空气南下,与前期形成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并推动前期的冷气团形成倒暖锋。
【小问3详解】
寒潮过境会带来剧烈降温,导致气温大幅下降且低温持续一段时间。但倒暖锋是由来自相对温暖的鄂霍次克海的气团形成的,暖湿气流的进入会使东北地区的气温较快回升,从而缩短了寒潮过境后低温持续的时间。暖锋的特点就是会带来降水。倒暖锋同样是暖锋的一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向内陆推进的过程中,与冷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这就导致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影响下,降水量会有所增加。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985年以来白令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推测吉仁台沟口遗址可能位于, 峰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浩吉铁路主要运输的是, “丹水北运”的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