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苏科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59227/0-17234359018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苏科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59227/0-17234359019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苏科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059227/0-17234359019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苏科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态变化,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离开人体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物质的三态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______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______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常见状态有固、液、______三种。物质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有______种。
3.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液态的有,气态的有。
二、温度的测量
4.如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表明: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B. 80℃的水比80℃的铁冷
C. 0℃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
6.小明在劳动课上制作了一杯冰奶茶,如图所示,它的温度约为( )
A.B.C.D.
7.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8.如图甲所示为某温度计一部分,则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此时读数为_____℃。如图乙所示,A、B、C中正确读数的是______。
甲乙
9.(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_℃。
(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36.5℃ B.39.7℃ C.76.2℃ D.无法读数
三、温度-时间图像
10.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到如下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第4h,两个保温杯内的水的温差约为20°C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实验过程中第5h的室温是20°C
D.两个保温杯里的水在第1h内温度变化相等
11.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C.玻璃杯被打碎 D.一瓶水,越喝越少
12.最大测量值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水银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
A.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D.甲最长,丙最短
13.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1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列举两种)。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读作___。
(4)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它的下端是________,上面连着一根内径很细的________,当温度稍有变化时,细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有变化。
15.请阅读《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回答问题。
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图像中的图线可直观、简洁地显示出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或规律。如果想要将物理实数据绘制成图像,可参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建立坐标轴、标注物理量和设定分度。
第二步,根据数据描点。
第三步,绘制图线。绘制图线时不要把数据点逐点连接成折线,而应依据数据点的整体分布趋势,描绘出一条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图线上,或让数据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图线两旁,这样绘制出的图线比图上的任何一个数据点更适合作为进行分析预测的依据。
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绘制上述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选择图中图更合理(选填“甲”或“乙”)。
(2)请在你选择的图中描出第20min时的温度数据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______。
16.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10℃ B.20℃C.28℃ D.40℃
17.(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18.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19.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______;在读数时,乙图中的______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请读出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20.某科技小组为了比较“泡沫塑料和棉花的保温性能”,用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计时器、热水等器材进行实验。把小烧杯放进大烧杯中,在两个烧杯之间塞满保温材料,将热水倒入小烧杯中,盖好插有温度计的盖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要控制两个小烧杯中热水的______和初温相同;
(2)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了图甲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并描出了乙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坐标点;
①请在方格纸上,将乙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图像补充完整______;
②根据图像可知,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分析图象,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写出一条即可)______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
80
72
64
59
55
51
47
46
45
参考答案
1.状态,温度。
【详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2.气 6/六
【详解】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所处的状态与它们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所处的状态不同。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6种。
3.霜、雹雨、露、雾、“白气”水蒸气
【详解】由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知:霜、雹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固态;雨、露、雾、“白气”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态;水蒸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气态。
4.不相同;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必须进行测量。
【解析】从冷水中拿出来的手凉温度低,再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很热;从热水中拿出来的手热温度高,再放入温水中感觉温度比较低。
5.C。
【解析】A.人们仅仅凭着手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是不准确的,故A错误;
B.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80℃的水与80℃的铁虽然物质种类不同,但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B错误;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0℃的水与0℃冰虽然状态不同,但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C正确,故D错误。所以选C。
6.C
【详解】冰奶茶中有固态的冰,也有液态的水,所以冰奶茶是一种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选C。
7.C
【详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壁,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且读数时视线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没有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故D错误。
故选C。
8.1;97; B。
【详解】图甲中,温度计10℃之间包括10等份,1份代表1℃。也就是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液面在零上,因此此时的示数是97℃。
图乙中,A为俯视,读数偏大;C为仰视,读数偏小;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是正确的。
甲乙
9.(1)热胀冷缩;不可以;(2)38.4;(3)B.
【详解】(1)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所以其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特殊的构造是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所以使用时,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2)由图知,体温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8.4℃。
(3)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所以取出一支示数为 39.7°C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实际体温是 36.5°C,它的示数不会下降,为39.7℃。故选B。
10.C
【详解】A.实验过程中第4h,两个保温杯内的水的温差约为20°C,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所以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故B正确;
C.由图象知,当温度降到20°C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实验过程中的室温为20°C,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保温杯甲在第1h内的温度变化量比保温杯乙大,故D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A不符题意;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杯被打碎了,玻璃杯发生了形状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
D.一瓶水,越喝越少,质量发生改变,但状态没有改变,仍然是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三支温度计相近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甲最长,乙次之、丙最短。
故选D。
13.B.
【详解】AB.因为40°C与10°C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所以两条刻度线相距1cm温度差为5°C,当BC=3厘米时,温度相差3×5°C=15°C,又因为寒暑表越往上示数越大,故A示数为40°C,B示数为10°C,C的示数为10°C-15°C=-5°C
故A错误,B正确;
CD.20°C与30°C相差10°C,相隔 EQ \F(10°C,5°C /cm) =2cm,即在B的上面2cm或在A下面的距离为
l=6cm-2cm=4cm,故CD错误。
故选B。
14.(1)0,100;(2)液体热胀冷缩,煤油(酒精、煤油等);(3)摄氏,37℃,三十七摄氏度;(4)玻璃泡,玻璃管。
【详解】(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最常见的液体有水银(如体温计)、酒精、煤油(如寒暑表)等.
(3)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摄氏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4)在酒精温度计的下端做一个较大的玻璃泡,里面盛满酒精,是为了使酒精热胀冷缩的总体积变化量增大;内径的玻璃管做得非常细,是为了使体积的变化显示地更明显;温度升高,酒精体积增大时,管内酒精面的位置上升,温度降低,酒精体积收缩时,管内酒精面的位置下降.
15.乙见解析
【详解】(1)由表格数据知温度的最高温度为80℃,最低温度为45℃,为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纵坐标需要从低于最低温度的40℃开始即可,故图乙更合理。
(2)由表格数据知第20min时的温度为55℃,描出该点,连接图像,如下图所示:
16.C
【详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温度过低可能会引发人体抽筋现象。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左右,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7.C
【详解】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C
【详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5~50℃,故A错误;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
CD.由寒暑表的分度值和液柱指示刻度可知,寒暑表的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9.低 B 20
【详解】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瓶里的液体体积收缩,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低。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里面的液面相平,乙图中的B方法是正确的。
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20℃。
20.质量见解析 泡沫塑料见解析
【详解】(1)在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需要控制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2)①描点作图如下:
②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装置甲中的热水温度比装置乙中的降低慢,因此泡沫塑料保温效果好。
(3)由图像可知,当温度降到20℃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共4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海口市6月份的日平均气温约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关于温度计,不正确的说法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