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2期)(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02期)(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03 化学反应微观模拟模型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2024·山东威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新元素
B.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
D.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
2.(2024·黑龙江绥化)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B.7:11C.5:4D.16:11
3.(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物质X反应生产尿素,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X的化学式是
C.尿素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属于空气污染物
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主火炬燃料创新使用了零碳甲醇。制备甲醇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的化学式为
A.B.CC.COD.
5.(2024·天津)2023年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t
B.密闭容器中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C.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0:11
D.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2g氧气
6.(2024·湖北武汉)某气体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项目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该气体的组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甲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减少,装置乙和装置丙的质量分别增加和。(已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B.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C.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D.若,则
7.(2024·四川广元)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B.8.0gC.8.8gD.9.6g
8.(2024·吉林省吉林市)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
B.NaCl和中氯元素化合价都为0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
9.(2024·吉林省吉林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发生如下两个反应,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分子数目均没有改变
C.反应物的种类相同时,生成物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D.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需要外界先提供能量
10.(2024·青海)《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X的化学式为
A.B.COC.D.
11.(2024·山东临沂)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基本反应类型
12.(2024·广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珍藏着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它承载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战友情。鱼钩生锈涉及反应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3.(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4.(2024·广东深圳)下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为制取的反应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与Al的反应D.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15.(2024·黑龙江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溶于稀硫酸:Al2O3+2H2SO4=2AlSO4+2H2O
B.铁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16.(2024·内蒙古包头)的转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与某种单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化学式为B.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17.(2024·山东菏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I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Ⅱ为置换反应
C.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3种氧化物
D.反应Ⅱ中,参与反应的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8.(2024·山东威海)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B.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9.(2024·天津)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
(3)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20.(2024·山东威海)火炬中的化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一经亮相便惊艳世界。
(1)火炬燃料
火炬“祥云”的燃料是丙烷(C3H8),火炬“飞扬”的燃料是氢气。
①写出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按照生产氢气过程中碳排放的多少可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发电来电解水制氢,整个过程无碳排放。写出生产“绿氢”的化学方程式 ,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
(2)火炬内部结构
①燃烧系统采用多孔燃气管输出燃气。与单孔燃气管相比,等量的燃气从多孔燃气管输出产生的火焰更旺,原因是 ;关闭燃气开关可熄灭火炬,其灭火原理是 。
②储存系统用于储存液态燃料。将气态燃料压缩成液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分子能量 B.分子运动速率 C.分子质量
D.分子数目 E.分子间隔 F.分子构成
(3)火炬“飞扬”的外壳采用世界首创的新型复合材料,符合“轻、固、美”的性能要求,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玻璃鱼缸B.橡胶排球C.尼龙球网D.玻璃钢管道E.纯棉T恤衫
考点03 化学反应微观模拟模型
21.(2024·广东)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b的化学式为H2O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1
22.(2024·广东深圳)思考乐小丁同学发现和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一般反应Ⅰ来制取甲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Ⅱ前后的分子数量发生改变
C.小丁同学想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D.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
23.(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8∶11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24.(2024·吉林长春)1828年维勒通过加热氰酸铵得到了尿素[化学式为]。尿素是第一种在生物体外合成的有机物,目前工艺有很大改进。某合成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尿素属于氮肥、磷肥、钾肥中的 。
(2)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不变B.原子数目改变C.属于化合反应
25.(2024·山东临沂)近期,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成功签约。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与化石燃料相比,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6.(2024·内蒙古赤峰)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观粒子恰好完全反应)。
(1)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物质丁的化学式为 ,该物质属于 (填物质类别)。
(3)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是 。
27.(2024·陕西)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共有 种原子。
(2)水分子本身未发生改变的是变化 (填“①”或“②”)。
(3)水通电时,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比为 。
28.(2024·黑龙江牡丹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特有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资料卡片中涉及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名称为 。
(2)“”表示的微观意义是 。
(3)请标出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参加反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专题10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原卷版+解析),共34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08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原卷版+解析),共49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8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原卷版+解析),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