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II(解析版)
展开一、(2024高三·全国·新高考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1.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②都能高强度运动。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
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根据原文,这句话的“疗效”是“立竿见影,令人信服”的主语,但不是“适用范围很广”的主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放到前句开头。用“不但……而且……”连接,逻辑合理,分别说明了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面的特点。
所以正确的句子应为: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后句“但心情很好”,与①处形成转折关系,该处应使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如“虽然”;前句提到“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推知该空应该衔接上句,可填“虽然身体很累”,或“虽然身体很疲惫”。
②处,后句“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与②处形成转折关系,该空应该填写与“轻微运动”相对的内容,本段语境强调的是“连续高强度运动”对人身体的益处,所以该空可填:都能高强度运动。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表达一种推测和信任。
A.“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
B.“相信”是认为的意思。
C.“相信”也是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
D.“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
故选C。
二、(2024高三·全国甲卷)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医生高效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80个字。
大夫好!今天看病的人太多了,我排了好长时间队才看上。我是你们医院的老病号了,这么多年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是在你们医院看的,好多年前有一次扭伤了脚踝,也是在你们这儿看好的,您可得给我好好看看。是这么回事儿。昨天晚上我老闺女来家里,我们一起吃的晚饭。吃过饭看着电视,我就开始头疼,先是头顶一圈疼,一跳一跳的,后来整个头都疼。我试了很多办法,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坐着,大口喘气,戴上帽子捂着,都没有用。闺女要带我来医院,我说天太冷了,明天可能就好了,明天再说吧,然后就睡觉了。今天早上醒了还疼,头也不敢动,一晃就更疼了,就赶紧来医院了。
【答案】大夫好!我是你们医院的老病号,一直在这儿看高血压和糖尿病。昨天晚上吃完饭后开始头疼,先是头顶一圈疼,后来整个头都疼。今天早上醒来仍然头疼,头一动就更疼,所以赶紧来医院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核心信息、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
首先删除冗余:
排队时间、与医生的寒暄、扭伤脚踝的旧事、与女儿的互动、尝试的无效缓解方法等信息可以压缩掉,比如“今天看病的人太多了,我排了好长时间队才看上”“好多年前有一次扭伤了脚踝,也是在你们这儿看好的,您可得给我好好看看”“我试了很多办法,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坐着,大口喘气,戴上帽子捂着,都没有用。闺女要带我来医院,我说天太冷了,明天可能就好了,明天再说吧,然后就睡觉了”,冗长啰嗦,属于多余信息,忽略不计。
然后提炼出有效信息:
(1)由“我是你们医院的老病号了,这么多年……一直是在你们医院看的”提炼出患者身份:老病号,长期在该医院看病。
(2)由“这么多年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是在你们医院看的”提炼出病史信息:高血压和糖尿病。
(3)由“昨天晚上我老闺女来家里,我们一起吃的晚饭。吃过饭看着电视,我就开始头疼”提炼出病痛时间:昨晚开始。
(4)由“先是头顶一圈疼,一跳一跳的,后来整个头都疼”“今天早上醒了还疼,头也不敢动,一晃就更疼了”提炼出症状:头顶一圈疼,后来整个头都疼。今天早上醒来仍然头疼,头一动就更疼;就诊原因:头疼持续未见好转。
最后组织语言:
将关键信息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表达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三、(2024·河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岛之美不在山而在水。汇泉的海滩宽广而水浅,坡度缓,作为浴场,据说是东亚第一。每到夏季,游客 ① ,一个个的,躯体横陈,在阳光下干晒,晒得两面焦,然后扑通一声下水,冲凉了再晒。其中有佳丽,也有老少。玩得最尽兴的莫过于夫妻俩携带着小儿女阖第光临。小孩子携带着小铲子、小把子、小水桶,在沙滩上玩沙土,好像没个够。在这 ② 的沙滩上玩腻了,缓步踱到水族馆,水族固有可观,更妙的是下面岩石缝里有潮水冲积的小水坑,其中有很多小动物。如寄生蟹,顶着螺蛳壳乱窜,煞是好玩。又如小型水母,像一把伞似的一张一合,全身透明。小河蚌,藏在淤泥里,时不时又会被太阳逮住,照得闪闪发光。孩子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小工具罗掘一小桶小动物,将它们带回家去,倒在玻璃缸里玩,那兴致比大人玩热带鱼的兴致还高。如果还有余勇可贾,不妨到栈桥上走一遭。桥尽头处有一个八角亭,额曰“回澜阁”。在那里观壮阔之波澜,当大王之雄风,也是一大快事。
汇泉在冬天是被遗弃的,却也 ③ 。在一个隆冬里,我有一回偕友在汇泉闲步,在沙滩上走着走着累了,便倒在沙滩上晒太阳,和风吹着我们的脸。整个沙滩属于我们,没有旁人,最后来了一个老人,他向我们兜售他的冰糖葫芦。我们在近处一家餐厅用膳,还喝了两杯。尽一日欢,永不能忘。
5.下列句子中的“当”与文中加点的“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并序》)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5.D
6.①蜂拥而至(纷至沓来)②人头攒动(万头攒动)③别有风味(别具一格)
7.①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小型水母比喻成一张一合的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母的形态,使之具体可感。
②“藏”和“逮住”运用拟人手法,分别赋予“河蚌”和“太阳”以人的动作,将河蚌在阳光照耀下的情形写得妙趣横生。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当”字意思为“面对着”。
A.“当”的意思是“会、将会”。
B.“当”的意思是“在(某处、某时)”。
C.“当”的意思是“把持、掌管”。
D.“当”的意思是“面对着”,与原文中“当”的意思相同。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每到夏季”和后文游客都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描述,语境是很多游客聚集在这里,故这里可以填“蜂拥而至”,或“纷至沓来”。蜂拥而至:意思是像一窝蜂似地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指人或事物。
②处,根据前文对沙滩上人很多的描述,语境是在这里的人非常多,故这里可以填“人头攒动”,或“万头攒动”。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万头攒动:意思是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③处,根据前后句的转折关系,再加上后文“倒在沙滩上晒太阳”“喝了两杯”“尽一日欢”的描述,语境是这个地方有一种特殊的趣味,这里可以填“别有风味”,或“别具一格”。别有风味:意思是原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具一格:意为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味)。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像一把伞似的一张一合”,这是比喻句,本体是小型水母,喻体是伞,两者都有着相似的外表形态;巧妙地将小型水母比作一张一合的伞,这一比喻手法极具画面感,令人仿佛亲眼目睹了水母在海洋中悠然自得的姿态。这种描绘不仅使水母的形态变得栩栩如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母的生命力和活力。
②在描述河蚌与太阳之间的互动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藏”和“逮住”这两个人的动作分别赋予了河蚌和太阳,使“河蚌”和“太阳”具有了人的情态,给人带来亲切感。这样的拟人描写,不仅使河蚌和太阳的形象更加鲜活有趣,也成功地描绘了河蚌和太阳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整个场景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增添了语句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四、(2024·江苏常州·三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用典,借古说今,文言中常用,当然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好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引古可以加重意思的分量。因为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 ① 的,文中用了,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量。如 a ,引用老子“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的话,比说自己认为如何如何,似乎力量就大得多。
二是表达一个意思时,引用大家熟悉的古事古语常常比用自己的话省力。如形容黄宪人品的 ② ,引用古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是形容孔子的),可 ③ 达到效果;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描述,那就会很费力。
三是用典可以简驭繁,就是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如形容文人贫困,引用“室唯四壁”,只用四个字,所表达的除穷以外,还有才学像司马相如,将来必成大名的意思。在用典的一些好处里,这以简驭繁的好处分量最重,力量最大,它常常使为文的人不能不用。这种强制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作诗方面,古诗词字数往往有限制,有时还要讲究格律,表意还要丰富,不用典就不容易轻松地写出来,如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中“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一联就是这样。
四是用典可唤起联想,让意思显得更形象生动。比如,如果以“惊鸿”来代美丽的妇女,熟悉《洛神赋》的人自然会想到洛神的美,这表达的效果比说一个美女就好多了。
五是用典可以使语意更委婉。通常表难言之意或难写之情,也就是不好直说的话,尽可以用典故表示。如《资治通鉴》记淝水之战,苻坚大军南下,谢安故作镇静,桓冲很忧虑,说:“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左衽”是用典(出于《论语·宪问》),等于说我要当亡国奴了。“亡国”的话当然不好明说,但用了典故就委婉多了。
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9.下列选项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
B.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C.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D.听着那悠扬的歌声,我就醉了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a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
11.琅琊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用典。请从下面两个诗句中任选一个,结合第四段内容列出讲解要点。
【答案】8.①不容置疑 ②高不可及 ③轻而易举
9.D
10.反对声色的享乐
11.陶诗示例:①该句用了《庄子》中的典故“以简驭繁”,表面上说诗人归隐在虚空的居室,实际上表明诗人内心的澄净。②这与五言诗诗句的字数受限而又必须表达丰富诗意有关,有一定强制性。
辛词示例:①该句用了廉颇的典故“以简驭繁”,既表明自己老当益壮、报效祖国的决心,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②这与词的格式固定、字数受限而又必须表达丰富词意有关,有一定强制性。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要填的成语是对“圣贤之事、圣贤之言”“正确性”的评价,既然是“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就绝对是正确的,不用怀疑的,故可填“不容置疑”。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②处要填的成语与“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思相近。《论语·子罕篇》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思是:仰望孔夫子和他的儒道,真是高不可及,钻研孔子之道,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像在后面。故可填“高不可及”。高不可及:形容难以达到。
③处句子与分号后面内容“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描述,那就会很费力”形成对比,此处应填“费力”的反义词,故可填“轻而易举”。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就”表因果。
A.表加强肯定语气;
B.表条件;
C.表让步;
D.表因果。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结合下句引用老子的话表达对声色享乐的反对,可填:反对声色的享乐。
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过度的音乐和色彩会让人失去听觉和视觉的敏锐度。指沉溺于声色会昏聩、迷乱。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从陶诗和辛词中任选一个讲用典,注意结合第四段内容。第四段主要是说“用典可以简驭繁”,这种强制性用典原因分两种情况:古诗词字数往往有限制;有时还要讲究格律,表意还要丰富。
首先明确改句用了什么典故,指出用典的用意,再分析该用典原因属于哪种情况即可。分析的时候,可以结合表格里的信息。如陶渊明的“虚室有余闲”,是“室比喻心”,虚空的居室比喻诗人内心的澄净。如辛弃疾用廉颇“尚善饭”的典故,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但是“凭谁问”表达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五、(2024·浙江金华·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片片且晶莹;从山腰仰视,它们似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翩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毫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12.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
B.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
C.从山腰仰视,它们似天女,亭亭而玉立。
D.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13.文中加点词“溶出溶入”若改为“时隐时现”,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4.文中画线句多角度描写黄花松的特点,请加以分析。
【答案】12.B
13.①“溶出溶入”更能体现渐变的过程、变化的自然无痕,能更好地表现云雾的动感。②“溶”可以体现云雾的湿润感,符合上文晴雨天气变化所呈现的云雾之态,又与后句中写古山水画晕染的特点相照应,符合上下文语境。
14.①俯视与仰视相结合。俯视如苔藓披覆,仰视如天女玉立,体现其松树生长茂盛之态。②动与静相结合。既描绘了松树动如“龙”“凤”,又表现了其静如“苔藓”“天女”。③色与形相结合。颜色上,“和花岗石一般颜色”;形状上,写其波浪形的华盖、飞翔的翼翅;④内与外相结合。既有外在的矫健多姿,也有内在的“坚贞品质”。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把一幅幅画面比作“古山水”。
B.拟人,“坚贞”把松树的根拟人化。
C.比喻,把松树比作“天女”。
D.比喻,把太阳比作“琉璃宝灯”。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溶出溶入”,也称“化入化出”,是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具体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语境“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是描写松树和观松人在运气氤氲中的状态,“溶出溶入”中的“出”“入”更能体现渐变的过程、变化的自然无痕,能更好地表现云雾的动感。
②结合语境“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描写公园景象晴雨天气变化所呈现的云雾之态,“溶”可以体现云雾的湿润感,符合上下文语境,又与后句中“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写古山水画晕染的特点相照应。
“时隐时现”意思是一会儿隐没,一会儿出现。此词只能表现景物的显于隐,没有原词所呈现的意境。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俯视与仰视相结合。“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片片且晶莹”是俯视,“从山腰仰视,它们似天女,亭亭而玉立”是仰,体现其松树生长茂盛之态。
②动与静相结合。“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描绘了松树在风中动如“龙”“凤”,“它们如苔藓,片片且晶莹……它们似天女,亭亭而玉立”表现了其静如“苔藓”“天女”。
③色与形相结合。“和花岗石一般颜色”描写松树根的颜色;“波浪形的华盖”“似飞翔之翼翅”描写松树树冠的形状。
④内与外相结合。既有外在的矫健多姿,如“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也有内在的“坚贞品质”,如“和花岗石……一般坚贞”。
六、(2024·安徽·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凤溪古镇紧邻淮口,雄踞沱江边的王爷庙为凤头,金凤、白凤等以凤为名的五条街道为凤躯、凤翅、凤尾,再加上四周的五座山岗郁郁葱葱,翘首企天,酷似展翅冲霄之凤,令人不禁感叹:五凤溪真是 A 呀!①黄水河穿镇而过,汇流于在此折身向东的沱江,又紧邻简阳,当地人称“边城”。②五凤溪在汉唐年代就已成为沱江上游重要的转运点,高峰时每天有上百艘船只运载物资往返于重庆、宜宾、泸州各地,挑夫们翻山越岭往返相距五十公里的成都。③遥想旧日里大江之上桅樯林立,船号渔歌此起彼伏,街旁小溪涓涓清幽,青瓦屋舍 B ,古刹钟磬佛音缭绕。④夜幕降临,船工苦力、贩夫走卒,在半边街蜂拥而至,穿梭其中。有的卸下白天的疲惫,走进酒馆,要一碟小菜,来一碗米酒,伴随月光品味人生;有的窜入戏楼,苦中作乐于勾栏瓦舍间。岸上 C ,吆喝声、行酒令声、锣鼓声此起彼伏;江中渔火点点,仿佛天上跌落凡间的星辰,那该是怎样的市井气息。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6.“蓉城下江小通衢,蜀中沱水大码头。”这副对联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7.下列句子中的“该”与文中加点的“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一个该谁发言,请你站起来说话。B.该你家的钱,我们一分也不会少的。
C.明天出去踏青,不下雨该有多好呀!D.天也不早了,孩子们也都该回家了。
【答案】15.A.名副其实
B.鳞次栉比
C.人声鼎沸
16.B
17.C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空,此处强调五凤溪的实际景象,和被当地人称“边城”相符合,可填“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B空,此处所在的句子和“古刹钟磬佛音缭绕”对仗,结合后文“在半边街蜂拥而至,穿梭其中”,可知,此处形容“青瓦屋舍”密集,可填“鳞次栉比”。鳞次栉比: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形容建筑物等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
C空,结合后文“吆喝声、行酒令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可知此处突出岸上声音热闹、嘈杂,可填“人声鼎沸”。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②处下句介绍五凤溪作为沱江上游的重要转运点,与对联中的“蓉城”“通衢”“码头”衔接一致。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异境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该”,是副词,用于强调。
A.动词,指应当轮到。
B.动词,有“欠”之意。
C.副词,用于强调。
D.副词,意思是应当、应该。
故选C。
七、(2024·江苏·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微信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
比如,用微信时,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别人请你帮个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没有这个句号, A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发送的,你写完一句话不用句号直接发送了,对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说,②微信已经不需要句号的“分隔开两句话” 这个功能,③“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让人们适应了。④在这种情况下,⑤你在句末加一个句号,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这个语气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类的正面词汇,句号立即就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
还有,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想,聊得兴起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简直就是( )。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达像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要表达出真诚、友好,请使用“龇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声,现有表情已不足以表达,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诉对方“我笑出声了”。
另外,现在 B ,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夸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场明星演唱会,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现场人很多,你会用什么词呢?“很多” “特多” 都太平淡、太土气了,年轻人会用“巨多” “狂多” “暴多”这样的词,而且这里的形容词一直在换。
1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十步笑百步B.笑口常开C.皮笑肉不笑D.笑里藏刀
19.文中标有①~⑥序号的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的现象,要求表达简洁明了,不超过 60个字。
22.第四段中加点的“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别,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18.C
19.语句③,改为:示例一:人们也已经适应了“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
示例二:“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人们也已经适应了。
示例三:“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被人们适应了。
语句⑥,改为:就像是在刻意告诉对方“我说完了”。
20.示例:
A:示例一:意思完全不一样
示例二:语气和意味大不一样
B:微信语言(交际/表达)中还有一个趋势(一种现象/情况/情形/现象/变化) 21.示例:因为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所以喜欢使用更夸张的词,导致大家都用的词表达效果下降。 22.段中的“我们”带有作者和读者交流的意味,营造了对话感。“大家”表示一种普遍现象。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俗语,语句复位的能力。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笑口常开:笑容经常出现,形容人十分乐观、快乐,无忧无虑。
皮笑肉不笑: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勉强带笑,给对方以不舒服的感觉。
笑里藏刀:指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
前文说“你是越看越不舒服”,是因为虽然使用了微笑的表情,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喜悦情绪,属于表里不一的“皮笑肉不笑”。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③不合逻辑。“‘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是不具备主观意志的存在,不可能有能力主动去让“人们”适应,故应将“人们”作为主语,或改成被动格式。如:人们也已经适应了“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人们也已经适应了;“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被人们适应了。
⑥语序不当,“刻意告诉对方……”是作者猜想的内容,故应放在“像是在”后面,故句子应改为:就像是在刻意告诉对方“我说完了”。
20.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该段开头说“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可见作者在这里举例意在说明有没有这个句号会产生非常大的区别,而且该段最后“句号立即就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说明句号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语气,故可填“意思完全不一样/语气和意味大不一样”。
第二处,该段以“另外”开头,说明作者想要从另一个方向谈论微信交际语言的使用方向,也就是“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故可填“微信语言(交际/表达)中还有一个趋势(一种现象/情况/情形/现象/变化)”。
2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试题要求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的现象。根据原文可以看出“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是原因,“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是结果,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情,当大家所使用的词情感表现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原先我们常使用的词可能相对的表达效果就会下降(贬值)。因此,可以用包含因果关系的连词如“因为……所以”“……是因为……”等,将前面两部分衔接起来。即:因为(关联词)“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原因),所以(关联词)“喜欢使用更夸张的词,导致大家都用的词表达效果下降”(结果)。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语境义,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语段中“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是对前文“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的进一步解读和概念解释。这里其实删去“我们”,只说“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也完全能表达同样的意思。而作者在这里用“我们”,其实是包括了自己与读者,意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拉进与读者的距离,让概念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所有人都用一个词语的时候,这个词就不能够表达出与原先一样强烈的情感了。可见这里的“大家”是所有人的意思。
八、(2024·吉林·三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祁老太爷的生日是八月十三。口中不说,老人的心里却盼望着这一天将与往年的这一天同样的热闹。每年,过了生日便紧跟着过节,即使他正有点小小的不舒服,他也必定挣扎着表示出欢喜与兴奋。在六十岁以后,生日与秋节的联合祝贺几乎成为他的宗教仪式——在这天,他须穿出最心爱的衣服;他须在事前预备好许多小红纸包,包好最近铸出的银角子,分给向他祝寿的小儿;他须极和善的询问亲友们的生活近况,而后按照着他的生活经验逐一的给予鼓励或规劝;他须留神观察,教每一位客人都吃饱,并且检出他所不大喜欢的瓜果或点心给儿童们拿了走。他是老寿星,所以必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一切慈善,客气,宽大,好免得教客人们因有所不满而暗中抱怨,以致损了他的寿数。生日一过,他感到疲乏;虽然还表示出他很关心大家怎样过中秋节,而心中却只把它作为生日的尾声,过不过并不太紧要,因为生日是他自己的,过节是大家的事;这一家子,连人口带产业,都是他创造出来的,他理应有点自私。
23.下列句子中的“教”与文中加点的“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是教化的过程,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教化的义务。
24.文中画横线部分,若将两处逗号改为顿号,标点符号使用也无误。原文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答案】23.C
24.①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长,起到了延缓语势的作用,增强了“必须”的语意;
②几个形容词单独成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③表现出祁老太爷对自身形象/生日宴/自身寿数的重视。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句中的“教”是“使得、让”。
A.“教”指教导,出自《师说》。
B.意为指教。“请教”,敬辞,指请求人指教,出自《红楼梦》。
C.“教”是“使得、让”。
D.指教育。“教化”为教育感化,儒家提倡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出自《乡土中国》。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根据“所以必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可知,“逗号”有助于分隔句内的各个词语,停顿时间比顿号长,起到了延缓语势的作用,增强了“必须”的语意,表示特定的语气;
根据“一切慈善,客气,宽大”可知,几个形容词单独成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使得句子表意更加清晰易读。
从表情达意上可见“慈善,宽大”表其品质,“客气”明其态度,这三个词充分表现出祁老太爷在生日宴对自身形象的重视,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有表现力。
九、(2024·山东淄博·三模)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原来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一处湖面,冰层坍塌下去。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这期间,你应该在岸边多呆些时候。 , 。 , 。 , 。
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儿又推到湖那边儿。春天的湖水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黑黑,而是湛蓝湛蓝。
2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它们黯淡、晦涩、粗糙和发脏,表面一块块凹下去
②你会深深感到,春天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
③你就会发现,这漆黑而依旧冰冷的湖水泛起的涟漪,柔软又轻灵
④与冬日的寒浪全然两样了
⑤有时,忽然“咔嚓”清脆的一响,跟着某一处,断裂的冰块应声漂移而去
⑥那些仍然覆盖湖面的冰层,不再光芒夺目
A.③⑥④①⑤②B.③④⑥①⑤②
C.②④③⑥①⑤D.②③④⑤⑥①
26.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
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7.文中第4段的两个省略号分别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25.B
26.A
27.第一处:引导读者想象湖水不停地舔弄冰块和冰块逐渐融化的情形。第二处:进一步突出了严冬消失时的失落情绪。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通读语段,分析第①句中代词“它们”所指代的对象是第⑥句中“那些仍然覆盖湖面的冰层”,故⑥①应连在一起,排除A;
第②“春天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和后文春天具体的不同生命力相连,放在最后,排除CD。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黑黑的湖水”比作“巨人”,写出了巨人把巨冰推向两旁、光滑而迷人的胸膛的情景。
A.运用了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校尉”“单于”分别是借代手法,代指士兵和敌人。对偶修辞则体现在“校尉羽书飞瀚海”与“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的对称结构上。
B.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无才思”拟人化了杨花和榆荚,给它们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维能力;“漫天作雪飞”则是比喻。
C.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昆山玉碎凤凰叫”中的“昆山玉碎”比喻了美好的东西被破坏;芙蓉泣露香兰笑”中的“芙蓉泣露”和“香兰笑”分别拟人化了芙蓉和香兰。
D.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月如钩”用比喻的手法,将月亮的形状比作钩子,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弯曲形状。“寂寞梧桐”拟人化了梧桐树,赋予了它寂寞的情感。
故选A。
2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时间的延续,从冰块裂开到湖中剩下最后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是一个较慢的过程,作者用省略号来表示这种延续,引导读者想象湖水不停地舔弄冰块和冰块逐渐融化的情形,让读者体会到冬天消失、春天到来的渐变过程。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续,表现了作者看到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时情感的强烈波动。通过省略号的使用,进一步突出了严冬消失时的失落情绪。
十、(2024·河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阅古诗词典籍,可以发现描写清明的古诗词 ① 。近日从众多作品中选择一些来读,我感觉到诗词中清明的意蕴,大致离不开几个关键词。
哀愁。例如“( a )”,它算得上是描写清明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可以想见,清明雷声滚滚,落雨纷纷,山河依旧在,故人却不复来。诗句将离别的哀愁写得 ② 。同样写哀愁的还有“( b )”。暮雨之中,面对一抔黄土,人在哭泣不能自已,而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难以回应。天人相隔,思念绵长。这些诗句无不在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应秉持一颗感恩的心去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亲友。
清明时节,哀愁免不了,“豁达”也 ③ 。例如,“( c )”,这是诗人劝人们好好把握当下。还有“( d )”,人生不论贤愚,都统归于黄土。所谓“知死好生”,许多人年岁渐长,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豁达也因此而生。是的,见惯了生死、看淡了生死,不就更容易拿得起、放得下,更容易坦然淡然、一心清明了嘛。
2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9.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刚才读了几遍,你这篇文章写得确实还可以。
B.你这张嘴真可以,把他们一群人批驳得哑口无言。
C.继续努力吧,你一定可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的。
D.把这些任务都做完后,你就可以离开了。
30.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是( )
①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②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③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a①,b③,c②,d④B.a②,b③,c①,d④
C.a④,b③,c②,d①D.a④,b③,c①,d②
【答案】28.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②淋漓尽致 ③不可或缺 29.C 30.D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由前文“翻阅古诗词典籍”“描写清明的”和后文的“众多作品”可知,此处是在说古诗词典籍中描写清明的古诗词很多,故可填成语“比比皆是”或“不胜枚举”“数不胜数”等。比比皆是: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②处,根据前文“最脍炙人口”和“将离别的哀愁写得”可知,此处是指被人人赞美传诵的诗句写离别的哀愁写得非常透彻,故可填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③处,由前文的“哀愁免不了”和“也”可知,此处是说“豁达”也是清明时节不可缺少的情感,故可填成语“不可或缺”。不可或缺:必须,不能缺少。
29.本题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可以”,是助动词,表示能够的意思。
A.形容词,过得去,不坏。
B.形容词,厉害。
C.助动词,表示能够。
D.助动词,表示许可。
故选C。
3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a处,后面的“描写清明……落雨纷纷”照应④句中的“雨纷纷”。
b处,后面的“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难以回应”照应③句中的“冥冥重泉哭不闻”。
c处,后面的“劝人们好好把握当下”正是①句“人生有酒须当醉”的启示。
d处,后面的“人生不论贤愚,都统归于黄土”照应②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D符合要求。
故选D。
十一、(2024·内蒙古包头·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站如松,坐如钟”。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正确的坐姿,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视力, ① 。根据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结果,中国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8%。因此,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脊柱健康,各地陆续开始开展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监测和干预。
居家时,很多孩子会选择坐在柔软的沙发或者坐在床上看书,长久选择这种方式坐着, ② 。这个时候,需要及时调整坐姿,并选择一些靠垫来减轻腰部的压力。久坐后,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户外运动,既可以让眼睛的得到适当的休息, ③ ,保证脊柱得到充分的休息。
总之,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努力,但是正确的坐姿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脊柱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和学校都应为学生提供与其身高相协调的座椅,并多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其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
3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2.如何给与我们的脊柱以更多的爱护?依据文本内容给出你的建议。
【答案】31.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②对孩子的脊柱健康非常不利
③还可以减轻腰椎的压力
32.及时监测干预;保护正确坐姿;不宜久坐;使用与身高相协调的座椅。
【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上句有关联词“不仅”,空处必然有“而且”或“还”等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与上文照应,上句谈的是正确的坐姿对于学生的作用“能保护学生的视力”,下文可填“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第二处,上文语境说“居家时,很多孩子会选择坐在柔软的沙发或者坐在床上看书,长久选择这种方式坐着”,空处应该填坐着的方式不当产生的后果、危害,后文语境谈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保证脊柱得到充分的休息”,可见空处应该涉及脊柱问题,可填“对孩子的脊柱健康非常不利”
第三处,上文说“既可以让眼睛的得到适当的休息”,后文应该与“既”照应,有“还可以”“更可以”“也可以”之类的词语,再结合后语境“保证脊柱得到充分的休息”,确定答案为“还可以减轻腰椎的压力”。
3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第一段的结论句“因此,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脊柱健康,各地陆续开始开展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监测和干预”提取出建议一:及时监测干预。
由第一段的前半段“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正确的坐姿,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视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概括出正确的坐姿的好处,确定建议二:保护正确坐姿。
第二段谈久坐的坏处和好处,得出建议三:不宜久坐。
由结尾段“家长和学校都应为学生提供与其身高相协调的座椅,并多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其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确定建议四:使用与身高相协调的座椅。
十二、(2024·四川绵阳·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故乡,过新年有舞龙灯的乡俗。
故乡的龙灯都是用稻草扎的,自然可称作稻草龙灯。扎龙灯,技术含量最高的当属扎龙头。扎宝珠龙头时,众人先用梳理干净的稻草,扎出一个个蒜头状的长秆宝珠,宝珠大的如拳,(1)小的如新母鸡下的蛋,(2)各有类别,各有所用。 甲 ,将二三十个这样的稻草宝珠组合绑扎,渐渐就有了形制,龙首、龙角、龙眼、龙耳、龙嘴、龙舌、龙须…… 乙 ,活灵活现,看起来威猛又漂亮。扎龙灯的时候,有的小孩子也拿稻草扎制自个儿玩耍的秆龙灯,有时也在自己的龙灯上插上几支点燃的香火,(3)舞一舞,摇一摇,学着大人舞龙灯的样子,(4)玩得十分开心。
舞龙灯时,村中自发地就会有一群人,从朝门口的盘龙处,举起这条长龙,敲锣打鼓,在石板巷子里游走,挨家挨户收香。场地上人头攒动,众声喧哗,众人将这些香火,一支一支插满龙头、龙辫、龙节、龙尾,顿时,一条浑身布满火红光点的香火龙,在黑夜的 丙 下璀璨明丽,神采奕奕。
①在那个远去的淳朴年代,②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表演艺术,③成了故乡人人参与的重大活动,④与耍狮子、看戏一道,⑤共同营造了湘南乡村欢快祥和的年俗娱乐。
3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句中“小的如新母鸡下的蛋”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2)句中“各有类别,各有所用”中的逗号改成顿号才对。
C.(3)句中的“舞一舞”“摇一摇”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D.(4)句中“玩得十分开心”的“得”不能换成“的”或“地”。
35.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33.甲:而后
乙:应有尽有
丙:映衬
34.B
35.第②处,修改为: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表演。
第⑤处,修改为:共同营造了湘南乡村欢快祥和的年俗娱乐氛围。
【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甲:此处语境阐述了扎龙头的过程。先用干净的稻草扎出宝珠,然后再把稻草宝珠组合绑扎。所以此处可填“而后”。而后:以后、后来、然后。
乙:此处语境是对龙头特点的概括,“龙首、龙角、龙眼、龙耳、龙嘴、龙舌、龙须……”体现了龙头形制完备,应该有的都有。所以此处可填“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形容十分齐备。
丙:此处语境阐述了布满火红光点的香火龙在黑夜的衬托下璀璨明丽,神采奕奕。所以此处可填“映衬”。映衬:映照和衬托。
3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逗号改成顿号才对”错误。因为顿号只用来表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果是短语、句子,就得用逗号或分号。“各有类别”“各有所用”是两个并列的分句,所以不能改成顿号。
故选B。
3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②处,“精彩纷呈”与“表演艺术”搭配不当,删掉“艺术”。
第⑤处,成分残缺,“营造”后缺少宾语,在“娱乐”后加“氛围”。
十三、(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一机在手,走遍天下”,乘车、买票、购物……移动支付应用于经济活动多个环节和场景,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但是, ① 。比如,不太熟悉移动支付的老年人等群体会面临不便;许多来华的外籍游客和商务人士仍习惯通过刷卡或现金方式支付,支付习惯差异也让他们面临一些不便。面对日益增长且多元的支付服务需求, ② 。一方面,要通过改进银行账户服务,提升电子支付在公共服务、便民场景的通用性,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多的支付便利。比如,可以通过推动移动支付的适老化改造、提升境外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绑定的便利性,完善适合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操作的支付工具和场景,同时对其如何正确安全使用移动支付加强指导。另一方面,需持续规范商户现金服务,推动商户 ③ ,满足不同群体支付偏好。提高支付服务,旨在以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为目的,二者缺一不可。
36.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点处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图书馆内不可以高声喧哗,请保持安静。
B.他这次表现得还可以,像个战士的样子了。
C.诺如病毒病程一般比较短,大部分人二到三天就可以自愈。
D.你这张嘴真可以,驳得他们哑口无言。
3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36.C
37.①移动支付也带来一些问题(不便)
②优化支付服务势在必行
③积极使用多种收款方式
38.优化支付服务,旨在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二者缺一不可。
【解析】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题干中句子的“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
A.表示许可;
B.项表示还过得去;
C.项表示可能或能够;
D.表示程度,犹言很、厉害。
故选C。
3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但是”可知,此空应是表达移动支付给人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故此处应填“移动支付也带来一些问题(不便)”。
②根据“面对日益增长且多元的支付服务需求”以及下文“一方面,要通过改进……另一方面,需持续规范”可知,此空应表达在当前必须要对移动支付进行优化,故此处应填“优化支付服务势在必行”。
③根据“满足不同群体支付偏好”可知,此空应表达商户需要积极满足不同的支付偏好而采用不同的收款方式,故此处应填“积极使用多种收款方式”。
3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错误有两处:
一是搭配不当,“提高”不能搭配“服务”;应将“提高”改为“提升”。
二是句式杂糅,“旨在以……为目的”是“旨在……”和“以……为目的”两个句子杂糅,删掉“为目的”。
十四、(2024·陕西铜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长安三万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诗人,也可以听到许多经典名句。影片试图回到唐代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为观众还原某些诗作创作的真实情境,让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领悟那些佳句背后的真情流露和深层意蕴。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通过道士考核之后,与众友人纵情饮酒时所作;( );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亦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如此一来,我们明白,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绝不仅仅有________的对仗、________的词藻、________的修辞,也不只是抽象的文化传承,而是融注了诗人的诸多人生感悟和世事感慨,当然也折射了诗人丰厚内蕴的情感。它们才是这些诗作的灵魂,也是这些优秀文化的内在血肉和筋骨。
影片中,黄鹤楼多次被毁,但高适觉得不必悲伤,只要那些诗句还在,黄鹤楼就会在;①同理,②只要那些有关长安的诗句薪火相传,③长安就永远不会消失。④而且,⑤这些散落在诗、书中的时代印迹,⑥终究会随着一次次的传播而变得轻浅和模糊,⑦最后成为空洞的文化名词。在此背景下,《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就极具诚意和野心,分明想穿透历史的尘埃,让观众与诗人完成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
《长安三万里》看起来是由无数诗人、诗句包装起来的大唐悲歌,是由时代的盛极而衰作为背景勾勒的友情绵延轨迹,但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影片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切片,让观众由高适的眼睛,去发现大唐内在的诸多弊病,还可以作为一种人生范本,让我们把李白和高适作为一反一正的两种人生答卷,得到诸多人生警示和借鉴。
39.请在文中括号内仿照上下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40.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华丽 绝妙 工整B.绝妙 工整 华丽
C.工整 华丽 绝妙D.工整 绝妙 华丽
4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42.三段文字从不同角度对电影《长安三万里》作了评论,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评论内容,要求三句话句式一致,简洁流畅,每句话不超过12个字。
43.某影视评论网站要将这篇文章推送公众号。你作为实习编辑,请在下面两张海报中为这篇文章选择一张作配图,并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50个字。
【答案】39.示例一: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在流放路上遇到大赦,心情轻快时所作
示例二:孟郊《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充分显露他考中进士后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40.C
41.语句②可修改为:只要那些有关长安的诗句代代相传
语句④可修改为:但是
42.第一段:还原创作情境,揭露潜藏情感。
第二段:穿透历史尘埃,完成情感沟通。
第三段:刻画文人风骨,提供人生启示。
43.示例一:选择图一。图一有题词“群星交汇,传奇大唐”,契合本文提到唐代出现了大量著名诗人与优秀诗篇。
示例二:选择图二。图二有题词“中国人的极致浪漫”,契合本文提到的“中国文人的风骨”“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
【分析】39.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影片试图回到唐代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可知,要写出唐代诗人的名篇与当时诗人的创作背景。
根据上文“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通过道士考核之后,与众友人纵情饮酒时所作”,可以仿写唐代诗人的名篇以及写作背景,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在流放路上遇到大赦,心情轻快时所作。
根据下文“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亦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可以仿写其他唐代诗人诗作中的名句以及写作此诗的经历,如孟郊《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充分显露了他考中进士后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4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绝妙:极美妙、极巧妙。
工整:不潦草(多指写文字做文章)。
三个词语都是形容词,“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用“工整”修饰最恰当,故排除A、B两项;“词藻”指诗文中工巧的词语,常用“华丽”修饰,故排除D项。
故选C。
4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②“诗句薪火相传”词语搭配不当,“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而此处的主语是“有关长安的诗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代代相传”。
语句④关联词使用错误,前文提到“长安就永远不会消失”,后文又说到“终究会随着一次次的传播而变得轻浅和模糊”,中间的关联词应该表示转折,应改为“但是”。
4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影片试图回到唐代诗人创作那些名篇的现场,为观众还原某些诗作创作的真实情境”以及列举李白高适的例子都是为了还原唐代诗人创作的情景,“让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领悟那些佳句背后的真情流露和深层意蕴”以及诗歌折射出的“诗人丰厚内蕴的情感”,可概括出本段的中心内容:还原创作情境,揭露潜藏情感。
根据文段中提到黄鹤楼多次被毁,但那些诗句一直存在,流传至今,以及“在此背景下,《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就极具诚意和野心,分明想穿透历史的尘埃,让观众与诗人完成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可知,本段的中心内容为:穿透历史尘埃,完成情感沟通。
根据“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以及“让我们把李白和高适作为一反一正的两种人生答卷”可知,本段的中心内容为:刻画文人风骨,提供人生启示。
43.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首先仔细观察两张海报,图一中有“群星交汇传奇大唐”几个字,契合文中李白、高适等很多优秀诗人与作品。图二中有“中国人的极致浪漫”几个字,与文段中提到的“影片明显更着力于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那种刚健质朴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相契合。任选一张图作出解释即可。
十五、(2024·青海·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一个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44.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B.雨后的彩虹就像一座长桥卧在水面上,让来此旅游的人欣喜不已。
C.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
D.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4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6.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感叹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44.A
4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并将江南与黄土高原进行对比,突出安塞腰鼓厚重的特点。
46.①感叹号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感染力。②感叹号连用,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叹之情。
【解析】4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A.与文中加点处的“像”都表示比较。
B.表示比喻。
C.表示举例。
D.表示猜测
故选A。
4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江南喻为玻璃,凸显其晶莹剔透的秀美;
“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将江南与黄土高原进行对比,说明江南不适合打腰鼓,只有广袤厚实的黄土高原才打得好腰鼓,突出安塞腰鼓厚重的特点。
4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感叹号使两个字的动词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凸显了动作的指向及内涵,启人想象,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感染力。
七个感叹号连用,强化了情感表达,表明对安塞腰鼓每一个状态的赞叹,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叹之情。
诗(词)句
典故出处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西晋司马彪对此作注:“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来赵王想重新起用他,派人去探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颇仇人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教师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教师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组)-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组)-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组教师卷docx、专题14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组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