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pdf、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焰色试验 B. 煤的液化 C. 氦发生核聚变反应 D. 氨的液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的现象,这个过程中没
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煤的液化是指将煤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核聚变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氨气液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B。
2.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78g Na2O2 中阴离子数目为 1NA
B. 0.1ml 铁与 0.1ml Cl2 充分反应,产物数目为 0.1NA
C. 足量 MnO2 和 80mL10ml/L 浓盐酸共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0.4NA
D. 1ml K2FeO4 在水中完全分解生成的 ( )
Fe OH 胶体粒子数目小于 1NA
3
【答案】D
【解析】
1N ,故 A 正确;
A
的量为 0.1ml,即产物数目为 0.1NA,故 B 正确;
司【详解】A. Na2O2 由钠离子和 2-
O 组成,78g
2
Na O 为 1ml,因此 1ml
2 2
Na O 所含的阴离子数目为
2 2
点燃
B.根据反应方程式 2Fe+3Cl2 2FeCl3
可知,0.1ml 铁与 0.1ml Cl2 充分反应,铁过量,产物的物质
△
C.反应为 MnO2 +4HCl(浓) MnCl2 +Cl2 ↑ +2H2O
,浓盐酸在反应过程中逐渐变稀,稀盐酸不与二氧
化锰反应,因此足量 MnO2 和80mL10ml⋅L−1 浓盐酸(物质的量为 0.8ml),参加反应的 HCl 的物质的量
小于 0.8ml, 4HCl(浓) 2e− ,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0.4NA,故 C 正确;
产生 ( )
Fe OH 胶体粒子,故 D 错误;
3
故答案选 D。
3. 下列溶液体系中,所述离子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2− 、 2
SiO − 、 Na+ B. 滴加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CO
3
3
D.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 )
c + = × − 的溶液:
H 1 10 ml / L
12
SO2− 、 Br− Fe2+ 、
4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加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2Fe3++2 I− =2Fe2++I2,即铁离子和碘离子不能大量共
存,故 A 符合题意;
2
− 、 2
SiO − 、 Na+ 在碱性条 B.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4.4,滴加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可能呈碱性, CO
3
3
件下能大量共存,故 B 不符合题意;
意;
c + = × − 的溶液,pH=12 或 2,pH= 2 时 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 )
2
H 1 10 ml / L Fe2+ 、
4
量共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 二氧化氯( ClO2 )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工业制备 ClO2 的一种方法为:
ClO− + FeS + H+ → ClO ↑ +Fe3+ +SO2− + H O (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2 2 4 2
A. ClO2 净水原理与明矾相同
司D. K2FeO4 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产生 Fe3+,Fe3+水解生成的 ( )
Fe OH 胶体粒子,
3
K FeO 不能直接
2 4
A. 滴加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 、 K+ 、 I−
NH
4
C. 常温下, ( )
c + = × − 的溶液中: Na+ 、
H 1 10 ml / L
12
Ba2+ 、 AlO
AlO
−
2
C.常温下, ( )
c + = × −12 的溶液 pH=12, Na+ 、
H 1 10 ml / L
Ba2+ 、
− 能大量共存,故 C 不符合题
AlO
2
C.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5∶1
D. 根据上述反应,氧化性:
ClO− > ClO
3 2
【答案】C
【解析】
价升高到+3 价,失去 1 个电子,硫元素从-1 价升高到+6 价,失去 7 个电子,因此 1 个 FeS2 发生反应时失去
15 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原子守恒配平可得,15ClO− + FeS +14H+ =15ClO ↑ +Fe3+ +2SO2− + 7H O,
3 2 2 4 2
据此作答。
【详解】A.ClO2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明矾是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吸
附水中的悬浮物聚沉而除去,故 A 错误;
1
B. ClO− 的中心原子 Cl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7 +1−3×2)=4,VSEPR 模型为四面体形,故 B 错误;
3
2
D.根据反应可知,该反应中
ClO− 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
3
− > Fe3+,故 D 错误; ClO3
故答案选 C。
5. 阿斯巴甜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因其热量极低又具有较高的甜度,可添加于饮料、药制品或无
糖口香糖中作为糖替代品。下列关于阿斯巴甜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阿斯巴甜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B. 阿斯巴甜分子中具有 2 个手性碳原子
C. 阿斯巴甜完全水解后得到两种 α-氨基酸
D. 1ml 阿斯巴甜最多可消耗 6ml 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中氨基具有氨的性质、羧基具有羧酸的性质,所以具有两性,氨基能和酸反应生成盐,
司B.
ClO− 的 VSEPR 模型为三角锥形
3
ClO− 中氯元素由+5 价降到+4 价,因此 1 个
【分析】
3
ClO− 发生反应时得到 1 个电子,FeS2 中铁元素从+2
3
C.根据分析可知,
ClO− 为氧化剂,FeS2 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5∶1,故 C 正确;
3
羧基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故 A 正确;
B.已知同时连有 4 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该分子有 2 个手性碳原子,如
图所示: ,故 B 正确;
C.该物质水解生成 HOOCCH2CH(NH2)COOH、 、CH3OH,所以产物中含有两种氨
基酸,故 C 正确;
D.分子中的苯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酯基,羧基和酰胺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和氢气加成,故1ml 阿
斯巴甜分子最多消耗3ml H2 ,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D。
6.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A 制备 ( )
Fe OH B. 制取少量 O
2
2
C. NaHCO3 受热分解 D. 铝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时应注意隔绝空气,故 A 错误;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速率过于剧烈,也不能保持固体的状态,会溶于水中,中间的隔板不起作用,该反
应不适宜使用简易启普发生器,故 B 错误;
C.给固体加热时,大试管的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 C 错误;
D.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铝可以将贴单质还原出来,装置中的
KClO 作为引燃剂,其作用是分解提供氧气,使镁条快速充分燃烧,为铝热反应提供高温条件,铝热反
3
司应产物的承接器是装沙子的蒸发皿,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D。
7. D-2-脱氧核糖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2-脱氧核糖可发生取代、消去、氧化反应;
B. D-2-脱氧核糖转化为 β-D-2-脱氧核糖的过程是一个加成反应
C. D-2-脱氧核糖与 β-D-2-脱氧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 D-2-脱氧核糖转化为 β-D-2-脱氧核糖后,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D-2-脱氧核糖含有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
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A 正确;
B.D-2-脱氧核糖转化为 β-D-2-脱氧核糖的过程中醛基转化为羟基,该反应为加成反应,B 正确;
C.D-2-脱氧核糖与 β-D-2-脱氧核糖的分子式相同,都是 C5H10O4,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 正
确;
D.D-2-脱氧核糖中含有醛基和亚甲基,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 和 sp3,β-D-2-脱氧核糖中都是饱和碳原
子,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只有 sp3,D-2-脱氧核糖转化为 β-D-2-脱氧核糖后,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改变,D 错
误;
故选 D。
8. 短周期金属元素 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可用于制备高能电池;
基态 Y 原子中 s 能级中电子数与 p 能级相同;Z 的单质可被元素 W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钝化。下列说
法一定正确的是
A. X 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形成的化合物仅含有离子键
B. 工业上直接电解 Y 的氧化物制备单质 Y
C. Y 第一电离能小于 Z
的
D. W 的氢化物溶于水呈酸性
【答案】A
司【解析】
【分析】X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可用于制备高能电池,X 是 Li 元素;基态 Y 原子的 s 能级和 p 能级
电子数相等,电子排布式可能为 1s22s22p4 或是 1s22s22p63s2,Y 为 O 或是 Mg 元素,X、Y、Z 均为短周期金
属元素,因此 Y 为 Mg 元素;Z 的单质可被元素 W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钝化,可知 Z 为 Al 元素,常温
条件条件下,铝在冷的浓硫酸或冷的浓硝酸中钝化,因此 W 为 N 或 S 元素。
【详解】A.X 是 Li,Li 在空气中加热形成生成 Li2O,仅含离子键,故 A 正确;
B.Y 为 Mg 元素,氧化镁的熔点高,因此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备金属镁,故 B 错误;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由于 Mg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因此 Mg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Al,故 C 错误;
D.W 为 N 或 S 元素,若形成的氢化物为 NH3,则溶于水为碱性,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A。
9. 1943 年,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在其基础上,改进出焦亚硫酸钠 (Na2S2O5 )的制
备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应先通 NH3,后通 CO2
B. “溶液Ⅰ”中的主要溶质为残留的 NaCl
C. “反应Ⅱ”为 Na2CO3 + 2SO2 + H2O = 2NaHSO3 + CO2
D. 气流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将 NH3 通入饱和的 NaCl 溶液中,然后再将 CO2 通入上述溶液,产生 NaHCO3 固体,充分反应
后进行过滤,并对 NaHCO3 滤渣进行洗涤,然后加热 NaHCO3 滤渣得到 Na2CO3,反应Ⅱ中 SO2、H2O 和 Na2CO3
反应生成 NaHSO3,NaHSO3 在干燥气流中脱水得到焦亚硫酸钠 (Na2S2O5 )。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反应Ⅰ”中应先通 NH3,后
通 CO2,A 正确;
司B.因为反应Ⅰ在饱和 NaCl 溶液中进行,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
NaHCO ↓ +NH4Cl,“溶
3
液Ⅰ”中的主要溶质为残留的 NaCl 和 NH4Cl,B 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Ⅱ中 SO2、H2O 和 Na2CO3 反应生成 NaHSO3,化学方程式为:
Na CO + 2SO + H O = 2NaHSO + CO ,C 正确;
2 3 2 2 3 2
D.气流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目的是防止焦亚硫酸钠分解,D 正确;
故选 B。
1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得出相应实验推论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 1mL0.1ml/LNaOH 溶液中滴加 5 滴
先产生白色沉
向 Zn − Fe − H2SO4 原电池中的 Fe 电极附
D 白色沉淀可能为 CuI
氯化碳振荡
紫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 1mL 0.1ml/LNaOH 溶液中滴加 5 滴 0.1ml/L MgCl2 溶液,产生白色氢氧化镁沉淀,随后
加入 10 滴 0.1ml/L CuSO4 溶液又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因此不能说明
K > K ,A 错误;
( ) ( ) sp Mg OH 2 sp Cu OH 2
B.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解度不同,所以饱和溶液中,两者的浓度不一致,无法比较水解程度,B
错误;
司A
0.1ml/L MgCl2 溶液;随后加入 10 滴
淀,随后产生
K ( ) > K ( )
sp Mg OH 2 sp Cu OH 2
0.1ml/L CuSO4 溶液
蓝色沉淀
B
测定饱和 Na2CO3 溶液和饱和 NaHCO3
溶液的 pH 值
前者 pH 值更
大
CO2− > HCO−
水解程度:
3 3
C
近滴加 K Fe(CN) 溶液
3 6
产生蓝色沉淀 Fe 作为牺牲阳极保护 Zn
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再加入四
有白色沉淀生
成,有机层呈
C.向 Zn − Fe − H2SO4 原电池中的 Fe 电极附近滴加 K Fe(CN)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铁与硫酸
3 6
直接接触而产生二价铁离子,从而产生蓝色沉淀,而金属锌相对较活泼作为负极,来保护铁电极,C 错
误;
D.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说明生
成了碘单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一定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白色沉淀可能为 CuI,推论合
理,D 正确;
故选 D。
11. 硒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密度为 ρg⋅cm−3 ,硒化锌的摩尔质
A. 硒化锌化学式为 ZnSe
B. 该晶胞中硒原子的配位数为 4
D. 在 ZnSe 体对角线的一维空间上会出现“ ”的排布规律
【答案】C
【解析】
1 1
8× +6× = 4,含有锌原子数为 4, 【详解】A.根据硒化锌晶胞结构图可知,该晶胞中含有硒原子数为
8 2
所以化学式为 ZnSe ,A 正确;
B.每个锌原子周围有 4 个硒原子,每个硒原子周围也有 4 个锌原子,所以硒原子的配位数为 4,B 正确;
D.根据 ZnSe 结构,在体对角线上,两个顶点为Se2− ,靠近其中一个Se2− 是 Zn2+ ,故在 ZnSe 体对角线的
一维空间上会出现“ ”的排布规律,D 正确;
故选 C。
司量为 Mg⋅ml−1 ,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 则晶胞参数 a 为 3
4M
N ⋅ ρ
A
pm
C . 该 晶 胞 中 含 有 硒 原 子 数 为
8×
1
8
1
+6× = 4 , 含 有 锌 原 子 数 为 4 , 则 晶 胞 参 数
2
a
4M 4M
= cm = ×10 pm
10
3 3
N ⋅ ρ N ⋅ ρ
A A
,C 错误;
12. 25C 时,某混合溶液中 c( )+ c( − )= ⋅ − , lgc(HA)、 lgc(A )
HA A 0.1ml L
1
− 随 pH 变化的关系如图
所示。 Ka 为 HA 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 lgc(A− )随 pH 变化趋势
C. pH=7 时, c(H+ )= c(A− )+ c(OH− )
D. 随着 pH 增大,A-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随着 pH 的升高,溶液中 c(OH )
− 逐渐增大,HA 会与氢氧根发生反应 HA+OH− =A− +H O ,所以
2
开始几乎不变,后续随 pH 增大而减少的是 lgc(HA),随 pH 增大而增加,后续几乎不变的是 lgc(A− ),可
知曲线①代表 lgc(A− )随 pH 变化趋势,曲线②代表 lgc(HA)随 pH 变化趋势,据此作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 lgc(A− )随 pH 变化趋势,A 正确;
B.曲线①和曲线②的交点存在有 lgc(HA)=lgc(A− ),即 c(A )=c(HA)
− ,
C.在 pH 增大的过程中,是通过加入碱性物质实现,因此也应该存在有阳离子同时加入,根据电荷守恒可
知,还存在有带正电荷的阳离子,pH=7 时, c(H ) c(A ) c(OH )
+ ≠ − + − ,C 错误;
− + + − ,pH 增大的过程中, c(OH− )增大,水解平衡逆向移
D. A− 的水解平衡为: A H2O HA OH
动,因此 A− 水解程度减小,D 错误;
故答案选 A。
13. CO2 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 CO2 在电催化下产生合成气(CO 和 H2 )的一种
司B.
K < −7
a 10
( + ) ( − )
c H c A
( ) ( )
K = =c H =10
+ -pH
a
c HA
,此时的 pH10−7 ,B 错误;
a
方法(不考虑 CO2 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 a 的电势高于电极 b
B. b 电极反应为:
C H CH OH + 2e− + 2H+ = C H CHO
6 5 2 6 5
C. a 电极收集到 44.8L(标况下)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 4 NA
D. a 极区中 c( − )逐渐增大,b 极区 ( )
CO CH COO
c − 逐渐增大 2
3 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O2 在电催化下产生合成气 CO 和 H2 时碳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
电极 a 为阴极,电极 b 为阳极,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即电极 a 的电势低于电极 b,故 A 错误;
B.电极 b 为阳极,b 电极上苯甲醇被氧化为苯甲醛,电极反应为:
C H CH OH-2e +2CH COO =C H CHO+2CH COOH ,故 B 错误;
- -
6 5 2 3 6 5 3
C.a 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O + − + - = CO + 2- +H2O、 2HCO- + 2e− = H ↑ +2CO2- ,
2 2e 2HCO3 2CO3
3 2 3
所以 a 电极收集到 44.8L(标况下)即 2ml 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 2×2=4 NA ,故 C 正确;
D.a 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O + − + - = CO + 2- +H2O、 2HCO- + 2e− = H ↑ +2CO2- ,
2 2e 2HCO3 2CO3
3 2 3
c 2− 逐渐增大,b 电极反应为: 所以 a 极区中 ( )
CO
3
C H CH OH-2e +2CH COO =C H CHO+2CH COOH ,b 极区 ( )
- -
c − 逐渐减小,故 D 错
CH COO
6 5 2 3 6 5 3 3
误;
故答案为:C。
14. 向 10L 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 5mlCO 和 5ml H2 ,发生反应 CO(g)+ 2H (g) CH OH(g),恒温
2 3
司条件下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t/min 0 20 40 60 80
(CO)
n 5.0 4.0 3.2 2.8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 = ⋅ −1 ⋅ −1 A. 前 40 分钟平均速率 ( )
H 0.0045ml L min
2
B. 若混合气体中 CO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
C. 80min 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 5L,重新达到平衡时 c(CO)> 0.28ml / L
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起始时 H2 的投料, H2 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前 40 分钟内 CO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1.8 m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
3.6ml
误;
B.加入 5mlCO 和 5ml H2 ,因此 CO 的体积分数为 5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CO 为 2.8ml,根据化学
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改变之比可知,平衡时 H2 为 5ml-2×(5-2.8)ml=0.6ml,产生的甲醇为(5-
是 50%,并不是变量,因此混合气体中 CO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故 B 错
误;
C.80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将容器体积压缩到 5L,此时浓度理论上是增大一倍即 0.56ml/L,但该反应
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会有减少但始终大于原平衡时的浓度,即重新达到平
衡时 c(CO)> 0.28ml / L,故 C 正确;
D.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增大起始时 H2 的投料, H2 的平衡转化率将减小,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C。
二、非选择题
15. 利用绿柱石(主要化学成分为 BeO、 Al2O3 、SiO2 ,还含有少量 FeO 和
Fe O )冶炼 Be 的一种工艺流
2 3
司知会反应消耗 3.6ml H2,则在反应在前 40 分钟的平均速率 v(H2)=
10L
40min
=0.009 ml·L-1·min-1,故 A 错
2.8)ml=2.2ml,此时 CO 的体积分数为
2.8ml
2.8ml+0.6ml+2.2ml
× 100%=50% ,CO 的体积分数一直都
程如下。
已知:① K ( ) = −
37.4
sp Fe OH 3 10
②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处于周期表对角线的铝相似。
回答下列问题:
(1)“熔炼”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绿柱石晶相中的稳定结构增强其反应活性,气体 A 是________。
(2)为了提高“溶浸”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沉铁”时需加氨水调 pH 为 5.2,此时滤液中 ( )
c 3+ 为___________ ml⋅ L−1 。
Fe
(4)“沉铍”时若使用过量的NaOH 溶液,将导致铍的产率降低,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
(5)“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高温反应”需在氩气氛围中进行,必须隔绝空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
(7)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CO2 (2)搅拌、升高温度(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合理即可)
(3)10-11
(4) Be2+ +4OH- =Be(OH)2-
4
高温
(5)( )
NH BeF BeF +2HF ↑ +2NH ↑
4 2 4 2 3
(6)高温下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可与镁或铍反应,从而降低产率
(7)(NH4)2SO4、HF、NH3
【解析】
【分析】绿柱石(主要成分 BeO、 Al2O3 、SiO2 ,还含有少量 FeO 和
Fe O ),加入石灰石熔炼,SiO2、
2 3
Al2O3 分别与 CaCO3 反应生成 CaSiO3、铝酸钙、铍酸钙,FeO 被氧化,粉碎后加入稀硫酸溶解,浸出液中含
有 BeSO4、 Al(2 SO4)3 、 Fe(2 SO4)3 ,滤渣 1 为 H2SiO3 等,向滤液中加入氨水调节 pH 使铁离子转化为沉
司淀,滤渣 2 为氢氧化铁,滤液中含有 BeSO4、(NH4)2SO4 ,再向溶液中加入氨水、HF,得 到(NH4)2BeF4 ,
高温分解得到 BeF2,加入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Be,以此解答该题。
【小问 1 详解】
据分析可知,加入石灰石可与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反应生成对应的硅酸钙和铝酸钙和二氧化碳等,故气体
A 为 CO2;
【小问 2 详解】
为了提高“溶浸”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有:搅拌、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等);
【小问 3 详解】
【小问 4 详解】
Be 和 Al 性质相似,则步骤④使用过量 NaOH 溶液会导致铍沉淀不完全,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Be +4OH =Be(OH) ;
2+ - 2-
4
【小问 5 详解】
“灼烧”步骤中使(NH4)2BeF4 分解,产生 BeF2、NH3、HF,故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 6 详解】
加入 Mg 进行“ 高温反应”得到 Be,Mg 和 Be 的化学性质都较活泼,需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进行,其原
因是高温下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可与镁或铍反应,从而降低产率;
【小问 7 详解】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滤液中含有(NH4)2SO4,灼烧过程中会产生 HF 和 NH3,故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H4)2SO4、HF、NH3。
双重性质,受热易分解,遇潮易产生氧气。过碳酸钠可由 Na2CO3 饱和溶液与 30%的 H2O2 化合而成,已
知该反应 ∆H < 0。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司10
-37.4
已知 K Fe(OH) =c(Fe3+ )×c(OH- )3 =c(Fe3+ )×(10-8.8 )3 =10-37.4 ,则
c(Fe )= =10 ml/L
3+ -11
sp 3
10
-26.4
;
高温
( )
NH BeF BeF +2HF ↑ +2NH ↑
4 2 4 2 3
;
16. 过碳酸钠( xNa2CO3 ⋅ yH2O2 )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供氧、杀菌消毒、环保降解,具有
Na CO 和 H O 的
2 3 2 2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需要在稳定剂的存在下进行,稳定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CH3COOH B. FeCl2 C. Na2SiO3
(3)反应需在 10℃~15℃进行,温度不能过高的理由是___________。控制温度的措施有冷水浴、磁力搅
拌、___________。
(4)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食盐细粒,减压抽滤、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高纯过碳酸钠固体。其
中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减压抽滤的优点是___________。
(5)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过碳酸钠的组成。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取 10.000g 产品溶于蒸馏水中配成 500mL 溶液。
b.移取 20.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 ml⋅ L−1 硫酸对其进行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的突跃指示
终点的滴定法),滴定时随硫酸滴入溶液的电位(U)和 pH 变化如图所示。
c.另取 20.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 ml⋅ L−1 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8.40mL 溶
液。
①步骤 b 中电位滴定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
司A.甲基橙 B.酚酞 C.两者均可 D.不需要指示剂
②该实验所得过碳酸钠( xNa2CO3 ⋅ yH2O2 )中 x:y=___________。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球形冷凝管
(2)C (3) ①. 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②. 缓慢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4) ①. 增大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有利于过碳酸钠的析出 ②. 加快过滤速度,固体与液体分离比较
完全
(5) ①. D ②. 1:12 ③. 2Na+ +CO2- +12H O =Na CO 12H O
3 2 2 2 3 2 2
【解析】
【分析】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碳酸钠,用温度计观察控制温度,将过氧化氢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控制滴加速度
来控制反应温度,防止过氧化氢分解,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产率,发生反应的到过碳酸钠的
混合液,然后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食盐细粒,促进过碳酸钠析出,减压抽滤、乙醇洗涤、干燥,得
到高纯过碳酸钠固体。
【小问 1 详解】
装置 a 作用是冷凝回流,根据仪器特征构造可知其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的
【小问 2 详解】
提高过碳酸钠稳定性的关键是稳定剂的选择,稳定剂的作用是将过碳酸钠颗粒包裹,在其外表面形成一个
图层,使过碳酸钠颗粒与外界隔离,避免与水和杂质接触,常用的外稳定剂有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
硅酸盐等,故答案选 C;
【小问 3 详解】
反应需在 10℃~15℃进行,温度不能过高的理由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会分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还可
通过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度来控制温度;
【小问 4 详解】
加食盐可以增大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有利于过碳酸钠的析出;减压过滤的优点利用压强快速过滤,且固体
和液体分离更完全;
【小问 5 详解】
①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无需加入酸碱指示剂,故答案选
D;
Na CO H SO , 另 外 取 溶 液 用 高 锰 酸 钾 滴 定 ,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 3 2 4
司②b 点碳酸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
Na CO +H SO =Na SO +CO ↑ +H O ,可知
2 3 2 4 2 4 2 2
( )
-3 -3
n(Na CO )=n H SO =23? 10 L?0.1ml/L=2.3?10 ml ,
2 3 2 4
17. 胆矾(CuSO4 ⋅5H2O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铜盐。
I.将胆矾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缓缓抽去其水蒸气,胆矾分三步依次脱水,各步脱水过程为一系列动态平
衡,发生如下反应:
i. ( ) ( ) ( )
CuSO ⋅5H O s CuSO ⋅3H O s + 2H O g
4 2 4 2 2
ii. ( ) ( ) ( )
CuSO ⋅3H O s CuSO ⋅H O s + 2H O g
4 2 4 2 2
iii. ( ) ( )
CuSO ⋅H O CuSO s + H O g
4 2 4 2
图中 a、b、c 曲线分别表示上述反应中水蒸气平衡压强 ( )
p H O 与温度 t 的关系曲线。
2
(1)反应ⅰ中水蒸气平衡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是___________(填“a”、“b”或“c”)。反应ⅰ的 ∆H
___________0(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pdf、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7月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第五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