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综合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练习题
展开1.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
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
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
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
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小农经济发展受阻B.高额租税抬高物价
C.主要征收货币地租D.商品经济趋于活跃
3.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4.如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中央行政体制发生明显变化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彻底解除
C.诸侯王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D.地方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6.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汉承秦制,实行如图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此可知汉初( )
A.郡国并行有合理性B.民族融合异常艰难
C.地区间发展不平衡D.血缘政治根深蒂固
7.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
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医字经历了从巫术到医学的演化
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8.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观兵于周疆”,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对方回答“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由此可推知,当时周朝( )
A.天子权威荡然无存B.仁政思想受到推崇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9.《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这主要表明,禹( )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
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10.殷商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
A.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
B.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
C.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
D.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
1.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而秦始皇面对空前扩大的大一统局面,却采用了郡县制。这主要说明了秦(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C.封建经济的空前发展D.中央专制皇权的强化
1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从立国安邦到专制加强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二、非选择题
13.[2023·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检](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保定满城区发掘一座汉墓。据《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今天的满城为西汉中山国属地。墓葬中出土有铸行年代为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五铢钱。墓葬中出土的铜器具有西汉早中期的特征,但未发现具有西汉晚期特征的器物。铜器多见“中山府”“中山内府”等铭文,一些器物的铭文中,有纪年的标注,如32年、34年,最多的达到39年。据《汉书·诸侯王表》,死于汉武帝时期的中山王只有靖王刘胜(在位42年)、哀王刘昌(在位2年)、穆王刘昆侈(在位21年)、顷王刘辅(在位3年)四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断定墓主身份是刘胜的依据。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
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
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
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
【答案】B
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小农经济发展受阻B.高额租税抬高物价
C.主要征收货币地租D.商品经济趋于活跃
【答案】A
3.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答案】B
4.如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中央行政体制发生明显变化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彻底解除
C.诸侯王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D.地方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答案】D
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6.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汉承秦制,实行如图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此可知汉初( )
A.郡国并行有合理性B.民族融合异常艰难
C.地区间发展不平衡D.血缘政治根深蒂固
【答案】A
7.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
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医字经历了从巫术到医学的演化
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答案】C
8.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观兵于周疆”,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对方回答“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由此可推知,当时周朝( )
A.天子权威荡然无存B.仁政思想受到推崇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答案】C
9.《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这主要表明,禹( )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
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答案】B
10.殷商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
A.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
B.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
C.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
D.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
【答案】D
1.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而秦始皇面对空前扩大的大一统局面,却采用了郡县制。这主要说明了秦(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C.封建经济的空前发展D.中央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B
1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从立国安邦到专制加强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23·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检](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保定满城区发掘一座汉墓。据《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今天的满城为西汉中山国属地。墓葬中出土有铸行年代为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五铢钱。墓葬中出土的铜器具有西汉早中期的特征,但未发现具有西汉晚期特征的器物。铜器多见“中山府”“中山内府”等铭文,一些器物的铭文中,有纪年的标注,如32年、34年,最多的达到39年。据《汉书·诸侯王表》,死于汉武帝时期的中山王只有靖王刘胜(在位42年)、哀王刘昌(在位2年)、穆王刘昆侈(在位21年)、顷王刘辅(在位3年)四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断定墓主身份是刘胜的依据。
答案:根据墓中出土的五铢钱及铜器特征可断定该墓的年代为汉武帝时期;(4分)根据文献记载满城的地理位置及铜器中“中山府”等铭文可断定该墓为西汉中山国的王室墓葬;(4分)根据出土铜器中的纪年铭文及文献有关死于汉武帝时期中山王在位时间的记载,可断定符合条件的只有中山靖王刘胜。(4分)综合上述文献史料及考古实物史料中时间、地点及特殊要素等信息的互证分析,可断定该墓墓主为中山靖王刘胜。(2分)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十三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十三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课一练</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练习</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