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理解技术革新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壶水开了,蒸汽把壶盖冲得噗噗直响。这在常人眼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起了一个叫瓦特的英国小男孩的兴趣。他在炉子旁足足呆了几个小时,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翻动不止的壶盖和不断冒出的蒸汽,苦苦思索着其中的奥妙。这一思索不要紧,它诱发了后来世界上一项最伟大的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你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能力”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美《全球通史》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过程: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意义:
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1712年,纽可门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早期发明的蒸汽机只用于矿井抽水,很不完善,且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不能作为动力机普遍应用。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化工厂 采矿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有些工厂甚至能雇佣1000多人。
手工工场 纺织工厂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材料研读:
“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湘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倦的钢铁机器上。
------《受雇佣曼切斯特棉纺织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
工厂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身心疲惫。
相关史事:
工业革命初期,家庭生产占主流,家庭纺织工人都不愿意到工厂里做工,因此工厂很难招到成年男工,只能雇佣妇女和贫民教济院的穷孩子。这些工厂中的女工和童工是早期的工厂工人。纺纱厂雇佣的成年男工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和充当监工。工厂生产与家庭生产不同,它有集中的生产场所、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纺纱厂工人经常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甚至更长。
三 、火车与铁路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是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1、火车的发明:
斯蒂芬森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人物扫描:
斯蒂芬森(1781年-1848年),英国工程师。因家庭窘迫,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很小就出来做エ,但他坚持一边工作边上夜校和自学。1813年,他开始研制能在煤矿使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他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在1829年的次蒸汽机车比赛中,斯蒂芬森的新机车“火箭号”获胜。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法、德、美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材料: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使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及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共处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的剥削无产阶级,尤其使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程形成初期的普遍现象。
社会日益分裂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悬殊。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却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随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欧美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四)、课堂练习:
1.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B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
2、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B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3、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 D )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
4、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他从一个仪表修理厂的徒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和法国科学院外籍会员。他是( C )
A.凯伊B.哈格里夫斯C.瓦特D.斯蒂芬森
5、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C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B. 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D. 引发了社会结构变化
(五)、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背景
2、过程
3、意义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火车的发明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 )、教学反思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九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446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446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446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