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 位置上、下、前、后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解决问题(1)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难点
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新龟兔赛跑。
2.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3.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师:你们看,操场上还有啦啦队正在为运动员们加油呢!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
讲授新课
1.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人?
师:观察啦啦队的小朋友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师: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得出: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取的信息不一样。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遍吗?
反馈: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2.怎样解答?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在练习本上独自列出算式,再和同桌相互交流。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说说。
学生: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获取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受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
师:为什么是8+7呢?摆圆片说说自己的思路。
反馈:用8个红色的圆片表示后排的8人,用7个绿色的圆片表示前排的7人。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实际就是把后排的8人与前排的7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为什么算式不一样呢?结合圆片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反馈:用9个蓝色的圆片表示男生,用6个紫色的圆片表示女生。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实际就是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解答正确吗?
师:他们的解答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流。
学生独自列式,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我用加法算,8+7=15(人)。
学生摆圆片说思路。
学生:我也用加法算9+6=15(人)。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让学生结合圆片说说列式的想法,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算式不同,但是都用的是加法,结果也相同。
师: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列出的算式却不同呢?
反馈:8+7=15(人)是把前、后排人数加起来,9+6=15(人)是把男、女生人数加起来,但是总人数是相同的。
师: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但都是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自由说说。
通过反思,进一步感受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你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吗?)
2.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3.一共有多少盆花?
4.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说一说,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
解决问题(1)
前排 后排 男生 女生
8+7=15(人) 9+6=15(人)
总人数相同
角度不同,方法不同。
板书的设计凸显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究新课,巩固练习,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复习铺垫,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课堂练习,巩固提升,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