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知识点1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乡村
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1]_______、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
2.城镇
城镇规模较大,居住在城镇里的人们主要从事[2]_______、服务业等工作。
3.乡村和城镇景观的差异
(1)差别
(2)差别的原因
由于[5]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利于乡村发展城镇的条件
(1)自然条件:地形[6]_______、水源[7]_______等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8]_______等
5.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2 城镇好乡村的发展
1.城镇吸引乡村的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生活便利、就业和[1]_______机会多等。
2.城镇的扩张
(1)扩张过程: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2]_______”周边乡村,有的城镇在老城之外发展了现代化新城。
(2)特征:建筑层数趋于增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
(3)未来趋势:建设更多的[3]_______和休闲场所。
3.乡村和城镇趋同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替代人力、畜力,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有些偏远的乡村,因为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村落甚至会[4]_______。
4.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拓展
(1)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村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2)传统村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5]_______”。
二、课后巩固练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居,主要用泥土混合茅草、麦穗等盖成,墙壁较厚,夏季阻隔阳光,使室内较凉爽,冬季阻挡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还可抵御风沙。结合“蜂巢屋”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建筑群反映了当地( )
A.气候干旱B.河网密布C.地势起伏大D.土壤肥沃
2.该建筑群可能位于( )
A.东南亚B.欧洲西部C.南极地区D.中东地区
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是一个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村庄。该村房屋利用高原苔藓作为填塞材料,苔藓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木屋的气密性能。近年来,该村作为新疆冬季旅游网红打卡点,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3.该村使用人字形坡屋顶和木头缝隙填满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
A.降水丰沛,利于排水B.夏季高温,利于散热
C.冬季寒冷,排雪保暖D.外观美丽,吸引游客
4.为进一步提升禾木村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②创新岗位培训方式
③向古村迁入大量人口
④注重景区资源保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4年为中法建交60周年。对比两国首都,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北京和巴黎都是世界文化名城,下列文化遗产与所在城市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巴黎,②—北京B.②—北京,③—巴黎
C.③—巴黎,④—北京D.④—北京,①—巴黎
6.有关北京和巴黎的位置及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位于东半球,巴黎位于西半球
B.北京位于北半球,巴黎位于南半球
C.1月份,北京寒冷干燥,巴黎温和多雨
D.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小
答案以及解析
一、课前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耕种;[2]工业;[3]众多;[4]少;[5]生产和生活方式;[6]平坦;[7]充足;[8]便利;[9]严寒;[10]厚;[11]大;[12]大;
知识点2 城镇好乡村的发展
[1]学习;[2]吞并;[3]绿地;[4]消失;[5]百科全书;
1.城镇吸引乡村的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生活便利、就业和[1]_______机会多等。
2.城镇的扩张
(1)扩张过程: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2]_______”周边乡村,有的城镇在老城之外发展了现代化新城。
(2)特征:建筑层数趋于增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
(3)未来趋势:建设更多的[3]_______和休闲场所。
3.乡村和城镇趋同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替代人力、畜力,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有些偏远的乡村,因为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村落甚至会[4]_______。
4.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拓展
(1)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村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2)传统村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5]_______”。
二、课后巩固练
1.答案:A
解析:读图和材料可知,该建筑群主要用泥土混合茅草、麦穗等盖成,墙厚窗小,抵御风沙,说明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A正确,降水少,河流稀少,B错误;建筑群不能反映地势和土壤状况,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和欧洲西部降水较多,不可能出现这种建筑,A、B错误;南极地区,冰天雪地,没有这种建筑材料,C错误;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高温少雨,沙漠广布,符合材料关于建筑群的描述,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由题目可知,禾木村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A错误。新疆夏季高温,但散热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新疆冬季寒冷,积雪多,人字形坡屋顶利于排雪,苔藓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木屋的气密性能,利于保暖,C正确。外观美丽,吸引游客不是设计人字形屋顶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为进一步提升禾木村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主要工作措施有: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以淳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招徕游客,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知名度;创新岗位培训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景区资源保护、保证旅游价值。大量迁入人口会破坏当地环境,不可取,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②是中国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③是印度的泰姬陵,④是中国北京的天坛,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据北京和巴黎气候类型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和巴黎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B错误;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份时北京寒冷干燥,巴黎温和湿润,C正确;北京冬冷夏热,巴黎全年温和,北京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D错误。故选C。项目
乡村
城镇
房屋
较低,密度小
较高,密度大
道路
稀少
[3]_______
商店、学校、医院
少
多
果园、鱼塘、农田
多
少
人口
[4]_______
多
传统民居
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居民建筑特点
功能
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9]_______
用冰建成的小屋,低矮无窗
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挖掘而成
冬暖夏凉
西亚地区的碉堡式建筑
终年高温干燥
强[10]_______、窗小
隔热防沙
东南亚的高脚屋
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窗[11]_______、屋顶坡度[12]_______
通风防潮
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墙厚、屋顶坡度较小,窗户多朝内,呈“口”字形
冬暖夏凉,防风沙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优质学案设计,共4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优质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案,探究案,地球的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优秀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案,探究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