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普洱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政治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普洱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普洱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普洱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普洱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4普洱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高一生物学
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 人体细胞中既含有蛋白质也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染色体和线粒体
D. 将HIV中蛋白质和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 下列哪项不是蓝细菌和叶肉细胞的相同点( )
A. 都含有色素和叶绿体
B. 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细胞中都含有核酸
D. 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
3. 溶酶体膜上存在两种H+转运蛋白,H+转运蛋白1能够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溶酶体,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能够将溶酶体内过多的H+转移至细胞质基质,从而维持溶酶体pH值的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B. 抑制细胞呼吸,溶酶体的pH值可能会降低
C. H+通过H+转运蛋白2进入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
D. H+转运蛋白2发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增多
4.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酶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C. 光合作用过程不会产生ATP
D. 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5. 图甲、图乙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B. 甲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
C. 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需要将D中的氧气耗尽再进行实验
D. 只要检测两套装置是否能产生CO2即可确定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6. 图1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绿叶中色素分离的结果(①~④代表叶绿体结构,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
B. 色素带A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
C. 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C和D色素带会变窄
D. ②上形成的NADPH和ATP进入④,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7.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后,呼吸酶的活性会降低
B. 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均变小
C. 细胞凋亡是遗传物质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
D. 有些细胞死亡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8.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与他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并科学地设计实验分不开。下列属于演绎过程的是( )
A. 如果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表现应该为显性:隐性=1:1
B. F1杂种豌豆自交,F2总有显性:隐性=3:1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发生分离
D. 测交结果出现了显性:隐性=1:1
9. 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实验人员选用纯合的黑颖燕麦和黄颖燕麦杂交,F1全是黑颖,F1自交得F2,F2有黑颖:黄颖:白颖=9:3:4。下列对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机制图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10. 如图为人类生殖过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是减数分裂,②是受精作用
B. 正常情况下,A配子中有一半含X染色体,B配子都含X染色体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甲一半来自乙
D. ②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1. 如图表示甲、乙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属于雌果蝇的体细胞
B. 乙细胞中性染色体是X、Y
C. 甲或乙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
D. 四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相同
12.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T2噬菌体和各种动物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13. 1个DNA分子中含有200个腺嘌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含有200个胸腺嘧啶
B. 该DNA分子中的每条链中均含有100个腺嘌呤
C. 该DNA复制2次需要6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 该DNA复制第4次复制需要16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4. 如图表示中心法则,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 ③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参与下才能进行
C. ④、⑤过程合称基因表达,主要发生于细胞核
D ②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但需要RNA聚合酶
15.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例如酵母菌
B. 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
C. 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基因重组不能
D.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才能导致基因重组
16.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也属于染色体变异
B. 染色体变异可能会导致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丢失
C. 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2种类型
D.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17.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 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都是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其女儿
D. 一对夫妇均不患红绿色盲,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患红绿色盲
18. 达尔文从加拉帕戈斯群岛采集到 13个物种的地雀标本,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喙的大小上。达尔文推测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南美大陆。 下列描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地雀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 突变、基因迁移、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等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 南美大陆的地雀祖先不同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 且一部分变异可以遗传
D. 不同岛屿地雀喙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新环境新食物使地雀发生基因突变
19.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不会消失,所以导致物种数量逐渐增加
20.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若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物镜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C.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范围变大
D.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亮度变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人参是一种适宜在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胡杨是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植物是______。在相同条件下,甲的呼吸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呼吸速率。在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乙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速是______。
(2)图2中的细胞器②是______。在I~IV中,与图1中b1或b2对应的是______,当叶肉细胞处于______状态时,植物才有可能正常生长。
22. 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用A/a表示,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B/b表示。实验人员将一只圆眼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棒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中都有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3:1:3:1.不考虑X和Y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长翅和残翅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2)根据以上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果蝇圆眼和棒眼的显隐性,如果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实验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从上述杂交子代中选择实验材料,设计两个可以证明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杂交组合,并写出每个杂交组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杂交组合1:________,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_;杂交组合2:________,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
23. 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一个阶段。据图基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1突变类型属于个别碱基对的______。a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基因2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
(2)图乙所示的过程是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图乙中所示过程进行的方向是______。
24. 白化病是一类由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图为白化病(设B、b是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白化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女性发病率。
(2)图中男患者的1个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______。Ⅱ-4、Ⅲ-9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
(3)II-3、II-4再生育一个与Ⅲ-7相同表型及性别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胚胎体细胞确定未出生的胎儿是否为患者,原因是______。
25.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三个实验组的其他条件相同,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A组与B组相比较,产物达到最大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原因是______。
(3)C组在t1时刻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B组对应的温度______(填“是”或“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绝密★启用前
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统测试卷
高一生物学
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 人体细胞中既含有蛋白质也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染色体和线粒体
D. 将HIV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是病毒的主要成分,但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所以核酸是细胞内的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B正确;
C、染色体不是细胞器,C错误;
D、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哪项不是蓝细菌和叶肉细胞的相同点( )
A. 都含有色素和叶绿体
B. 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细胞中都含有核酸
D. 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没有叶绿体,A错误;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叶肉细胞真核细胞,细胞中都有核酸,C正确;
D、蓝细菌和叶肉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D正确。
故选A。
3. 溶酶体膜上存在两种H+转运蛋白,H+转运蛋白1能够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溶酶体,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能够将溶酶体内过多的H+转移至细胞质基质,从而维持溶酶体pH值的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B. 抑制细胞呼吸,溶酶体的pH值可能会降低
C. H+通过H+转运蛋白2进入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
D. H+转运蛋白2发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H+通过转运蛋白1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A正确;
B、抑制细胞呼吸,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减少,进入溶酶体中的 H+减少,溶酶体的 pH值可能会升高,B错误;
C、 H+转运蛋白2是一种通道蛋白,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 H+转运蛋白2发生功能障碍,溶酶体内过多的 H+不能转移至细胞质基质,从而使溶酶体 pH值下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增多,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酶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C. 光合作用过程不会产生ATP
D. 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例如呼吸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消化酶在细胞外(消化道)发挥作用。
3、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不会遭到破坏,此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详解】A、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
B、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内、细胞外,甚至是体外,B错误;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能产生ATP,C错误;
D、细胞呼吸部分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D正确。
故选D。
5. 图甲、图乙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B. 甲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
C. 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需要将D中的氧气耗尽再进行实验
D. 只要检测两套装置是否能产生CO2即可确定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A正确;
B、甲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应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产生于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B正确;
C、由于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如果D瓶中含有氧气,则会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影响实验结果,故实验前需要将D中的氧气耗尽,C正确;
D、由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所以不能只通过检测有无CO2产生来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D。
6. 图1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绿叶中色素分离的结果(①~④代表叶绿体结构,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
B. 色素带A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
C. 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C和D色素带会变窄
D. ②上形成的NADPH和ATP进入④,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1中①为叶绿体内膜,②为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③为叶绿体外膜,④为基质;图2中A为胡萝卜素,B为叶黄素,C为叶绿素a,D为叶绿素b。
【详解】A、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A错误;
B、色素带A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B正确;
C、黄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少,故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C和D色素带颜色较浅变窄,C正确;
D、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上进行的光反应可产生NADPH和ATP,进入叶绿体基质(④)参与暗反应过程,为其提供还原剂和能量,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后,呼吸酶的活性会降低
B. 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均变小
C. 细胞凋亡是遗传物质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
D. 有些细胞死亡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2、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阶段,表现为细胞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降低。细胞衰老是生理活动和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
【详解】A、细胞衰老后,呼吸酶的活性会降低,A正确;
B、细胞衰老后,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C正确;
D、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但是有些细胞死亡,比如细胞坏死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8.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与他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并科学地设计实验分不开。下列属于演绎过程的是( )
A. 如果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表现应该为显性:隐性=1:1
B. F1杂种豌豆自交,F2总有显性:隐性=3:1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发生分离
D. 测交结果出现了显性:隐性=1:1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演绎过程是测交实验之前的推理过程,即如果假说是正确的,如果用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表现应该为显性:隐性 =1:1,A正确;
B、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发现F2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提出问题的前提,B错误;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两种后代,比例接近1∶1,属于验证阶段,D错误。
故选A。
9. 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实验人员选用纯合的黑颖燕麦和黄颖燕麦杂交,F1全是黑颖,F1自交得F2,F2有黑颖:黄颖:白颖=9:3:4。下列对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机制图解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F2的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可以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且黑颖基因型为A_B_,黄颖的基因型为A_bb,白颖的基因型为aa_ _。
【详解】F2的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根据 F2 黑颖∶黄颖∶白颖=9∶3∶4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黑颖基因型为A_B_,黄颖的基因型为A_bb,白颖的基因型为aa_ _,A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黑颖,即,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如图为人类生殖过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是减数分裂,②是受精作用
B. 正常情况下,A配子中有一半含X染色体,B配子都含X染色体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甲一半来自乙
D. ②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①过程是减数分裂,由亲本产生配子,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结合,A正确;
B、正常情况下,A配子为雄配子,其中有一半含X染色体,一半含Y染色体;B配子为雌配子,都含X染色体,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
D、②受精过程是卵细胞和精子进行细胞融合,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表示甲、乙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属于雌果蝇的体细胞
B. 乙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
C. 甲或乙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
D. 四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甲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X,因此该细胞来自雌果蝇;图示乙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因此该细胞来自雄果蝇。
【详解】A、由图可知,甲果蝇体细胞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所以甲为雌果蝇的体细胞,性染色体为XX,A正确;
B、由图可知,乙果蝇体细胞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所以乙为雄果蝇的体细胞,性染色体为XY,B正确;
C、甲或乙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C正确;
D、雄果蝇的体细胞中,三对常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相同,但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T2噬菌体和各种动物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非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详解】A、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A错误;
B、T2 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其他动物病毒,比如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是对于某些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
故选D。
13. 1个DNA分子中含有200个腺嘌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含有200个胸腺嘧啶
B. 该DNA分子中的每条链中均含有100个腺嘌呤
C. 该DNA复制2次需要6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 该DNA复制第4次复制需要16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2、DNA中的碱基计算:在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详解】A、1个DNA分子中含有200个腺嘌呤,根据碱基配对规律可知A=T,G=C,所以该DNA分子含有200个胸腺嘧啶,A正确;
B、题干中未给出该DNA分子某条链的腺嘌呤的占比,不能得出每条链的腺嘌呤数量,不一定是均分在2条脱氧核苷酸链上,B 错误;
C、根据A选项可知,该DNA分子含有200个胸腺嘧啶,该DNA复制2次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个数=200×(22-1)=600个,C正确;
D、该DNA复制第4次复制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200×2(4-1)=1600个,D正确。
故选B。
14. 如图表示中心法则,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 ③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参与下才能进行
C. ④、⑤过程合称基因表达,主要发生于细胞核
D. ②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但需要R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包括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从DNA传递给RNA、从RNA传递给蛋白质、从RNA传递给DNA以及从RNA传递给RNA五个过程。
【详解】A、由图可知,①过程表示DNA的复制,该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③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参与下才能进行,B正确;
C、④、⑤过程分别表示RNA的复制、翻译过程,但基因的表达应该是②(DNA的转录)⑤(翻译)过程合称而来,且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C错误;
D、DNA的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但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例如酵母菌
B. 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
C. 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基因重组不能
D.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才能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详解】A、酵母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正确;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导致基因重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也可以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也属于染色体变异
B. 染色体变异可能会导致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丢失
C. 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2种类型
D.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改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增添或缺失,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
【详解】A、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也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A正确;
B、染色体变异可能会导致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丢失,比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导致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丢失,B正确;
C、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类型,倒位、易位、缺失和重复,C错误;
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 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都是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其女儿
D. 一对夫妇均不患红绿色盲,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患红绿色盲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类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其父其子必患病,男患者其致病的基因可以来自于携带者母亲,因此父母双方都可以表现正常;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
【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患病的概率高于男性,A错误;
B、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含致病基因,所以一定是患者,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能传给其女儿,也能传给其儿子,C错误;
D、一对正常夫妇,如果妻子是携带者,他们可能生育了患色盲的儿子,D错误。
故选B。
18. 达尔文从加拉帕戈斯群岛采集到 13个物种的地雀标本,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喙的大小上。达尔文推测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南美大陆。 下列描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地雀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 突变、基因迁移、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等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 南美大陆的地雀祖先不同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 且一部分变异可以遗传
D. 不同岛屿地雀喙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新环境新食物使地雀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群岛上所有的地雀包含了多个种群,A错误;
B、随机交配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突变、基因迁移、和自然选择等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
C、变异具有普遍性,不同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变异,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其中可遗传变异可以遗传,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同岛屿地雀喙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新环境新食物起到了不同的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C。
19.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不会消失,所以导致物种数量逐渐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遗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有些物种会灭绝消失,比如恐龙,D错误。
故选D。
20.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若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物镜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C.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范围变大
D. 物像由甲转换成乙,视野的亮度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1、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详解】A、由图可知,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物像由甲转换成乙,需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A错误;
B、物像由甲转换为乙是从低倍镜向高倍镜转换,放大倍数增大,物镜头更长,所以物镜离装片的距离更近,B正确;
C、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从低倍镜向高倍镜转换时视野范围变小,C错误;
D、物像由甲转换成乙,从低倍镜向高倍镜转换时视野亮度变小,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人参是一种适宜在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胡杨是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植物是______。在相同条件下,甲的呼吸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呼吸速率。在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乙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速是______。
(2)图2中的细胞器②是______。在I~IV中,与图1中b1或b2对应的是______,当叶肉细胞处于______状态时,植物才有可能正常生长。
【答案】(1) ①. 胡杨 ②. 大于 ③. 温度或CO2浓度(温度和CO2浓度)
(2) ①. 线粒体 ②. Ⅲ ③. I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人参是一种适宜在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森林底层的光线比较弱,因此人参植物属于阴生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应比较低,因此对应图中曲线乙;胡杨植物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属于喜阳植物,光饱和点较高,因此对应曲线甲;图2中,释放氧气的细胞器①表示叶绿体,释放二氧化碳的细胞器②是线粒体。Ⅰ中,叶绿体除了吸收来自线粒体的二氧化碳外,还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Ⅱ中,线粒体除了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给叶绿体用,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刚好互为利用,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Ⅳ中,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甲植物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高于乙植物,说明甲为阳生植物,乙为阴生植物;结合题意“人参是一种适宜在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胡杨是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可判断甲、乙两种植物分别是胡杨、人参。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CO2的释放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甲的呼吸速率大于乙的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乙植物的CO2吸收量不随着光照强度的提升而增加,故此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或)CO2浓度。
【小问2详解】
由图2可知,细胞器①能产生O2并吸收CO2,细胞器②能产生CO2,并吸收O2,故推测细胞器①是叶绿体,细胞器②是线粒体。b1、b2点是甲、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在这两种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既不吸收空气中的CO2也不向空气中释放CO2,所以可判断b1、b2对应的生理状态是Ⅲ。当叶肉细胞处于I状态时,植物的CO2吸收量大于0,此时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可吸收空气中的CO2用于合成有机物,在这种条件下,植物才可能正常生长。
22. 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用A/a表示,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B/b表示。实验人员将一只圆眼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棒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中都有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3:1:3:1.不考虑X和Y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长翅和残翅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2)根据以上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果蝇圆眼和棒眼的显隐性,如果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实验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从上述杂交子代中选择实验材料,设计两个可以证明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杂交组合,并写出每个杂交组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杂交组合1:________,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_;杂交组合2:________,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
【答案】(1) ①. 残翅 ②. 常染色体
(2) ①. 不能 ②. BbXAXa ③. BbXaY
(3) ①. 圆眼雄果蝇×棒眼雌果蝇 ②. 圆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 ③. 圆眼雄果蝇×圆眼雌果蝇 ④. 圆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棒眼雄果蝇=2:1:1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全为长翅,子代雌雄果蝇都有长翅:残翅=3:1,表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且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亲本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都有圆眼:棒眼=1:1,难以判断显隐性。如果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圆眼对棒眼为显性,亲本圆眼长翅雌果蝇和棒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小问3详解】
由于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圆眼雌果蝇(XAXa)与棒眼雄果蝇(XaY)杂交,子代中有圆眼雌果蝇(XAXa):棒眼雌果蝇(XaXa):圆眼雄果蝇(XAY):棒眼雄果蝇(XaY)=1:1:1:1,如要设计两个可以证明控制果蝇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杂交组合,可选择圆眼雄果蝇(XAY)与棒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雌果蝇(XAXa):棒眼雄果蝇(XaY)=1:1;也可选择圆眼雌果蝇(XAXa)与圆眼雄果蝇(XAY)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雌果蝇(XAXA、XAXa):圆眼雄果蝇(XAY):棒眼雄果蝇(XaY)=2:1:1。
23. 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一个阶段。据图基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1突变类型属于个别碱基对的______。a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基因2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
(2)图乙所示的过程是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图乙中所示过程进行的方向是______。
【答案】(1) ①. 替换 ②. 细胞核 ③.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①. b ②. 蛋白质和RNA ③. 从左向右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图乙表示翻译过程中,图中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tRNA,③表示mRN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转录中T与A配对、A与U配对、G(C)与C(G)配对,翻译中A(U)与U(A)配对、G(C)与C(G)配对。
【小问1详解】
由图甲可知,基因1控制合成的血红蛋白所构成的红细胞中有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红细胞,故基因1突变类型属于个别碱基对的替换。a过程为基因的转录,该过程的发生场所是细胞核。基因2经过转录、翻译过程合成了酪氨酸酶,并且该酶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所以基因2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小问2详解】
由图乙可知,该过程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所以该过程是图甲中的b。①表示核糖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根据图乙中已经合成的肽链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左到右。
24. 白化病是一类由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图为白化病(设B、b是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白化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女性发病率。
(2)图中男患者的1个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______。Ⅱ-4、Ⅲ-9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
(3)II-3、II-4再生育一个与Ⅲ-7相同表型及性别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胚胎体细胞确定未出生的胎儿是否为患者,原因是______。
【答案】(1)等于 (2) ①. Ⅰ-1或Ⅰ-2 ②. 100%(或1) ③. 100%(或1)
(3) ①. 1/8 ②. 白化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到致病基因
【解析】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少;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④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是该病的患者;⑤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的男性发病率等于女性发病率。
【小问2详解】
由于II-3和II-4不患病,其子代有患病个体和不患病个体,可判断II-3和II-4的基因型均为Bb,男患者Ⅲ-7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II-3,一个来自II-4,而II-4中的致病基因来自I-1或I-2,所以图中男患者的1个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I-1或I-2。II-4的基因型为Bb,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00%,无论II-5的基因型为BB或Bb,其和II-6所生育的不患病个体基因型一定为Bb,所以III-9的基因型为Bb,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00%。
【小问3详解】
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Ⅲ-7为患病男性(bb),所以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与Ⅲ-7相同表型,且为男孩的概率是1/4×1/2=1/8。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胚胎体细胞确定未出生的胎儿是否为患者,原因是白化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到致病基因。
25.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三个实验组的其他条件相同,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A组与B组相比较,产物达到最大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原因是______。
(3)C组在t1时刻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B组对应的温度______(填“是”或“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1) ①. 温度 ②. 产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
(2)20℃时酶的活性低于40℃时酶的活性
(3) ①. 酶失去活性 ②. 不一定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设定的不同温度,因变量是产物浓度或酶促反应速率。
【小问2详解】
A组与B组相比较,产物达到最大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原因是20℃时酶的活性低于40℃时酶的活性。
【小问3详解】
C组在t1时刻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过高的温度使该组酶失去活性。由于该实验设置的温度梯度过少,所以无法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故B组对应的温度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b1、b2、c)下的生理状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惠州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惠州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雅安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雅安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