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9生态工程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13981/0-17219496023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9生态工程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13981/0-17219496024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6—104)(59份)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9生态工程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9生态工程,共4页。
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
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答案:B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如沙棘,A正确;矿区废弃地的土壤较为贫瘠,选择种植抗逆性强的沙棘,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因此弗兰克氏菌和沙棘共生可以改良土壤条件,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C、D正确。
2.[2023·辽宁卷]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这一有序的整体可以自我维持。防护林可以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正确。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3.“生态桥”工程主要通过在生态农业的各类要素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要素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循环,从而形成生态循环农业的闭环模式。某地通过建设“生态桥”工程,将果园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在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水果产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桥”工程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
B.该工程是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有机结合,无须人工干预
C.“生态桥”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D.该工程可连接经济、生态、社会等存在的多种“断桥”现象
答案:B
解析:“生态桥”工程设计中将果园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遵循了循环原理,A正确;该工程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尽管该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结合,但依然需要人工干预,B错误; “生态桥”工程作为生态工程体系,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C正确;该工程可连接经济、生态、社会等存在的多种“断桥”现象,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正确。
4.我国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下。该示范区包括养殖场、粪污处理中心和生态种植区。下列对该示范区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原理
B.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整体原理
C.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原理
D.生态工程建设只需要考虑某一个生态学原理即可
答案:C
解析:利用秸秆和鸡粪来生产沼气,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错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考虑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体现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种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再利用,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正确;生态工程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多种生态学原理,D错误。
5.[2023·湖南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综合运用自生、整体、协调、循环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
6.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循环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B.施用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途径④
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循环原理,A正确;有机肥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农作物利用的能量是光能,B错误;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可以得到更多产品,产生沼气等能源,途径④只能产生电能、热能等,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正确;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
7.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答案:B
解析: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A错误;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将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
8.“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养猪、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过________(填生物名称)的作用,可以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
(3)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选择合适的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4)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农作物 硝化细菌
(3)协调 整体 自生
(4)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另一种产品的投入) 秸秆、人畜粪便中的能量被多级利用(或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
解析:(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化能合成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可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硝酸盐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3)协调原理的含义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又称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可见,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因此,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选择合适的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4)在这种生产模式中,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 (或另一种产品的投入),因此对环境的污染小。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秸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因此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5免疫失调,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4伴性遗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2被动运输,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