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末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末试卷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末试卷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末试卷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末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末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智慧世界,沟通·交流,阅读·思考,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29分)
    1.看拼音写词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wàn xiàng gēng xīn 。4月25日,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全神guàn zhù 地看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随着一声“点火”的口令,火箭缓缓升空。当听到“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句话时,电视里bà fā 出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场直播看得大家rè xuè fèi téng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二、智慧世界(共6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浣溪沙”是词牌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本词的引子,交代了词人写作的背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C.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你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赶上你的同桌。
    D.写作品梗概时要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话把爸爸比作大山,感受到他的愤怒。
    B.“运动会中,贝贝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摘得桂冠,牛牛同学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中,“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都是得到前三名的意思。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升官发财。
    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与“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在思想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四组词语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_____;是直面挑战还是_____;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_____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时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A.落荒而逃 随波逐流 恒久平静
    B.恒久平静 随波逐流 落荒而逃
    C.随波逐流 恒久平静 落荒而逃
    D.随波逐流 落荒而逃 恒久平静
    5.句子加工厂。
    (1)仿写句子,用排比句写写学校。
    学校是精美的相册,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学校是 , ;学校是 , 。
    (2)选下面一位同学,抓住神情或动作,用一两句话写出人物特点。
    ①认真听讲的阳阳 ②操场上活泼的明明
    选人物
    (3)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你心情愉快时,处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有哪些感受?请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行走在春雨里,

    6.日积月累(根据课文内容、古诗文和名言警句填空。)
    (1)【雨中看人】烟衰雨笠,诗里常客:“黑云翻墨未遮山, ”是苏轼的喜悦;“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欣喜;“渭城朝雨浥轻尘, ”是王维的离愁;“ ,润物细无声”是杜甫的赞叹。
    (2)【月中寄情】月有圆缺,触景生情:“移舟泊烟渚, ”是孟浩然的羁旅之愁;“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王建的思乡之情;“明月别枝惊鹊, ”是辛弃疾的愉悦之乐。
    (3)【心向远方】心有光芒,奔赴远方:“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4)【书中悟理】阅读经典,寻找自我:“太阳他有脚啊,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树欲静而风不止, 。”让我明白要孝敬父母;“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让我懂得民族精神的可贵;“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让我明白了做事要一心一意。
    三、沟通·交流(共7分)
    7.六年级1班级开展“童年有味书有味”阅读分享活动,四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1)根据分享的内容,判断陆鸣、李磊、谢珊分别读的是以下哪部作品。( )
    A.《草房子》
    B.《童年》
    C.《汤姆·索亚历险记》
    (2)读书会上,何伟说自己读小说总是读不出什么味道,你会推荐哪个阅读锦囊给他?( )
    A.大声地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语言的优美。
    B.边读边想象情节,还可以猜想人物接下来会怎么做。
    C.罗列学到的知识要点,遇到不懂地方的查查资料。
    (3)本学期“快乐读书吧”还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请你从中选择一本,也学着写一写你读出的味道。
    书目《 》,读出的味道:

    四、阅读·思考(共34分)
    为人民服务 (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____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或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8.下面匾幅上的“为人民服务”,单从字体上来说,属于( )
    A.草体B.楷体C.隶书D.黑体
    9.按原文空。
    10.说说画横线句子中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为人民利益而死”中的“死”字可以换成“ 、 ”等四字词语;后一个“死”字带有贬义,可以换成“ 、 ”等四字词语。作者这样用词的作用是 。
    11.语段中第一句和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先因后果B.并列关系C.先概括后具体
    12.除张思德外,我知道的死得“重于泰山”的英雄人物还有:
    13.如果“感动中国”剧组让你给张思德写段颁奖词,你会怎样写?(80字以内)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 ),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 )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回家后,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慢( )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 )。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4.这篇短文拟题的方法是( )
    A.以人物命题B.以事物命题C.以事件命题
    15.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bó mú huóB.bá mó héC.bò mú hè
    16.结合文意,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美 奢侈 揉搓 飘荡
    B.精致 贵重 揉搓 漂浮
    C.精致 奢侈 挤压 飘荡
    17.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根据字典解释,“kuì”字应是( )
    A.
    B.
    C.
    18.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候的月饼的馅料和口味
    B.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C.那时候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19.母亲做“土月饼”需要哪些工序?请将下面补充完整。
    买糯米→淘洗糯米→晾干糯米→ →做米饼→ →捏雏形→ →
    20.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土月饼”的制作过程,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加以分析。


    21.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22.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3.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其中, 写得详细。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母亲的“土月饼”》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 和 这两件事。其中, 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
    五、习作·表达(共30分)
    24.不久以后,你们就要告别校园、老师、同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你是否有许多心里话想倾诉?请拿起笔写一封信吧。你可以给老师、同学写,回忆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也可以给母校写,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还可以给自己写,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
    要求:①注意书信的格式;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章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万象更新;贯注;爆发;热血沸腾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全神贯注”的“贯”写成“惯”,不要把“爆发”的“爆”写成“暴”。
    故答案为:万象更新 贯注 爆发 热血沸腾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C
    【知识点】诗;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选项,正确,《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浣溪沙”确实是词牌名,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则确实为本词的引子,对词人写作的背景进行了交代,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B选项,正确,“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作西子;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子赋予人的特性。
    C选项,错误,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是却比蓝色更青。这并不是说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赶上你的同桌,而是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
    D选项,正确,写作品梗概时确实需要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修辞手法、名言警句、实践作业和诗歌词句理解,需要在综合掌握的基层上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辨析;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爸爸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话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爸爸吼叫的声音”夸大,突出爸爸的愤怒,而不是把“爸爸”比作“大山”。
    B.有误。“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都是得了第一名的意思。
    C.有误。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满满。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词语解释、节日风俗、诗歌情感主旨。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4.【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落荒而逃:落荒:离开战场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仓皇逃命。也泛指一般斗争中的惨败。
    恒久平静:就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大喜大悲,永远保持平静。不要太高兴了,也不要太悲伤了。
    随波逐流:随:追随。逐:追逐。随着波浪起伏,顺着流水飘荡。比喻没有原则或主见,只是随大流,跟着别人走。
    综上①应填“随波逐流”,故排除AB。②题应填“落荒而逃”故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答案】(1)知识的小船 载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孩童的乐园 飞扬着我童年的音符
    (2)②操场上活泼的明明 下课了,明明飞奔到操场和同学踢足球。只见他一只脚轻轻向前伸出来,另一条腿向后蹬,球在他脚上来回滚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机会一到,明明用力一踢,球在空中形成一道优美的抛物线,直接射入球门。
    (3)心情愉快时,我会感受到细雨轻拂脸庞的温柔,仿佛大自然在为我轻轻按摩。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像是悦耳的音乐,让人心情更加舒畅。周围朦胧的景象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刻。
    【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了仿写排比句。排比句是修辞手法之一,指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即:学校是精美的相册,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学校是知识的小船,载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学校是孩童的乐园,飞扬着我童年的音符。
    (2)考查了根据情境写句子。首先分析题目要求,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即:②操场上活泼的明明,下课了,明明飞奔到操场和同学踢足球。只见他一只脚轻轻向前伸出来,另一条腿向后蹬,球在他脚上来回滚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机会一到,明明用力一踢,球在空中形成一道优美的抛物线,直接射入球门。
    (3)本题考查扩展写话。设定情境:假设我们处在阳光明媚的公园里。调动感官:想象自己在这个情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结合心情:将自己愉快的心情融入到对这些感官体验的描述中。组织语言:用两三句话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检查和修改:最后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故答案为:(1)知识的小船 载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孩童的乐园 飞扬着我童年的音符;(2)②操场上活泼的明明 下课了,明明飞奔到操场和同学踢足球。只见他一只脚轻轻向前伸出来,另一条腿向后蹬,球在他脚上来回滚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机会一到,明明用力一踢,球在空中形成一道优美的抛物线,直接射入球门;(3)心情愉快时,我会感受到细雨轻拂脸庞的温柔,仿佛大自然在为我轻轻按摩。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像是悦耳的音乐,让人心情更加舒畅。周围朦胧的景象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刻。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扩展写话,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更多的细节、情节、背景信息等,使整个情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6.【答案】(1)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街小雨润如酥;客舍青青柳色新;随风潜入夜
    (2)日暮客愁新;今夜月明人尽望;清风半夜鸣蝉
    (3)视死忽如归;何当金络脑
    (4)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为是其智弗若与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分别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比如,由上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可知下句是“白雨跳珠乱入船”。
    (2)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比如,由上句“移舟泊烟渚”可知下句是“日暮客愁新”。
    (3)出自魏晋曹植的《白马篇》,唐代李贺的《马诗》。比如,由上句“捐躯赴国难”可知下句是“视死忽如归”。
    (4)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出自鲁迅的《学界三魂》,出自古文《学弈》。比如,由上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故答案为:(1)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街小雨润如酥 客舍青青柳色新 随风潜入夜;(2)日暮客愁新 今夜月明人尽望 清风半夜鸣蝉;(3)视死忽如归 何当金络脑;(4)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为是其智弗若与。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等,完成这些习题,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7.【答案】(1)C B A
    (2)B
    (3)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面对挫折、挑战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并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回到了祖国,那是一种“苦中带甜”的味道。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情节与作品的对应。根据“充满了悬念,情节惊险,人物经历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冒险”可知,对应的作品是《汤姆·索亚历险记》。根据“看到了贪婪、残忍、愚昧,我为小主人公悲惨的童年生活感到不幸”可知,对应的作品是《童年》。根据“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成长,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远去,故事很美”可知,对应的作品是《草房子》。
    (2)本题考查对阅读方法的选择。读书会上,何伟说自己读小说总是读不出什么味道,是说他觉得读小说很枯燥乏味,因此可以边读边想象情节,还可以猜想人物接下来会怎么做,以此提升读书的趣味性。故选B。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一部作品,写出自己读出的味道即可。
    故答案为:(1)C B A;(2)B;(3)鲁滨逊漂流记 主人公面对挫折、挑战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并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回到了祖国,那是一种“苦中带甜”的味道。
    【点评】此题考查课外阅读。对于此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课外书籍,才能正确作答此题。
    【答案】8.A
    9.死得意义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10.牺牲;献身;灭亡;完蛋;强调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
    11.C
    12.焦裕禄、雷锋
    13.跨越时空的界限,半个世纪之前,一位普通战士,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其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人民服务。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考查了对字体的特点。匾幅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如行动流水,龙飞凤舞,符合草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A
    9.考查了根据原文填空的能力,结合对原文的诵读完成。
    故答案为:死得意义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10.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赞扬之情,这里的死可换成“牺牲”“献身”等褒义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写出了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的意义之小、之轻,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痛恨、蔑视之情,可换成“灭亡”“完蛋”等贬义词。作者这样用词的意义是强调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
    故答案为:牺牲 献身 灭亡 完蛋 强调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
    11.考查了对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段主要阐述人死的意义。故第一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是中心句。后面两句话围绕这一句分别写了人死的意义到底有何不同。所以是先概括后具体。
    故答案为:C
    12.考查了阅读积累。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几个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重于泰山”的人物,如:雷锋等。
    故答案为:焦裕禄、雷锋
    13.通过阅读可知,全文通过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论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据此可从“为人民服务”“死得意义”等方面写颁奖词。
    故答案为:跨越时空的界限,半个世纪之前,一位普通战士,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其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人民服务。
    【答案】14.B
    15.C
    16.A
    17.A
    18.C
    19.磨成面粉;裹馅料;打模;蒸烤
    20.“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作者高兴、期待的心情。
    21.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达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22.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23.等粥;喝粥;等粥;吃月饼;做月饼;吃月饼;详略得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是阅读训练常见题型,作答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对拟题方法的判断。文章题目中的中心词土月饼是事物,所以是以事物命题。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对读音的判断。根据积累可知,“薄荷”的“薄”读bò,“打模”的“模”读mú,“和着”的“和”读hè。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可以联系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第一空形容“包装”,用“精美”更合适。第二空形容家里穷能吃上月饼是不容易的,用“奢侈”更合适。第三空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用“揉搓”更合适。第四空形容笑声久久不散,用“飘荡”更合适。
    故答案为:A
    17.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理解。“匮乏”是缺乏的意思,根据句意和积累可知选A。
    故答案为:A
    18.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对那时候的月饼的怀念,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月饼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故答案为:C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章第④至⑥自然段介绍了母亲做“土月饼”的过程。根据题干所给步骤,对照文中内容填写即可。根据“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科,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磨成面粉 裹馅料 打模 蒸烤
    20.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修辞手法的掌握。短文中“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作者高兴、期待的心情。
    故答案为:“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作者高兴、期待的心情。
    21.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阅读文章第①和第③自然段描写“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的句子,就可以分析出作者如此写的用意。作者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达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故答案为: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达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22.本题考查对短文结构的分析。短文开头通过写单位发月饼引出对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最后一自然段再次写“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2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这件事写得详细,喝粥这件事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和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本文第③自然段是回忆吃月饼,第④至⑦自然段是回忆做月饼,做月饼写得详细,吃月饼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表达了对母亲母亲的怀念。
    故答案为:等粥 喝粥 等粥 吃月饼 做月饼 吃月饼 详略得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24.【答案】 给母校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校:
    一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就要和您及老师说再见了。
    这六年的快乐光阴里,我们共同度过了多少个欢欣愉快的四季,共同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刚刚到学校,班里全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唯独认识班主任。慢慢地,一张张陌生的脸变得不再陌生了。记得那时候,真的好羡慕6年级啊,可真正到了六年级,又好羡慕一年级啊。
    在母校生活的六年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很多朋友。时间过得好快,不久,我就要离开母校,告别这个陪伴我学习生活了6年的地方了。在即将离别的时候,回想六年来的点点滴滴,在母校度过的时光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让我难以忘怀。现在,到了分离的时候了,我真的好舍不得母校,舍不得母校的老师,舍不得母校的朋友。在您这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无穷的、珍贵的知识,学会了感恩……还有几个月,我就要离开您了,离开我人生第一步旅途的地方,到另一个教育我的地方,而您,又要迎来一批新的学生。此时,我有太多的不舍,我会一直想念着您,希望您也记住我。
    您的学生:小明
    2023.7.9
    【知识点】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一定有很多事让你无法忘怀,此刻你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你可以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也可以给母校写一封信,提出中肯的建议,期望美好的未来;还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展望未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回顾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和同学们分享的去写。写作时,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中间为重点,详细记叙这件事,注意将事情说清楚,注意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自己的激动与紧张。结尾可写一写自己的心里的感受与收获。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点评】这篇叙事文情感真挚,仿佛面对面地与母校进行感情交流,抒发对母校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张华:我从《爱的教育》中读到了“甜”,故事中都是一些平凡的人,但他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特别打动我。
    陆鸣:①小说《____》充满了悬念,情节惊险,人物经历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冒险,读这本书就像吃“辣”一样刺激!
    李磊:②“苦”,真苦! 我在《____》这书中看到了贪婪、残忍、愚昧,我为小主人公悲惨的童年生活感到不幸。
    谢珊:③小说《____》里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成长,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远去,故事很美,可是心里却泛起淡淡的“酸”……

    相关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共5页。

    16,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6,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3,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