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05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05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3页。
A.保障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
B.践行了各民族平等的理念
C.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发展
D.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强化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从而巩固大一统国家,C项正确;材料中中央政府采取的多样化的管理措施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但是“保障了”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古代中原政权没有实行各民族平等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给予地方政府管理权限的信息,无法得出秦汉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措施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云南昆明一模]新疆沙雅县于什格提遗址出土了西汉中央政府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汉归义羌长”印信,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东汉屯田官员的“司禾府印”。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汉代( )
A.实现西域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B.西域各族逐步接受农耕技术
C.羌族在西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D.大一统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西汉中央政府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汉归义羌长’印信”“东汉屯田官员的‘司禾府印’”体现的是两汉对西域地区设置官员进行管理,说明汉朝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大一统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汉朝在西域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措施,比如材料提及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员,排除A项;材料提及汉朝在西域屯田,促进了中原农耕技术在西域的传播,但不能断定西域各族都逐步接受了农耕技术,排除B项;“汉归义羌长”印信为汉政府发给羌族首领的官印,但西域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羌族首领的势力很可能局限在某一地域和某个民族内部,不能断定羌族在西域有较大的影响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湖南株洲一模]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秦昭王对巴蜀地区的板桶蛮夷实行过“顷田不租,十妻不算”的优待政策。汉朝历代皇帝和郡县长官也大多强调重农,特别是在农耕不发达的边疆地区。这些措施( )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B.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友好交流交融
C.表明秦汉时期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疆域的开拓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巴蜀等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皇帝和地方官重视推广农耕,通过农耕化来强化基层治理,增进政权认同,因此材料所述措施表明秦汉时期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C项正确;农耕化有助于政府加强边疆管理,但仅因农耕化“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力量通过农耕化来开发边疆,未涉及边疆与内地的交流,排除B项;秦汉时期强化边疆管理与治理,旨在强化“现有疆域”的认同,而非“开疆拓土”,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浙江舟山二模]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当时遗留在漠北约十万余户的匈奴,“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由此可知,当时( )
A.北魏国势不断增强 B.内迁民族主导政局
C.游牧民族融合发展 D.胡汉文化交流互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及所学可知,东汉时期,鲜卑族逐渐占据了原匈奴所在的漠北草原,推动了鲜卑族与匈奴之间的融合,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魏建立及国势增强的相关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鲜卑民族内迁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郴州市一模]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神墙朱雀门外两侧有六十一尊真人大小的蕃臣像,这些人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还可能有新罗文武王金法敏。蕃臣像反映了唐朝( )
A.开放与包容的气象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C.胡化与汉化的并存 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陵园神墙朱雀门外两侧有六十一尊真人大小的蕃臣像,这些人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还可能有新罗文武王金法敏”反映出唐朝国力强盛,对于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吸引这些国家与唐朝交流,这是开放与包容的大唐气象的表现,A项正确;本题主旨是“唐朝开放的社会气象”,“边疆与内地一体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胡化与汉化的并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不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4·广东肇庆二模]据统计,《教坊记》中唐代325首曲名中,天宝末年改名的“胡乐”占到了近1/3,如沙陀调“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苏莫剌耶改为玉京春”;金风调“苏莫遮改为感皇恩,婆伽儿改为流水芳菲”等。这一现象凸显了( )
A.外来文化是当时主流
B.三教合一影响文化选择
C.唐代文化的兼容并包
D.唐代音乐形式丰富多彩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代的音乐中有很多是改编自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兼容并包,C项正确;外来文化是当时的主流,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代音乐的来源,而非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益阳市二模]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曾出现两个大循环;第一个大循环是从秦汉的统一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再到隋唐的统一;第二个大循环是从隋唐的统一到五代宋辽金西夏的分裂,再到元明清的统一。在这两个大循环中,中原地区的汉族深入“夷狄”所居住的边疆,而“蛮荒异域”边疆民族也流入中原地区。由此可见,清朝疆域的奠定( )
A.得益于源远流长的民族交融
B.是中原王朝不断完善边疆治理的结果
C.源于汉族对边疆的长期开发
D.取决于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周期演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从长时段的历史角度来审视清朝疆域的奠定,民族交融不断促进中国封建王朝疆域的奠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边疆治理,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汉族的功劳,而是强调胡汉民族共同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周期演变,而是王朝演进中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4·湖北武汉市二模]乾隆时期,孔庙、娘娘庙、神农庙等中原庙宇在蒙古族聚居的一些地方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蒙古族(尤其是八旗蒙古)中还出现了一批颇具声望、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这反映出当时( )
A.蒙汉杂居影响文化心理
B.汉语已成蒙汉通用语言
C.蒙汉民族文化认同趋近
D.民族平等观念已经萌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孔庙、娘娘庙、神农庙等中原庙宇在蒙古族聚居的一些地方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蒙古族(尤其是八旗蒙古)中还出现了一批颇具声望、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原的汉文化和儒家文化受到了蒙古族聚居地区人们的推崇,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也颇具声望,这些体现了蒙古族对汉儒文化的认同,也就是蒙汉民族文化认同趋近,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蒙汉杂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汉语已成蒙汉通用语言的相关表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没有涉及民族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4·河北唐山一模]丰镇地处晋、冀、蒙交界,素有内蒙古“南大门”之称。该地在清代经历了“游牧地—卫所—理事通判厅—理事同知厅—抚民同知厅”的行政体制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 B.边疆治理方式
C.民族交往状况 D.历史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丰镇在清代经历了行政体制的一系列变迁,由游牧地逐渐转变为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这一变迁反映了清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行政体制的变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民族交往状况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作用,但与丰镇行政体制变迁的直接关系较小,排除C项;历史文化传统对行政体制变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促成丰镇行政体制变迁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19近代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共4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07古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艺,共7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06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