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绪言》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002573/0-17216456738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绪言》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002573/0-17216456739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绪言》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002573/0-17216456739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绪言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绪言—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
课时
1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理解化学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重要的化学史实及化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初步掌握高中化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学业要求:知道化学发展各阶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能说出我国化学的重要成就及常见生活中的化学等。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绪言部分的内容。
本课时作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①在回顾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高中化学是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为今后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②通过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③通过介绍化学的社会价值及我国化学的成就,激发学科学习兴趣,树立责任意识;④探究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助力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指导。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明确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化学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同时,学好高中化学还需要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方法。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从更深层次认识化学、激发兴趣,为今后学好化学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理解、倾听思考,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化学,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道化学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2.通过讨论交流、深度学习,理解化学学科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感受高中化学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物质,从微观层次理解反应规律的学科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知识,发展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难点:从化学学科特点中感悟化学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虽在初中学习过化学,但只是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知识、经验、思维、方法等都处于较低的层次,还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在思维上高中要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在知识上要从宏观向微观过渡,在方法上要从认知性学习向探究性、应用性学习过渡等。本课时内容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方面,突出化学研究的内容、重要性及方法。既可以减轻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化学,有利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认识化学的概念及化学的重要价值,从微观上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化学的发展过程,了解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医药等的密切关系、当代化学的重要价值等,初步建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创新意识,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我国化学发展的成就及高中化学学科特点与魅力的认识,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树立努力学好化学,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引导归纳,学生倾听、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化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好!图片展示的,是“84 消毒液”和“医用口罩”,它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功勋卓著。你知道它们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吗?
【图片展示】市售84消毒液、口罩图片
【强调】】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次氯酸钠”,“医用口罩”的有效成分是“高分子材料聚丙烯(C3H6)n”。
【教师】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它们是怎样被制备出来的呢?与高中化学有什么联系呢?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理解化学的概念
【问题1】阅读教材P2—3页相关内容,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什么是化学?
【学生1】①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生2】②化学是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科学;
【学生3】③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学生4】④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学生5】⑤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等。
【问题2】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学生1】①衣—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温暖,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如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尼龙、涤纶、晴纶、纳米材料等可制成环保快干、吸湿排汗、挺括抗皱、抗菌、抗紫外线的功能性面料的各种服饰及太空服,夏季制服还具有防蚊功能等。
【教师】【图片展示】老式棉袄、少数民族服饰、奥运会志愿者服、太空服等。
【学生2】②食—民以食为天,菜以盐为鲜,维持体液中电解质平衡、增加食物口感的家用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人复杂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过程依赖的物质主要是空气(氧气)、水、电解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教师】【图片展示】蔬菜、鱼、肉、蛋糕图片等。
【学生3】③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化学科学的不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山洞、石屋”→封建社会的“砖瓦房、寺庙、宫殿”→近代的“砖混结构屋”→现代的“生态家园屋”→未来的“太阳房”等。当然新型建筑材料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如某些材料或油漆中的甲醛、苯等化学物质,在新装修的房屋中造成严重的室内污染,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等。
【教师】【图片展示】古代茅草屋、近代宫殿、现代钢筋水泥房、未来的太阳能多功能房等。
【学生4】④行—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的热量,车辆就无法开动、火箭(离不开燃料技术的进步)就不能上天。化学能是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电作为动力,也不能否定化学能的巨大贡献。
【教师】【图片展示】自行车、汽车、飞机、火箭图片等。
【小结】化学本身是一面魔术镜,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将一百多种元素巧妙的结合,组成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化学世界,并在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应训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B
【解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 ;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
回归教材,抓纲悟本,从化学的本质上认识化学,落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实验。
联系身边的化学,揭示学习化学的意义核重要性,激发学科学习动力。
了解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活动二、探究化学的发展历史
【问题1】阅读教材P2-3页内容,观看视频,交流化学的发展进程及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师】【视频播放】化学发展简史。
【学生1】①古代化学阶段:在古代文明时期,化学并不是一门科学,只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如火的发现及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炼丹术和炼金术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等。
【教师】【图片展示】钻木取火、烧制陶瓷、造纸、金属冶炼等图片。
【学生2】②近代化学阶段:从1661年波义耳提出元素概念,到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化学逐渐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师】【图片展示】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学生3】③现代化学阶段: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依据,不仅能够利用、控制化学反应,还达到了可以操纵原子的程度。从宏观的物质层面,进入到微观的原子分子层面,从定性的分析,进入到从量的角度展开研究化学。
【教师】【图片展示】物质结构、纳米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等图片。
【问题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当代化学在新材料方面有哪些重要价值?
【学生1】①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生2】②例如直径6 mm的尼龙绳能吊起质量为2 t的汽车;利用有机发光材料制造柔性显视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制造隐形轰炸机;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骼;复合材料制造航天服等。
【教师】【图片展示】尼龙绳、柔性显视屏、隐形轰炸机、人造骨骼等图片。
【问题3】举例说明我国在化学工业中有哪些成就?
【学生】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化学基础研究和化学工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1965年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合成核糖核酸;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屠呦呦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等。
【教师】【图片展示】侯氏制碱法、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合成核糖核酸、华龙一号核电项目等成果图片。
【对应训练】以下涉及化学发展史的事件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②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③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④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⑥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
A.⑥⑤④③②① B.⑥②④①③⑤
C.⑥⑤②③①④ D.⑥⑤②③④①
【答案】 C
【解析】正确的年代先后顺序是:元素的概念(1661年)→燃烧的氧化学说(1774年)→原子学说(1803年)→分子学说(1811年)→元素周期律(1869年)→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即⑥⑤②③①④。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化学发展 的历史,激发学习潜能,落实“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认识化学科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化学学科价值。
通过认识核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巩固所学,及时评价。
环节二、
二、高中化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活动一、
认识高中化学的特点和魅力
【过渡】化学是一门神奇而实用的科学,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图片和视频,欣赏化学之美,感受化学之奇。
【问题1】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化学的魅力。
【强调】化学是一门神奇而实用、有趣且美丽的科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等密切相关。
【教师】【图片展示】红宝石、蓝宝石、衣、食、医药等。
【教师】【视频播放】神奇化学。
【问题2】阅读教材P4页内容,思考高中化学有何特点?
【学生1】①化学既有数学和物理那样的理论高度和严密逻辑(如化学反应理论,物质结构理论与周期律),又有很多需要通过记忆积累的常识(如物质性质,反应方程式)等。
【学生2】②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所在。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注重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描述与推理的结合。
【教师】【图片展示】 二氧化硅及结构图片。
【问题3】结合化学与职业的关系,谈谈学习化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学生1】①与化学有关的职业有:药剂师、全科医生 、稀贵金属冶炼人员、化工科研人员、地质人员、环境分析员、营养专家、化学教师、考古人员、化学工程师、石油工人、卫生防疫、食品质检、建筑材料研发、生物制药、陶瓷制作、食品科学家、农业化学家、护士、化学实验室管理员。。。。。。
【学生2】②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等都息息相关,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学好化学将帮助你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获得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能力,理解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化学的使命,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联系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与科技等知识,了解化学与前沿科学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科学习动力。
了解化学与职业的关系,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动力。
活动二、探究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高中化学,除了要具备一些客观条件外,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勤奋拼搏的精神等。
【问题1】倾听思考,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有必修第一册和第而册、选择性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2等。
【教师】在高一必修阶段,我们将学习两册化学教材,共八章内容。第一章将从离子、电子的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中,我们将根据第一章的化学反应理论,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学习钠、氯、铁、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第四章,我们将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从而增加预测并比较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另一途径。第六章,我们将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与能量变化角度,增加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视角。
【问题2】阅读教材P4页最后自然段,思考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学生1】①途径1是实验。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与结构等,帮助我们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学生2】②途径2是理论。理论是学习化学的两种重要途径。实理论包括物质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和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等等)。
【问题3】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初高中化学有何不同?
【学生1】①由“是什么”向 “为什么”转变。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2】②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转变。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
【教师】因此,聪明但不勤于积累的人学不好化学,光勤于记忆积累但不善于理解思考找规律的人也学不好化学。学好化学要的是“勤与活”.
【问题4】归纳总结,学好高中化学有哪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师】①我从网络上了解到厦门大学化学教授卢嘉锡指出:化学家的“元素组成”应当是“清醒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洁净的习惯”;
【教师】②化学学科之眼是“守恒、平衡、反应、转化”;
【教师】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研究手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基本方法)、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学科本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追求目标)”。
【学生1】①会听课:课前要预习,强化主动意识,课中要思考,强化思维意识,课后要巩固,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2】②会阅读:浏览(了解形成知识轮廓)—祥读(理解写画)—精读(应用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简约化)
【学生3】③会作业:保质保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善于变式,大胆质凝,归纳小结,独立完成等。
【学生4】④会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思考探究原理,主动参与操作,注意安全第一,杜绝随意实验。
【教师】总之,多记多背,注重理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善于总结,探索规律,勤学多问,敢于提问,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夯实基础,稳步提高。
【实践活动】结合本解课的学习内容,制定自己的高中化学学习计划。
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内容和途径,为制定学习计划,提炼学习方法提供依据和借鉴,为能更高效的学习提供保障。
提供对初高中化学的对比学习,明确学好高中化学的关键是“思维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学好化学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法,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环节三、课后巩固
作业设计
1.(易)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
【解析】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
2.(中)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答案】D
【解析】A.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B.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与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B错误;C.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且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C错误;D.工业废气中的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D正确;故选D。
3.(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可作调味剂 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蔗糖具有甜味,且对人体无害,因此蔗糖可以作调味剂,故A说法正确;B、细铁粉可以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故B说法正确;C、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消灭细菌和病毒,因此双氧水可作消毒剂,故C说法正确;D、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D说法错误。
4.(中)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
5.(难)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铸客大铜鼎
河姆渡出土陶灶
兽首玛瑙杯
角形玉杯
【答案】A
【解析】A.铸客大铜鼎属于铜的合金,A符合题意;B.河姆渡出土陶灶属于陶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合金,B不符合题意;C.兽首玛瑙杯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C不符合题意;D.角形玉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中)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解析】A.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食品添加剂不全对人体有害,但对人体有害的应严格控制用量,并不是一盖杜绝,故B错误;C.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和铅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害,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回收利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塑料袋的主要分成为聚乙烯,难以降解,易导致白色污染,应控制使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B。
【实践活动】结合本解课的学习内容,制定自己的高中化学学习计划。
板书
设计
第一册 绪言
一、化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理解化学的概念
2、探究化学的发展历史
二、高中化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1、欣赏化学之美,感受化学之奇
2、探究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
反思
本课时课程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导入,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好奇感。
化学在初中的概念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高中则描述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两者对比自然的引出高中化学基本观念——宏微结合。通过播放微观影像,让学生加强对化学微观世界的感受,同时及其美妙的视频内容也能在绪言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给学生来一剂兴奋剂,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观看化学发展历史视频、我国的化学成就及学习化学的意义等知识的学习,既可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同时又能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应注意,教师在借助PPT图片简要概括的讲解绪言各自然段主要的重点的内容时,应让学生速读教材并标注重点内容;我国的化学成就部分简要介绍,不要牵扯太多;高中化学学习的意义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略讲。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20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化学键优秀教学设计</a>,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1-2,对应训练,对应练习1,对应练习2,对应练习3,对应训练1,对应训练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20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优质教学设计</a>,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1-2,对应训练1,对应训练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精品教学设计</a>,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