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选择题组)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选择题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城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乡村景观空间受到乡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是景观主题、景观功能特征与景观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我国某平原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观”等景观主题,根据不同景观主题的组合方式,该地区乡村景观空间结构有围合式、树枝式等模式类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乡村景观空间甲、乙、丙分别代表图( )
A.院、林、田B.林、院、田C.田、林、院D.院、田、林
2.与围合式空间结构景观相比,树枝式空间结构( )
A.生产空间完整B.道路系统完善C.突出生活景观D.突出自然景观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图为江西篁岭村1999~2021年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交通C.政策D.景观
4.图示反映篁岭村乡村旅游聚落各功能区变化特点是( )
A.服务区等级不断提高B.居住区向新村外搬迁
C.生产区用地规模扩大D.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
我国某城郊型村庄,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影响,该村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如图为该村空间布局演变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该村土地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比重增加B.居住用地比重增加
C.建设用地比重下降D.公共用地比重增加
6.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 )
①集中建设基础设施②分散农业生产区③集约利用乡村空间④逐渐淡化功能分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自1999年以来其乡村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图示意篁岭村1999年和2022年乡村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篁岭村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 )
A.公共设施减少B.农业生产区减少
C.居住用地减少D.空间结构简化
8.篁岭村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后,天街的主要功能是( )
A.农业生产B.村民住宅
C.文化祭祀D.商业活动
历城村所处的冀南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开始出现利用农闲兼业(以近距离打工为主)的农户。图为历城村村落土地利用变化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历城村( )
A.居住用地所占的比重始终最多B.公共用地集中分布在村落中心
C.土地利用类型增多,分化增强D.空间形态由分散型变为集聚型
10.2010年以后历城村建设用地的增长极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经济发展C.交通条件D.国家政策
大仓村位于滇西北,由下村、小菁等9个自然村共同组成,地势较为平坦,周围群山环抱,山、水、林、田、村等景观格局十分清晰。下图为大仓村土地利用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用地类型分别为( )
A.林地水田旱地居民点B.林地居民点旱地水田
C.居民点旱地水田林地D.居民点水田旱地林地
12.大仓村用地的空间结构模式为( )
A.单核心——放射状结构B.多圈层——垂直结构
C.多中心——网状结构D.多斑块——组团状结构
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左图为云南某乡村鸟瞰图,下右图为该乡村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乡村居民点集中连片,集聚成块状
B.总体上,该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
C.该村落内部的空间结构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等组成
D.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生产用地
14.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 )
A.摒弃传统农业,发展乡村旅游B.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
C.禁止乡村开发,保持乡村原貌D.引进各类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15.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 )
A.分散设置基础设施B.分散农业生产区
C.集约利用乡村空间D.功能区逐渐淡化
下图为某地乡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属于公共用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7.下列符合乡村土地利用类型特点的是( )
A.公共用地区规模最大B.农业生产用地规模较大
C.居住用地的面积最大D.内部具有明显功能分区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B.呈环形C.呈带状D.呈团状
19.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采光通风条件好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前,关于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地利用以居住为主
B.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C.各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线模糊
D.乡村景观以田野和分散的居民点为主
21.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自然村落数量减少B.城市化进程加快
C.空间布局得到优化D.城乡差距缩小
答案:
1.A 2.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原乡村土地利用中“田”面积最大,属农业生产景观,图中丙景观面积最大,可判断丙为“田”,C、D错误;“院”为居住地,院落景观与乡村道路连通性较好,而“林”属生态景观,一般围绕在院落周边分布,图中甲与乡村道路紧密相连,因而可以判断甲为“院”,乙为“林”,A正确,B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围合式与树枝状景观差异较为明显,相比围合式景观,树枝状结构景观农田相对分散, A 错误;道路系统布局方式有差异,但两者道路系统均较为完善,故B错误;生活景观主要通过院落判断,相比围合式,树枝状院落相对分散,面积并不多,并未突出生活景观,C错误;树枝状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林地占比较大,合围在院落周边, 突出自然生态景观,故 D 正确。故选D。
3.A 4.D
【解析】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其驱动因素中景观资源属于内在因素,市场需求属于客观因素,因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其旅游景点增多(2021年峡谷景区),且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聚落的规模也有所扩大,空间联系也增多,所以导致其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市场,A正确;政策与交通是辅助因素,不是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BC错误;当地景观是存在时间早,不属于本题中的时间的短期变化,并非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4.1999年该区域的对外通道只有一处,而2010年开始对外通道有两处,说明当地的对外交通有所改善,区域内部新增的索道以及交通线也说明了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D正确;服务区的面积没有变化,等级并未提高,A错误;如图示生产区中的天街和梯田用地规模并未扩大,A错误;居住区早2010年到2021年位置和区域面积都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向新村外迁移,B错误;居住区早2010年到2021年位置和区域面积都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向新村外迁移,C错误。故选D。
5.B 6.C
【解析】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村土地利用农业用地比重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不变,AD错误。工业、居住、商业等建设用地的比重增加,B正确,C错误,故选B。
6.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集中设置基础设施,①正确;使居民区的布局更紧凑,集约利用乡村空间,③正确;并没有改变耕地的空间分布,②错误;逐渐强化功能分区,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B 8.D
【解析】7.由图可知,与1999年相比,2022年篁岭村内部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复杂,功能分区更明显,经济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业活动减少、商业(旅游业)活动增多,因此导致农业生产区明显减少、公共设施增多。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天街周边多景观区,对外来人员吸引力强,故天街多酒店名宿、商店等商业设施,其主要功能为商业活动,D正确;农业生产和文化祭祀应靠近村民居住区和古村落,而天街距离较远,ABC错误,故选D。
9.C 10.D
【解析】9.由材料可知,历城村所处的冀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由此推知该村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农业用地,不是居住用地,A错误;读图可知,公共用地有小学、村委会、广场等,这些并不都分布在村落中心,B错误;两幅图对比可知,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增多,新增了工业用地、楼房用地,且楼房分布在村落最北部,工业用地分布在村子的边缘,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分化,C正确;该村落空间形态一直是集聚型,D错误。故选C。
10.建设用地主要指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非农用地,其规模及变化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历城村经济在不断发展,建设用地应该会增长较多,B错误;由图可知,历城村交通道路条数增多,会增加建设用地,C错误;由于历城村所在的冀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国家政策加强了对耕地资源的保护,限制了建设用地的增长,导致该村建设用地增长很少,D正确。故选D。
11.D 12.B
【解析】11.据图可知,甲位于山麓地带,面积较小,为居民点;乙地势最为低平,为水田;丙地势高于甲,为旱地;丁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最高,为林地。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以中间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为中心,四周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地依次分布水田、居民点、旱地、林地,形成多圈层结构,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A 14.B 15.C
【解析】13.由图可知,该村居民点大多沿道路、河流呈带状分布。A错误,符合题意。该地地形较崎岖,从总体上看,该乡村规模较小,内部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B正确,不符合题意。该村内部空间结构其内部的空间结构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等组成,C正确,不符合题意。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生产用地,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B正确。乡村振兴可以发展当地特色农业,A错误。乡村振兴应该加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C错误。应引进符合当地特色的工业,同时也要保护当地生态,D错误。故选B。
15.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利用乡村空间,C正确。有利于集中设置基础设施,A错误。有利于集中农业生产区,B错误。有利于促进功能区的形成,D错误。故选C。
16.A 17.B
【解析】16.公共用地区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征;读图可知,图中①广场属于公共用地,A正确;耕地、小卖部、民居均为个人所有(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属于公共用地,BCD错误。故选A。
17.乡村聚落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内部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居住用地面积较小,乡村中农业生产用地规模较大,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会出现一些公共设施,以提供商业、教育、娱乐等服务,但总体而言,公共用地区规模较小,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内部功能区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C 19.A
【解析】18.读图可知,图中的村落沿山谷河流附近呈带状分布,并没有呈现多边形、环形或团状的特点。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位于低山丘陵,在山区,地形限制了聚落的分布,而河谷两侧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村落的建设,A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信息可知,该地并非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形,B错误;呈带状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不是主要考虑采光通风,C错误;图中的村落并非建在山脊,而是河流两侧的山坡上,D错误。故选A。
20.A 21.B
【解析】20.结合所学知识,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乡村景观以田野和分散的居民点为主,B、D正确,A错误;乡村内部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C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
21.由图可知,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自然村落数量减少,村落规模扩大,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从分散向集中变化,有利于整合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建设和利用基础设施,提高了该区域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优化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异,A、C、D正确,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并没有促进城市化发展,B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主要交通点的区位因素(选择题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适宜依托“站城融合”布局的是,该交通枢纽最可能是,乘客绕行换乘次数最多的站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市绿心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该规划的实施,将会促进城市产业,城中村,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最符合该模型的城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8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站点③所在的功能区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